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17.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徽城镇 的原始碼
←
徽城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徽城镇</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5666/20190601163912-201092331_jpeg_695_450_81020.jpg/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578118&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5666%2F20190601163912-201092331_jpeg_695_450_81020.jpg%2F0&type=1&category=#simple_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徽城镇是歙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徽州府治所,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歙县中部,北接桂林镇、富堨镇,东与北岸镇、坑口乡接壤,西南与郑村镇、雄村乡毗邻。交通十分便利,皖赣铁路、合福高铁、黄杭高铁、慈张公路、歙黟公路、徽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在徽城镇金山村设有道口),总面积64.72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57835人(2017)。 2019年11月21日,徽城镇入选第三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名单。 ==基本内容== 中文名:徽城镇 外文名:Huicheng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政府驻地:歙州大道东73号 著名景点:徽州古城、渔梁、棠樾、呈坎、潜口、新安江山水画廊、黄山 火车站:歙县站、歙县北站 面积:64.72平方千米 别名:徽州城 下辖地区:辖13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0559 机场:徽州屯溪国际机场机场 车牌代码:皖J ==区划沿革== 徽城镇历史悠久,始置于秦,唐以后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在民国初年建镇时,即名“徽城镇”。1958年划属“徽州公社”,1961年划属“徽城公社”,1965年提为县属镇。此后,在1984年,将原徽城乡整体并入。在2005年,原南源口乡整建制并入。 ==悠久历史== 徽城历史悠久。据唐《[[元和郡县志]]》记载,东汉末年,乌聊山有毛甘故城。宋《[[太平寰宇记]]》有“毛甘领万人屯乌聊,孙权遣贺齐平之,时歙县已治此”的记载。汉末至隋.未见有变更县治驻地的记载。隋末义宁中汪华起兵保境,将郡治自休宁县万岁山迁此.并在毛甘城故址筑郡城。此后,至清末的近1300年中,一直为郡、州、路、府城,而县治则附郭无城将近1000年,直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史桂芳倡筑县城,至三十九年建成。县治始不再附郭。 毛甘故城范围及其结构,均无可考。汪华所筑郡城,据宋罗愿《新安志》记载,城制为内子城外罗城,等级分明。子城周一里四十二步,为郡治和郡王宫室所在地,有郡王宫霞、东西宫廨、正门楼(即二十四根柱)等建筑,宛然王城建制;罗城周四里二步,为士民商贾住居地。此制经唐一直延续至北宋宣和年间,前后历时五百余年。宋宣和三年(1121)八月,改筑州城于扬之河北三里的新州,其城周长四里多。由于交通不便,群众纷纷迁回旧志,宋徽宗只得下诏知州事庐宗原,修复旧罗城。四年重修,五年竣工。修夏后,城周扩至七里三十步,有城门六座,即东门富州,西门丰乐,南门表城、紫阳,北门通济、太平,“不复为于城”。元初修城,仅改东门富州为新安,西门丰乐为庆丰,其余依旧。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部将邓愈加筑府城,城周扩至九里七十步,改六门为五门,即东门德胜,南门南山,西门潮水,小北门镇安,大北门临溪。并在城外东西北三面开潦池(护城河),河深一丈二尺,阔二丈四尺。明嘉靖年间始筑之县城,东践问政山,西靠府城垣,全长七里多。有城门四座:南门紫阳,东门问政,北门新安,西北门玉屏。至清代,府、县城垣虽有维修和加固,但城门一直未变。民国时,府城南山门,因建设杭徽公路而埋入地下,护城河也已湮塞。建国后,为便利交通,府城的大、小北门、德胜门,县城的紫阳门、玉屏门已先后拆除,唯有府城的潮水西门及其月城门,县城的新安、问政二门尚存,府、县城垣,尚部分保留。1979年以后,为保护古城,在城西建设新区,现已初具规模。 宋初,徽城设坊,共设宣化、望仙、紫阳、兴仁、化成、问政、增明、和福、司晨、通济、育材、安集十二坊;乾道时(1165—1173),增设孝童、孝义二坊;淳嘉间(1174—1240),增依莲、廪实、兴贤、春风、孝行、连营六坊。元延?六年(1319),徽城设隅,隅下设坊。计有:东北隅,下辖文明、富积、乾明、忠孝、流庆坊;西北隅,下辖甘泉、香泉、通津、利泽坊;西南隅,下辖化成、兴仁、慈孝、福源、孝节坊;东南隅,下辖宣化、登瀛、状元、化淳坊。明弘治间,宣化坊改为宣明坊,新增绣衣、镇安、志节、永丰、孝义、通文、庆安、治平、里仁、崇宁、思贤、富山、清化、仁和十四坊。嘉靖三十九年,筑成县城垣,县城内有迎恩、新民、宣化、寅宾、双桂、道德渊源、风化之源七坊。民国21年(1932)始设镇,镇下设保甲。32年府城设阳和、中心、黄山、北街、斗山、南街、西街7保,县城设上路、新民2保,城外设西关、北关、古关3保。建国后,废除保甲制,镇下设街道,1950年,府城设西南、中和、新北、斗山4街道,县城设新路1街道,城外设西关、北关、中街、南宫、新安5街道,以及问政1个行政村;1958年,改镇为公社;1965年,恢复镇建制。 徽城的街道建设较早,据弘治《徽州府志》载,宋绍定六年(1233),曾整?西门至三庙门街,孝义坊至兴贤坊、州学前街;次年,又重修郡治前街,共二百六十余丈。从此,“通衢以离淖”。经元、明两代的整修和发展,城内“康庄坦然,市肆辏集”。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府城已有府前街、大街、十横街,小北街、上北街和南街;县城已有东门头街、县前街、后街、驿前街和上路街;城外有渔梁坝街。清至民国初,府城增西街,县城增玉屏街。民国中期后,府城有阳和街、中心街、西南街、小北街、大北街、南街、斗山街;县城有上路街、新民街、后街;城外有西关街、北关街、渔梁街。 府、县城设东关、西关、北关、古关四四关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道光八年(1828)范围包括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三十七都部分村。民国21 年(1932)建立歙城镇,为第一区驻地。民国29 年,更名徽城镇为县直辖镇。翌年,同属一区的渔梁镇划属北岸区。民国33 年,徽城镇、渔梁镇划属岩寺区。1949 年5 月,为城关区驻地。1952 年8 月,成立南源口乡、稠木岭乡、大梅口乡。1955 年3 月,渔梁镇并入徽城镇;6 月,徽城镇改为区级镇,裁城关区;12 月,恢复城关区,潭渡乡并入徽城镇,浦口乡、稠木岭乡并入南源口乡。1956 年12 月,郑村乡民庄农业社划属徽城镇,瞻淇乡、朱村乡大梅口农业社和洪岭农业社并入南源口乡。1958 年10 月,成立徽州人民公社。翌年4 月,分设徽城、南源口管理区。1961 年7 月,恢复城关区。1965 年5 月,由徽城公社划出一个大队和城区八条街道,恢复徽城镇,为区级镇。1984 年底,由徽州人民公社更名的徽城乡并入徽城镇。1986 年3 月,徽城镇升格为副县级镇。2004年12月,南源口乡并入徽城镇。2005年,全镇辖7个居委会、7个社区、15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22460户59849人,其中农业7389户21544人。居民主要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布依族、土家族、畲族、侗族、壮族、黎族、朝鲜族、满族共110人。据不完全统计,1949—2005年全镇应征入伍636人。1940年春,中共城中区委驻丰隆岭。 ==经济发展== 徽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在歙县、在黄山市乃至徽州地区都占有重要地位。到2007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跨入新里程。财政收入实现1.0056亿元,成为黄山市首个财政收入亿元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9户,产值达到17.57亿元,形成了较大项目入驻县开发区、成长性项目聚集旸村和南源创业园的工业布局,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仪表、电器、新型化工、服装加工等产业格局;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产值达1.00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88元,特色产品的种养成为农业经济中的主导。 ==产业结构== 工业经济活跃。轻纺服装、电子仪表、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生产、农产品特色明显,问政贡笋、珠兰花、茉莉花、白兰花名扬天下,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撑,一批生产高新产品的企业日渐成熟;境内的黄山市唯一一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开放的平台,诚招天下客商。旅游资源丰富,是灿若星河的徽派建筑、底蕴深厚的徽文化最集中最具特色的区域;渔梁坝景区、许国石坊、斗山街景区和太白楼景区呈鼎足之势。一条“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的新安江,尽显江南水乡秀丽与律动。 ==基础设施== 徽城镇交通十分便利。皖赣铁路、合福高铁、黄杭高铁、歙黟公路、慈张公路、徽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徽城镇通往外界主要有城昱(徽城—杞梓里—昱岭关)、城箬(徽城—许村—箬岭关)、城乌(徽城—汤口—乌泥关)、城相(徽城—岩寺—相湖岭)、城界(徽城—牌头—界牌岭)、城街(徽城—深渡—街口)、城槐(徽城—郑村—槐源)等古道。主要桥梁有太平桥、万年桥、紫阳桥、练江大桥等。民国20年8月,芜(湖)屯(溪)公路歙县至屯溪段建成,民国23年11月全线通车。民国22年11月,徽杭公路徽城至昱岭关段建成,12月25日全线通车。同年12月慈张线界牌岭至徽城段通车。民国21年,歙县汽车站建成,2005年全镇客车244辆,货车275辆。民国26年皖赣铁路铺至境内百花台,1981年12月重建皖赣铁路,在百花台设3级站,1985年6月通车运营。民国13年(1924),徽城开办竞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974年架通高压电,2005年全镇用电8700万度。民国25年2月,成立歙县电报局,1992年开通程控电话,2005年全镇程控电话终端(固定电话)16000门;移动通信基站、联通通信基站1993年、2000年分别建成,2005年全镇手机(移动电话)16500户。1971年7月,建立电视差转台,1993年开通有线电视,2005年转播电视节目28台套,终端12000户。1976年,县城开始建自来水厂,1980年建成供水,2003年开始建自来水二厂,2005年供水350万吨。 ==基础教育== 截至2015年,辖区内有安徽省重点中学歙县中学、歙县第二中学,国家重点职业中学安徽省行知中学,徽州师范、长青中学、新安中学、歙州学校(私立)、紫阳学校(私立)、育鸿学校(私立)、城关小学、行知小学、新安小学等中小学校。截至2005年,在校高中学生4986人、职业中学生2471人,师范生959人、初中学生3200人、小学生4832人,在职中学教师638人、小学教师220人。1949—2005年,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1000人。有歙县人民医院、歙县中医院、城关医院、防疫站、血防站、妇幼保健院、昌仁医院(私立),村、街道、社区卫生所、室,在岗医生共530人。有歙县文化馆、歙县博物馆、歙县电教馆、歙县图书馆、歙县影剧院、陶行知纪念馆。 ==文物古迹== 主要胜迹有许国石坊等12座牌坊,斗山街等古民居(群)10余处,渔梁古街,渔梁坝,新州石塔,长庆寺塔,太白楼,南谯楼,东谯楼,圣僧庵,徽园,徽商大宅院,古城墙,月城,西干山,问政山等。民俗文化活动有农历正月初五徽城大北街、税务上顶一带店铺祭财神扎灯献彩,农历二月廿九至三十日南源口村游龙舟,渔梁水游灯船,旱游太子等。著名历史人物有为明太祖朱元璋献计定天下的姚琏,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程国祥,闽浙总督程祖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音韵学家江有诰,书画家渐江、虚谷、许士骐,印学家叶铭,围棋国手过惕生等。<ref>[https://www.sohu.com/a/436886860_120059049 【歙县融媒体】徽城镇:艺术赋能 打造“写生经济”]搜狐网,2020-12-0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徽城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