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72.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弗兰克尔 的原始碼
←
弗兰克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弗兰克尔'''<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2483/3262265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53/ms38ki21ct.html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small> |} '''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1905年-1997年),出生于苏里南帕拉马里博,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 弗兰克尔发明了一种叫做“矛盾意向法”特殊方法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事物,找到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著作有《活出生命的意义》《意义的意愿》《无意识的上帝》《听不见的要求意义的呼声》等。 == 心理学家 == 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 M.D., Ph.D. 1905-1997)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出生于奥地利,1930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是享有盛誉的存在-分析学说的领袖。他所发明的意义治疗(Logotherapy)是西方心理治疗重要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美国国际大学的著名教授,并任[[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迪尤省大学和南卫理公会大学的访问教授。 弗兰克尔是言语疗法的奠基者,其治疗理论被称为维也纳第三精神治疗学派,前两个学派为S.弗洛伊德学派和A.阿德勒学派。上世纪20年代,弗兰克尔开始发表论文,第一篇论文应弗洛伊德约稿刊布于弗洛伊德的《国际精神分析》杂志上,第二篇论文应阿德勒约稿刊布于阿德勒的《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上。然而,由于他的非传统观点,他被先后开除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会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学会。此后,弗兰克尔受到O.施瓦茨和R.阿勒斯的影响,特别是存在主义者L.宾斯万格和现象学家M.谢勒的影响,不再信奉精神分析和个体心理学,开始倡导其独特的体系。早在40年代,弗兰克尔的理论就具有人本主义的倾向。他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要理解生存的目的与意义,揭示自己生存的秘密。他把这种动机称作“探求意义的意愿”。动物知道寻找快乐与征服,却不懂生存的意义;人的本性在于探求意义。由于“探求意义的意愿”是人的主要支机,因此,倘若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内在的欲求受到阻碍,就会引起人的心理障碍。启发患者去发现生活的意义,是言语疗法的核心。 言语疗法的裨在于,治疗者应使患者逐步认识到死亡、痛苦、不确定性的必然性,面临这些遭遇不可避免地会使人感到焦虑、恐惧、失望和罪恶感。患者有时为回避这种焦虑感,会歪曲自己的内心体验,生活在不真实的存在之中。引导患者懂得只有通过忍受这些焦虑和痛苦,并在与这些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唤起患者的责任感,彻底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对自己的生活道路有明确的方向。 弗兰克尔的言语治疗是以“人类对意义的探索”为依据的,因此他给他的成名作定名为《人类对意义的探索》。这部著作以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包括在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经历,阐述了他能自下而上下来的唯一支柱是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并由此提出言语疗法的理论与实践。他后来的一些著作有:《活出生命的意义》、《意义的意愿》、《无意识的上帝》、《听不见的要求意义的呼声》、《精神治疗和存在主义》、《医生和心灵》等。这些著作详尽阐述并发展了他的言语疗法。 == 人物生平 == 弗兰克尔意义治疗理论的核心是“意义”。这个意义是独一无二,只有人“能够且必须予以实践”的。这与萨特所说的“自为”的存在不同,意义不是由自己创造,而是要求人们去探索的。如果把意义看作自我表现或愿望的投射,那么“它将失去了挑战和要求的特性而不能再鼓舞人的勇气和上进。”人生的基本动力即是寻求意义的意志,而神经症患者恰恰缺乏这种意志。 由于求意义意志的受挫导致了弗兰克尔所说的“心灵性神经官能症(Noogenic neuro-ses)”,它源自人类存在的心灵层次,当人忧虑或失望超过生命价值感时便出现。这是一种“灵性的灾难”,而不是病理学意义上心理疾病。因此,人类有些内心冲突是正常而健康的。意义治疗的目的便是协助人们认识自己的生命课题,找出他生命中的意义,激发他的潜力。 在探索意义和价值时,是可能引起人类内在紧张的。但这种紧张是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弗兰克尔认为的人类存在的最重要的本质是"负责",所以意义治疗中应让病人自己承担起判断的责任,医生的价值观念不能塞给病人。发现意义的途径有:(1)创造、工作;(2)体认价值:经由体验某个事件和人物,如工作的本质或文化、爱情等来发现生命的意义;(3)受苦:因为痛苦被发现有意义时,便不再痛苦了,通过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和处理困境,促使人深思,寻找自我,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达到自我超越。在意义治疗的实践中,弗兰克尔又发现过分意愿和过分注意是导致症状强化的原因,于是他发明了"矛盾意向"技术,让患者故意从事其所害怕经验的事件。这与森田疗法的某些技术和系统家庭治疗中的"悖论处方”在操作上是大体一致的。 弗兰克尔考察了20世纪人类的心理状况后得出结论:人们疯狂追求权力、金钱、性欲的满足等享乐行为的原因在于存在空虚,求意义意志的挫折。为了避免存在空虚,人们采用了种种代偿方法,如求权意志和享乐意志等。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空虚感和紧迫感正是意义治疗的治疗指征,因此意义治疗已超越严格意义上的心理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弗兰克尔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比如“矛盾意向”技术已成为许多流派——特别是新行为主义——的基本技术之一。但弗兰克尔理论的适用范围远不止此。Jim Lants在一九九八年第四期的《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上发表了题为《弗兰克尔的存在无意识在婚姻、家庭治疗中的应用》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弗兰克尔式的家庭治疗。 Lants谈到:弗兰克尔认为,家庭生活有多重的意义和意义功能。每一对夫妇,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的成员认识意义和实现意义潜能的途径都是独特的。家庭中的意义有三个部份: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意义,求意义的意志和求意义的自由。求意义意志是婚姻、家庭行为的基本动机和原因。有效地家庭治疗中,治疗师应帮助家庭发现家庭意义和实现意义潜能,而这些意义及潜能是曾被掩盖、否认、压抑了的,隐藏于家庭存在无意识中,在治疗过程要把这些无意识中的意义和潜能带到意识层面。家庭治疗中所重视的"改变"实际上是继发于分析治疗所说的"领悟"的。在弗兰克尔式家庭治疗中,同样会遇到阻抗,因为意识到家庭中的潜在意义,就意味着要面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脆弱性,这会诱发家庭内部的焦虑。治疗中要激发家庭的三种意知动力(awareness dynamics):关注,回收和实现。“关注”是指治疗师有责任让家庭发挥能力克服阻抗,并关注存在的,可实现的意义潜能。“回收”又可称为“授勋”,是指治疗师帮助家庭成员回忆、发现他们的过去实现过的意义潜能,并对其表示尊重,以此为荣,虽然它已被家庭成员认为是存在于“一去不复返了的过去”中,这有助于缩减存在空虚和消除随之而来的症状。“实现”是指假若家庭成员已能关注和发现家庭中的意义潜能,却不能利用它时,治疗师应帮助他们识别、克服、改变造成这种障碍的家庭互动模式。Lants认为上述3种动力是由弗兰克尔式家庭治疗的三个主要成分推动的,他们是人性会见,动力性哲学反省和存在性哲学反省。“人性会见”指治疗师提供一个支持性环境,使无意识中的阻抗和意义潜能的实现模式带入意识层面。“动力性哲学反省”指治疗师帮助家庭认识到既往病理功能模式,并进一步认识到更有效的整合性功能模式,类似问题聚焦技术。“存在性哲学反省”指治疗师应用问题、体育、传奇、诗歌、艺术、故事、同情、意象引导等方法,帮助家庭成员“关注”其未来的意义潜能和机遇,并“回收”既往的意义,这与米兰小组的系统式循环提问技术类似。弗兰克尔式家庭治疗的指征是:有精神分裂症患者成员的家庭,失重家庭,移民家庭,阿巴拉契式家庭(笔者注:阿巴拉契——美国东部高原地区),高度躯体化家庭,创伤后家庭和有越南战争退伍军人成员的家庭等。 == 人物成就 == 弗兰克尔发明了一些他用来治疗他的病人的特殊方法.这些方法能帮助病人正确认识事物,找到自己生活中的意义.其中有一种方法叫做”矛盾意向法”(Paradoxical Intention).矛盾意向的理论前提是:在许多情况下失调行为的产生是由于人们过分害怕某些令人恐惧的事物.这就是说,由于他老是担心着某种可能使他感到焦虑的处境,因而他变得万分恐怖,以至于不由自主地被引入这一境地.这叫做”预期焦虑”,它常常使人变得无能为力.一个人对某种处境的恐惧,以及他对这种恐惧的害怕,使他陷入恶性循环.他极力希望摆脱他所恐惧的处境,结果被焦虑所压倒.如果到了他不得不面临这一处境时,他已几乎不能正常进行工作和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矛盾意向法,即告知病人努力去做他在这种情况下最害怕做的事,或盼望这些事发生.当然,这是与真正的愿望相反的.这样,致病的恐惧感为相反的愿望取代了.这种方法使人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克服预期焦虑,让他松弛,以便从容镇静地对付他所面临的局面.弗兰克尔曾谈过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他曾治疗过一个很严重的成年结巴.那人说自己从懂事起就结巴.只有一次他没有结巴,那是他十二岁那年,一次他乘公共汽车不买票,想蒙混过去,结果被售票员抓住了.他暗自想到,这下越结巴越好,让售票员知道他不过是一个可怜的结巴孩子,于是他竭力想结巴,但却一点也没有结巴. 弗兰克尔的同事还谈过一个例子,那是一个有过心脏病发作的人,他非常担心自己的心率变化,不敢出院,害怕万一急需医生时不能救急.一次,当他又一次陷入这种毫无必要的焦虑时,护士便要他加快心跳,而且尽量的增加痛苦和焦虑.然后,护士离开房间,让他单独呆在那里.当护士回到房间时,他说自己实在不能做到护士的要求.实际上恰恰相反,他这时反倒十分平静.他竟鼓起勇气起床到医院外面散步,他足足有半年没有出去散步了.到一家商店时,他又开始感到自己心跳加快,于是便对自己说:”焦虑不安吧,尽量!”结果他却感觉不到焦虑,反而平静下来.不久之后,他出院了,又回到工作岗位上. 如果一个人要用这种方法来医治对演讲的胆怯,那可以在演讲前这样对自己说:”我要尽力感到焦虑.我要焦虑不安,在台上心惊胆战,想逃遁,把自己从上到下裹起来.我要打哆嗦,浑身打颤,我要汗颜,脸红脖子粗,要结巴,语无伦次.我要焦躁不安,使自己觉得整个大楼都在与我一起颤抖,我流的汗也许足以把全部观众淹死.至少可以肯定,我的汗水要没有淹死他们,那汗气也一定会把他们闷死.我会当上世界冠军,第一流台上颤抖的选手.奥林匹克不是还有这一项目吗?我一定会得金牌.”通过这种矛盾意向的做法,人就会平静下来.嘲笑恐惧并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决定你该针对恐惧自言自语些什么.这样就可以消除逆境可能对你产生的消极影响,使你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应付自如. <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6997/ 名人励志故事]</ref> <ref>[https://www.diyifanwen.com/tool/ 名人名言]</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弗兰克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