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5.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帕瑪卡里斯托斯教堂 的原始碼
←
帕瑪卡里斯托斯教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帕瑪卡里斯托斯教堂'''<b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0/Istanbul_-_Chiesa_Pammacaristos_%28Fetiye_camii%29_-_Cupola_-_Foto_G._Dall%27Orto_26-5-200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ravel.line.me/poi/5ed7dc05fa3c974c94087bdb 圖片來自line]</small> |} '''帕玛卡里斯托斯教堂'''(Θεοτόκος ἡ Παμμακάριστος,"万福天主之母")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希腊东正教[[东正教|拜占庭]]教堂之一,位于[[伊斯坦布尔]]城墙内[[法蒂赫]]区,俯瞰[[金角湾]]。 在1591年改为“费特希耶清真寺”(Fethiye Camii,“征服清真寺”),今天小堂部分(parekklesion)是一个博物馆。建筑是[[君士坦丁堡]]最重要的[[巴列奥略王朝|巴列奥略]]建筑之一,也是[[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驻扎的最后一个前奥斯曼帝国建筑。它还拥有伊斯坦布尔最大数量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ref>[http://www3.nccu.edu.tw/~mfchen/class/2004913/byzantine/art.htm 拜占庭帝国],nccu</ref> [[马赛克]],仅次于[[圣索菲亚大教堂]]和[[科拉教堂]]。 ==介紹== 该建筑曾一度荒废,1949年,美国拜占庭研究所和[[敦巴顿橡树园]]恢复其原初的辉煌。 主殿仍然是清真寺,而小堂成为博物馆。 ==历史== 根据大多数学者,该堂建于十一世纪和十二世纪之间。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最初的教堂建筑系[[米海尔七世]](1071-1078年)所建,另一些认为建于[[科穆宁王朝]]时期。瑞士学者Ernest Mamboury认为原来教堂建于8世纪。 在[[巴列奥略王朝]]早期,教堂的南侧增加了教堂的南侧增加了一个小堂,供奉基督逻各斯(。在1310年后不久,玛莎·格拉巴斯为纪念她已故的丈夫,[[安德洛尼卡二世]]的将军Michael Doukas Glabas Tarchaneiotes,建立了这座小堂。沿着小堂的内外,是由诗人Manuel Philes写的献给基督的优雅的诗句。小堂代表了拜占庭后期[[君士坦丁堡]]最美丽的建筑。圆顶周围描绘[[旧约]]先知([[摩西]]、[[耶利米]]、[[西番雅]], [[弥迦]]、[[约珥]]、[[撒迦利亚]]、[[俄巴底亚]], [[哈巴谷]]、[[约拿]]、[[玛拉基]]、[[以西结]]和[[以赛亚]],后殿描绘基督、[[圣母玛利亚]]和[[施洗约翰]]。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之后,[[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驻地先被移到[[圣使徒教堂]],又于1456年移到帕玛卡里斯托斯教堂,直到1587年。 五年后,[[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三世]]将该堂改造成清真寺,并命名为费特希耶清真寺(''Fethiye Camii'',征服清真寺),以纪念他征服[[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原来的建筑被大大改变。为了适应祷告的要求,移除了大部分内墙,以便产生更大的内部空间。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帕瑪卡里斯托斯教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