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82.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張漢 的原始碼
←
張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0px 10px 10px 20px"> {| class="wikitable" |colspan="2" align="center"| [[File:人:張純甫-2.jpg|缩略图| [https://www.tpps.org.tw/forum/biography/pages?id=25 原圖來源]]]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姓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張漢'''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別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原名'''興漢''',字'''純甫''',以字行,<br>號'''築客''',又'''園老鈍'''、'''寄民'''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生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888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死亡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941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教育背景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與新竹詩人[[張息六]]為鄰,朝夕受教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版作品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有《守墨樓吟稿》《守墨樓文稿》<br>《守墨樓課題詩稿》《堅白屋課題詩稿》<br>《非墨十說》《是左十說》<br>《漢族姓氏考》《古今人物彙考》<br>《古陶漁村人四時閒話》《守墨樓聯稿》<br>《陶村燈謎》《陶村隨筆》 |} </div> '''張漢'''(1888-1941),原名'''興漢''',字'''純甫''',以字行,號'''築客''',別號'''寄痴'''、'''筑客'''、'''客星'''、'''寄星'''、'''漁星'''、'''老鈍'''、'''寄民''',臺灣新竹人。光緒十四年生。 ==生平== 幼承庭訓,博覽群籍。[[乙未戰爭|乙未割臺]],隨父避居閩侯,與新竹詩人張息六為鄰,朝夕受教,學藝大進。待臺地粗安後,仍返竹塹續營家族食品與藥材事業,有店號「金德美」「金德隆」,營食品及藥材,後遭祝融而船貨又淪入波臣,家道中落,乃舉家遷往臺北。 初為稻江乾元藥房司帳,稍後受聘為[[基隆]]富紳[[顏雲年]]西席。適張息六亦懸壺臺北,兩人再次相逢,相偕出入詞場,聲名大著。乃棄商就儒,名其居曰「堅白屋」,課徒授業,往返於基隆松山間。 純甫初隸[[瀛社]],[[大正]]4 年(1915)與[[林述三]]、[[歐劍窗]]、[[駱香林]]創「研社」,其後更新陣容,改稱星社,社員皆以「星」字為號,並自署'''客星'''、'''寄星'''或'''漁星'''。大正13 年(1924)星社同仁創辦《[[臺灣詩報]]》月刊,與連橫之《[[臺灣詩薈]]》併為倡導漢學之重鎮。其後又於松山立松社;復重回竹塹,糾集門弟子創立柏社,擊缽聯吟,宏揚詩教。除詩之外,其書法亦佳。 [[昭和]]五年,松社迎為西席,遂創「漢詩研究會」。翌年,創「興漢書局」於永樂町。八年,築堅白屋於新竹後車路,益題「三孝人家」,以彰其家風。十年,創「柏社」。善屬文,喜吟詠,著述頗豐,尤重儒學,有「北臺大儒」之稱,嘗以詩謁閩中[[陳石遺]],[[石遺譽]]為海外詩人。中歲承收連橫「雅堂書局」,庋藏愈富,與[[李逸樵]]並為竹塹兩大收藏鑑賞家。十六年元月卒,年五十四。 ==著作== 《守墨樓吟稿》《守墨樓文稿》《守墨樓課題詩稿》《堅白屋課題詩稿》《非墨十說》《是左十說》《漢族姓氏考》《古今人物彙考》《古陶漁村人四時閒話》《守墨樓聯稿》《陶村燈謎》《陶村隨筆》 ==[[七言絕句]]== 竹湖觀櫻花三首 <br> 盡室看花託興新,名山<ref>名山:此指竹湖所在之陽明山。</ref>在望共三神。不須弱水三千<ref>弱水三千:弱水三千,比喻險惡難渡的河海。</ref>里,雅合雩山六七人<ref>雅合雩山六七人:用典,《論語• 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作者注「一行計四十二人故戲用」。</ref>(一行計四十二人故戲用)。客路星期閒白日,此間風景隔紅塵。誰知杜牧尋芳晚<ref>誰知杜牧尋芳晚:杜牧〈歎花〉詩:「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蔭子滿枝。 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ref>,桃實離離<ref>離離:果實下垂的樣子。</ref>未見春<ref>未見春:陽明山櫻花開始要進入二月份,立春之際,各處的山櫻花也開始綻放。未見春指其時節。</ref>。(其一) 漠漠<ref>漠漠:漠漠寒,輕寒。</ref>春陰釀雨天,霜風<ref>霜風:冷風。</ref>猶自襲重綿。芒鞍<ref>鞍:連接兩山或兩高地之間的高平地帶,稱為「鞍部」。</ref>路半泥痕濕,紗帽<ref>紗帽:紗帽山,紗帽山位於臺灣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屬於臺北市北投區,海拔高度643 公尺,其為七星山的寄生火山,因其形似於烏紗帽,故有此名。</ref>峰頭雲氣連。磺水<ref>磺水:硫磺坑的水流</ref>白濺千澗雪,櫻花紅破一林煙。熱心熱血酬杯酒,不負<ref>不負:不辜負,指完成某種期望。</ref>衝寒到此邊。(其二) 崗巒上下路非賒<ref>賒:遙遠。</ref>,回首驚心磴級<ref>磴級:石頭所砌成的階梯</ref>斜。腳急亂超深谷水,眼狂遍閱滿山花。野燒石爛成焦土,煙突雲生捲落霞<ref>捲落霞:比喻晚霞一下子消失在雲煙之中。</ref>。日暮飛車入城市,掛瓢<ref> 掛瓢:掛著酒瓢到酒人家沽酒。</ref>直指酒人家。(其三)<br><br> 【題解】<br>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大正8 年(1919)11 月24 日。竹子湖,是臺灣北部大屯山與七星山之間的一個山谷,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內,行政區則屬於臺北市北投區湖田里。過去曾栽植大片箭竹及孟宗竹,風起時竹子隨風起舞有如湖面波浪,因而得名。[[竹子湖]]是[[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日人栽種櫻花的主要地區,也是臺灣最早出現日本櫻花的地方,西元1912 年,第一棵緋寒櫻和吉野櫻誕生,陸陸續續地又在前山公園栽種[[大島櫻]]、[[八重櫻]]和[[吉野櫻]],形成竹子湖特有的自然景觀特。本組詩三首呈現作者春寒時節上陽明山竹子湖賞櫻,從上山、賞櫻、下山歷覽的過程中,不只觀賞櫻花美豔,同時也展演出陽明山的地理特色在其中。<br><br> 【延伸閱讀】<br> 1. [[高文淵]]〈竹子湖〉,《風月報》第65 期,1938 年6 月1 日。 2. [[莊嵩]]〈竹子湖晚泛〉,《櫟社》第一集,1924 年。 3. [[陳雪滄]]〈櫻花〉,《詩報》第264 號,1942 年1 月20 日。<br><br> ==[[七言律詩]]== 秋日題江山樓旗亭<br> 海外江山<ref>海外江山:此意指臺灣。 </ref>一芥如<ref>一芥如:芥,芥子,比喻極小。 </ref>,眼中廈屋卻渠渠<ref>渠渠:深廣的樣子。 </ref>。<br> 登臺人物羊頭爵<ref>羊頭爵:青銅酒器,腹部四端各飾一捲角羊頭,為古代一種禮器。</ref>,失路英雄牛背書<ref> 失路英雄牛背書:失路英雄,比喻不得志。牛背書,用李密牛角掛書,牛背讀書之故事。</ref>。<br> 只合婦人<ref> 婦人:此應指藝旦。</ref>與醇酒,可堪<ref>可堪:那堪、怎堪;可以承受。 </ref>蓴菜又鱸魚<ref>蓴菜又鱸魚:晉朝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有歸隱故里之思。或作「蓴鱸」。</ref>。<br> 紛紛<ref>紛紛:多而雜亂的樣子。 </ref>日夜樓前望,幾見相逢賦笠車<ref> 笠車:言車笠之交,古代越俗與人結盟,封土為祭,祝曰:「君乘車,我帶笠,它日相逢下車揖。君擔簦,我跨馬,它日相逢為君下。」車笠之交指不以貴賤而異的朋友。</ref>。<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臺灣詩鈔》卷二十一。旗亭,乃酒樓的舊稱。[[江山樓]](位於今臺北市大同區歸綏街與甘州街交街處)建於西元[[大正]]6 年(1917),是日治時期[[大稻埕]]著名的飯店,是包含酒肆與女侍(藝旦)的飯店。大稻埕經常有政要、商賈、文人、名流往來匯聚,使得名聲響亮的江山樓更顯氣派,也標誌了臺灣早期上流社會活動的的浮華時代。當時流傳著一句諺語:「登江山樓,吃臺灣菜,聽藝旦唱曲」,清楚說明上江山樓,聽[[藝旦]]唱曲,是當時臺灣人有錢有閒階級時行休閒活動。江山樓,更是北部文人墨客笑談風月的聚會所。在這個宴飲空間之中,作者感嘆了浮華人世間的變動,也略現江山樓特殊的「藝旦」風情。<br><br> 【延伸閱讀】<br> 1. [[倪炳煌]]〈江山樓雅集席上和岳陽詞兄韻〉,《臺灣時報》1924年04 月號。<br> 2. [[小松吉久]]〈江山樓席上送顏國年君之歐美〉,《臺灣時報》1925年04 月號。<br> 3. [[王少濤]]〈江山樓上贈張榕汀君〉,《風月報》第84 期4 月號(下卷),1939 年4 月24 日。<br><br> ==註釋== {{Reflist}} ==參考資料== *[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12&pid=1019 愛詩網] *[http://cmching19.blogspot.com/2013/09/ 張漢(1888-1941),〈暮春讌蓬萊閣〉] *[https://www.tpps.org.tw/forum/biography/pages?id=25 張純甫(1888-1941)] [[Category:台灣人]] [[Category:詩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張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