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28.1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幽鬱症 的原始碼
←
幽鬱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幽鬱症.png | thumb | 400px |幽鬱症 <br> [https://buzzorange.com/2017/06/09/caste-system-in-india/ 原圖鏈接] ]] '''幽鬱症''' ==何謂憂鬱症?最常見的症狀如下== 1.憂鬱情緒:悶悶不樂、面露愁容、哭泣、易怒。 2.生活失去平時的興趣或樂趣、性慾減低。 3.認知及動作遲鈍: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無法專心、猶豫不決、生活懶散、視力減退。 4.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5.失眠、經常凌晨醒來。 6.疲倦及四肢無力。 7.躁動不安、手足無措。 8.自責、罪惡感。 9.無助、無用、無望。 10.自殺念頭或企圖。 11.其他:酒精濫用、慮病(過度注意身體症狀,擔心患有重大身體疾病)。 12.另外憂鬱症病患,也常合併有明顯焦慮症狀,如恐慌、莫名的恐懼、心悸胸悶、頭暈及全身疼痛等。 傳統上,所有的精神官能症,都被稱為「腦神經衰弱」。而憂鬱症,也屬於其中的一種。然而,大多數人並無「憂鬱症」的觀念,因此病患很少會認為或承認自己患有憂鬱症,反而會專注於身體出現的症狀,如食慾不振、胃腸不適、疲倦、頭暈、心悸、胸悶等,以為自己患有身體疾病(稱為身體化現象),而向其他非精神科醫師求助,特別是老年人。兒童青少年的憂鬱症,有時會以問題行為(如暴怒、躁動不安、翹課、功課退步)為主要表現。成年男性憂鬱症患者,則可能以酒精濫用、暴力行為來表現。 有人統計內科門診就診病患中,75%有情緒困擾,其中以憂鬱及焦慮症狀居多。至於症狀比較嚴重,需要接受治療的,約佔12-15%。因此正確認識憂鬱症,並對症下藥,才能免於憂鬱之苦! ==原因== 憂鬱及自殺現象遍佈所有年齡層,憂鬱本身是一種「失落」及「無望感」,在人的一中,面臨各種發展與成長的苦痛過程,以及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難免會有不斷的挫折。當無法平靜度過每一個動盪的階段,心中失落的情緒便開始累積,直到壓力過度,對人生灰暗面再也無法抵抗,無望感油然生,繼而醞釀出憂鬱情緒及自殺念頭。 ==發展及人際關係壓力,可能帶來的挫折與人生危機,列舉如下== (1)求學過程(升學主義):學校課業及同儕互動。 (2)異性朋友交往。 (3)家庭:夫妻、婆媳、親子。 (4)工作:失業、財務危機。 (5)中年危機:婚姻、事業、地位。 (6)老年期:空巢期、更年期、退休。 (7)親人死亡:鰥或寡、失去孩子。 ==身體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 (1)慢性身體疾病:中風、癌症、癡呆症、多重身體疾病。 (2)慢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病、焦慮症(恐慌症)。 (3)慢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顧家屬。 (4)女性的經期症候群、產後憂鬱症、更年期症候群。 (5)酒癮及藥癮。 (6)類憂鬱症之身體疾病:內分泌疾病(甲狀腺素低下)、胰臟癌、巴金森氏症、抗血壓藥。 ==憂鬱症家族遺傳== 部份憂鬱症患者,會有體質性的遺傳,追溯家族病史,可能會有自殺、酗酒及憂鬱症等。 ==性格問題方面== 若具典有特殊性格者,如強迫、依賴、神經質、畏懼或邊緣性格等,則更會因性格上的弱點,面對上述種種遭遇及挫折時,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及情緒舒解,則更容易導致憂鬱症狀。 ==分 類== 1.適應障礙症合併憂鬱情緒:因明顯外在壓力事件影響,而出現短暫時期的憂鬱情緒及症狀,通常不會超過半年,且症狀較不嚴重。 2.輕型憂鬱症:因性格關係,對環境壓力長期無法調適,而一直處於憂鬱狀態,雖不至於造成工作能力障礙,但卻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通常病程會超過兩年,有時症狀會惡化到重度憂鬱症的程度。 3.重度憂鬱症:因明顯外在壓力事件影響,或家族遺傳體質,導致嚴重憂鬱症狀,並造成明顯功能障礙,如無法工作、退縮等。病患常會有認知行動遲緩、嚴重自殺意念及傾向、整天情緒低落、不想動、不願說話等,甚至更嚴重時,會出現幻覺及妄想等精神病症狀。當症狀嚴重持續兩週以上,就可能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有些病患在其病程中,也會出現躁症狀態,而成為躁鬱症患者。 4.器質性憂鬱症:因身體疾病(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內分泌)或藥物直接造成的憂鬱症。 ==盛行率== 一般人一生中,會罹患憂鬱症之比率為15%,罹患躁鬱症之比率有1%。憂鬱症患者當中, 15-20%會嚴重到需要積極治療的程度。一般發病高峰年齡為30至40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 ==治療及預防== 1.儘早發現個案,並協助適當處理: (1)清楚認識憂鬱症的表現 (2)尋求適當資源(社會網絡支持) (3)協助處理問題(解除壓力) (4)給予適當關懷(情緒舒解) (5)儘早轉介精神科專業治療 <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www.smh.org.tw/mag1/3910.htm | title= 何謂憂鬱症?最常見的症狀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精神科郭峯志主任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 參考資料 ==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幽鬱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