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200.19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张淑仪 的原始碼
←
张淑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张淑仪 | 图像 = [[File:张淑仪.jpg|缩略图|居中|center|[http://news.cctv.com/20070327/images/107043_1175009433762_1523110_1.jpg 原图链接] [http://news.cctv.com/20070327/107043.shtml 来自科学网]]] | 出生日期 = 1935年12月 | 出生地点 = 浙江温州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中国科学院院士、声学家 <ref>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淑仪来温参观温籍院士风采园 .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引用日期2018-11-04]</ref> }} '''张淑仪'''(1935年 - ),出生于[[浙江]][[温州]]。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后留校攻读声学专业研究生,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并长期从事超声物理和光声科学研究。 1985年曾应邀为[[美国]]韦恩大学访问副教授、1988年和1990年曾分别应邀为[[法国]][[巴黎]]理化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访问教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自1992年-2001年任[[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现(曾)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声学学会理事长,国际光声光热常务理事会理事,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顾问,国际无损评价中心联合会理事。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国际期刊《应用物理》(Applied Physics)的主编。 <ref>应用物理——编委 .汉斯出版社,2013-07-04</ref> == 个人经历 == 按省一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的现代化学校———龙湾中学昨天落成,三位龙湾籍学者:中科院院士[[金振民]]、张淑仪和[[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被聘为龙湾中学名 誉校长。其中,中国声光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张淑仪女士,是目前温籍惟一的女院士。<br> 张淑仪于1935年出生在龙湾一户书香门第,在家排行老幺,有4个哥哥和1个姐姐。她的父亲[[张肇麟]]是当时地方上有名的“十三岁秀才”,也是“永嘉二高”(永兴小学的前身)首任校长;她的三叔[[张肇骞]]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家;她的三哥[[张鸣镛]]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br> 哥哥姐姐个个满腹学识,唯独张淑仪从小学习成绩就不好,数学成绩尤其差。张淑仪说,她的人生转折点,是在小学三年级的那个暑假。“四哥找来一本《算术难题500解》,把我关在房间里盯着我做题。天气很热,题目做的很苦,但苦思冥想后都做出来了,让人十分欣喜。”张淑仪说,这个经历对她的成长有很大影响。<br> 依靠自身努力加上哥哥辅导,张淑仪在当地的永兴乡中心小学毕业时,以该校第一名成绩考上[[温州]]中学;到初二时,她跳过初三考取省立[[杭州]]女中;她刚念完高二又跳过高三,考取了南京大学物理系。<br> 当时考取南京大学物理系的50名学生中只有5名女生。一名女孩子怎么会喜欢物理?张淑仪解释是,这和家庭影响有关:“家里好几个人是学数学的,我们常开玩笑说一家人聚在一起就能开研讨会了,哥哥觉得学数学太抽象,对女孩子来说太枯燥,学物理比较实际。”<br> 生性好强不爱打扮的张淑仪在学习上丝毫不输给男生。为了解一道题目,她常常会废寝忘食思考好几天。在班上,她的成绩始终排在前五名。张淑仪大学毕业时,适逢中科院院士、中国声学界泰斗[[魏荣爵]]先生从美国回国任教,并在南京大学建立声学研究所。魏荣爵的博学和超前的理念,让张淑仪对声学产生兴趣,也因此成为了魏荣爵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此后,张淑仪留校任教并建立了自己的声光科学研究室。<br> 今年71岁的张淑仪,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我是从45岁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学英语的。”张淑仪说,美国一所大学曾向她发来访问邀请函,她却把邀请函压在桌子下好几个月不敢看,原因是“英语太差了,怕无法沟通。”<br> 为了给自己的学术研究扫清障碍,[[张淑仪]]狠下决心,花了当时半年的工资买了台收音机。她每天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收听英语节目,并把它录下来,反复听,碰到生词就一个个查字典。她每天上班都带上笨重的收音机,虽然被不少人笑话,但她的英语水平倒也提高了很多。<br> 上世纪八十年代,光声效应作为边缘学科刚刚兴起,张淑仪就开始了光声效应的研究,并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扫描光声显微镜。她也因此于1991年入选全国第二批中科院院士,成为光声领域著名的女科学家。<br> “当时已经50岁了,但我每天基本上都是早上7点钟进实验室,晚上12点才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耗在了实验室里。为了寻找一个零部件,我常常到[[北京]]、[[上海]]一些工厂一家一家去找。 许多人问张淑仪,几十年泡在光学和声学基础研究中,会不会觉得很枯燥?她说,科研工作是不分男女的,女同志一旦专心起来,可能比男同志更细心,也更有恒心。张淑仪自豪地说:和她同一时期的不少声光科学研究室已经销声匿迹了,而她的实验室四十多年来一直在作研究,并取得一些成绩。<br> 71岁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张淑仪始终不肯停下科研的脚步。如今,她仍然每天坚持工作9小时。张淑仪说,能和她学生时代就很崇拜的科学家交流,和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一起研讨问题,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br> 张淑仪(1935.12-)女,浙江温州人。声学家。曾在龙湾永兴乡中心小学、温州中学就读。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60年该校研究生毕业。南京大学电子科学和工程系教授、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她主 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光声光谱仪、扫描光电显微镜和激光扫描显微镜等一系列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 对凝聚态物质(液体和固体)中多种模式的超声波传播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澄清了乙酸乙酯中超声弛豫过程的两种分歧论点;研究了YZ-LiNbO3 基片上有关圆弧形叉指换能器激发声场的聚焦效应,针对两种矛盾论点提出了新的概念。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中,在利用相位选择的方法对集成电路进行光声成象方面,得到了迄今国际上最好的分层成象;对半导体材料(包括P-N结)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声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所创新;同时,发展了光声技术应用于半导体超晶格等多层薄膜的研究,观察到一些新的特异现象。 == 科学贡献 == 在上世纪50年代末,对当时苏联分子声学界有争议的一些有机液体的超声弛豫吸收问题进行研究,澄清了事实,结束了这场争论。有关苏联专家在苏联声学学报上著文介绍并加以赞扬 (1960)。70年代末,建立了三套激光探针检测固体声场。首次观察到在Z-石英表面激发的伪表面波,并对圆弧型换能器激发声场特性进行研究,指正了国际上两种不正确观点。 1980年创建光声小组 (1986年发展为光声科学研究室),二十年来设计和建立多种光声热波设备,首先研制成光声显微镜,并提出以位相调节实现分层成象,国际同行认为是国际上最好的分层成象。此后又研制了光电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光调制反射探针,电子声热波成象等显微成象系统等,对固体材料和器件进行分层成象研究,发现一些新现象,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同时,研究脉冲激光在凝聚态物质中激发超声波及其与物质结构和参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某些机理和测试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br> 数十年来,[[张淑仪]]院士小组研制成10余种仪器设备,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参加撰写专著3本(在美国出版),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主办国际会议三届,并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3册。 == 著作 == '''合作编著专著和论文集''' . Nonlinear photoacoustic and photothermal phenomena in semiconductors Progress in Photothermal and Photoacous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IV,Eds. A. Mandelis & P. Hess,(SPIE Press,Washington,USA,2000)<br> 2. 7th Int. Workshop on Modern Acoustics-Ultrasonics (Proceeding) Acta Physica Sinica,Vol. 8 Supplement,Eds. S. Y. Zhang & C. S. Shui,(Chinese Physical Society,Gordon and Breach Sci. Pub.,1999)<br> 3. 8th Int. Workshop on Modern Acoustics-NDE (Proceeding) Prog. in Natural Science,Vol. 11 Supplement,Eds. S. Y. Zhang & R. L. Thomas (Taylor & Francis,Science in China Press,2001)<br> == 论文 == 1. Optical absorption of nanoscaled CoTiO3 and NiTiO3 Mater. Sci. and Eng.,B49,117 (1997)<br> 2. The effect of interface resistance on thermal wave propagation in multi-layered samples J. Phys. D: Appl. Phys. 30,1447 (1997)<br> 3. Pulsed laser induced mode-mismatched crossed-beam thermal lens measurements Rev. Sci. Intstrum. Vol.68,P.2741 (1997)<br> 4. Determination of reaction enthalpy and conformational volume changes by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Spectro. Lett.,Vol.30,1395 (1997)<br> 5. Investigation of the surface qualities of laser shock-processed zones and the effect on fatigue of aluminum alloy Surf. Coat. Tech.,Vol.92,P.104 (1997)<br> 6. Depth profiling of weakly absorbing samples by the crossed-beam photo-thermal deflection technique J. Modern Optics,Vol. 45,889 (1998)<br> 7. Modeling for laser-induced surface thermal lens in semiconductors Appl. Phys.,B 67,633 (1998)<br> 8. Reconstruction theory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depth profiles by modulated photo-reflectance technique J. Appl. Phys. Vol. 84,675 (1998)<br> 9. Stabilizing the iterative solution to ultrasonic transmission IEEE Trans. UFFC,Vol. 45,1117 (1998)<br> 10. Mapping an underground rock mass anisotropic acoustical transmission tomography Ulrasonics Vol. 36,1009 (1998)<br> 11. Inversion for multi-parameter depth-profiles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impedance Rev. of Prog. in QNDE.,Vol.18,619 (1999)<br> 12. An optical probe detection method to study photolysis of methyl-pyridino-cobaloxime in aqueous solution Spectroscopy Lett.,Vol. 32,639 (1999)<br> 13.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base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for seismic travel-time tomography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Vol. 8,1152 (1999)<br> 14. Tracing of frequency-dependent rays in heterogeneous midia Acta Physica Sinica,Vol. 8,S110 (1999)<br> 15. Laser-ultrasonic evalu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 Laser optoacoutics and photothermal phenomena,37 (La Jolla,California,USA,1999)<br> 16.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ic study on a pair of hydrate isomers for dinuclear copper (II) complexes Spectro. Lett.,Vol.33,847 (2000)<br> 17. Depth profil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inhomogeneous solids: application to laser-hardened al alloys Appl. Phys. A,Vol. 71,319 (2000)<br> 18. Theoretical study of transient thermal conduction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generated by pulsed laser Appl. Phys. B,Vol. 70,85 (2000)<br> 19. Application of adaptive time-frequency decomposition in ultrasonic NDE of highly-scattering materials Ultrasonics,Vol. 38,961 (2000)<br> 20. Surface acoustic wave rotation motor Electro. Lett.,Vol.36,1437 (2000)<br> 21. Depth profiling and thermal relax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in Al2O3f/SAE321 composites observed by SEAM Prog. Nat. Sci.,Vol. 11,S214 (2001)<br> 22. Depth profiling of thermal relaxation time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related to hyperbolic heating propagation Appl. Phys. A73,193(2001).<br> 23. Determination of the elastic constants of metal-matrix composites by a laser ultrasound technique Composites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61 (2001),1457.<br> 24. Extrac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coefficient of piezoelectric thin films deposited on substrates Ultrasonics 39 (2001),337.<br> 25. Laser ultrasonic characterization on thin films 1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 (Rome,Italy,2001)<br> == 研究领域 == 对凝聚态物质(液体和固体)中多种模式的超声波传播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澄清了乙酸乙酯中超声驰豫过程的两种分歧论点;研究了YZ--LiNbO3基片上有关圆弧形叉指换能器激 发声场的聚焦效应,针对两种矛盾论点提出新的概念。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中,在利用相位选择的方法对集成电路进行光声成象方面,得到迄今国际上最好的分层成象;对半导体材料(包括P--N结)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声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所创新;同时,发展了光声技术应用于半导体超晶格薄膜的研究,观察到一些新的特异现象。 == 参考文献 == [[Category:物理学家]] [[Category:中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张淑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