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54.1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循道衞理教會村 的原始碼
←
循道衞理教會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循道衞理教會村'''<br><img src="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14/cwgraphics/2584_p5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14/ta2021982.htm 圖片來自christianweekly]</small> |} '''循道衞理教會村'''係指由香港[[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循道公會]]和香港[[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衛理公會]]於1950-60年代在香港興建的四個平房區,安置寮屋居民、漁民及難民,並提供醫療、教育和社區服務。四條教會村已於1970-80年代陸續清拆。 == 亞斯理村(大窩口) == 英文名稱Ausbury Village,又稱Tai Wo Hau Cottage Area。由衞理公會於1959年興建,座落於荃灣的[[大窩口]],共有一百一十五間三合土平房,安置荃灣海邊的木屋居民。平房區被大窩口道分割成兩部份。大部份平房(89間)位於今日大窩口道以南、亞斯理堂東南面山坡上,分成六個台階,2至6間平房一排。小部份平房位於大窩口道以西,今日[[全完第二小學]]西面山坡,俯覧重建前的[[大窩口邨]]第10及11座,4至9間平房一排。 ==說明== 1960年[[亞斯理堂]]<ref>[https://church.oursweb.net/church.php?pkey=816340 亞斯理堂],oursweb</ref> 社區中心成立,興辦各種社會福利服務、醫療、教育及宗教工作,回應村民各方面的需要。包括夜間自修班、打字班、兒童節晚會、兒童健康比賽、新春荃灣社區攤位遊藝比賽、京劇晚會、少年夏令會、鋼琴班、英語學會、電影放送、圖書室、羽毛球比賽和攝影班等,成為當時大窩口區內設備最完善的社區活動場所。 1979年,因危險斜坡關係,有部份位於亞斯理堂東南面山坡上、較高地段平房(26-27, 65-84號)被清拆。 1989 年9 月亞斯理村剩下的平房清拆,亞斯理堂社區中心則保留。 == 愛華村(柴灣) == 愛華村(Epworth Village)的命名是為記念循道會創立人衞斯理約翰在英國童年的居所(林肯郡愛華村的牧師樓Epworth)。愛華村位於今日[[興民邨]]位置,依山而建,坐西向東,背靠[[大潭道]],面向[[柴灣道]]。1961-1962年陸續建成,共有三百七十二間平房石屋,分成多幢4-12間一排的排屋。平房中100 間由[[紐西蘭海外救濟理事會]]捐贈港幣16萬建成。一九六一年初開始有居民陸續遷入<ref>香港工商日報, 1960-11-29</ref>。平房分四個階段落成。平房按面積分為半單位、一單位和個半單位三類。入伙時租金分別為五元、十元和十五元。 愛華村設有一所服務中心,包括禮堂、幼稚園課室、教會及社會工作人員辦公室等。愛華村合共安置了二千五百多人,規模遠比衞斯理村及亞斯理村為大。一九七七年愛華村清拆,建成了現在的興民邨,但1960年代興建的服務中心建築物仍然保留到現在。 == 愛德村(大埔) == 1969年,衞理公會在美國[[浦氏救濟基金委員會]](Plummer Relief Fund)的支持下,在大埔興建了第四條平房新村,以安置[[元洲仔]]漁民。4月28日落成入伙,命名為「愛德村」(St Andrew’s by the Sea Village,當時亦稱聖安得路村),因為使徒安德烈亦是漁民出身。 該村位於大埔下坑,今日[[船灣]]堆填區以北山坡,緊貼[[汀角路]]。 共一百五十四個單位,兩層式平房石屋,每單位200平方呎,設有廚房、露台及水電設備。以當時創新的預製件裝嵌方式建成,耗資逾一百萬港元。 村內設有幼稚園和診所,服務村民,由教友擔任醫生及教師。與其他三條新村不同之處是教會不再直接管理村務,而是藉着「改善生活合作社」的成立,幫助村民自治,類似「[[信義新村]]」及「[[美經援村]]」的制度。浦氏基金委員會於一九七二年正式解散,但翌年得到政府的批准,衞理公會將愛德村的房屋移交合作社,實踐自治。隨着大埔區的發展,愛德村已於八十年代初清拆。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循道衞理教會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