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45.2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廿九日帖 的原始碼
←
廿九日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廿九日帖</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s6.baidu.com/feed/fd039245d688d43ffcd6f2c084e0d71d0ff43b8d.jpeg?token=7895d18028e2959313c83e1d6c3a22c2&s=5EE4B44456BDF3DE5EB08487030060CB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ct=201326592&tn=baiduimage&word=%E5%BB%BF%E4%B9%9D%E6%97%A5%E5%B8%96&pn=16&spn=0&ie=utf-8&oe=utf-8&cl=2&lm=-1&fr=&se=&sme=&cs=2878045875%2C3988277804&os=4118184571%2C1331197048&objurl=https%3A%2F%2Fpics6.baidu.com%2Ffeed%2Ffd039245d688d43ffcd6f2c084e0d71d0ff43b8d.jpeg%3Ftoken%3D7895d18028e2959313c83e1d6c3a22c2%26s%3D5EE4B44456BDF3DE5EB08487030060CB&di=7146857200093233153&tt=1&is=0%2C0&adpicid=0&gsm=3c&dyTabStr=MCwzLDIsNiwxLDQ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廿九日帖 作者;王献之 类型;信札 |} 《[['''廿九日帖''']]》是东晋王献之致其一位同辈兄长的信札,信中所写是王献之为自己未能送别而致歉,并问对方身体状况的内容。行楷书,3行,30字,唐人摹本。纵26厘米,横11厘米。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廿九日帖]]》展现了王献之新创书体“破体书”(大令体)的书风。除《[[洛神赋十三行]]》外,王献之的流传书法作品多为行[[草书]],此帖有些字接近楷书,尤其难为可贵。世传王氏父子(王羲之、王献之)真迹,当推此帖为冠。<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V3330EV0514B0N8.html 经典|王献之《廿九日帖》|楷书|草书 ],网易订阅 , 2022年2月1日</ref> ==法帖信息== 【名称】廿九日帖 【作者】王献之 【时代】东晋 【书体】行楷 【摹搨】唐代 【材质】硬黄纸墨迹 《[[廿九日帖]]》为《[[万岁通天帖]]》中第六帖。《[[廿九日帖]]》双勾技术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淳化阁帖]]》卷九、《[[绛帖]]》卷八、《[[宝贤堂帖]]》卷六、《[[真赏斋帖]]》下卷均收刻。 廿九日献之白:昨遂①不奉别②,怅恨③深。体中复④何如。弟甚顿⑤勿勿,不具⑥。献之再拜。 ==注解== ①遂:竟然。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②奉别:敬词。犹告别。 ③怅恨:因失意而恼恨。 ④复:引申为恢复。 ⑤弟甚顿:王献之在兄弟中排行最末,“弟”非指他人,是自称之辞。这通书简是王献之致其同辈中的某一位兄长。顿:疲乏。⑥勿勿不具:“勿勿”,释作“匆匆”。[[东晋]]书简常用语,与“不具”(不一一)一样,多用作结束语。“勿勿”犹言匆忙、急遽,乃自谦之辞。具:写,题。 ==大意== 二十九日献之拜上:昨日竟没有同你话别,很是怅然和惭愧。你近来身体[[恢复]]如何。我则很乏顿,匆忙间就不再叙了。献之再拜。 《[[廿九日帖]]》帖为行书,但有的字近楷书,如“日”、“白”、“昨”、“中”等,有的字是草书,如“何如”、“献之再拜”,楷、行、草共处一纸,自然、协调,毫无牵强之感。书写自由,不拘体式,由此可见东晋士人寄情翰墨,[[自由]]书怀的风尚。 ==结体== 《[[廿九日帖]]》结体端正严整,并在方正的均势中加入欹侧、高低、长短的变化,增强了字的动感。行笔劲健有力,洗炼沉稳,笔画间提按转折比较[[明显]]。其中楷体字“日”、“白”、“中”等转折处多用方笔,很接近后来的北碑。 《[[廿九日帖]]》为王献之早期行书作品,师承来路十分清晰。字形偏于扁方形,横向取势,且掠画多为隶法,用笔含蓄深沉,点画厚朴,近钟繇与[[王羲之]]早期书风。其中“献之”、“何如”、“再拜”为书信常用语,所以作惯式草体。 ==笔意== 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感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出入右军法中,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 ==书法评价== 清代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帖记]]》曰:《[[廿九日帖]]》,“唐摹,载《[[万岁通天帖]]》中。香光(董其昌)谓东坡学王僧虔而不悟去学大令。是帖冯氏《[[快雪堂]]》亦刻之,而与《[[万岁通天]]》稍有不同,亦佳甚。岂别有真迹传世耶!” 《[[廿九日帖]]》用笔洗练而沉稳,笔画厚实。尤其是帖首“廿九”二字,几乎是平铺笔毫,若侧锋刷出。转折处亦见顿按之力。擒纵有致,皆出规入矩。其结字呈横张之势态,方整而有体积感。[[唐太宗]]所讥诮的“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若仅就此帖书风而论,则很难成立了。 徐利明则认为,《[[廿九日帖]]》楷书中草书字体的出现,并非刻意出现,而是因为这些字体为书信套语,因经常书写,而作习惯式草体。例如“献之”为王献之自己之名,“何如”、“再拜”等为常用语。因此“整幅字稳重严谨,分明有模拟意味,尚未形成自家[[面貌]]。” ==作者简介==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工书,兼精诸体,尤以行草善名。在继承张芝、王羲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当时古拙的书风,有“破体”之称。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帖]]》,小楷刻本有《[[洛神赋十三行]]》。其正、行、[[草书]]帖札,散见于宋人所刻丛帖中。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q3010lsgsq1|480|270|qq}} <center>王彦斌临帖系列:王献之《廿九日帖》</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
返回「
廿九日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