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45.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徒(沈嘉诚) 的原始碼
←
徒(沈嘉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徙'''<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2600610/pexels-photo-12600610.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lazy=load&lazy=load&lazy=load&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徙》'''是[[中国]]当代作家沈嘉诚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徙=== 我,一个南方人,来到了北方上大学。 我怀着憧憬的心情来到了[[长春]]这座城市。当踏进长信学院的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激动和紧张。我来自南方,从来没有感受过真正的寒冷。从小就在新闻里看过北方的大雪,冰雕。但从来没有真正的看过,也没有感受过北方凛冽的寒风。之前对东北的了解仅限于电视新闻,对东北的文化、风俗、饮食也没有深入的了解。 初中时便背过毛主席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心里十分向往那冰天雪地的日子。也许是因为在我眼里那地上薄薄的一层雪便算得上是大雪了吧。但来到了这里之后看到了北方的第一场鹅毛大雪,这场雪让我对大雪有了新的认识。 可能对于常年居住北方的人们来说这场雪稀疏平常,但是对于南方人来说这场雪非常的新奇。 前几天看到天气预报,心里就对这场雪充满了期待。心里不断的想象着下大雪时的样子。就像一个孩子向往着他的生日礼物一般。但在想象的同时家乡的雪也时不时的在脑海中闪现。 晚上,天上下起了小雨。并没有天气预报中所说的大雪,我心里有些失落。一位舍友好像看出了我的失落,安慰我:“别着急,雪一定会下的。” 但我也只把这句话当成了一句安慰,并没有让我真正的走出失望。 一夜,我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交替的闪现出家乡的雪和我想象的大雪的景象。晚上睡得不是很踏实,早上四五点就醒了,看了眼窗外,黑漆漆的,忐忑不安的感觉从心里蔓延开来。想下床看看,但又怕看到的景象让我失望。在不安中,我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当再一次醒来时,天已经亮了。我看向窗外,感觉外面雾蒙蒙的。难道外面起雾了?我心里充满了疑问。过了一会儿,我鼓起勇气,下了床,套上外套,走进了阳台。当我靠近窗户时,惊喜的发现窗户上有一层薄薄的冰,远看像一株株植物。后来 我从我的舍友口中得知窗户上的那一层是冰窗花,透过它,感觉外面朦朦胧胧的。 刚一推开窗,惟余莽莽,树上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还真有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韵味。在感受过这我从未触及过的美景的同时,家乡的雪景像影子一般在我的脑海中闪过。 当我回到房间时,看见舍友们惊讶的眼神时,我才发现我出门时只穿了一条短裤。我尴尬的朝他们笑了笑。 当我出了门,脚踏上了雪地,心里充满了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地表时的那般激动。我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在雪地上又跑又跳,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那无忧无虑的生活。也回想起儿时在家乡的雪。在雪地上走了一会儿,总感觉这触感与家乡的不同,仔细感受一番后,终于发现雪的厚度,颗粒大小相差甚远。家乡的雪在地上薄薄的一层,颗粒感比较明显,这儿的雪厚厚的,绵绵的像那绵软细腻的砂糖一般。 脚踏雪地的同时,一股股凛冽的寒风向我肆虐而来,一瞬间,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涌了上来。风中仿佛藏了一片片刀片,在我的脸上划过。 当我靠近一棵树时发现树上那晶莹剔透的不是雪,而是一条条冰柱,把树枝包裹在里面。冰柱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一次见到了冻雨,第一次看见了没过脚面的雪,第一次感受到零下十多度的寒冷。也许冰和雪就是东北寒冷的代名词吧! 但在这寒冷中还是有缕缕阳光照进我的胸膛给我抵御寒风的热量和勇气。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导员和舍友们。从军训时导员就对我们南方的同学们倍加关怀。第一次寒潮来临时,导员提前在群里提醒我们增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下雪时,导员提醒我们小心滑倒,并且带领我们一起参与学校的扫雪任务。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看到大雪之后,导员带着我们参与了第一次扫雪工作。前一天晚上,导员不仅通知了扫雪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一再叮嘱了要多穿衣服注意保暖,明早检查。如果穿的不够,必须回寝室穿完衣服才能回来。第二天早上,开始扫雪之前,导员挨个儿检查衣服。 拿到[[扫雪]]工具时,心里感觉有点懵。这种工具对我来说非常的陌生。导员耐心的教我们如何正确使用扫雪工具。尽管在零下十多度的环境里,导员的额头上也有着些许汗珠。他还时不时的抬头看看,关注着同学们是否有身体不适或者受伤等突发情况。 这个时候导员更像是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导员的一句句贴心的话语,一个个善意的举动,让我感觉在家一样,没有一丝隔阂。他关心我们的生活起居,学习,心理。让我感觉非常的亲切。在这座城市里导员就像我的家长和朋友,每当看着导员的背影时,总会与我父亲的背影相重合。 我的舍友们也非常的热情。刚来东北最先让我体会到的不是这儿的寒冷,而是东北人们的热情。我的舍友们给我的第一感觉就热心肠、直爽、大大咧咧的。我刚一进宿舍,舍友们问候声就传到了我的耳边。“同学,你好啊,哪的人啊,咋来的啊,累不,快休息休息” 整理衣物时,舍友们的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嘴巴也张的大大的,一副吃惊的样子。 “这些就是你带的衣服吗?”舍友们问道。 “啊……嗯,嗯是的。”很明显我被这个问题问懵了。当我听到下一句时,我终于明白了。 “你带的衣服这么少,又这么薄,你也太小看东北的冬天了吧!” “这是我最厚的衣服了啊!” 舍友又一次呆住了。 “这是你最厚的衣服?” “嗯,最厚的。” “那周末赶紧去买吧,我们陪你去。” 到了晚上,躺在床上时,我们都会探讨一番,一般都是关于南北语言,饮食,风俗。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东北的语言文化。经过几个星期的交流我发现,这儿说话方式和我家乡不大一样。 特别是语调,第三声比较多像脊梁的脊,媳妇的媳等都要读第三声。 还有一点就是这儿的儿化音比较重,门缝儿,树枝儿,脸蛋儿……如果没了儿化音你可能说话都不利索了。 东北的方言中还有一些特定的词语,有他们相应的意思。有一次,我问我舍友:“看见我手机了吗?”他们回答道:“搁这儿呢。”刚开始我也没听明白,后来一问,原来就是在这儿的意思。还有一次就是早上要上课,但是我们宿舍都起迟了,我急急忙忙的穿衣服时,一个舍友对我说:“不着急,赶趟儿!”我听着前半句不着急,后半句我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大概的意思也就是来得及。东北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才刚来两个月,也只学习了一些皮毛。也许得在这呆上几年,才能逐渐深入语言文化的[[核心]]吧 作为一个吃货,对于东北饮食文化的学习我也乐此不疲。 来了东北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吃。但刚来吧,对这个吃也没什么头绪。多亏了我有五位吃货室友。才来一个学期,他们便立志要带我吃遍东北。 在吃的过程中我发现饮食和南方也有很大的差别。东北的菜便民实惠,盘大量足。(在此我提醒一下南方的同学们东北菜量大,提倡光盘行动。)有铁锅炖大鹅、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锅包肉等,每一道菜都让人垂涎欲滴。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锅包肉,一盘刚做好的锅包肉端上来时,一股酸甜味扑鼻而来。咬上第一口外酥里嫩,酸甜可口,每次吃时那味道总能让我想起母亲常做的[[糖醋排骨]]。吃起这道菜时也总会勾起我对家乡的思念。 东北这里的风虽然寒冷,但是五位舍友如同一堆堆[[火苗]]围绕着我,给我带来温暖。和他们在一起相处,我仿佛忘记了家乡。因为他们的存在,寝室变成了我们的家乡。 在[[东北]]未来几年的生活中,我会以一个南方的东北人的身份,不断发现东北这里美好的事物尽管这里的冬天十分寒冷,但是这儿的风土人情大大咧咧的,像一团火一样燃烧着,让我的心中温暖如春。我会更加喜爱这座城市。把导员、舍友们当成我的亲兄弟一般,亲密无间。让我在异地他乡上大学时感觉到温暖、感觉到家的感觉。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沈嘉诚,江苏南京人,高校学生。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徒(沈嘉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