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232.2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感受 的原始碼
←
感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感受.jpg | thumb | 300px | 感受 <br>[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7443 原圖鏈接] ]] '''感受'''(Feel)指[[感官]]偵測到[[外境]]的[[能量]]變化後,於個體內產生的[[生化反應]];大腦將這些[[神經訊號]]接收處理後,就會得出[[感知]]。 *「感受」是生物的基本能力,為辨別有無生命活動的重要憑據,也是影響情緒的主要因素之一,屬於心理學上研究的一個範疇。 *感受是外境與內心的核心介面,個體對外境所有的理解和認知,經驗的累積,都是基於感受。 *感受和心靈的關係非常密切,任何的感受,都會產生特定的心理活動,反之,特定的心理活動,也會產生相應的感受。 *感受,解釋為受到(影響),接受;接觸外界事物得到的影響,體會。出自《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先因心氣不足,感受風邪,入於經絡,致使精神恍惚。”魏鋼焰 《寶地--寶人--寶事》:“雖是走馬看花,卻感受頗多。” *感官偵測到外境的能量變化,於個體內在所產生的生化反應; *感受是生物的基本能力,辨別有無生命活動的重要憑據; 含義 *體會;感想;受到;接受。 ===勇敢說出自己的感受=== *在國外,當你隨意進入他人領地,他們是有受到保障能拿槍射殺外來者的。 **國外的人對所有權和界限的意識觀念非常強烈,對於界限內所有物的保護欲也非常明顯。反觀華人文化就不同了。 **當你想裝修房子,會遇到非常多聲音干涉,像是父母、家人,甚至連街坊鄰居都會參一腳。 **他們往往是出於一片好意,給予很多意見,並且要你「照著做,準沒錯!」,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幟,卻成了一個個限制個人成長的「善霸」。所謂「善霸」,就是相對於惡霸的說法。 *惡霸人人討厭撻伐,但善霸則是讓你氣得牙癢癢,卻又感到羞愧─自己怎能拒絕他人好意,也覺得自己不受教而自責,還會要求自己順應別人,別枉費他人一番好意。 *你要問問自己,當別人要進入房子時,有沒有察覺到別人進來了?有沒有因為別人沒有詢問你,感覺不舒服? **思考:「咦?為什麼?為什麼我不敢說?我不能拒絕、不能反應嗎?」 *不敢說,不敢表達感受。勢必曾有很多經驗讓你變得有顧忌,經常話到嘴邊,又嚥回去,只能抓著好朋友不斷抱怨。 *對人際和諧的高度要求,也讓我們在展現自我意識時有高度焦慮,害怕他人的評論,尤其想像他人給予你負面評價,就會讓我們對自己的感受避而不談。 **不僅缺乏感受,也不敢暢談自己的感受。 *別人可以堂而皇之地要求你、侵犯你的界限,對你予取予求,因為你害怕拒絕他人所帶來的負面評語,就像家人不敲門就能進到你房間那樣,從沒尊重你的隱私。 **而你也習以為常,覺得家人間就應該是這樣,進而發展出你在人際上,也會對其他人索取你想要的東西,且不一定理解別人的感受。 *畫分責任,避免遭到掏空--界限是很重要的,幫助我們畫分責任,以免在資源上掠奪,也清楚歸屬你的責任所在。 *清楚自己是誰,清楚你喜歡或不喜歡什麼,在關係中無法為自己的不適伸張正義,只能忍氣吞聲,怨嘆人生。 *假使一味付出,為別人著想,就會變得討好,你沒有得到應有相對的回應,感覺自己被掏空。 *落得怨恨他人也厭惡自己的地步,責備不懂經營情感的自己,又憤怒他人對自己予取予求。 *唯有我們清楚自己是什麼樣子,才能清楚希望被對待的方式,才能敏感於什麼話語、什麼行為會讓你感到不舒服,也才能懂得,面對不舒服,我們可以怎麼回應。<ref name="今周刊 ">{{cite web |url=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768/post/201906060031/勇敢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自己負責!4個方法,找到內在與外在的快樂 | title= 勇敢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自己負責!4個方法,找到內在與外在的快樂 | language=zh | date=2019-06-06 | publisher=今周刊 | author=吳姵瑩| accessdate=2019-01-22}}</ref> ===感覺與感受是不相同的兩件事=== *我們常常將「感覺」與「感受」混為一談 ,「感覺」是一種客觀的刺激量,「感受」是個人主觀的喜好。 *一湯匙的辣椒醬,每一個人吃下去的「感受」卻不同,有得覺得太辣,但有些人卻覺得沒什麼。 *在臨床上,經常碰到「感覺過度敏感」的孩子,有些孩子是聽覺敏感,也有些是觸覺敏感,他們的「感受」與眾不同,而導致在群體生活中格格不入。 *強烈的感覺刺激本身就是一種「壓力」。就像是當你在讀書時,窗外傳來工地施工的機器聲,咚咚作響的在腦海裡迴響,讓你一整個神經緊繃。 **當「感覺刺激量」超過大腦所能負荷時,交感神經系統也變得更加亢奮,於是感覺器官也會變得更加敏感。,說話聲變得吵雜、燈光變得刺眼、味道變得厭惡,孩子開始看什麼都不順眼。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責備,那只會增加更大的壓力。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包容,那只會讓他和群體更格格不入。孩子需要的「接納」,需要有人先同理他的感受,讓他覺得被理解、被信任中,重新獲得安全感。 *發現孩子不是不配合,而是技巧不熟練。我們就像是駕駛訓練班的「教練」,要協助孩子的大腦學會如何駕馭自己。**當你第一次握住方向盤的情景,控制方向、踩油門、看後照鏡手忙腳亂的,旁邊坐一個緊張兮兮的教練,鐵定會讓你崩潰的。<ref name="天下文化">{{cite web |url= h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7443 | title= 感覺不等於感受 | language=zh | date=2019-06-06 | publisher=天下文化| author=廖笙光 技術長| accessdate=2020-07-30 }}</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感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