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36.2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张亭栋 的原始碼
←
张亭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张亭栋</big>''' |- |<center><img src=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093196956baa12bc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kPmLkEkrwTkKIMkLELjb8TkKIMkrELjboImLkEk74TkKILmrHkOFeOL34ElKJJ0qR7zOMTL37qNKIPjbcOkKR7zOMTKVeSXaIPjflHyfsGwOVFmLkEl7cTkKIJl7ELjboLmLkEmrELjboJmULyMzzlWaIPjfdJj%20lHzrHlWljvjb0EkrwLj%20lHzrHjMzDUjb0E0OVA1qR7zOM%3D_398725405&query=%E5%BC%A0%E4%BA%AD%E6%A0%8B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张亭栋''',男,1932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吴桥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家<ref> [http://www.21hubei.net/view/24-125217.html 张亭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家 ],世纪名人网</ref>,[[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终身[[教授]]<ref>[https://news.ifeng.com/a/20151010/44809984_4.shtml 哈医大一院终身教授张亭栋“砒霜”治疗白血病 医学成就举世瞩目 ],凤凰网, 2015-10-10</ref>、主任医师 ,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发明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肿瘤科建设单位学术带头人<ref>[https://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19/05/14/058199672.shtml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开展向张亭栋教授学习活动 ],东北网, 2019-05-14</ref>,全国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肿瘤)培育单位学术带头人。 张亭栋于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之后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工作;1960年到[[黑龙江]]中医学院参加西学中班,后来又到[[辽宁]]中医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完成学业后就来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2014年7月1日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 张亭栋的主要医学贡献是创新性地研究了[[白血病]]的[[砒霜]](三氧化二砷)疗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终身教授、主任医师 出生日期----1932年11月 出生地点----河北省吴桥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医疗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 ,2011年获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ref>[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776.shtm?id=252776 屠呦呦张亭栋获颁葛兰素史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科学网, 2011-09-20</ref> ,2015年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19/c70731-27608208.html 2015年度求是奖颁奖 83岁张亭栋获杰出科学家奖 ],人民网, 2015-09-19</ref> ,2019年获第一届"以岭整合医学奖"<ref> [https://www.sohu.com/a/310964547_114731 哈医大一院张亭栋教授荣获首届“以岭整合医学奖” ],搜狐, 2019-04-29</ref> ,2020年获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ref>[https://www.sohu.com/a/416865903_349336 2020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哈医大一院张亭栋教授荣获“生命科学奖” ],搜狐, 2020-09-07</ref> 毕业院校----哈尔滨医科大学 ==人物经历== 1932年11月,张亭栋出生于河北省吴桥县。 1950年,张亭栋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之后到黑龙江中医学院参加西学中班,后来又到辽宁中医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完成学业后就来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1996年,张亭栋和陈竺一起去美国参加血液病年会。 2011年9月,张亭东获颁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2年,张亭东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4年7月1日,张亭东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 。 2015年9月19日,张亭栋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2月22日,获第六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医药发展奖--中药研究奖。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张亭栋</big>''' |- |<center><img src=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6864/cut-20150919201453-1060369881.jpg/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v69598917.htm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2016年1月19日,张亭栋被评为"2015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砒霜治疗白血病''' 砒霜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用砒霜治病,中药有传统,西方也曾用过。含砷的中药有砒霜、砒石、雄黄、雌黄等。北宋的《开宝详定本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记载了砒霜的药性。西方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曾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接受。 1971年,哈尔滨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药师韩太云偶然发现一个由中药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配制而成的民间秘方。相传,这一年在东北林甸县一个公社卫生院能治癌症,能让大肠癌、肝癌和食道癌等患者"起死回生"。为了探究真相,省卫生厅派以张亭栋为组长的调查队去调查,他们发现林甸县一位民间中医正在用砒霜、轻粉、蟾酥等中药组成一个药方给人治疗淋巴结核。当时韩太云下乡巡回医疗,于是帮他改为针剂。因事情发生在1971年3月,故而命名为"713"针剂或"癌灵"注射液。后来,专家组确认了"713"的疗效,回哈尔滨后向卫生厅做了汇报,认为临床上对有的肿瘤病例的确有效,吸引众多的患者前往求治 。 1972年后,张亭栋等一方面主要集中做白血病,而不是无选择地应用于很多疾病,另一方面他们分别检测"癌灵"的组分,发现只要有砒霜就有效,而轻粉带来肾脏毒性、蟾酥带来升高血压的副作用,后两者无治疗作用。 1973年,张亭栋、张鹏飞、王守仁、韩太云在《黑龙江医药》报道他们用"癌灵注射液"(以后也称"癌灵1号")治疗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他们明确知道主要用了砒霜的化学成分"亚砷酸(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轻粉(氯化低汞)"。经过治疗,6例病人症状都有改善,其中一例为慢性白血病发生急性变的患者也有效。该文还提到还在研究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1974年,他们以哈医大一院中医科和哈医大一院检验科署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发表"癌灵1号注射液与辨证论治对17例白血病的疗效观察",总结从1973年1月至1974年4月对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发现"癌灵1号"对多种白血病有效、对急性白血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1976年哈医大一院中医科曾撰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五例临床纪实",介绍5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的诊治过程及各种临床表。 1979年,荣福祥和张亭栋在《新医药杂志》报道"癌灵1号"治疗后存活4年半和3年的两例病人,皆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979年张亭栋和荣福祥发表他们当年的第二篇论文,在《黑龙江医药》,题为"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辩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总结他们从1973年至1978年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共55例。其中1973年至1974年单用"癌灵一号"治疗23例,1975年至1976年用"癌灵一号"加其他中药和少量化疗药物治疗20例,1977年至1978年用"癌灵一号"加其他中药和加少量化疗治12例。对每一个病例,他们都根据血象分型,有明确的疗效观察。全部5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缓解率70%,12例完全缓解,对病人的毒副作用小。他们还用十倍于成人的剂量,给12只家兔注射"癌灵一号",未见心、肝、脾、肾毒性作用。如果说,1973年的论文是他们发现"癌灵一号"的开创性论文,1979年这篇就是张亭栋等有关 "癌灵一号"的代表性论文。 有三个重要问题值得讨论:1)张亭栋等是否确切知道治疗癌症的作用来源于"癌灵一号",而不是同时使用的其他中药和化疗西药;2)他们是否意识到"癌灵一号"的作用来源于三氧化二砷,而无需汞;3)他们是否知道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 这三个问题,在1979年《黑龙江医药》杂志中可以看到张亭栋和荣福祥有明确答案:1)有三例病人(一位成人、两位儿童),单纯使用"癌灵一号",不用其他中药、不用化疗西药,也显示疗效,其中当时儿童存活已经4年,成人已存活9个月。在使用其他中药时,他们也指出其他中药并非治疗白血病、而用来支撑病人身体状况;2)在第11页,他们指出"癌灵一号"之有效成分为三氧化二砷;3)在第10页和第11页,他们两次明确指出对早幼粒型白血病效果最好。 可以说,到1979年,张亭栋和不同的同事合作发表的论文,清晰地奠定了我们今天的认识: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法国-美国-英国FAB分型的M3型白血病,也即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 198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文章最后注脚标明 指导:张亭栋;执笔:李元善,胡晓晨;参加人:李明祥,张鹏飞,荣福祥,孙洪德,李会荣,吴云霞,检验科血研究室)在《黑龙江中医药》发表"癌灵1号结合辨证施治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73例临床小结",报道"癌灵一号"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24%、总缓解率达86%。 1982年,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座谈会上,张亭栋、李元善交流了"癌灵1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实验研究-附22例完全缓解分析"和"98例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与临床疗效探讨"。 1984年,张亭栋和李元善在《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癌灵1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总结他们1972年以来治疗的8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析其中完全缓解的22例。他们指出,完全缓解的22例中,7例为M2型,15例为M3型白血病。他们也再次指出"以M3型效果尤为显著"。 1985年,张亭栋等撰写"癌灵1号(713)注射液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1991年,在《中医药信息》杂志,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荣福祥、王钦华、李金梅、冯秀芹发表"癌灵1号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长期存活16例报告",应该是延伸1984年张亭栋和李元善的文章。他们报道从1974年到1985年以"癌灵一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19例完全缓解,16例存活超过五年。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张亭栋</big>''' |- |<center><img src=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5322/20150919201500-408906259.jpg/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v69598917.htm?fromTitle=%E5%BC%A0%E4%BA%AD%E6%A0%8B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1992年,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癌灵1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作为"经验交流",实质相同于1991年论文。比较奇怪的是,英文文献基本都引用这篇文章。该文同1991年论文一样都是中文,内容不过是1991年论文的简介,而实际发现最早发表于1973年,到1979年已明确了对APL的作用最好。而1992的论文在本质上与1979年的文章无差别,既没有改变所用的药物成分、也没有改变适应症。可见国际同行对于此一重要发现的年代毫不知情。 注:2013年2月,一篇"睡美人"式文献被发现,朝阳人民医院儿科:砷剂合并化疗治疗白血病的体会,《辽宁抗癌战讯》,1972.4期。这表明1972年锦州朝阳人民医院已经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似乎没有针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该文的历史地位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1年9月,张亭栋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杜邦科技创新奖;第三届韩国首尔国际发明专利金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 ===荣誉表彰=== 2011年9月-- 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2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5年09月19日--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2015年12月22日-- 第六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医药发展奖--中药研究奖 2016年01月19日-- 2015年度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社会任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顾问、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1年10月至1986年6月--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2001年4月至2013年5月--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 ==个人生活== '''坚守一线''' 砷剂应用于临床初期,针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急、病情重,患者随时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从早上7点到深夜11点,张亭栋始终坚守在病房,和病人在一起,寸步不离,几个星期不回家都是常有的事。 '''个人名言'''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要努力发掘,还要加以提高,让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更要为全人类服务。” “掌握了中西医两种方法,这一辈子能治好一种病就不算虚度。” ==人物评价== 张亭栋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研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上作出了奠基性贡献,让公众再一次感受到中医的神奇魅力 。(新华网评) "你的药把我给救了,咱们手拉手,打出中国的旗帜来,走上世界。" (血液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评) 张亭栋的最主要的贡献是创新性地研究了白血病的砒霜(三氧化二砷)疗法。和屠呦呦一样,张亭栋也是无博士学位、无留学经历、无院士头衔的"三无"教授,但他开创的白血病砒霜疗法,不仅为全世界白血病人的治疗带来了福音,而且其进一步研究,还有望对其他癌症的治疗产生积极效果 。(光明网、人民网评) ==视频== ===张亭栋:独创砒霜治疗法,成功拯救百万人,让世界感受中医魅力 2021年7月15日发布=== {{#iDisplay:u3260oux4f9|寬度|高度|qq}} ===张亭栋:砒霜治疗白血病,让人匪夷所思,他却让世界感受中医魅力 2021年4月22日发布=== {{#iDisplay:q3241q6y06z|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医学家]]
返回「
张亭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