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35.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廖学道 的原始碼
←
廖学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廖学道</big>''' |- |<center><img src=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52586042ec148408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kRmLkElbkTkKIMkrELjboImLkEk74TkKIRmLkEk78TkKILkY%3D%3D_-115092183&query=%E5%BB%96%E5%AD%A6%E9%81%93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廖学道'''(1910—1947),名东强,又名学导,号成美,化名祖德,[[湖北]]天门蒋场镇廖家河岭人<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廖学道(1910—1947),名东强,又名学导,号成美,化名祖德,[[湖北]]天门蒋场镇廖家河岭人],搜狐, 2014-06-27</ref> ,廖学道生于农民家庭<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廖学道生于农民家庭],搜狐, 2014-06-27</ref> 。幼时读私塾,1932年参加[[革命]],任天西郑滩乡苏维埃政府文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幼时读私塾,1932年参加革命,任天西郑滩乡苏维埃政府文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搜狐, 2014-06-27</ref> 。 中文名 ;廖学道 逝世日期;1947年 出生日期;1910年 出生地 ;湖北天门蒋场镇廖家河岭 '''目录''' 1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1932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任文书。1935年11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夏,奉命回[[湖北]],到汉川游击大队工作。1938年初,回到天门,建立中共赖场支 部,任书记,以师塾作掩护,串连发动群众。为了便于与应城地下党组织联系,他又从事商业,开办盐行。同年4月,任中共天门区委委员。12月,任中共天门县委社会部长。 1939年秋,廖学道在徐马湾开办同乐茶馆,建立地下交通站。1940年2月7日(农历腊月三十),学道和方尚武一道率县、区武装夜袭[[国民党]]赖场乡联保处,俘敌20余人。同年9 月,兼任县公安局长、中共渔南工委委员。1941年,廖学道组建30余人枪的特务队活动于天西一带。当得知石东区西段场乡黄希芳等三名乡干部被叛徒出卖,立即带领两名队 员深入虎穴侦察,即刻将叛徒查获。1942年8月,他主持开办公安训练班,培训[[公安]]骨干40多名。同年10月,任中共天京潜县委委员、敌工部长。1943年秋,天京潜县指挥部作 战参谋刘岳群的机密文件被窃。廖学道深入现场进行侦察,破获了特务案,处决了特务分子。1945年春,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被服厂厂长李竹安携巨款到渔南买布时,遇持 枪蒙面人行劫,他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侦破,将抢劫犯捉拿归案,予以镇压,天京潜县公安局声威大振。同年,廖学道三次写信给日伪鄂省保安第三纵队司令高华庭,希望 他以抗日大业为重,走向人民一边。1945年10月15日,高华庭率部起义,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指挥员。1946年6月,中原军区部队突围后,学道坚持在天西进行游击斗 争。8月,突围到达荆门、当阳、远安边区一带,任中共荆(门)当(阳)宜(城)工委书记,在崇山峻岭中与敌周旋。1947年初,在当阳境内一次战斗中,不幸腿部负伤,仍 带队冲出重围,转移远安。3月2日,带领4名战士在远安木马山附近寻找部队,夜宿山林,被[[国民党]]保安队包围,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 词条标签: 人物革命烈士 ==参考来源==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Category:594 軍需;後勤;軍人生活]] [[Category:革命家]]
返回「
廖学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