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239.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应履平 的原始碼
←
应履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2530/213440831.jpg"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100/g1etka84kb.html]</small> |} '''应履平'''(1375~1453),字锡祥,号东轩,宁波府奉化县禽孝乡外应村(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锦屏街道)人。17岁入县应履平学,25岁乡试第三名,1400年(明建文二年)进士,授福建德化县令,改吏部稽勋司郎中。1404年(永乐二年)献《河清赋》,受成祖奖谕,扈从北京,兼署文选、考功二司事。<ref>[https://www.cidianwang.com/lishi/renwu/4/74494lz.htm 应履平 词典网]</ref> == 史料记载 == 应履平,奉化人。建文二年进士。授德化知县。历官吏部郎中,出为常德知府。 宣宗初,擢贵州按察使。所至祛除奸蠹,数论时政。旧制,都督府遣使于外,必领内勘合,下都司,不敢辄下卫。至是军府浸横,使者挟关文四驰,历诸卫,朘军伍。宣德七年,履平抗疏言:“勘合之设,所以防诈伪。今右军府遣发至黔者,不遵故事,小人恁势横求,诈冒何从省。”宣宗善其言,都督陈政引罪。帝令诸司永守之,军府为之戢。 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还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履平奏:“贵州四境皆苗蛮,军伍虚,有急孰与战守?今卫军逃于广西,而以在卫者补。不数年,贵州军伍尽空,边衅且起。”帝乃命云严责广西诸卫,追还逃军,俟足用,即遣归。罢贵州戍卒。云,名将,镇粤有功,轻履平书生。正统元年,履平劾云弄权,擅作威福,帝令云自陈。云大惊,引罪。帝宥之。 明年,上书言四事。一,镇远六府,自湖广改属贵州,当食川盐。去蜀道远,仍食淮盐为便。一,军卫粮支于重庆,舟楫不通,易就轻赍多耗费,请以镇远秋粮输湖广者就近支给。一,停黎平诸府岁办黄白蜡。一,贵州初开,三司月俸止一石,今粮渐充裕,请增给。并从之。 时方面以公事行部者,例不给驿。履平言僦车舟必扰民,请给驿便。又以军伍不足,请令卫所官旂犯杂死及徒流者,俱送镇将立功,期满还伍;边军犯盗及土官民与官旂罪轻者,入粟缺储所赎罪。并从之。三年迁云南左布政使。时麓川用兵,屡奏劳绩。八年致仕归。 == 轶事典故 == 据《闽书》记载,应履平在德化任上,颇有惠政,“廉谨平恕。时邑文运未开,履平劝奖士类,邑人士登科第者始多”。值得注意的是,应履平是建文年间任德化知县的,但《闽书》却说他是“洪武间知德化县”。原来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在位31年,他死后,其孙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在位4年,最终被其叔篡位,即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朱棣即位,十分忌讳其篡位的恶名,下令革除“建文”年号,以建文元年至四年为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地方史志受此影响,出现讹误,也可以说是事出有因。 明代有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规定地方府州县官任期满后,由各级长官考核,然后再经布政司、按察司考核,最后由吏部考功司复考,根据其政绩重新委职,或留,或调,或迁(升)、谪(降)、革(免)。应履平在德化知县任上三年期满,依例参加吏部的试论。他的政论文章写得很出色,但却因其貌不扬,而不得列上等。应履平满心愤懑,就在都城门前题写了一首诗嘲笑说:“为官不用好文章,只要须胡及胖长。更有一般堪笑处,衣裳糨得硬绷绷。”这首诗用词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把当时重外貌、衣着,不重才能、学问的世态揭露了出来。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一些风尚:以胡子长、身材长得高、胖为美;以把衣服浆硬为时髦。应履平题诗时不书姓名,有人将此诗揭下来,呈给吏部长官,说:“此必应知县也。”吏部长官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将应履平改置上等,升为吏部郎中。发了牢骚还能升官,在封建社会的官场可称得上是一件奇闻。 1412年任湖南常德(今常德市)知府。其时,朝廷大兴土木,委采大木兼督神木厂,治事咸有条理。1427年(宣德二年)迁贵州按察使。1436年(正统元年),广西总兵山云擅权,以备蛮为由,岁调贵州军万人,年年更代,逃亡者颇多,其缺额仍于原卫取补,致使贵州四境军伍空虚。履平上奏,朝廷命山云追还贵军。山云自持镇粤有功,轻视履平一介书生,漫不应命。次年履平奏本弹劾山云及湖广指挥使何贵不法,时人称之“得古宪臣之风”。 1438年荐升云南左布政使。时有太监奉命在云南监造漆器,乘机别造私物,民不胜负担。履平密疏于朝廷。部檄至,驱逐太监出境。时麓川(今云南瑞丽县)宣慰使思任,自号发(即滇王),叛乱。朝廷发兵进讨,履平奉敕同佥都御史丁璇整理军需,参划军机,屡奏功绩。1443年因疾致仕。 归里后,纂族谱,修寿溪桥,排解乡里纠纷,斥异端邪术,常谓:“门不正,而路不直,虽俗巫使然,亦人心之惑也。”晚年,每逢月朔与徐维超等隐逸清雅之士在北山聚会,饮酒唱和,称“群英会”。1453年(景泰四年)八月卒,葬日岭东首。著有《东轩集》。 == 后世纪念 == 据清[[乾隆]]年间《永春州志》记载,应履平还被奉祀于德化县“名宦祠”。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应履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