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40.1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廖漢臣 的原始碼
←
廖漢臣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廖漢臣''' |- | '''漢字''' 廖漢臣 |- | '''白話字''' Liāu Hàn-sîn |- | '''臺羅拼音''' Liāu Hàn-sîn |- ! '''[[筆名]]''' |- | '''漢字''' 文爛 |- | '''白話字''' Io̍k-bûn |- | '''臺羅拼音''' Io̍k-bûn |- ! '''筆名''' |- | '''漢字''' 毓文 |- | '''白話字''' Io̍k-bûn |- | '''臺羅拼音''' Io̍k-bûn |- |} </div> [[File:廖漢臣.jpg|缩略图]] '''廖漢臣'''({{bd|1912年|4月10日|1980年|10月11日}}),[[台灣]][[作家]],[[筆名]]'''文爛'''、'''毓文''',生於[[日治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廳]][[艋舺區]][[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 ==生平== 廖漢臣1920年進入[[老松公學校]],1926年畢業。雖然教育程度僅止於基礎教育,但自學後,[[漢文程度與文筆皆十分流利]]。1933年廖漢臣擔任《[[新高新報]]》漢文記者兼日本《[[東亞新報]]》台北支局記者。同年與[[郭秋生]]創[[台灣文藝協會]],發行《[[先發部隊]]》。廖漢臣「後來遷居台南,與[[莊松林]]、[[石暘睢]]蒐集歷史文化與民間文學」<ref name="multiple">{{Cite web|url=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4%BA%BA%E7%89%A9%E8%AA%8C(1895-1945)&subject_url=toolbox_figure.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xml_id=0000300551|title=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accessdate=2017-10-18|work=memory.ncl.edu.tw|language=zh-TW}}</ref>。 [[二二八事件]]以後,廖漢臣在1948年進入[[台灣省文獻會]],專心研究台灣文獻,編纂有《台灣省通志》的「文學篇」;《台灣通志》的「氏族篇」、「藝術篇」、「文徵篇」、「藝文篇」;《台北市志》的「行政篇」;《台南縣志》的「人物篇」;《宜蘭縣志》的「語言篇」《台灣三大奇案》([[林投姐]]、[[周成過台灣]]、呂祖廟燒香)、《台灣神話》、《台灣的年節》、《[[鄭成功]]》、《台灣開闢資料續集》、《鯤島爭雄記》、《[[廖添丁]]》、《[[謝介石]]與[[王香禪]]》等書<ref>{{Cite web|url=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2110|title=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accessdate=2017-10-18|date=2017-10-18|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18071416/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2110|archivedate=2017-10-18}}</ref><ref name="multiple" /><ref>{{Cite web|url=http://www.th.gov.tw/epaper/site/page/126/1814|title=廖毓文的鄉土名著|accessdate=2017-10-18|author=林文龍|date=|work=www.th.gov.tw|publisher=}}</ref>。1976年廖漢臣從服務長達28年的文獻會退休,1980年去世,享年69歲。<ref>{{Cite web|url=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4240|title=廖漢臣|accessdate=2017-10-18|author=|date=|work=nrch.culture.tw|publisher=}}</ref> ==作品刊載== ===在戰後的出版及刊載=== 出版方面,目前為止(2014/10/04),已知的有: *廖漢臣/編著,《台灣的年節》,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3年。 *廖漢臣/著,〈談談台灣諺語〉,《臺灣風土文物民間知識百期紀念專集》,民間知識出版社,1956年。 *廖漢臣/著,〈台北縣的開發〉,《台北縣文獻叢輯第一輯》,台北縣文獻委員會,1953年。 作品刊載方面,目前為止(2014/10/04),已知的有: *廖漢臣以中國白話文書寫的新詩作品:〈孤苦〉、〈先發部隊序詩〉、〈賣花的少女〉,以及「短詩」二首,都收錄在李南衡主編的《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裡。<ref>李南衡/主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3月15日。</ref> ==相關研究== *莊永明/撰,〈艋舺陋巷的可感文人〉,《台灣紀事》,台北市:時報文化,1989年。 ==相关條目== *參與的文藝團體、刊物:[[台灣文藝協會]]、[[先發部隊]](刊物)、[[台灣文藝聯盟]]、[[台灣文藝]](刊物)。 *文友:[[郭秋生]]、[[莊松林]]、[[石暘睢]]等人。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 ==外部鏈結== * 廖漢臣(毓文) *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hpg&target_cnt=14&project_id=&dtd_id=&subject_name=&subject_url= 廖漢臣.台灣記憶] === 閱讀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18072340/http://isbn.ncl.edu.tw/NCL_ISBNNet/C00_index.php?PHPSESSID=1jonvp5oe9va71b2thku0td7h4&Pfile=1946&KeepThis=true&TB_iframe=true&width=900&height=650 獻身臺灣文獻整理的民俗研究者:廖漢臣 - 全國新書資訊網] {{DEFAULTSORT:Liao Hanchen}} [[Category:詩人]] [[Category:作家]] [[Category:台灣作家]] [[Category:台灣人]] </div>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Namespac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廖漢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