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72.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愉快教育 的原始碼
←
愉快教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愉快教育.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8352332/fe76cb005f4b9f1b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6%84%89%E5%BF%AB%E6%95%99%E8%82%B2&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愉快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焕起全体师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让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并获全面[[和谐]]的发展。愉快教育是小学从单纯“应试教育”的桎桔下解脱出来,把欢乐还给孩子,使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ref>[http://roll.sohu.com/20120331/n339461052.shtml 谈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搜狐,2012-03-31</ref>。 ==起源== 上海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是中国近代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40年代创办的,一贯为实验性学校。在过去50余年里,附小先后搞过好多实验课题:40年代,陈鹤琴先生主持实验活教育;50年代--60年代中期,重点研究了让儿童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展;80年代起,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精神,积极进行教育改革<ref>[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20/1030/c382934-31913419.html 教育改革宜因地制宜 好学校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人民网,2020-10-30</ref>,开始愉快教育的实验,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 育科研、教育质量的同步发展。 1982年起,教育部多次提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上海市教育局又提出了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联系学校的教育实际,研究制订了附小的办学宗旨,以使学生们都有幸福的童年作为我们办学的出发点。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等方面都有扎实的基础,都有良好的起点,并以此制订愉快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教育整体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曾轰动全国的“愉快教育”创始人,上海市一师附小名誉校长、特级教师倪谷音没有一天离开过她所热爱的小学校园,没有一天离开过让她魂牵梦萦、同舟共济的师生。 ==基本含义== 愉快教育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可见,愉快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以愉快教育的思想构建的教育模式,是从整体上对小学教育的改革,使其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有幸福的童年----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心灵]],创造的才干,健壮的体魄,活泼的个性。 ==要素== 爱、美、兴趣、创造 ==基本理念== 让每一位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让每一位[[孩子]]得到愉快的发展 理论基础== 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具有多种属性,而本质属性则是人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的发展水平是由他们从事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水平所决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而人的身心发展都具有渐进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同人的个性发展是统一的。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三个方面。而对儿童的发展来说,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的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还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就是说,环境和教育只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外部因素,必须通过儿童身心内部动力才能实现其决定作用。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动机,培养学生的理想,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儿童自觉的需求。 二是教育学说关于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是具有积极性、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掌握和运用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处于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中。 三是心理科学理论中关于情感的理论。心理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有认知操作系统和动力调节系统。而动力调节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情感。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自主地位和积极状态,都依赖于内在的动力。这种内驱力是由心理或生理需要所引起的动机支配的。人的情感对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启动功能、定向功能、维持功能和强化功能。事实证明,学生情感积极、愉快,兴趣浓厚,对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内在的驱动力,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自觉的状态,是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的表现,也是实施愉快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核心== 人的任何具有一定目的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时,便感到一种心理满足,甚至喜形于色,眉飞色舞,这是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由于获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化了这种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兴奋,又产生一种继续追求得到满足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学习也是如此。愉快教育不仅使优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而且使差生,那些学习上很少取得成功的学生,也能转苦学为乐学,产生学习兴趣。其关键就在于愉快教育既注意“乐中学”,更讲究“学中乐”。在日常学习中,成功与快乐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两者有一种循环反应,学习成功率越高,情绪越好,反之则情绪越来越低。故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不断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建立“成功、快乐”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帮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态度”。要注意学生的表现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步曲的经验。据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优生得到更好发展,差生也能拾级而上,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对学生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尤其是对差生要多给肯定评价。在评价中要注意[[反馈]],讲究评价的激励性、及时性、正效性。当学生出现某种失误或[[挫折]]时,要优化接触方式,及时帮助他们转化“失败者”的心态,使之在尽快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并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以获得第二次成功。故愉快教育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 ==视频== ===<center> 愉快教育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铁路五校愉快教育三十年发展历程微视频回顾</center> <center>{{#iDisplay:t0157uo8ga0|560|390|qq}}</center> <center>实施愉快教育演出精彩片段</center> <center>{{#iDisplay:m0676zmrp32|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愉快教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