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87.1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微孔草 的原始碼
←
微孔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微孔草.jpg|thumb|350px|right|[https://plant.cila.cn/zhiwutu/tujian/5081.jpg 原图链接][https://plant.cila.cn/tujian/weikongcao.html 图片来自园林植物网]]] '''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 Hemsl.)为紫草科微孔草属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甘肃以及四川、云南、西藏和陕西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油料植物。微孔草富含γ-亚麻酸,是开发特色营养保健食品、保健食用油、新型化妆品和医药产品的理想原料。 * 中文学名:微孔草 * 拉丁学名:Microula sikkimensis Hemsl * 别 称:蓝花花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管状花目]] * 科:[[紫草科]] * 亚 科:[[紫草亚科]] * 族:[[齿缘草族]] * 属:[[微孔草属]] * 种:微孔草 * 分布区域:陕西西南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和南部 * 是否中国特有:否 * 是否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 * 海 拔:3000-4500米 == 形态特征 == 茎高6-65厘米,直立或渐升,常自基部起有长或短的分枝,或不分枝,被刚毛,有时还混生稀疏糙伏毛。 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卵形、狭卵形至宽披针形,长4-12厘米,宽0.7-4.4厘米,顶端急尖、渐尖,稀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中部以上叶渐变小,具短柄至无柄,狭卵形或宽披针形,基部渐狭,边缘全缘,两面有短伏毛,下面沿中脉有刚毛,上面还散生带基盘的刚毛。 花序密集,直径0.5-1.5厘米,有时稍伸长,长约达2厘米,生茎顶端及无叶的分枝顶端,基部苞片叶状,其他苞片小,长0.5-2毫米;花梗短,密被短糙伏毛;花萼长约2毫米,果期长达3.5毫米,5裂近基部,裂片线形或狭三角形,外面疏被短柔毛和长糙毛,边缘密被短柔毛,内面有短伏毛;花冠蓝色或蓝紫色,檐部直径5-9(-11)毫米,无毛,裂片近圆形,筒部长2.5-3.8(-4)毫米,无毛,附属物低梯形或半月形,长约0.3毫米,无毛或有短毛。 小坚果卵形,长2-2.5毫米,宽约1.8毫米,有小瘤状突起和短毛,背孔位于背面中上部,狭长圆形,长1-1.5毫米,着生面位腹面中央。 5-9月开花。 == 主要价值 == === 药用 === 微孔草是传统藏药,全草可治疗眼疾、痘疹等病。 微孔草种子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达39.74%;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饼渣中的粗蛋白含量达23.96%,经药理试验,已证实这种植物油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血清丙二醛的含量,具有防止血脂沉积、动脉粥样硬化、维持生物膜和血管内膜结构完整和降低高血脂症等功能。 === 经济 === 微孔草综合利用价值高,种子提油后的饼粕蛋白质含量高,可作动物饲料;茎秆可作牲畜饲料;花是优质蜜源,并有观赏价值。微孔草种子含油率达到43.5%,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39%,γ─亚麻酸(γ-linolenicacid)含量为6.37%,经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证明无毒。因此微孔草种子油已成为有医疗价值的含γ─亚麻酸的新油源。 <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d3eba5e1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e.html 微孔草资源的开发与研究]</ref> === 开发利用 === '''保护和利用并重''' 微孔草野生于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十分有限。过去在当地农田里常见到,但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其数量已很少。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一珍稀资源。 '''人工栽培研究''' 人工栽培技术的突破,是微孔草商品化开发成功的关键。应筛选适合当地的高产抗病品种,按照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进行栽培。据调查,小花西藏微孔草(M. tibetica var. pratensis)株形矮小,花序集中,收获容易。其种子含油率31.4%,含γ-亚麻酸6.83%,可选作栽培试验材料;研究微孔草各个生长发育期对肥料的需求,合理施用肥料;运用微波、辐照以及航空等高新技术手段育种。 '''提取微孔草油''' 已经证明可以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微孔草油。该法在35-40 ℃ 操作,可最大程度保留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得油率高。应避免采用小作坊式的榨油方式,实现珍稀资源的高效利用。 == 生长习性 == 微孔草耐寒,耐旱,喜强光照。生长于高寒草甸、林地、灌丛和次生植被中,常与1年生作物或1-2年生野生植物混合生长形成植物群落。这些群落与环境之间未达到平衡,处于不稳定状态,群落内部物种成分常发生变化。随原有种的消失,新物种的入侵,微孔草的数量逐步减少,有时从群落中消失。微孔草在植物群落中通常不是优势种,其优势度处在7%-15%。它作为次生演替初始阶段植被成员而占据有效空间,成为高山地区次生植被中的生态适宜种而生存。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陕西西南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中甸以北)、西藏东部和南部。 生海拔3000-4500米(在青海东部和甘肃一带海拔为2000-3000米,在陕西西南部低达1900米)山坡草地、灌丛下、林边、河边多石草地,田边或田中。锡金、尼泊尔、不丹和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 == 栽培技术 == === 繁殖 === 微孔草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试验证明,微孔草种子有12 个月左右的后熟期,自然贮藏后经预冷处理可打破休眠。在相同温度下,贮藏12个月的种子发芽率比收获时高41%。生产实践中还是以块根繁殖方式为主。<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55485117261953164.html 微孔草的栽培技术]</ref> 微孔草是2年生植物。自然状况下由于生长季节短,当年种子萌发后以块根越冬,第2年才开花结实。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实现微孔草的快速繁殖,做到每年都可收获种子。 微孔草的茎尖是组织培养的最佳部位,步骤如下: '''茎尖愈伤组织培养''' 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3mg/L+NAA0.2 mg/L+白糖3.0%+琼脂0.6%。 培养基pH值为5.8, 培养温度18-25 ℃,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度2000lx,一般7天长出第1个有效节。 '''继代培养''' 将培养获得的完整植株按有效节剪下,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3.0%白糖+0.6%琼脂。一般第9天产生第1个有效节。 '''生根培养''' 当继代培养长出的无菌芽长至3-5厘米高时,转移至1/2MS+1.0 mg/L IBA +2.0%白糖+0.7%琼脂的培养基上生根培养。接种后10天左右可出现幼根,并可见到粗壮的块根形成。 '''试管苗移栽''' 将形成粗壮块根的试管苗移栽到温室内。栽培床上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森林土或草甸土。培养温度15-20 ℃, 土壤水分11%-13%。经过120天左右待块根发育成熟后移到大田栽培,当年收获种子。 '''大田栽培''' 按行株距0.333米× 0.125 米栽培。四周设保护行1米,分成不同的地块。制定轮作方案,播前土壤经过处理,以控制杂草危害,提高种子产量。 微孔草的组培,育苗时间安排上要与其生长发育节律同步。如在6月中、下旬利用幼嫩的茎尖进行组培,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转移到温室培养块根,翌年4月上旬将块根移入大田栽培,当年收获种子。这样,在非生产季进行组培扩繁和温室育苗,在生长季生产种子,可使得田间生长周期缩短1个生长季。 === 田间管理 === 在每年微孔草返青后进行匀苗、间苗,如密度过大,可将幼苗移到其他田内扩种,也可将块根挖出一些晒干做深加工原料。其次是除草施肥,在微孔草幼苗3-4叶期,进行人工拔除杂草一遍。 === 病虫防治 === 在开花期,主要喷施三唑酮(粉锈宁)防治白粉病,确保丰产。 === 采收 === 当微孔草进入终花期,茎杆开始变黄,包裹种子的花萼大部分变为黄色,中部果序的种子变为淡褐色时,这时收获有利于提高微孔草的籽粒产量和质量。收割后要防雨,打成包头小捆并搭成“人”字形就地晾晒,干燥后及时脱粒。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刚收割的微孔草植株堆成大堆,以防霉烂。风蚀严重的坡地上,微孔草收获时要留高茬,防止吹落在地面的微孔草种子被风吹走。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微孔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