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隨機
登入
設定
關於 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广州玉雕 的原始碼
←
广州玉雕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9ea3eb" align= center| '''<big>广州玉雕</big>''' |- |<center><img src=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1211/884d83e958bc40dbab222f6bcb0fec07.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507341481_121124760 来自 搜狐网的图片] </small> |- | style="background: #9ea3eb"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big>名称</big> ''':广州玉雕 '''<big>申报地区</big>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big>遗产级别</big> ''':国家级 |} '''广州玉雕'''是一个广州[[特产]]。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玉雕摆件两大类。 中国饮食器具<ref>[https://www.sohu.com/a/281140923_775842 中国古代器具发展],搜狐,2018-12-11</ref>之美,美在质,美在形,美在装饰、美在与馔品的谐合。中国古代食具之美,主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玻璃器几个大的类别。彩陶的粗犷之美,瓷器的清雅之美,铜器的庄重之美,漆器的透逸之美,金银器的[[辉煌]]之美,玻璃器的亮丽之美,都曾给使用它的人以美好的享受,而且是美食之外的又一种美的享受<ref>[https://www.sohu.com/a/493588027_121124455 老汤坊|精、美、情、礼-----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搜狐,2021-10-05</ref>。 ==特产简介== 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玉雕摆件两大类。 广州玉雕工艺源远流长。[[广州]]人特别喜爱玉。人们历来视玉为宝,认为玉器有瑞意吉祥,定惊避邪和脱难消灾之功效,清代道光年间,广州玉石工艺制品已成行成市,大店铺有二百多间,使广州玉石雕刻行业和销售市场出现空前繁荣。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显得更加精美。 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摆设两类,玉雕材料多选用翡翠玉,制品分为首饰品和摆设品两大类。首饰品有玉镯、戒指、[[耳环]]、玉坠等,还有用金银宝石镶嵌的玉饰;摆设品有花卉、[[人物]]、鸟兽、瓶罐,以及独具风格的玉球、花舫、宝塔、薰炉等高级工艺品。广州制作的十八层吊缚双狮子母球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广州玉雕摆设类的玉球尤有特色,能镂空成十几层的圆球,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匀,层层自由转动,并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鱼虫、花鸟等[[精细]]的衬花,形象极其逼真生动。目前,玉雕球已雕至二十层,形成一组球雕系统。 广州玉雕的主要原材料来自本省的信宜。信宜所产的玉称为“南方玉”。它多呈草绿色,半透明,多自然斑纹,磨琢后晶莹通透,在玉石中别具一格。广州艺人博取中国各地玉雕[[技术]]之长,又以广州牙雕为模本,因此,无论在品种、雕工、用料等都有自己的特色。通雕玉球是攻克玉石高硬度的产品,多达十二层以上,托在手上轻轻晃动,隐约传出玉石碰击之声,甚是怡人。薄胎南方玉碗,无论浮雕云龙的,或是光身不雕花的,都显得异常华贵。玉雕小[[茶具]],不但有壶和杯的配套,还带有一个玉盘,玲珑剔透,十分惹人喜爱。这三种产品在中国玉雕艺术中是少有的。传统的作品有花董,熏炉,脱链瓶,首饰等。近数十年来新出现的艺术作品有宝塔,通雕灯,脱链蟹笼和象顶花董等。 ==高兆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传承人。== 1949年4月28日生于广州,1965年至1986年就职于南方玉雕厂,从事设计及培训工作。现任艺华[[玉器]]工艺厂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世界特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特艺专业委员会会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宝玉石协会会员。 ==参考文献== [[Category:970 技藝總論]]
返回「
广州玉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