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93.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慈相寺 的原始碼
←
慈相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慈相寺</big> ''' |- | [[File:慈相寺.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慈相寺 建筑年代;唐代 地理位置;山西省平遥县冀郭村东北 所属类型;古建筑 所获荣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序言介绍== 慈相寺,在[[山西]]省平遥县城东7.5公里的冀郭村北,原名圣俱寺,宋仁宗庆历年间始建麓台塔,皇佑三年(1051)改为慈相寺。宋末寺焚塔毁,金天会年间在旧塔址起塔,又修殿宇、楼亭十多座。现存除[[正殿]]与砖塔为金代遗物外,余者是清代重建之物。 ==坐北向南== 寺院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南枕丘亘,北临樱涧河,占地22427平方米,山水映抱,蔚为壮观。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为山门、戏台、前殿、正殿和麓台塔,东西两侧有钟鼓楼和廊窑。此外,寺内现存碑碣8通,古柏5株。 ==布局结构== 主建筑大雄宝殿五间,殿顶悬山式,彻上露明造,用材硕大古朴。殿内现存"三身佛"坐像和壁画100余平方米,均系金代[[作品]],而且是高手之作。 麓台塔平面八角形,高48.2米,九层楼阁式砖塔。塔座南为抱厦门,四周建窑洞16孔。塔身二至七层筑斗拱,八、九层为素面。塔顶为覆盆莲瓣形,塔刹已毁。 塔内空心,各层间有楼板、木梯,各层南北向开明窗。寺内所存宋庆历六年(1046)《大宋西河郡圣俱寺麓台山碑》,高五米多,[[书法]]艺术极精,是[[研究]]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文物保护== 2001年06月25日,慈相寺作为北宋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f>[https://www.shanxipingyao.com/jd/241.html 慈相寺] , 平遥古城网 2020年5月22日 </ref> ==历史沿革== 慈相寺位于距离平遥县城10公里处的冀郭村东北隅,古名"圣俱寺"。据寺内金明昌五年(1194)《汾州平遥县慈相寺修造碑》[[记载]]:"始有大士由西极来,曰无名师,宴坐于麓台山四十载。唐肃宗召诣京师,待若惇友。上元初,示化于宫城之寺,诏还归山。"金泰和元年(1201)《平遥县冀郭村慈相寺僧众塔记铭》载:"自有唐肃宗以来,其设寺额,本名圣俱。而是时主持教□者,即始祖无名大师也。"由此可知,慈相寺之创建年代,至迟在唐肃宗[[时期]](756-763)。 清[[光绪]]八年(1882)《平遥县志·古迹志》记载说,宋庆历年间,寺僧在圣俱寺建造麓台塔,收藏无名祖师骨灰于其下。据宋庆历六年(1046)碑记载,当时的圣俱寺可容纳僧众千人,足见其规模之大。宋皇佑三年(1051),圣俱寺改名"慈相寺"。宋末火燹,慈相寺唯正殿和山门幸存下来。 ==重建时期== 金天会年间(1123-1135),重建塔于旧址。从《冀郭慈相寺无名菩萨神圣眼药图》所见,塔之北部犹有殿堂(说明慈相寺背面的河床是后期南移了)。金大定年间(1161-1190),慈相寺大加修葺。金明昌五年(1194)增修殿堂。 据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慈相寺碑记》记载,数百年风雨侵蚀,慈相寺土崩瓦解,至顺治六年(1649),又遭兵火之灾,[[康熙]]时,塔后的殿宇被河水冲毁。乾隆四十六年(1781)整修了东西廊窑,次年维修了关帝庙(殿)。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修乐楼、山门。嘉庆十五年(1810)新建钟鼓二楼。 ==主要建筑== 慈相寺的总平面布局恪守了[[中国]]建筑古制,坐北向南,强调中轴,严格对称。宋代以后,塔的位置通常在正殿之后,麓台塔同样如此。现存寺院占地约6000平方米,连同往年建筑遗址,总占地面积18365.5平方米。今之寺院,由山门、乐楼(仅存高台基)、[[关帝庙]]及其左右之钟鼓楼、正殿和东西廊窑、无名大师灵塔组成。 寺院最前端是山门,台基高筑,面阔3间,进深1间,硬山顶。山门的明间为通道,与乐楼台基下之券洞相连。 关帝庙前地势开阔,南距乐楼33.8米,其建筑面阔3间,进深1间,前插廊,悬山顶,庙前有月台。钟、鼓二楼紧连庙之东西山墙,平面近方形,楼台下筑拱门,楼顶十字歇山造。 正殿为寺院主要[[建筑]]之一,南距关帝庙21.77米,面阔5间,通面阔21.28米,进深3间,通进深15.80米,通高14.40米。悬山顶,七架椽构造,前乳栿后剳牵用四柱,前槽金柱采用移柱法。梁架彻上露明造。前檐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出真昂,下垫华头子。补间一朵。后檐斗拱把头交项作。屋顶施灰色筒板瓦。门窗安置在下平榑垂线的乳栿之下,施用锛光手法加工,隔扇门直棂窗装修。综合以上结构特征分析,此殿应为金代遗构,而且地方手法十分显著。殿内现存彩塑3尊(三身佛),虽经后人装饰,但躯体衣褶仍约略可见宋、金风格。两山墙满施壁画,[[人物]]形象生动,线条简练,应为金代遗作。 无名大师灵塔,即金天会年间(1123-1135)重修的砖塔,名麓台塔。塔距正殿15.6米,高48.2米,八角九层楼阁式。塔之基座为[[八角形]],边长13.5米,高1.3米,周围夯筑土墙。塔身第一层外围有明清时增建的十六孔券洞式围廊,在围廊的正南方,出硬山顶抱厦3间,是为塔之入口。塔室呈八角形,内径3.3米,墙上都为仿木构斗拱,斗拱以上,渐次叠涩内收,顶端留八角叠涩天井通二层。在塔室西墙壁有券门,采用穿壁式[[结构]],通往踏道,在厚壁内折上,环绕半周登二层。二层以上,各层内部结构改为厚壁空筒式结构,安装木过梁、木楼板、木楼梯,以供攀登。塔顶部,砖砌叠涩藻井。 塔身外形古朴,气象宏伟,每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出檐与平座均为叠涩和反叠涩的制作方法。第一层塔檐与平座已毁坏。第二层塔身[[四面]]做成假窗,檐部设普拍枋,上置转角斗拱一朵,补间斗拱三朵,单抄双下昂,昂做批竹式。瓜子拱为鸳鸯交首拱。第三层以上,斗拱逐层从简,第八、九层,再无斗拱。各层塔身愈高愈短,从第三层开始,每层之东西南北四方各开一砖券直窗洞或假窗洞。塔顶施八角形基座,上置仰莲,莲瓣中托覆钵,覆钵上置宝珠。第二层塔之内壁,残存早期的千佛壁画,考其造型特点,应为金代[[作品]]。 慈相寺内现存历代碑碣计9通(方),其中宋庆历六年(1046)《大宋西河郡麓台山圣俱寺碑》、金明昌五年(1194)《汾州平遥县慈相寺修造碑》、金泰和六年(1206)《慈相寺僧众塔记铭》、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慈相寺碑记》以及年款残缺的《无名菩萨神圣眼药轶闻》等,史料[[价值]]尤为珍贵。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x09130hmr1z|480|270|qq}} <center>航拍古建——平遥慈相寺</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慈相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