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20.2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张振武 的原始碼
←
张振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张振武</big>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nimg.ws.126.net%2F%3Furl%3Dhttp%253A%252F%252Fdingyue.ws.126.net%252F2021%252F0708%252Ff9e35e30j00qvvu5x001yd000hs00fjp.jpg%26thumbnail%3D650x2147483647%26quality%3D80%26type%3Djpg&refer=http%3A%2F%2Fnimg.ws.126.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1166189&t=a60eb7dd51d7e9466cad9fa082d15e2a/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width="250" ></center><small>[https://www.163.com/dy/article/GEBG0Q9A0543VJUN.html 圖片來自ZAKER网]</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张振武'''(1877—1912),汉族,湖北罗田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将领,“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早年毕业于竹山县高等学堂,后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受到老师的影响,萌发反清革命思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说甲午战后)自费留学日本,寻求救国拯民之术,入早稻田大学攻政治法律,又入体育会,练习战阵攻守诸法。同年(一说1907年)参加同盟会,任联络工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毕业归国,任教于武昌黄鹤楼街小学,倡办演说会、体育会及公立学堂,宣传革命,联络同志。宣统元年(1909年)加入共进会,协助孙武建立鄂省总部,司理财部,变卖家产充革命经费。武昌起义时,他为领导者之一,起义前夕指挥机关均遭破坏,乃于危难之中联络各方即时大举。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以军务部副部长主持军务半月余,编整军队,招募新军,部署有序。阳夏战役中亲赴前线督战。及汉阳失守,力排弃武昌之议,并激励军心,分兵布防,坚守武昌。南北议和后,曾与孙武等发起并组织民社。不满民初政治局面,讥为“皮毛共和”,认为“革命非数次不成”。袁世凯畀以总统府顾问,不就。1912年8月被黎元洪暗中罗织罪状勾结袁世凯杀害于北京。 1877年出生,湖北罗田人,寄住竹山县茅塔镇。自幼思维敏捷,忌受拘束,性情暴躁,爱打抱不平。 1900年,游学武汉考入湖北师范学校,受名师时象晋熏陶,进步思想开始萌发。 甲午战争后(一说1905年),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入体育会,习战阵攻守诸法。 ==评武昌首义==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这场声势浩繁的革命,为中国人民开辟了新的纪元。既然提到辛亥革命, 那么武昌首义,就是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武昌起义的领导团体是湖北的文学社还有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共进会。先说前者,原名为振武社, 主张的是"夺回汉室江山",主要的领导人为蒋翊武;而共进会则是同盟会的一个外围团体,在辛亥革命中的领导人为孙武以及张振武。此三人,也被并称为"辛亥三武"。 这两个团体虽然都有一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心,但内部并不是那么的团结统一。 当年腐朽落后的满清王庭,对外唯唯诺诺,对内施以高压,引得天怒人怨。在1911年四川人民为了反对清王朝将南方的铁路卖给洋人, 兴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保路运动"。清廷为了镇压四川的起义,特地将湖北新军抽调到四川。 "辛亥三武"当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那时的武汉兵力空虚,只要发动起义,定会成功,并且一呼百应。<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EBG0Q9A0543VJUN.html 武昌首义者张振武之死背后:大功如大罪,功臣切忌居功自傲],网易网,</ref> ==投身反清== 1905年助徐锡麟举义受牵累而避走日本长崎。继又返回湖北,任教于武昌黄鹤楼道小学。因鼓吹反清革命,几遭逮捕。后创办体育会及公立学堂联络同志。 1909年加入湖北共进会,办理会中理财事务。 ==武昌起义== 1911年9月,出席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会议,预选为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副部长,回乡变卖祖产,以充革命经费。 1911年10月9日,汉口机关被破获后,清吏大肆缉捕党人,张振武与朱次璋、李华模等磋商,联络各方代表约于10月10日晚7时发难。次日清晨,方兴邀约甘绩熙、李华模、李南星和朱次璋等测绘学校革命党人一起商议,请李华模、朱次璋与张振武联系,李、朱二人返回后向方兴报告:张振武说,今夜必动。能白昼动更佳。蔡鹏来、朱次璋、李华模等以张振武胆识过人,推其为武汉总代表,张振武推辞不就。 ==反对独裁== 武昌起义后,参与组建湖北军政府,任军务部副部长,代行部长职,主持军务十余日部署有序,颇具胆识。阳夏战争期间,凡民军赴前线,必亲往激励,以振士气,并多次印发白话文告,阐明革命大义及作战要领。汉口失陷,派人往各州县办理民团,又亲赴青山、张公祠、梅子山、扁担山一带布置防御,并派员在前线招降北兵。汉阳危急,亲率部属驰援,激战中负伤落水,几至溺死。后退守武昌,鼎力襄助总监察刘公守城。黎元洪出走葛店,主张去黎另举贤能,为黎所深恶。 1912年1月,张携巨款赴沪购械。在沪广事交游,谋另组北伐军,倡言二次革命。返鄂后,加强将校团力量,联络援鄂赣军冯嗣鸿部,创办《[[震旦民报]]》,设立男、女中学,独树一帜。 1912年4月12日,袁世凯电商黎元洪,请其与孙武、蒋翊武、刘公、方兴等16人赴京。 ==被捕被杀== 1912年8月14日,在北京德昌饭店请客,大宴同盟会和共和党的要角,在酒筵中还发表演说,调和党见。 1912年8月15日,张振武偕湖北将校做主人,宴请北洋重要将领于六国饭店,姜桂题、段芝贵等均在座。10点左右,宴席结束,张振武返回住处途中被步军统领逮捕,后押解到西单牌楼玉皇阁军政执法处。 1912年8月16日凌晨1时,在北京遇害。 ==历史评价== “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坚持舆论造势,积极宣扬民主革命的思想,积极运动新军,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黎元洪在其死后送挽联:“为国家缔造艰难,功首罪魁,后世自有定论,幸天地鉴临上下,私情公谊,此心不负故人。“ 1912年8月,张振武被黎元洪暗杀于北京后,为安抚国人,将其灵柩从北京运回竹山举行国葬,墓址在潘口乡三台村木鱼山。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县政府拨款重修墓地,用砖石水泥砌墓台,墓前立碑一座,高1.7米,宽1米,上书“辛亥革命首义先烈张振武先生之墓,辛亥首义老人喻育之时年94岁敬题。1983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振武故居== 张振武故居座落于双台乡田沟村,清光绪三年(1877年)农历正月初七,张振武先生诞生于此,并一直生活到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前。2002年11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章太炎挽联== 英雄正自粗疏,亦当宥之十世 权首能无酿祸,如可赎兮百身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张振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