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66.2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徐唯辛 的原始碼
←
徐唯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徐唯辛'''(Hsu Wei Hsin,1958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致公党人民大学支部主委。主要从事教学和油画创作工作。1978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1981毕业于西安美院,198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后获得硕士学位。1987毕业于中国美院油画系,硕士学位。代表作《2005中国煤矿纪实—矿工肖像系列》、《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 多幅油画作品被瑞士马蒂尼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台湾台东县立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江苏凤凰美术馆集团、泰康美术馆、基辛格基金会美国收藏<ref> {{cite web | url =http://www.318yishu.com/article-623.html | title =徐唯辛2012年拍卖最高成交价前10幅作品 | date =2013-09-10 | publisher =318藝朮网 | accessdate =2019-05-08}}</ref>。 徐唯辛认为,艺术创作强调的是独立性和建设性,他推崇旷达、纯净的艺术品格,欣赏恒定、平衡的艺术形态。在他看来,艺术不是观念的图解和社会变革的工具,不是富人的玩物,不是靠做秀制作出来的摆设,不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号角,而是生活本身。它不同于缺乏创意的高级行画,不迎合时尚与市俗的趣味。它同古典艺术在形态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是新时代的思想、智慧、知识、科技、灵感和幻想的结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徐唯辛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新疆乌鲁木齐 出生日期 1958年01月09日 职业 画家,教师 毕业院校 西安美院,浙江美院 主要成就 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 代表作品 《工棚》、《2005中国煤矿纪实—矿工肖像系列、《过道》等 基本资料 姓名:徐唯辛 出生日期:1958年01月09日 身高:176cm 体重:77kg 星座:摩蝎座 血型:O型 出生地:乌鲁木齐 毕业院校:西安美院,浙江美院 专 业:油画 职 业:教师 ==有心插柳柳成荫== 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家庭一样,徐唯辛的少年生活一直被贫穷、饥饿和困顿环绕着,这也给他留下了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吃饭很快,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宴会上。“这是当初饥饿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一直难以抹去。因为,当时你不吃快一点,弟弟妹妹或者别人就会把你的那份吃掉。”徐唯辛说,他第一次感到饥饿是1961年,当时3岁,还不知道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大饥荒。“似乎是忽然间就吃不饱了。有一次我和弟弟在邻居家的窗台上发现了一块发黄的东西,很像晒干后的玉米发糕片,由于饥饿,我迫不及待地送进口里就大嚼起来,很快就感觉不对,原来是一块晒干的肥皂。至今,我仍然清晰记得肥皂的味道……” 徐唯辛初三时开始学画,当时正值“文革”,尽管不知道学画的出路在哪里,但由于痴迷,一直不舍不弃。高中毕业后,徐唯辛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去3年。虽然繁重的农活已使人筋疲力尽,但他还是每天坚持画速写、素描,画日出、日落等风景油画。3年间,他把生产队里100多位知青、社员的肖像和生产队周围的风景画了个遍。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他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入西安美院。“那是我第一次进‘口里’(嘉峪关以东),乘火车走了三天两夜。因为从农村一跃到大学,对比太强烈,一路没合眼。但是到学校后才发现,自己的专业是师范类,除了素描、油画,还要学习设计、国画等,没有专门学我挚爱的油画,很失望,于是暗自下决心,将来要考油画专业的研究生。”徐唯辛说<ref> {{cite web | url =http://art.people.com.cn/n/2013/1014/c206244-23190032.html | title =徐唯辛:艺术家首先应该是知识分子 | date =2013-10-14 | publisher =人民网 | accessdate =2019-05-08}}</ref>。 ==主要经历== 1958年 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 1972年 在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始随美术教师李大用先生习素描 1975年 作为知青下乡插队至三坪农场 1978年 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 1981年 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分配至新疆外 贸地毯进出口公司从事地毯图案管理工作 1982年 调赴新疆和田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创作油画《背水》 1983年 创作油画《集市》、《布市》 1985年 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1987年 油画<馕房>获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 1991年 在台北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1993年 赴西藏拉萨居住;游历西藏北部;创作油画《酥油茶馆》 1994年 《酥油茶馆》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7年 油画《圣地拉萨》完成并入选“1997当代中国艺术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徐唯辛油画集》 1998年 《酸雨》创作中;完成《过道》油画之一和之二;1999年油画《酸雨》创作结束,入选广东省美展,获银质奖;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铜奖。 2000年 作为中国百年160位杰出油画家之一编入6卷大型典籍<20世纪中国油画>;油画《酸雨》入选20世纪中国油画展;参加“世纪之门”当代艺术作品邀请展: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四工作室做访问学者;ShirleyChang女士、张闾蘅女士赞助首次在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 2001年 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任教 2002年 在香港举办第二次个人展 2003年 始创作油画《工棚》;油画《过道》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品展;《龙年1976》创作中;作品和创作情况在《东方艺术》杂志“中国著名油画家工作室访问”专栏发表 2004年 油画《工棚》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及北京《世纪风采》展,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北京市政府文艺奖、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奖和北京市美术作品展览佳作奖;《打工图》、《1976·龙年》入选“世纪风骨50家展”<ref> {{cite web | url =https://artemperor.tw/knowledge/1380 | title =徐唯辛Hsu Wei Hsin | publisher =非池中 | accessdate =2019-05-08}}</ref>。 2005年 任北京油画学会副秘书长;作品参加《反手为云覆手为雨》当代艺术邀请展览 2006年 大型油画《当代人物众生系列肖像》参加《现实主义7人展》、《学术状态——当代艺术邀请展》、《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双年展》、《学术与品格——中国油画研究展》 公共与机构收藏:深圳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浙江自然博物馆、今日美术馆、凤凰出版集团、卡地亚珠宝、IBM、基辛格基金会等。 ==出版著作== 徐唯辛 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21世纪---徐唯辛 徐唯辛 ==作品欣赏== “作为写实风格的艺术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用生动的形象传达人们为之感动和思考的人文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和进程,这也许是具像写实绘画在中国的基本出路。”这是徐唯辛的一段自述。与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画家不同,他强调画家的“社会责任感”。在艺术过分商业化的今天,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复制自己、复制他人,用一种流水线生产的方式把握商机,而就是在这种时代环境中,徐唯辛能够用个体的方式,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占据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一个时代立像,为民族的苦难立像、为人性立像,这正是一个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最好体现,也正是当代艺术真正的本原所在。 徐唯辛受过系统的学院训练,他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之后取得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系统的学院成长经历让他具备坚实的造型基础。并且他在青年时期曾作为“知青”下放农村,对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这对日后他的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徐唯辛2005年创作的油画人物作品《民工》是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从2005年起,徐唯辛开始将目光投入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他开始走入矿山、走进施工工地,跟社会底层普通的劳动人民面对面,他为这些劳动者造像,刻画这些劳动者日常生活,从他的作品里能看出这一系列中,对于劳动者的赞美,对于他们内心的关注。 徐唯辛早期的作品多以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他并不是单纯的描绘少数民族风情,更多的是观察当地劳动人民生活,侧重塑造淳朴劳动者形象,如《集市》,为之后为劳动人民造像埋下伏笔。在之后的创作中,徐唯辛不仅仅局限于表面形象的塑造,他开始敏感的关注底层劳动者内心情感,引发人们对于底层劳动者的关注与思考。 徐唯辛的《民工》这幅油画是一个民工的肖像画,这个民工带着工地上的安全帽,背景是施工的某个房间,民工身着宽大的迷彩服,有些僵硬的微笑着,光从一侧打过来,绘画风格有传统古典写实的韵味,微驼的后背显现出民工的疲惫,沾着污渍的迷彩服反应出工作的艰辛,但民工微笑和坚定的眼神,透露出乐观生活的希望。 徐唯辛是最早反映“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艺术家之一,“农民工”这一中国社会中的典型人群在城市生活中生活在底层,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付出巨大,而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却令人担忧,他们收入少,也不受人尊重,生活也很难得到保障。徐唯辛敏锐的觉察到农民工这一特殊族群的处境,开始以农民工为题材进行创作。他对于农民工生活的描绘,并非带着怜悯同情的态度,更侧重肯定他们的自尊、尊严,表现他们内心的力量与坚持,以平等的姿态对农民工们的形象进行描绘,保持了他坚持现实主义的传统和对人物的正面描绘。[[邵大箴]]曾这样评价徐唯辛,“徐唯辛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写实油画家,他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性。”而徐唯辛也主张用理性的精神来描绘社会现象,以“表现画家的思考和人文精神”。 已持续创作数年的《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是徐唯辛又一重要系列作品,该系列肖像已绘制100多幅,每幅2.5米×2米,均为黑白油画肖像,既有“文革”中的政治人物,也有文化名人,还有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这些作品结合肖像简历及其文本,呈现了“文革”期间的芸芸众生形象。无论是在展厅或是工作室,这些尺寸巨大的肖像群都给人一种严肃、庄重之感,而徐唯辛所采取的黑白处理、去类型化的描绘方式,也使这些作品有一种当代感。“我想用肖像这个样式来表现‘文革’,‘文革’由很多事件、很多历史阶段组成,但主体是人,每个人的生平经历组合起来就是宏大的10年史。”徐唯辛说,“众生相”不止于绘画本身,如为了交代人物背景,他将人物的简历或附着在肖像边,或抄录在肖像上,丰富了信息量,还能让文字配合画面完成历史意味的传达,使观看的重心由视觉转移到思辨。尽管有人批评他说这个关于“文革”历史的肖像系列作品没有观点,是“混沌的现实主义”,但徐唯辛本人认为,其实作品观点很明确,那就是“历史不能遗忘”,因为这个作品就是针对遗忘而做的。 ==学得杂后劲才更大== 谈起近年的创作,徐唯辛说:“我现在的成绩全拜托当年师范系的课程,各专业的交叉学习和对新事物强烈的兴趣成就了我的路线。”徐唯辛曾在一篇名为《工夫在外》的文章中写道:“幸运的是我爱好阅读在先,学习绘画在后。书读得杂,加上地方走得多,就像在头脑里从各个角度以阅历和思考来编织一个睿智悟性的网,到了中年,网逐渐收口成型,技术以外的东西开始起作用,尽管绘画表达的能量有限,但有意无意中,作品逐渐由早期唯美的边疆风情转向了试图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一些思考。”他建议年轻学子和艺术家做到“有心插柳”,主动学习,开阔眼界,不要单纯以某种技巧“打天下”,因为只有学得杂,口径宽,后期发展的余地才能更大。 ==描繪改革開放四十年== 藝術家徐唯辛近四年來在持續一項關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藝術工程:他選擇了一百位中國社會的重要改革者,以領袖像的尺幅,畫了一百幅油畫肖像。[[鄧小平]]、[[袁隆平]]、[[莫言]]、[[楊利偉]]、[[李澤厚]]、[[馬雲]]、[[鄧麗君]]……這些改革者們是40年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重要面孔。 2018年7月28日,“改革開放時代人物相:1978-2018”當代藝術展新聞記者會,記者會向媒體公布:“改革開放時代人物相:1978-2018”當代藝術展將於2018年10月在北京展出,展覽將展出徐唯辛關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一百福巨幅油畫肖像。展覽還將會在紐約、香港、深圳等地巡展<ref> {{cite web | url =https://ek21.com/news/1/21483/ | title =徐唯辛個展10月北京首展百幅肖像描繪改革開放四十年 | date =2018-07-30 | publisher =尋夢新聞 | accessdate =2019-05-08}}</ref>。 徐唯辛是一位具有深刻人文關懷的當代藝術家。上世紀90年代末,他從寫實主義轉向現代文化觀念的表達,將自己的目光投向對現實問題與底層人物的關注。之後,他逐步探索出通過巨幅單人肖像來表現平凡人物的身份和經歷,他的“礦工”系列將一個個鮮活的帶有身份特徵的礦工形象推向我們,令人震撼。2007年“歷史中國眾生相:1966-1976”徐唯辛個展在今日美術館展出,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王明賢]]多年來跟蹤徐唯辛的藝術創作,還曾經擔任了徐唯辛2007年“歷史中國眾生相”的展覽,提及徐唯辛近幾年的創作,王明賢談到的關鍵詞是:人文關懷。他認為這批作品是徐唯辛從大歷史的視野對改革開放進行的文化反思,有他的人文關懷。“改革開放40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結合在一起。我們這一代人對這個時代有特殊的感受,徐唯辛的一百幅繪畫,恰好是表現了這樣一個時代,對這段歷史的人文關懷。”王明賢說。 [[於建嶸]]教授看了徐唯辛的繪畫之後,深受感動,他與徐唯辛、王明賢、[[王魯湘]]、[[陳東升]]都是恢復高考後考大學,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尤其是看到鄧小平和[[袁隆平]]的畫像,他認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是從鄧小平開始的,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觀念。袁隆平的重要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需求。於教授認為,社會規則的變化改革開放40年的中澳變化,社會規則的變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從“礦工圖”到“眾生相”,再到這一百幅“改革開放時代人物相”,徐唯辛談到,這個系列的創作來源於老照片上色技術的啟發:例如黑白照片上有綠色的草,紅色的嘴唇等。利用這種方法,徐唯辛開始畫了鄧麗君、[[楊利偉]]等作品,為了讓百件作品能夠統一成一個系列。徐唯辛又找到了黑白肖像繪畫上彩色長條的畫法,色條在肖像畫上,隨機的尺寸,隨機的位置,像音樂的波動感,暗示著改革開放40年的起伏。徐唯辛說:“我是1978年考上大學,40年來我對時政比較關心,整個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我都經歷著,這些人都非常熟悉。這些作品的選擇都是我自己完成的,沿著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起伏和歷史事件來選擇,沒有按照官方的‘群英譜’。” ==視頻== <center>【紐約會客室】 徐唯辛:改革開放時代人物相 </center> <center>{{#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8OC34H3K8}}</center> ==參考資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徐唯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