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63.2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忠烈祠 的原始碼
←
忠烈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忠烈祠</big> ''' |- |[[File:忠烈祠.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忠烈祠 地理位置: 衡山风景区内, 神州祖庙和延寿亭之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开放时间: 全年 7:00-17:30 景点级别: 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 门票价格: 免费 占地面积: 3.2 km² 著名景点: 抗战牌坊、七七纪念塔、 抗战纪念堂、安亭战役纪念碑、享堂 |} 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仁宗皇帝纪念寇珠的祠庙,白玉堂闹东京时曾经'''忠烈祠'''题诗。 民国时期三侠五义流传极广,凡有井水处必有三五书,后被蒋介石借鉴成为纪念抗日烈士的陵园在各地广建,是后世为[[纪念]]各忠烈先贤们而建造,中国各地都有忠烈祠,后来逐渐发展成景点,供后人们参观游览纪念。 南岳忠烈祠是中国大陆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修造。 祠宇位于衡阳市南岳衡山香炉峰下,于1938年筹建,1943年落成,占地面积230余亩,其中建筑面积890平方米,其建筑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 在布局设计上,牌坊、七七纪念塔、[[纪念堂]]、安亭战役纪念碑和享堂五进建筑均坐落在同一中轴线上,由花岗岩大道和台阶连成一体,全长320米,宽70米,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石墙碧瓦,苍松翠柏,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南岳忠烈祠周围现存有郑作民、[[孙明瑾]]、罗启疆等的个人墓葬12座,存有54军、74军、16军53师等集体墓葬6座。 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红色经典旅游景点; 2014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16年,被列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144e390102ykhu.html 忠烈祠 ],新浪网 , 2019-03-06</ref> ==忠烈祠介绍== 中国历代对忠臣烈士即有设祠奉祀,或曰忠烈庙、昭忠祠、褒忠祠……,祠名为皇帝封赐。 忠烈祠最早出自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仁宗皇帝纪念寇珠的祠庙,白玉堂闹东京时曾经忠烈祠题诗。 民国时期三侠五义流传极广,凡有井水处必有三五书,后被蒋公借鉴成为纪念抗日烈士的陵园在各地广建,是后世为纪念各忠烈先贤们而建造。 国民政府于全面对日本抗战之前,即有设祠奉祀[[烈士]]的规划。 1936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历次阵亡残废受伤革命军人特别优续办法全案",其中正式提出"各县设置忠烈祠办法"。 1940年由蒋中正指示,国民政府公布"抗敌殉难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纪念]]坊碑办法大纲"、"忠烈祠设立及保管办法"。 所奉祀对象涵盖自辛亥革命以来,北伐、剿赤等抗敌烈士,然以当时情势,实以抗日牺牲官民为主要对象。 ==结构== 忠烈祠多延续[[古代]]木结构建筑方式,现存的忠烈祠多由旧日关帝庙、武侯祠、城隍庙等改建,附加祭祀。 仁宗传旨在仁寿宫寿山福海地面丈量妥协,左边敕建寇宫人饲堂,名曰“忠烈祠”,右边敕建秦凤、余忠祠堂,名曰“双义祠”。工竣,亲诣拈香。 太后懿旨,封陈林为都堂,范宗华为承信郎;将破窑改为庙宇,钦赐白银千两,香火地十顷,就叫范宗华为庙官,春秋两祭,[[永垂不朽]]。 掌管忠烈祠太监,知道圣上每逢朔望必要拈香,早已预备。圣上排驾到忠烈祠,来至内殿。正面塑着忠烈寇承御之像,仍是宫妆打扮,却是站像。 两边也塑着随侍的四个配像。天子朝上默祝拈香。虽不下拜,那一番恭敬,也就至诚得很。拈香已毕,仰观金像。惟有陈公公在旁,见塑像面貌如生,不觉滴下泪来。又不敢哭,连忙拭去。 谁知圣上早已看见,便不肯注视,反仰面瞧了佛门宝旛。 猛回头,见西山墙山花之内字迹淋漓,心中暗道:“此处却有何人写字?”不觉移步近前仰视,却是一首[[五言绝句]]诗,写的是:“忠烈保君王,哀哉杖下亡。芳名垂不朽,博得一炉香。 ==忠烈祠门== 白玉堂金殿面君,仁宗[[皇帝]]文考出一对联,白玉堂对答如流,这幅对联后来被仁宗皇帝贴在忠烈祠上,成为忠烈祠门上的对子。 仁宗出的上联:苦偕惨听闻烈志坚贞 实为汉梨天下少 玉堂对的下联: 血杖标青史忠心无畏堪比和璧世间稀 ==典型代表== 中国忠烈祠大陆[[地区]]建有南岳忠烈祠、台湾地区建台北忠烈祠等。 ==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位于衡阳市南岳区南岳衡山香炉峰下,是中国大陆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 ,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修造。于1938年筹建,1943年落成,占地面积230余亩,其中建筑面积890平方米,其建筑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 在布局设计上,牌坊、七七纪念塔、纪念堂、安亭战役纪念碑和享堂五进建筑均坐落在同一中轴线上,由[[花岗岩]]大道和台阶连成一体,全长320米,宽70米,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石墙碧瓦,苍松翠柏,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南岳忠烈祠是国民政府在大陆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修建的最大的烈士陵园。周围现存有郑作民、孙明瑾、罗启疆等的个人墓葬12座,存有54军、74军、16军53师等集体墓葬6座。 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红色经典旅游景点;2014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 录; 2016年被公布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和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忠烈祠有着重大的历史地位与意义。作为抗战历史的见证者 ,忠烈祠以爱国教育和传承烈士精神为纽带,联系着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充分发挥了中国爱国主义基地、二战反法西斯战争[[历史]]见证和国家级烈士纪念地的作用。 ==台北忠烈祠== 位于台北市南港台北市军人公墓,1969年由当时行政院长[[蒋经国]]指示成立,为军人公墓祭殿。 2003年入祀中法战争清军[[烈士]]。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k0127e56wl1|480|270|qq}} <center>两岸抗日将士后裔南岳忠烈祠共祭先烈英魂</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返回「
忠烈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