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51.2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平顶村 的原始碼
←
平顶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5197HQ.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30/410a661784614ae383d2d4cef1424b59.jpeg 原图链接]]] [[平顶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胡连]]、[[胡琛]]兄弟二人由城里(今凤城)来此定居。一年后,其舅父李远敬由台上村(今城北村)迁来居住。初因村地处山的东坡,根据山势走向,命名[[侧流坡村]]。后因有胡(壶)于山坡上立不稳之说,遂更名为平顶村。平顶村位于海阳市政府所在地东2公里处。地处东经121°10′,北纬36°46′。西与生产村相邻,东隔[[东村河]]与[[南修家村]]相望,北隔[[平顶桥]]与[[西哲阳村]]相连,南与埠南村接壤。隶属经济开发区。<ref>[https://m.yigecun.com/cityfild/showcun.aspx?id=149F7FF7770DC9C9 平顶村] </ref> 中文名: 平顶村 行政区类别: 村 所属地区: 山东省烟台市 政府驻地: 烟台市莱山区芙蓉路6号 电话区号: 0535 地理位置: 山东半岛,山东省东北部 方 言:胶辽官话-登连片-烟台话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耕地面积: 12.8公顷 ==辖区介绍== 其中耕地12.8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苹果、蔬菜等。2002年,全村有276户,720人,有胡、李、于、曲、段、王、叶、姜、宋、孙、修、高、辛、刘、黄、隋、梁、初、祁、杨、赵、任、邢、郑、纪、张、邹、毛、时等29姓,均为汉族。其中李姓人口较多。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84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06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92%、5%,人均纯收入4000元。 ==辖区历史==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捻军一部经过本村时,与村中几个会武功的村民发生冲突。全村男女老幼殉难者32人,被焚烧房屋21间,损失惨重。1939年9月14日晚国民党军秦毓堂部8人持枪入村抢劫。村民胡铭训家财物被抢劫一空。1942年8月八路军解放留格庄。9月16日,驻海阳城里的国民党军秦毓堂残部西逃,本村解放。本年冬日军胶东大扫荡,掳走村民胡举义、胡奋义、胡腾起、李振廷、李作章等。5人受尽凌辱,几经曲折,方逃离虎口。同年本村属龙塘埠行政村。一年后划归哲阳行政村。1953年12月15日本村成立南、北两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2月两处初级社合一,成立红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83年5月集体投资23万元,进行水利建设,扩大灌溉面积21.33公顷。烟台市水利部门组织各县市有关人员来村参观,并发给奖金1万元。同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实现农业机械一条龙服务,农机固定资产35万元,被烟台市机械局评为农业服务模范机械村。同年11月26日被评为烟台市文明村。1998年8月龙卷风袭击本村,重伤2人,建筑公司大部分房屋倒塌,损坏农作物1.53公顷,造成经济损失60万元。1999年被烟台市政府评为抗灾捐款先进集体。经济发展第一产业新中国建立之初,正常年景粮食亩产110公斤左右。1978年,粮食亩产315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87公斤,比1978年增长173公斤。2000年,粮田大部被征用,所剩无几。2002年,粮食亩产293公斤,总产1.32万公斤。1981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桃、大枣等。2000年,全村果园面积3.47公顷,产量1.5万公斤,收入5.8万元;畜牧业收入4.2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6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2万元,林业收入5.6万元,畜牧业收入4.8万元,其它收入46.6万元。 第二产业1931年,本村胡国义成立胡记鞋铺,资本300元,从业人员3人。另有木匠铺、染坊,从业人员11人,收入仅够自给。1955年,村集体建起粉坊、豆腐坊,规模不大,收入微薄。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建起大、中、小型羊毛衫加工厂12处。1984年,本村成立建筑公司。2000年,建筑公司从业人员215人,固定资产160万元,建筑收入480万元,利税80万元。1998-2000年,连续三年被烟台市质量监督站评为优良工程施工单位。1984年,成立拔丝制钉厂。2000年,从业人员12人,固定资产15万元,销售收入20万元,利税3万元。1988年秋,村成立通海漂洗公司,从业人员24人,固定资产66万元,常年销售收入28万元,利税4万元。1989年,村成立东关纸箱加工厂,固定资产28万元,从业人员13人,常年销售收入36万元,利税3.5万元。1995年4月,村成立塑钢门窗加工中心,固定资产25万元,从业人员10人,常年销售收入80万元,利税5.6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400人,收入1934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084万元,建筑业收入850万元。第三产业1955年,本村建起供销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饭店7家,理发店5个,商店6个。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6人,收入103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0万元,服务业收入38万元,商饮业收入46万元。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6月7日,李维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的第一名党员。1945年1月成立党小组,李维从、李桂云先后任组长。1948年成立党支部,全村有15名党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党员为骨干,以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职工会、自卫团、儿童团等群众团体为基础,积极开展反奸、反特、反霸斗争,配合八路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投降派。解放战争中,组织群众支前,子弟兵团随军参加了凤城、莱阳、平度、即墨、高密等战役,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1945-1948年,先后有32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有6人光荣牺牲。1947年9月,李作福任党支部书记。1956年6月起,任党支部书记的有李振建、李作禄、李永善、胡保林、胡永相、李作君。自李作君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村党支部被中共烟台市委评为救灾捐款先进集体,多次被海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10月,本村为独立行政村,先后有李维从、李作福、李玉善、李振厚任村长。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李振厚、李悟善、胡云相先后任大队长。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李长善、李作禄先后任革委会主任。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李悟善、李永善、胡芹相、胡永相先后任大队长。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李兆吉任主任,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1999年5月,党支部书记李作君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3年,成立平顶小学,内设1-4年级4个班。1968年,村集体出资13万元,修建新教室,购置了新的课桌、板凳。1987年,村集体又出资15万元,乔迁学校,增设教学设备。本年有教师3名,学生68名。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6人。人民生活解放前,正常年景村民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吃的只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全村收入58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50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24辆,摩托车163辆,电话301部,彩电234台,VCD186台,电冰箱193台,洗衣机53台。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高低不平,破烂不堪,环境污染严重。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7平方米。1983-2000年,全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铺建混凝土路3000余平方米,大路两侧照明设备齐全,排水畅通。新房区2500余平方米,住宅楼居住面积3500多平方米。全村有38户住进了住宅楼。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1981年,村集体投资6万元,用上电网供电。1983年,投资7万元,吃上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1989年,全村看上了有线电视。1982-2000年,所有的集资项目以及农业方面的各种服务等,皆由村集体解决,村民一律免交费用,以减轻农民负担。1995年,因村的土地逐年被征用而减少,为了解决村民的口粮问题,村“两委”决定由集体出资,每人每年补贴400元,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600元。老党员、老干部,每年分别发给每人5000元、4000元、3000元的补助。年老有病、重病住院者,“两委”负责人亲自上门慰问,并给以补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在分配住宅楼时,由村委优惠总售价额的30%。 ==视频== 平顶山值得探访的古村落一 {{#iDisplay:a097179x339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平顶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