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55.2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怀念北方温暖的冬日(张和亮) 的原始碼
←
怀念北方温暖的冬日(张和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進階
特殊文字
說明
標題 2
標題 3
標題 4
標題 5
標題
格式
插入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怀念北方温暖的冬日'''<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4182236/pexels-photo-4182236.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怀念北方温暖的冬日》'''是[[中国]]当代作家张和亮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怀念北方温暖的冬日=== 冬至前后,南国的冬日气温才很不情愿地降到接近零度,风有些凛冽地吹在脸上,道路被刮得发白,还打算继续与冬之肃杀抗衡的绿色生命昼夜之间元气大伤,没了生机,天地之间一派[[萧条]][[凄冷]]。一种久违了的故乡的冬天的感觉弥漫着我,这让我更加念起北方温暖的冬日了。 北方的冬日何以温暖? 是啊,北国之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气温常在零下甚至零下十几度,西北风又冷又硬,一刀一刀地吹。天寒地冻,到处都结冰:河面、地表,屋檐下、水缸里,甚至人们的头发、眉毛、胡子上……,有时,迎着呼啸的西北风赶路,你必须保持身子倾斜的姿势才能前行,连呼吸都被风逼得困难。为了抵御寒冷,人们便以棉袄、棉裤、棉帽、棉鞋、棉袜、棉手套、棉大衣等各种各样最能保暖的棉装,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充分地感受棉衣带来的温暖。 因为严寒,北方就有各种各样的取暖设备:火炉、热炕、地热、暖气、电褥子……即使屋外冷风吹彻,寒气侵骨,屋里往往热气喧腾,温暖如春。外面愈是寒冷,屋内愈显暖和。所以,在北方严寒的冬日,你实际上很容易有温暖的感觉。 我是在大西北的农村长大的,对取暖的火炉情有独钟。小时候家里穷,买不了多少炭,冬天只年迈的爷爷的屋里添个火炉。我印象中,那时农家有两种自制的小火炉:其一是土做的,短桶状的炉身是由一块大的土坷垃削制而成,中间掏出筒状炉膛,生火架炭,炉壁用泥抹得溜光,白居易诗中“红泥小火炉”大概就这个样子吧。后来因为泥炉容易摔烂,人们又以旧铁片卷制成炉子,那样子活像我们现在见到的大点的缠线辘轳,只是在下头装三只小脚可供其架空站立于炕头上。不管是泥做的还是铁制的小火炉,皆高只盈尺,中间赘好土后成小碗口粗的炉膛只四五块碳即可填满,故没法装排烟筒,所以每生炉子或添炭进去,便要大开了窑洞门排烟,取暖有点得不偿失,但老人怕冷,冬天炕沿上置一小火炉便心理上觉得暖和多了。于是乎整个冬天,爷爷便留恋炕上炉边坐卧,或喝茶看书,或笑看儿孙们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外面干活冷急了的时候,爷爷常唤我们到炉边烤火,若是泥炉,可直接把双手围拢于炉壁上暖,一种绵实的温热感直入肌肤。铁皮炉就隔空烤热手脸继续忙活。空闲的时候,我们就上炕和爷爷一起围炉取暖,听爷爷讲故事,跟爷爷认几个字、念几句诗,其乐也融融。 后来日子渐渐好转,院子里盖起了平房,也买来了国家标准生产的大铁炉子,再后来又换成了“烤箱”炉,皆安放于屋子中央,有排烟筒接出屋外,在屋里架煤炉取暖安全也干净卫生多了。外出归来,但见屋檐下伸出的烟筒炭烟袅袅,空气里似乎还飘着一种特殊的煤炭燃烧的香味,就知道屋内炉火正红,还没进屋心先暖了。待进得屋子,红通通的大火炉和暖烘烘的热炕头让室内满溢温暖,即使再阴冷的冬日,身心也立马热乎起来。只是屋里烤火的爷爷久已不在。 在北方的窑洞或平房里,冬日最惬意之事也是这围炉了。围炉之乐一般在饭后或大家都闲下来的时候,一家老小,或亲朋好友,大伙以炉子为中心,团团而坐。炉台置一果盘、三五茶杯,炉火上坐一壶水,壶水不断发出咝咝的响声。炉火越烧越旺,把炉边人暖和得满脸通红。大家嗑瓜子、喝茶,烤火、谈天,东家人、西家事、光阴、日子、收成、庄稼、儿女……都是聊不完的话题,此时,窗外呼呼的北风声,四野的牛羊鸡犬声,隐约在耳,屋里却满是温暖友爱和欢声笑语,“天伦之乐”,即是如此吧。若是逢了窗外有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围炉闲话便更是一种快乐而温馨的享受了。 围炉读书也[[妙不可言]]。北方的冬日里,天凝地闭,很多事都不好做了,在我看来最是读书的好时光。搬一躺椅于炉边,或坐或卧其上,把一卷书,悠闲地看。当一页页饱含真情和机趣的文字融入心田时,你便会觉得那一行行字亦如身边这燃烧的炉火,美丽的文字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火焰]],它放射出来的[[光芒]]足以照彻灵魂的任何一个黑暗的角落,悄悄暖热你寂寞[[疲惫]]的心。 北方城市里的楼房都用暖气,各屋都沿墙装有[[暖气片]],供暖时节连片贯通的金属管里整日热流汩汩,不断向外[[散热]],省去了生火炉的[[麻烦]],也少了围炉取暖的热闹,然冬日室内温暖的感觉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方的冬天,带给人温暖的还有那烧得火热的土炕。在北方农村,土炕是一个家最要紧最核心的部分,没有热炕就是没有温度的家。最早搭建和垒砌土炕的全部材料就是土(现在为求美观,炕沿和炕墙用上了[[砖头]]甚至[[瓷砖]])。土和的泥,土夯的柱子,土打的炕面。一炕既成,在平展展的炕面下,在分分割割又连通一气的炕洞中,就可以奔走和升腾烟火。有了火的加入和参与,便有了土炕的热情和浪漫。土炕最原始也最科学,把火和土结合得那么直接那么巧妙又那么自然。我很崇拜和感谢先民们这个简单而伟大的创造,通过火炕使后人拥有了一片永远[[温暖]]的土地,拥有了睡梦稳固的支撑和抚慰。因了这土炕,才有了乡间家家户户[[平凡]]而又[[浪漫]]的日日夜夜,才有了农家祖祖祖辈辈平静而又热烈的岁岁年年。寒冬里,老家人招呼客人最热情的方式就是快炕上坐吧!上了炕,您冰冷的手脚会立马热和,血脉因之畅通,全身为之轻松。若您关节不适,热炕上烙着最舒服了。夜阑人静,朔风呼呼,火热的土炕、厚实的棉被会让你舒坦而幸福地酣然入梦。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张和亮,宁夏彭阳人,浙江德清三中(高中)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怀念北方温暖的冬日(张和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