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19.2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常凯法师 的原始碼
←
常凯法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常凯法师</big> ''' |- | [[File:常凯法师.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常凯法师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福建 出生日期;1916 逝世日期;1990 |} '''常凯法师'''(1916~1990年)[[福建]][[晋江]]人,俗姓洪。法名禅即,以号行世。年十一,礼泉州[[崇福寺]]元镇法师出家。民国二十年(1931)受具足戒于[[泉州]][[开元寺]]。先后就学于[[厦门]]万石佛学研究社、宁波七塔寺报恩佛学院、泉州松社。师不仅深究佛理,尤长医学,以医济世。 ==基本信息== ===简介=== 后弘法于[[新加坡]],并于当地创办佛教施诊所、南洋佛教月刊、文殊中学等。历任[[中国]]佛教会[[福建]]省分会常务理事、泉州崇福寺监院、新加坡僧伽联合会秘书、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主办药物研究院院长等职,现任新加坡佛教总会总务主任、南洋佛教月刊发行人、文殊中学董事、佛教施诊所秘书长等。著有戒月心珠、中医正骨科学、伽陀吟草行世。一九八五年荣获新加坡共和国总统颁发公共服务星章(BBM)。<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15/tk71pk1psl.html 常凯法师] , 名人简历 </ref> ===佛学思想与医学思想=== 1、佛学思想:常凯老和尚一生在弘扬佛法之间,虽无系统讲过大部的佛经之记载,但他老却能遵照佛陀的教导,随机向信众作了不少有益于社会人类的开示。常老在其语录中说:尚未证得无漏慧的佛弟子,唯有严格遵守戒律,於现实生活层面,内而检察身心,控制行为,外则调协人际关系,让所有内外困扰和压力,逐渐消失于日常行住坐卧间,是唯一能够净化生命,将自己融入解脱生活的可靠途径。他老又说:"强调戒律的价值,在这讲究科技的时代,对人类重建一个和谐的有秩序的社会,是有其深远的意义。因目前社会虽处于科技发达时代,但在拜金主义的影。向下,社会人类道德观念淡薄,显得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试阅世界各地报纸新闻报道,每日发生的杀、盗、淫、诈骗、酗酒、打流氓群架的案件,何止万千!佛教提倡的"五戒"可以协助社会建立良好社会秩序。 常老又说:"佛教面临的是一个新的世纪、新的社会结构,我们必须一面身系三藏正法,一面迈步深入社会,多办福国利民的事业,让佛教承担比重更大的社会责任,佛陀的精神,才能透过社会的认同,让无数的众生受惠"。他又说:"佛教不离社会,体现佛陀慈悲本怀,应多作社会慈善事业"。他老还说:"常念众生苦、发大菩提心,时刻惕励自己,多为佛教、为社会奉献心力,就是菩萨行"。常老有鉴于佛事经忏之弊端,所心说了以上的话,旨在为佛教在社会上重新塑造良好的形像,藉以改变人们对佛教的偏见。 常老又曾说:"人生的价值,以服务观念的深浅及服务的表现而衡量"。他又说:"真正为公共办事的人,必须具有牺牲的精神,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和业务,任劳任怨,不畏一切强权压力,勇往直前,才能使事业抵于成功"。他老又说:"我只是尽佛教徒之责任,服务社会,悉赖教内四众师友的支持有以致之,如有荣耀,应归于佛教及大众"。常老发大菩提心,为佛教事业服务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谈。因人生在世无非数十寒暑,瞬息即过,人命无常,如不珍惜有生之年,为人类社会多做些有益之事,与草木何异?佛陀有鉴及此,故教导弟子发要大悲心、修菩萨行,使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常老深受佛陀思想的影响,强调人生的价值在服务,而以服务观念与表现作为衡量之价值。 (二)医学思想:常老在谈到对中医药的展望与看法时,认为中医学是数千年来人民对于医术、病理、药物等追求与研究所积累下来的经验结晶,也是极为完整和丰富的体系,亦以此之故,使一般医师可以十足信赖,便产生了保守与惰性,不务探求,不再研究。所以,到近代,西方科学兴起,医学上获得新的理论指导,大事改进,比较之下,中医学相形见绌。因此,中医学要发展,除了要继承先代遗留给我们的医学遗产外,还必须加以整理,运用科学的方法,改良革新,中医才能生存与发展。 常老有见地指出中医界存在的弊端,并据积弊之因,提出了只有继承和革新,中医才能生存与发展的见解,确实是高瞻远瞩的讲法。因在西洋未传入中国之前,中医界多因循守旧,少有改进,及至西方医学东渐之后,患者转向西医求治日增,这才引起了中医界极大的关注。于是有识之士,如唐容川(1851-1918)所著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一书,除力图证明中医并非不科学外,还主张参酌乎乎中西"。又有[[张锡纯]](1860-1933)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册,主张参取西医之长、中西汇通。还有[[陆渊雷]](1894-1956)编著《[[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两书。引用西医的生理、病理、解剖和细菌等学说,以阐释中医经典的论述。故名其书曰今释。上述三位中医学家,皆为近现代中医改革派代表人物中之姣姣者,他们确为中医学的改革开创了新局面。 而常老强调中医舍改革则难以生存与发展的看法,可以说是有识之士所见略同。 ==人生经历== ===出家为僧外出参学=== 常凯(1916-1990)俗姓洪,法名即禅,字常凯。福建省晋江县英林乡窑内村人。民国五年(1916)农历十一月初九日出生。世代经营陶业,有虔诚信佛的家风。3岁丧母,与父相依为命。自幼颖悟,7岁入书塾学古文,后转读小学堂。10岁时,随其父至晋江南岳寺依元镇和尚学习佛教仪轨及早晚课诵。12岁时随[[元镇]]和尚到[[泉州]]崇福寺,请妙月大师为他落发,崇福寺是泉州城内三大丛林之一,[[元镇]]的师父妙月老和尚,拳术精湛,有"铁罗汉"的称号,同时禅净双修,弘化一方。元镇和尚是仰慕妙老的拳术而往亲近,因缘成熟,依妙老剃度出家,得妙老拳技真传及跌打损伤接骨技术。常凯法师出家后,随师父住在石狮泰亨寺,每日于撞钟击犍、礼佛诵经之余,跟著元镇和尚学拳术击技及疗伤接骨技术。元镇和尚喜常凯法师颖悟,把医术及拳术全传授给他。所以,后来常凯法师以医术弘化,是自幼依师学习、再加上多年钻研而获得的技术。 礼元镇上人为剃度师。又随其师住于石狮泰亨寺,精勤学习佛法、医学与国术,深得其师之真传。在医术上擅长接骨疗伤、针灸处理,治愈无数病人,名闻遐迩,被誉为"骨科圣手"。 1931年,常凯赴[[泉州]]开元寺在转道和尚座下受具足戒。随后又前往厦门万石莲寺佛学研究社,亲近福建高僧会泉大师,深受大师的器重。万石岩的"佛学研究社",是南普陀寺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后首任住持,及创办"闽南佛学院"的会泉老和尚,于六十岁之年创办的。首届开学有来自[[广东]]、[[云南]]、[[浙江]]、[[台湾]]各地的学生六十余人,老和尚亲自驻社讲《[[楞严经]]》,以此常凯法师也能亲近这位闽南的一代名德。他在研究社受了三年陶冶,一九三五年毕业。 1931年至1937年,他单身赴[[江浙]]参学,途经[[上海]]法藏寺、常州天宁寺、镇江竹林寺、杭州弥陀寺、祖山寺、宁波观宗寺等名刹,并在大愿、静权、宝静诸名德座下深究法义。南京金陵佛学苑、宁波七塔报恩佛学院、上海圆通寺佛学研究社都留下他的足迹。抗战爆发后,为响应中国佛教会号召,他积极参加了"上海僧侣救护队",在枪林弹雨中抢救负伤抗日将士。 常凯法师也脱下袈裟,换下戎装,参加了战地救护的行列。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兵。几个月后,国军失利,京沪相继沦陷,救护队解散,常凯法师也脱下军服,回到闽南祖庭崇福寺。在此期间,他曾到泉州承天寺担任过两年执事,之后回到崇福寺任监院。一九四四年,他的师祖妙月老和尚圆寂后,即一人力承担起崇福寺寺务重任,他二十九岁。 ===学成回乡弘化闽南=== 常凯法师返回家乡后,为推动佛教在闽南的发展,努力不懈,并有一定的成就。尤其是我国开放后,他关心乡梓佛教事业的建设,积极捐资修复寺庙,现将其事迹分述于下: (一)应聘为承天寺僧值:承天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中心。原为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园。寺始建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年)、初名南禅寺,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赐名承天寺,嘉佑间改名能仁寺,政和七年,复名能仁寺。该寺面积75亩(5万平方米)。极盛时期,住僧1700多人。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1938年常老应该寺住持转尘老和尚之聘,任该寺僧值,负责管理寺务工作,为寺中重要 执事之一,任其职的人,要大公无私,敢说话,不怕得失。于此可见常老年青时即受到转老的器重。 (二)担任崇福寺监院:崇福寺位于泉州鲤城区东北隅。该寺为宋初清源郡守陈洪进所建,一千多年来几经兴废。1912年,妙月大师应聘为该寺住持。1940年,妙月大师委任常老为崇福寺监院,常老以师公之命难违,只得应命就任。但妙月和尚经常应病出诊,好几个月才回寺一趟。因此,教授小沙弥拳术与治疗来寺就患者的任务,都落在常老一人身上。1944年妙公圆寂后,翌年,元镇老和尚继承妙师衣钵为住持,仍委任常老为监院,但元镇亦时常到石狮泰亨寺应诊治病,或往乡村行医。而寺中事务仍然需要常老处理。于此可见常老虽名为监院,而实际上无异是一位代理住持。 (三)参与佛教会服务:1939年,常老开始服务晋江佛教支会,组织后方掩埋队,亲率民众殓葬深沪沿海一带惨遭日本战舰轰击的死难者。迨其师公妙月老和尚圆寂后,他毅然负起领导崇福寺两序大众的重任。以其年青敢负责及肯牺牲的精神,深获闽南佛教界长老的赞赏,于1946年当选为中国佛教会福建分会常务理事、晋江佛教支会总务主任,并发起组织闽南佛教联谊会,推动桑梓佛教利生事业。 (四)襄助性愿大师在南普陀寺开坛传戒:1948年,常老从马来西亚妙香林寺,赶回厦门,襄助性愿大师在南普陀寺启建律仪法会,传授三坛大戒。参加受戒的共754名,其中受比丘戒的144名,受比丘尼戒的23名,受优婆塞戒的42名,受优婆夷戒的545名,极一时之盛。该次传戒对闽南佛教是极大的贡献,目前现存老一辈的弘法人才,多为该次受戒的戒子,该次传戒对闽南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出国后关心桑梓佛教:1948年,常老南渡赴新加坡,初至时驻锡普陀寺,弘法行医,虽身居海外,但无日不以桑梓佛教为念。节衣缩食,汇款返闽维持崇福寺祖庭僧众生活。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后,常老即筹资重修崇福寺,并重塑佛像。此外,他老还捐资参与重建石狮泰亨寺。1989年9月3日至8日,常老偕香港佛教联合会常务董事元果法师、台湾常觉法师等一行15人,抵泉州访问,受到泉州佛教界和政府有关人员的热情接待。常老一行访泉期间,参加了石狮泰亨庙重建落成剪采仪式,参观了闽南许多名刹以及泉州女子佛学苑、原儿童教养院等,受到佛教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参与崇福寺策划第二期重建天王殿等工程。 ===弘化星州为法忘躯=== 1949年,常凯法师南渡新加坡挂单普陀寺行医,并加入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历任多届理事。1951年,与中医师公会同人,发起创办中华施诊所(今中华医院前身),治愈病人无数,名噪异邦。1954年,他置办了"伽陀精舍",在禅修之余,为患者治病疗伤。其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名闻遐迩。 1958年,在其精舍内开办国术班及中医正骨研究班,每周定期授课、并指导临床见习,培训了一批人才。随后出任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主办的中医专门学校(今中医学院前身)、药物研究院院长、中医师公会名誉顾问。还出任历届东南亚国术擂台邀请赛医师。 1960年与1964年,常老先后分别被选为[[新加坡]]佛教总会弘法副主任和总务主任。随即发起筹款于蒙巴登路购置房屋,作为佛教总会会所。1965年,常老与法乐法师发起组织"新加坡佛教僧伽联合会",常老兼任秘书长。该会促进了南传与北传佛教僧侣之间的沟通与团结。并向新加坡政府申请卫塞节为公共节日。翌年,他倡议南北传佛教徒联合庆祝卫塞节。又应宏船法师之请,为其策划在光明山普觉寺启建水陆律仪法会,编纂《[[会泉大师全集]]》、与出版《戒月心珠》。 1969年,常老自费重建伽佗精舍。每周末在精舍内举办禅净双修会,领众薰修。 经常应佛教团体的邀请,随缘说法。还先后兼任[[新加坡]][[圆明寺]]、[[福海禅院]]及[[菲律滨]]罗汉寺住持,还兼任多所佛教团体导师。创办《[[南洋佛教]]》杂志月刊,还与宏船、广洽等法师发起创办"新加坡佛教施诊所",被推为该施诊所秘书长,主持日常事务。后又发展第一及第二分诊所。 1980年,常老代表佛教总会向政府教育部申请佛学为会考科。并与教育部合编华英文佛学教科书,开设"佛学在职师资训练班",并讲授佛学课程。同时倡议与赞助成立"新加坡佛学教师会",应聘为该会顾问。1982年,创立文殊中学,常老被推为该校董事会监理员。 1984年,常老赴[[菲律滨]]信愿寺弘传三坛大戒,为开堂和尚。1985年8月9日,新加坡庆祝建国20周年国庆日,常老荣获[[新加坡]]共和国总统授予公共服务星章。1986年与1988年,常老先后当选为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主席。又于1988年提倡以音乐、舞蹈与短剧弘扬佛法。同年12月间,常老为发扬"人间佛教",传授在家戒法,敦请[[李光耀]]总理主持开戒典礼,而他老自任开堂不口尚,参加受戒者600多人。1989年,常老率领新加坡佛教僧仂0代表团赴[[台湾]]出席第五届世界佛教僧伽大会,被推选为新加坡区副会长。1990年,常老联蝉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同年,新加坡国庆节,常老荣获[[新加坡]]政府教育部服务奖四。 常凯法师虽身居海外,却心怀故国,他南渡星洲后,必按期汇款供养其祖庭崇福寺的经费。我国开放后,常老即筹资重修崇福寺。1987年7月16日,[[上海]]举行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和展览会时,常老参与[[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代表团成员抵[[上海]]出席会议。 常老因长期为法忘躯,心力交瘁,积劳而成脑病,于1'990年9月?日(岁次庚午年七月十九日)凌晨在[[新加坡]]伽陀精舍圆寂。享年七十五岁。著有《正骨心要》。 常凯长老圆寂后,由[[新加坡]]佛教总会、新加坡佛教施诊所、世界佛教僧加联合会、[[马来西亚]]佛教会、各佛教单位成立赞颂奉安筹备委员会,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奉安告别仪式。遗体荼毗后,检获晶莹璀璨各色舍利甚多。 ===赞颂功德四大贡献=== 常老赴新加坡后,为佛教事业建树甚多,特别是为佛教的慈善、医疗、教育和文化等四项事业,作出卓有成就的贡献。在社会上为佛教塑造了良好的形象。现将其事迹分述于下: (一)热心为慈善事业服务 1、行医济世:常老于1949年初抵星洲时,是在丹绒巴葛寅杰路普陀寺挂单。他老在寺务法事之余,即以所学岐黄术行医济世,广结了社会上不少善友,并藉机向他们传播佛法、使不少 世俗患者归依"三宝",为佛教在社会上塑造了良好形像。迨1954,常老购置了伽陀精舍,才有自己修持与弘法道场。并于其精舍内设医务所,为患者治病疗伤。他老不但精医骨伤科,也兼治内科病,如病情需要时,并配合针灸治疗。当时尚未有提炼的中成药可供治病,医生诊病后大部分是开处方(药单)给患者,由病人持处方到药店去配药煎服治病的。而常老于其精舍四周种满一盆盆的常用中草药,遇适应草药治疗的患者,便就地取材送些自植草药给病人,以符其施医赠药济世的宗旨。 1958年,常老开始受聘出任[[新加坡]]国术总会主办东南亚国术擂台邀请赛会场急救医师,因在擂台比武时,难免会有外伤流血、断骨,甚至重打内伤、气塞昏迷,凡此种种伤情,经常老治疗后,无不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例如某次有一位选手被对手对一拳。打得鼻子也歪塌了,血如涌泉,场务人员欲急召救伤车。常老身穿僧衣不慌不忙地带领助手下场,为伤者治疗,半小时后,该受伤选手竟能重上擂台,继续比赛,简直令人看得目瞪口呆!在武林同道中,留下了不少有关常老疗伤的传奇佳话,令人赞叹不己。 常老还擅治如:肌腱、筋膜、腱鞘、韧带、关节等组织的劳损,以及筋膜粘连等症,都能在其双手整治下得到满的效果。故远及[[马来西亚]]与[[印尼]]等地,亦有不少慕名的患者,千里迢迢,专程赶到新加坡找常老治疗,而常老以"医者,父母心"、"医乃仁术"的本怀,精心为之治疗,治愈无数,搏得东南亚不少人士的赞许与称颂。 2、1977年9月10日,常老参加佛教总会戒吸毒辅导组为委员,并呼吁各寺院庵堂及佛教团体,踊跃派员参加此一义举,鼓励佛教青年加入为义务辅导员。亲至肃毒所施行软化,令吸毒者改过自新。 3、建议成立"慈善中心":1984年,常老向佛教总会建议成立"慈善中心"(后定名为佛教基金会),以便救济天灾人祸之苦难者。1990年秋,常老困病住院治疗当日,适在丁加奴街房屋发生火灾,两个老人被烧死,多户人无家可归。他老于次日阅报得知上述情况后,马上从医院打电话指示佛总的职员,从佛教总会的基金中拨出善款进行救灾。 (二)创办医疗机构 常老于1967年在[[新加坡]]佛教总会宏船、广洽和演培诸长老的鼓励和支持下,利用1966年普觉寺举行水陆道场律仪法会结束时的存款?万6干多元,作为创办佛教诊所的基金。并于翌年(1967)组织"新加坡佛教施诊所筹备委员会",讨论章程,定名为"新力口坡佛教施诊所"(以下简称施诊所),并向政府申请注册。经过费时两年多筹备,于1969年5月20日获政府批准,即组织施诊所董事会,并选举常老为秘书长,主持施诊所日常事务,借用丹绒百葛寅杰路普陀寺,为新加坡佛教施诊所地点,于1969年12月1日正式挂牌开始施医赠药工作。 施诊所在常凯秘书长的领导服务下,业务迅速发展,1971年,又增设针灸科,后由于患者日益增多,常老为应付需要,于1972年在[[印度]]士路增设第一分诊所。但求诊人数仍不断增加,于是常老接受贤达法师提供宝胜寺旧址(在龙芽二十三巷),作为筹建第二分诊所的地皮于1979年建成后投入开诊。并将初办的施诊所改称为总所。该施诊所是以施诊赠药、福利大众为宗旨。故对就诊者,不分宗教、种族,除收挂号登记费伍角(1987年调整为1元)外,诊金及药费全免。家庭特殊困难者,也可免交登记费。该施诊所为了提高疗效,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遇到需用活络丹、片仔癀、珍珠等昂贵药物也不吝惜配给患者。对疑难病患者,则由主诊医师与各所医务主任会诊、集体讨论病情与研究处方,俾便能速将病人治愈。常老非常关心施诊所的业务情况,他老每日早餐后、八时半,即至第一分诊所巡视,七时赶回他的精舍为久候的患者诊疗,午饭后,又赶赴总所了解诊务,然后又赶回精舍应诊。晚饭后,再到第二分所看看。他老巡视的过程是到各个诊室与驻诊医师打个招呼,偶而也要登记员呈上病卡记录,以了解医师的处方用药。每月更是按时查阅药库的购药量与存货量,以及财政的收支账册记录等。在施诊所全体董事中,尽心尽力,任劳任怨。但常老对施诊所的严密视察,不是为向员工施压,而是希望大家都够各守本分,不敢马虎,确保施诊所健康成长。 [[新加坡]]佛教施诊所成立二十多年来,在常凯长老的领导下,全体医师及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博得了贫病者异口同声一致称赞。据1988年统计,19年来三个施诊所共义诊526万多人次,共施出药费497万余元。为新加坡的医疗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常老对发展教育事业不遗余力 [[File:常凯法师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如菩提学校,1950由佛教总会接办后,校务迅速发展,到了1990年,该校不仅校舍堂皇,且学生也增加至2干多名,成为名闻遐迩的学校。常老经常到学校讲演,如1986年该校在庆祝教师节时,他老在宴会上发表了"培养品学兼优的下一代"的讲演说……希望教师献身佛教教育事业,尽量用佛教道德感化学生,用佛教精神引导学生,以培养出德学兼优的下一代。 1975年,佛教总会成立文殊中学筹建委员会,常老担任秘书,凡与教育部磋商,申请购地,筹款鸠工,均赖其奔波,直至1982年,文殊中学建成开课时、常老被选为董事监理员,负责该校的领导工作,在常老辛勤耕耘下,校务蒸蒸日上。1986年,该校庆祝教师节,常老在宴会上作了题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讲演,常老希望"……身为教师的,不但要言教,还要身教,处处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他老又认为有人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明了教师是一份神圣无比的工作,是值得人们尊重和崇敬的职称。1987年,该校庆祝庆校8周年,常老在大会上致词说:"……文殊中学以佛教的道德思想、伦理观念薰陶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道德价值观,为国家培养良好的公民,以便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周年,常老在该校第3届毕业典礼大会上发表了勉励同学的讲话,并希望离校后,都能牢记"智、行、慈、愿"的校训,勿忘师长们的循循善诱,慎行、慎言,道德与智慧并重,才不会辜负家长的栽培,母校的期望。文殊中学于1988年统计有教职员92人,学生46班、共1600多人。到1990年,该校已培养出6届毕业生,他们或升学,或就业,为社会作出贡献。 还有值得一提的,佛教总会还先后举办过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佛学班。常老也曾于佛学班中级第一期、初级第二期的结业典礼上致词,阐述了开办佛学班的目的和宗旨。他说:"本会开设佛学班,目的在于弘扬佛法,倡导正信,使学佛人不受邪说所误导,在信仰上分清是非邪正,知善恶、明因果,对佛法未生信者令生正信,已生信者信念坚固增长,进而由解而行,修养自己,净化自己,利益他人,发挥佛教度人济世的精神。" (四)弘扬佛教文化 常凯长老又十分重视以文字般若弘扬佛教文化。他老于1969年创办了《[[南洋佛教]]》杂志月刊,并自任发行人。《南洋佛教》是一本版面新颖,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的佛教刊物。故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广泛发行流通,迄今20多年未曾间断,不但已成为[[新加坡]]佛教界弘扬佛法之一件有效的宣传工具,而且也可为研究[[福建]]与[[台湾]]高僧对东南亚地区的佛教所产生之影响,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特别是常老于1966年间,向政府提出要求禁映有辱佛教电影及禁用有辱佛教的商标。如影片《[[文素臣]]》、《[[少林寺]]》、《[[金尼姑]]》之类的侮辱佛教影片,以及一些商家以佛菩萨像、佛教标志为产品的商标。这些都在常老的领导下向当时新加坡政府文化部提出抗议而生效。这些都是常老作金刚怒目卫敦的成果。 常老在组织撰写和宣传有关文献中的医疗知识、中医的预防保健之道方面,也不遗余力。在《[[南洋佛教]]》刊登宣传的文章,有林政华的《[[童心即佛心]]》,[[曹仕邦]]的《[[大正藏本缘部下诸经中的医疗与生理资料]]》,[[胡秀卿]]的《[[中医的预防保健之道]]》,蔡振东的俨血室"究竟是指什么》等 ===弘法济世=== [[新加坡]]本来没有佛教刊物发行,佛教资讯不能播传,常凯法师有鉴于此,于一九六九年创办《[[南洋佛教]]》月刊,除刊载佛学文章外,并报导新加坡佛教动态,发行遍及世界各地华人佛教界,近三十年而不辍。这是常凯法师对新加被佛教最大的贡献。 于创刊《[[南洋佛教]]》的同年,常凯法师重建伽陀精舍,成为一处颇具规模的共修道场。常凯法师联络佛教同仁,创办"[[新加坡]]佛教施医所",对求诊病患,不分种族宗教,义诊施药,不收任何费用。三年后,求诊病患日增,又开办第一分诊所。在此期间,常凯法师筹画兴建"佛教施诊所大厦"。一九七九年大厦落成,又开办第二分所。常凯法师于施诊所开创日起,担任施诊所董事长秘书长,于所务策划推动,事必亲躬。于一九九〇年示寂之日止,施诊所共有四处,即芽笼二十三巷的总所、寅杰路的第一分所、印度士路的第二分所、宏茂桥山十一街的第三分所,求诊者每月一万余人次。所有经费支出,都是来自佛教及社会人士的捐助。 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一年间,佛教总会筹建文殊中学,聘请常凯法师担任建校委员会秘书,举凡洽购土地,筹款鸠工,以及向教育部接洽申请,全赖常凯法师辛劳奔走,始底于成。一九八二年,文殊中学落成,常凯法师被推为董事监理员,以后连任迄于逝世。一九八四年,他在佛总会倡议成立"慈善中心",筹集善款,以应付天灾人祸突发事件之救济。这个慈善中心,后来改组为"新加坡佛教总会基金会",而救济之宗旨不变。 ===舍报示寂=== 一九八五年,常凯法师七十华诞,出家已五十八年,堪称佛教长老,四众弟子热烈庆祝。八月九日,为[[新加坡]]庆祝建国二十周年国庆日,新加坡总统颁发长老"公共服务勋章"(BBM)表扬其为社会服务功绩,他是佛教僧侣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人。一九八七年,长老膺选佛教总会副主席,八八年膺选为佛总主席。十二月,长老发起举办新加坡佛教总会传授在家戒会,于文殊中学大礼堂传授在家五戒暨菩萨戒,自任开堂,请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先生主持开戒典礼,盛况空前。 一九八九年秋,长老返回闽南,到[[泉州]][[崇福寺]]祖庭礼祖。崇福寺这时已残旧不堪,长老拟定修复计画,要常住照计画进行。返回[[新加坡]]后,翌年复蝉联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慈善中心改组为佛教基金会,常凯法师出任首届主席。 一九九〇年八月九日,[[新加坡]]共和国庆祝建国二十五周年国庆纪念,常凯法师又荣获教育部颁发教育服务奖。常凯法师平时健康良好,于八月九日受奖时亦无异状,不意九月初偶感不适,未几遽尔舍报示寂。时为一九九〇年九月七日,岁次庚午年七月十九日。世寿七十五岁,僧腊六十三夏,戒腊五十九夏。 常凯法师一生,生活简朴,自奉甚俭,不应酬佛事,不举行法会,不受信徒供养,以行医自给。他效法百丈遗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不事宣传,不求闻达,任事负责认真,默默耕耘。他的舍报示寂,是[[新加坡]]佛教的一大损失。 == 参考资料 == [[Category:220 佛教總論]]
返回「
常凯法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