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140.1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廖仲恺何香凝墓 的原始碼
←
廖仲恺何香凝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廖仲恺何香凝墓.jpeg|有框|右|<big>廖仲恺何香凝墓</big>[http://h.bytravel.cn/www/7/head/7240.gif 原图链接][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7/liaozhonghexiangningmu.html 来自 博雅旅游分享网 的图片]]] '''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天堡城下,[[明孝陵]]以西,面临前湖,环境幽美,建筑雄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陵墓布局对称,气势恢弘,为中山陵著名的附葬墓。 廖仲恺何香凝墓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而成。廖墓原在[[广州]][[黄花岗]],1935年6月迁葬于此。1972年,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女士在[[北京]]逝世后归葬于此。2001年7月,廖仲恺何香凝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news.sohu.com/20111004/n321308183.shtml 廖仲恺与何香凝:促进革命成功“夫妻档”(图)],搜狐,2011-10-04</ref>。 ==陵墓布局== 廖仲恺何香凝墓为圆锥形,下部用列柱[[装饰]]。墓高7.5米,墓基周长32米。墓碑通高8.2米,宽2.1米,厚0.85米。碑阳书“廖仲恺何香凝之墓”,碑阴刻“亲爱精诚”。下面阴印刻[[廖承志]]手书:[[廖仲恺]](一八七七——一九二五年)何香凝(一八七八——一九七二年)。碑前置石案,两侧分列方亭,过月台至八角形碑亭,周壁刻有廖仲恺生平事迹,亭两边立有仿六朝墓神道柱。 原碑文“廖仲恺先生之墓”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现“廖仲恺何香凝之墓”为廖承志题写。1983年的[[清明节]],廖承志在扫墓时,曾写下了一首五言诗:“金陵无限好,来到正清明。信笔记心事,鲜花唁老亲。 ==建设背景== 廖仲恺的被害,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中共中央]]立即致电[[国民党]],对廖仲恺的被害,表示沉痛的哀悼。[[毛泽东]]、[[邓中夏]]合写了《呜呼,廖先生之死》一文,周恩来与何应钦合写了祭文,周恩来还单独写了《勿忘党仇》的悼念文章。同年9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为廖仲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出殡时,广州市有20万人前往送葬,队伍长达十余公里。何香凝怀着悲恸的心情,为丈夫撰写了一副挽联:“夫妻恩,今世未完来世在;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ref>[https://www.sohu.com/a/191573392_612643 寻访廖仲恺、何香凝遗骨安身之所:墓棺空悬,寓意鲜明!],搜狐,2017-09-13</ref>” ==廖仲恺安葬== 廖仲恺先被安葬往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的左侧。不久,国民党中央政府作出决定,将廖仲恺迁葬于南京中山陵附近,借以表彰他在国民革命和辅助[[孙中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中立下的丰功伟绩。1926年国民党中央成立了廖仲恺先生葬事筹备处,会同他的女儿廖梦醒在南京紫金山山麓选定了墓址,廖墓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建筑师吕彦直。然而其营建工程却因种种原因,拖延了十年之久。 1935年6月,在何香凝以及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许崇清]]等人的护送下,廖仲恺的灵柩由广州转道[[香港]]、[[上海]],于6月18日下午抵达[[下关火车站]]。叶楚枪、丁惟汾、居正等国民党中央要员前往车站恭迎,并在车站举行了简短的迎灵仪式,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亲率四百余名[[学生]]担任警卫。随后,将灵柩抬上事先预备的灵车,送往[[中山陵园]],暂厝于灵谷寺志公堂。 ==公祭仪式== 6月21日上午,国民党中央在志公堂为廖仲恺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由叶楚伧主祭,参加公祭仪式的有[[孙科]]、[[于右任]]、[[蔡元培]]、[[陈树人]]、[[朱培德]]、张治中等国民党要员以及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廖仲恺之弟廖恩勋、女儿廖梦醒等亲属。 廖仲恺墓的营建工程自其灵柩启运至南京后,才加快了工程进度。 到了同年9月1日,按当年吕彦直设计的方案(何香凝要求将墓室建成合葬墓式,以便将来百年之后,与其同穴),已将[[水泥]]墓室修筑完工,并举行了安葬仪式。廖仲恺的灵柩从灵谷寺志公堂起灵后,经水榭路、中山陵墓前广场、行健亭、明孝陵、前湖,到达墓地。上午10时,安葬仪式由叶楚伧主祭,将廖仲恺的灵柩缓缓放入墓穴中。墓穴前竖立了一通高大的墓碑,碑的中央书写着“廖仲恺先生之墓”七个大字,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参加仪式的除了何香凝及其亲属外,还有[[邵元冲]]、张治中以及各界代表共五千余人。葬礼结束后,廖仲恺墓地的地面工程(包括墓表亭、[[广场]]、墓前的甬道等等),才开始营建。 ==视频== ===<center> 廖仲恺何香凝墓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何香凝反抗旧俗不缠足 因缘巧合嫁给廖仲恺</center> <center>{{#iDisplay:s0312om34dv|560|390|qq}}</center> <center>探访民国最大的夫妻合葬墓:廖仲恺何香凝之墓,当时</center> <center>{{#iDisplay:i3027dxlynk|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7 宗教建築;陵墓]]
返回「
廖仲恺何香凝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