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71.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张敬达 的原始碼
←
张敬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8fd942bed1a8455781cff4f548d1a015.jpg|缩略图|右|[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27/8fd942bed1a8455781cff4f548d1a015.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30451366_666815 来自搜狐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张敬达'''(?-936年),字志通,小字生铁,代州(今山西省代县)人,五代时期后唐的将领。 <p style="text-indent:2em;">因为善于骑射,被[[李存勖]]收在身边任职,屡立战功,逐渐升迁为节度使,多次率军在塞下阻击南下劫掠的契丹人。 <p style="text-indent:2em;">[[石敬瑭]]反唐之后,他率军围攻太原,后为来援的契丹军击败,困守晋安寨,拒不降敌,坚守数月,为部下[[杨光远]]杀害。 ==基本信息 == {| |- | '''本 名''' || 张敬达 || '''字 号''' || 字志通,小字生铁 |- | '''出生时间''' || 不详 || '''所处时代''' || 五代 |- | '''去世时间''' || 936年 || '''民族族群''' || 汉族 |- | '''出生地''' || 代州(今山西代县) || '''主要成就''' || 抗击契丹 |} == 话题 == * [https://xw.qq.com/cmsid/20190306A0A4YZ00?f=newdc 被耶律德光称赞的后唐将领张敬达] * [https://www.sohu.com/a/130451366_666815 四朝老将被围困坚守八十余日,最后竟被自己人所杀]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709293534627019&wfr=spider&for=pc 军队为活下去不惜将战马吃掉,后杀掉主将投降,皇帝直接这样评论] == 生平 == === 抵抗契丹 === <p style="text-indent:2em;">张敬达出身将门,他的父亲[[张审]]曾在[[李克用]]麾下任直军使,张敬达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就以善于骑射闻名,因此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收录在身边,接替他的父亲担任直军使,后因随李存勖平河南有功,继而加封检校工部尚书。<ref>《新五代史·卷三十三·传第二十一》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直军使。</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李亶,改元天成,即后唐明宗。张敬达在新帝即位之后,仍受重用,历任捧圣军指挥使,检较尚书左仆射,后改任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超授检校司徒,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军节度使、大同军节度使,后徙镇武信军,晋昌军。当时契丹以“借汉界水草”为借口,经常出兵马南侵汉人,张敬达在边塞上经常聚兵于塞下,以阻遏其契丹人南下的要冲,契丹人竟然因此不敢南下劫掠,边境上的汉族人民因此得以过上安宁的日子。<ref>《旧五代史·卷七十·列传二十二》明宗即位,历捧圣指挥使、检校尚书左仆射。长兴中,改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超授检校司徒,领钦州刺史。三年,加检校太保、应州节度使。四年,迁云州。时以契丹率族帐自黑榆林至,云借汉界水草,敬达每聚兵塞下,以遏其冲。契丹竟不敢南牧,边人赖之。 </ref> === 围攻太原 === <p style="text-indent:2em;">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病亡,他的五儿子[[李从厚]]即位,应顺元年(934年),李嗣源的养子潞王[[李从珂]]率军攻人京城,夺得皇位,改元清泰。 <p style="text-indent:2em;">清泰二年(935年),因为契丹屡次侵犯边境,李从珂任命[[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驻忻州,以防止辽兵寇边。但由于李从珂猜疑石敬瑭有异志,于是以张敬达为北面兵马副总管、屯兵于代州,以分散和牵制石敬瑭的兵力。 <ref>《新五代史·卷三十三·传第二十一》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余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清泰三年(936年)夏天,李从珂又下诏让石敬瑭移镇天平,担任郓州节度使。改任张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石敬瑭与李从珂矛盾激化,就投靠契丹,认贼作父,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晋小朝廷。李从珂听闻石敬瑭起兵造反,先后任命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排陈使、太原四面都招讨使、知太原行府事,去围剿石敬瑭。六月,张敬达调集兵马扎营于晋阳城南的晋安,围攻太原。石敬瑭紧急中向契丹求救。<ref>《新五代史·卷三十三·传第二十一》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ref> === 中伏兵败 === <p style="text-indent:2em;">清泰三年(936年)九月,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率兵五万,号称三十万,自雁门关入援,从阳武谷顺利进至太原,耶律德光到达晋阳之后,把兵马布列在汾北的虎北口,同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打了起来,石敬瑭便派[[刘知远]]出兵帮助他们。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用步兵列阵在城西北山下,契丹派轻骑兵三千人,不披铠甲,直奔唐兵阵列。后唐兵看到契丹兵单薄,争相驱赶,到了汾水之曲,契丹兵涉水而去。后唐兵沿着河岸向北进取,契丹伏兵从东北涌起,冲击后唐兵,把后唐兵截为两段,在北面的步兵大多被契丹所杀,在南面的骑兵引退回到晋安营寨。契丹放开兵马乘乱攻击,后唐兵大败,步兵死亡近万人,骑兵却保全了。张敬达收拢残兵在晋安(在晋阳城南)筑构城栅,契丹兵随即包围了晋安寨。此时,张敬达尚且有兵力五万人,马一万匹,和契丹一决雌雄,胜负未可知也,但张敬达却死守晋安寨,派人向李从珂报信去了。<ref>《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契丹主至晋阳,陈于汾北之虎北口。先遣人谓敬瑭曰:“吾欲今日即破贼可乎?”敬瑭遣人驰告曰:“南军甚厚,不可轻,请俟明日议战未晚也。”使者未至,契丹已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合战,敬瑭乃遣刘知远出兵助之。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以步兵陈于城西北山下,契丹遣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唐兵见其羸,争逐之,至汾曲,契丹涉水而去。唐兵循岸而进,契丹伏兵自东北起,冲唐兵断而为二,步兵在北者多为契丹所杀,骑兵在南者引归晋安寨。契丹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步兵死者近万人,骑兵独全。敬达等收余众保晋安,契丹亦引兵归虎北口。 </ref> === 被害身死 ===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唐军被困时间一长,粮食就吃光了。张敬达几次指挥部将[[高行周]]、[[符彦卿]]率骑兵出战,都因寡不敌众,无法实现突围。副招讨使杨光远、次将安审琦等劝说张敬达向契丹投降,张敬达说:“我受明宗和当今皇上的厚恩,当了元帅而打败仗,罪过已经很大,何况向敌人投降呢!现在援兵早晚是要到来,暂且等待吧。如果一旦力尽势穷,那就请诸军斩了我的头,拿着去投降,以求保全自己而获多福,那时也还不晚。”杨光远向安审琦使眼色要杀掉张敬达,安审琦不忍下手。高行周知道杨光远要暗算张敬达,常常带领精壮骑兵尾随张敬达来护卫他,张敬达不知其中缘故,对别人说:“行周常常跟在我的脚后,是什么用意?”高行周才不敢再尾随他。诸将每天早晨会集在招讨使的营房中,闰十一月初九,高行周、符彦卿尚未到达,杨光远乘着张敬达没有防备,斩了他的头,率领诸将上表向契丹投降。<ref>《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晋安寨被围数月,高行周、符彦卿数引骑兵出战,众寡不敌,皆无功,刍粮俱竭,削柿淘粪以饲马,马相啖,尾鬣皆秃,死则将士分食之,援兵竟不至。张敬达性刚,时谓之“张生铁”,杨光远、安审琦劝敬达降于契丹,敬达曰:“吾受明宗及今上厚恩,为元帅而败军,其罪已大,况降敌乎!今援兵旦暮至,且当俟之。必若力尽势穷,则诸军斩我首,携之出降,自求多福,未为晚也。”光远目审琦欲杀敬达,审琦未忍。高行周知光远欲图敬达,常引壮骑尾而卫之,敬达不知其故,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何意也?”行周乃不敢随之。诸将每旦集于招讨使营,甲子,高行周、符彦卿未至,光远乘其无备,斩敬达首,帅诸将上表降于契丹。 </ref> == 影响 == * 契丹耶律德光听到张敬达死讯,对他的忠贞深表哀悼,派人收葬了他的尸体,并告诫自己的部曲和汉军的降将说:“为臣当如此人!”石敬瑭灭后唐之后也善待他的家人,张家原有的田宅也都赐还给张敬达的妻子儿女。<ref>《旧五代史·卷七十·列传二十二》契丹主告其部曲及汉之降者曰:“为臣当如此人!”令部人收葬之。晋高祖即位后,所有田宅,咸赐其妻子焉。</ref> * 张敬达奉命担任讨伐石敬瑭的主帅,掌握着后唐的主力野战部队,但他的军事部署抓不住要害。首先,派兵扼守雁门关,防止契丹南下,是孤立石敬瑭的关键一步棋,他却没有去走;其次,后唐军势大,应该急攻太原,张敬达却采取筑长围以围困太原的战术,贻误了战机。加以太原城池坚固,张敬达的攻城战术很不奏效。使石敬瑭赢得了等待契丹援军的时间。 * 契丹军队到达之后,张敬达先是轻敌中伏,损失了几乎全部的步兵,又没有下决心与契丹决战,只是固守,使自己陷入绝境。最终被杀。晋安寨的唐军投降之后,石敬瑭的实力有所加强,使他有能力进军洛阳。契丹军队在战争中烧杀抢掠,肆意践踏中原百姓,以致后唐灭亡之后,洛阳已残破不堪,石敬瑭只能把都城定在汴梁。<ref>[http://www.tydao.com/2006/0405sxchao.htm 王朝研究 .山西历史.014-12-06] </ref> == 评价 == [[File:U=1021719684,2375440280&fm=173&app=25&f=JPEG.jpg|缩略图|右|[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1021719684,2375440280&fm=173&app=25&f=JPEG?w=640&h=432&s=87808CE70E638AC41075E52603002055 原图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709293534627019&wfr=spider&for=pc 来自清风历史]]] * [[耶律德光]]:“汝曹为人臣,当效敬达也。”<ref name="M14T">[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250530/f3a1IjIViffxxCMcx_i3v3YfylHlhyEtlSi16ytI0RecYWnQ7xYpyq8lU66LuGovHzvtxHEFR6u0MtPkm1xZ1Ox-3Nju0Db2HQ9vFZ5WMw 资治通鉴.国学导航.2014-12-06] </ref> * [[刘知远]]:“敬达辈高垒深堑,欲为持久之计,无他奇策,不足虑也。”<ref name=M14T/> * 《[[旧五代史]]》:“时议者以敬达尝事数帝,亟立军功,及领籓郡,不闻其滥,继屯守塞垣,复能抚下,而临难固执,不求苟免,乃近代之忠臣也。”<ref name=MYT/> == 史载 == * 《旧五代史·卷七十·列传二十二》 * 《新五代史·卷三十三·传第二十一》 * 有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有事迹记载。 <ref name="MYT">[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250530/91c7FF3dNyedMADxFhrx3KgFcdV5My0qdIkK_FDgliGdPWX3dwJc03fLrczbm2sgdxBvBz3c3-1ZigdTk_IEjjS8vOVhY4LxiDVua67aw_aG4xQ 旧五代史.国学.2014-12-06] </ref><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250530/71f3s_zhffnz8kqBN6zKuQlkmJJe33BREsOP3FVS3z7jQ38BHXFMnaqUZ1d_7zjM4hKfvZ9VF_dBMYf-7n-sZ8ldGfI 新五代史 .汉典.2014-12-06] </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五代十国时期人物]][[Category:624 唐及五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张敬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