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66.2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感流亡 王禹偁 的原始碼
←
感流亡 王禹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感流亡'''<br><img src="https://img.mp.sohu.com/q_70,c_zoom,w_640/upload/20160419/1d25b1519cea4f0cb17a96f2e52f9a51_th.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70060331_111082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 '''感流亡'''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风情的笔调写出了由于旱荒而流亡他乡的饥民的悲惨遭遇,对自己入仕十年无功受替表示深深的内疚和自责 == 原文 == 王禹偁〔宋代〕 谪居岁云暮,晨起[[厨无烟]]。 赖有可爱日,悬在南荣边。 高舂已数丈,和暖如春天。 门临商於路,有客[[憇檐前]]。 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 呱呱三儿泣,惸惸一夫鳏。 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 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 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 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 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 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 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 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 唯愁大雨雪,殭死山谷间。 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 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 左宦无俸禄,奉亲乏甘鲜。 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 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 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 家贫与亲老,睹翁聊自宽。 == 译文 == 谪贬贫居转限到年底,早晨起来厨房也无炊烟。 幸亏有那可爱的太阳,悬挂在房屋的南檐。 高高升起有几丈,和和暖暖如春天。 屋门对着商於路,赶路的客人歇息在屋檐前。 一位老翁和病弱的老妇人,鬓角银丝相牵连; 身边三个小孩呱呱在哭泣,茕茕鳏夫多可怜。 道上的粮食不过一斗粟,路上的盘缠不到一百钱; 大家一起没有东西吃,脸上颜色呈饥寒。 低声询问“是何处人”?回答说“老家原本在长安, 去年关中遭大旱,跟随熟人下穰川。 老婆客死埋葬在他乡,他乡贫居思念旧故园, 故乡虽然相隔路很近,可是横着秦岭和蓝关。 山林深沓杳,道路多艰险盘旋。 带着小孩来乞讨,忍饥挨俄又艰险。 只怕遇到大雨雪,冻死在那山谷间。” 听到此人语,倚门我独长叹: 你为天涯流浪客,我是朝廷闲置的多余官, 为官每月无俸禄,侍奉双亲缺乏甘与鲜。 因此想到入仕来,倏忽已过整十年; 身着峨冠却把百姓坑,进退随班空把官位占。 挥文弄墨都白费,流放贬谪本应该。 家里虽穷能与亲人伴,如今见你心里暂时得自宽。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是诗人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十二月谪居商州时所作。淳化二年(991年),陕西发生旱灾,米价飞涨,商州一斗米卖到二百文以上。陷于饥饿中的百姓,或沿街卖儿卖女,或流亡道途,死于异乡。当时,诗人在谪往商州的途中也携儿带女,备受艰苦,诗人对此颇有感触,有感而作。 == 赏析 ==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被贬商州期间。诗歌以风情的笔调写出了由于旱灾饥荒而流亡他乡的饥民的悲惨遭遇,对自己入仕十年无功受替表示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全篇运用杜甫在《兵车行》等新乐府诗中成功地用过的纪事与记言相结合的手法,写得平易自然,而感情却是强烈、深沉的。在叙事抒情中都显示出了作为宋诗在艺术上的鲜明特色之一的散文化手法。 在结构上全诗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六句,写谪居期间的清寒生活和严冬难得的温暖阳光。 第二层为中间二十二句,写一家灾民三代人逃荒流浪的凄惨景况。先写自己目中所见:二老三小一大,老者满头白发,小者哭泣不止,中年男子孤独无偶,无钱无粮,仉寒憔悴。次写鳏夫所言,语语辛酸,字字悲痛,“惟愁大尔雪,僵死山谷间”,前有“妇死埋异乡”,现有“病妪”,年关岁暮,有家难归,不但有饥寒之愁,而且有生命之优。 第三层为最后十二句,诗人抒写自己的感慨,尽管诗人身处逆境,但并没有过多地去考虑自己,反而更多地想到了作为一个朝廷命官的责任,为自己无能为力解决人民的苦难而深感内疚,这种思想境界难得可贵。 此诗与一般吟风弄月、模山范水的诗歌不同,这首诗反映流亡民众的凄苦生活,有很强的人民性,草根性。诗中“去年关辅旱”:因为大旱导致饥荒,人民的流迁。诗中的“一夫”自述灾情:他们本是长安人,逃荒至庄稼丰熟的地方。在逃荒途中,妻子死了,埋在异乡。他上有老,下有小,两个头发斑白的老翁和牛病的老如,三个哭泣的小孩,其中一个还是婴儿,背在背上。他们缺粮少钱,流离失所。境况多么凄惨,情景多么难堪。不由人不为之怜悯、叹息。 诗人出身下层社会,他关心民生疾苦,在朝廷当谏官,能直言时政之弊,建议君王对人民施以仁政。他多次贬为地方小史,生活在底层,接近民众,甚至与他们同病相怜。诗中不但写了流亡者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诗人自己的窘况,他把自己也融入作品之中。诗人听了流亡者叙述后的反映是“倚户独长叹”,叹流亡者,也叹自己,令人想起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深长喟叹。淳化二年(991年),诗人因严于执法触怒天子,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州)团练副使。团练副使是地方小吏,地位低下,俸禄微薄。他初到商州,生活困顿。此诗由人及己,写到自己被贬谪居的窘况,由己及人,想到一般官员对老百姓的损害:“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这与唐代诗人韦应物“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的民本思想如出一辙。 此诗平易浅近,真率自然,描写灾民的悲惨生活,抒发愧疚的心理,情感凝聚,语气沉痛,读来感人至深。 == 简析 == 《感流亡》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风情的笔调写出了由于旱荒而流亡他乡的饥民的悲惨遭遇,对自己入仕十年无功受替表示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全篇运用杜甫在《兵车行》等新乐府诗中成功地用过的纪事与记言相结合的手法,写得平易自然,而感情却是强烈、深沉的;在叙事抒情中都显示出宋诗的散文化手法。 == 王禹偁 ==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大臣。王禹偁世为农家子,9岁能文。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成武县(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主簿、右拾遗等职。献《端拱箴》,又献《御戎十策》,太宗大加称赏。拜左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淳化二年(991年)以庐州尼道安诉讼徐铉案受牵连,坐贬商州团练副使,移解州。咸平元年(998年),预修《太祖实录》。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以禹偁议论轻重其间,落知制诰,出知黄州。作《三黜赋》以见志,有“屈于身兮而不屈其道,虽百谪而何亏”之语。咸平四年(1001年),徙蕲州,病卒。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ref>[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be0069e8eedb.aspx 感流亡]</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感流亡 王禹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