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222.20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巴一 的原始碼
←
巴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巴一</big>''' |- |<center><img src=https://photo.sohu.com/20041225/Img22364469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news.sohu.com/20041224/n223638265.shtml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巴一''',原名巴毅。[[安徽]]太和人。现居[[重庆]]。"老舍文学奖"得主,被称为"药王"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全国青联委员,重庆市青联常委,[[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委员。获评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ref>[https://www.douban.com/personage/30124350/ 巴一 ],豆瓣</ref>、2004年度中国十大榜样人物<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o2aee4de5cec21t.html 巴一 ],名人简历网</ref>。重庆长风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ref>[https://news.sohu.com/20041224/n223638265.shtml 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获得者:巴毅 ],搜狐, 2004-12-24</ref>。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重庆长风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别 名 ---- 巴毅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 出生日期----1965年 国 籍 ---- 中国 主要成就----"老舍文学奖"得主,被称为"药王"作家 毕业院校----湖北大学 ==目录== '''1人物介绍''' '''2简历''' '''3荣誉''' '''4作品''' '''5人物事迹''' '''6谈创作历程''' '''7与影视结缘''' '''8愿望''' '''9人物评价''' ==人物介绍== 巴一,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巴楼村。现居重庆。原名巴毅。湖北大学毕业。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人物简历== 1989年分配到太和县司法局,后辞职到重庆,当过推销员,现任重庆长风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全国青联委员,重庆市青联常委,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委员。 ==荣誉== 曾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首届"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2004年度"中国十大榜样人物"。出版中篇小说《淮北往事》、《复仇》和散文集《故乡在晚风中》、《巴一散文选》等多部。电视剧《漂在重庆》获"星光奖",其作品曾获"老舍散文奖"、"华夏散文奖"、首届"鲲鹏文学奖"、第一届、第二届"重庆文学奖"等。 ==作品== 出版中篇小说《淮北往事》、《复仇》,散文集《故乡在晚风中》、《巴一散文选》等。电视剧《漂在重庆》(编剧)获星光奖。 ==人物事迹== '''征服"药王"作家''' 2004年3月,年仅 39岁的巴毅获得"老舍文学奖",成为重庆作协有史以来首次获此殊荣的作家。与此同时,他经营的重庆奥康药业、长风医药两个公司事业蒸蒸日上,资产达到上亿元。 巴毅说:"重庆使我找到了文人和商人的最佳结合点。"这正是记者探寻他鲜为人知的创业故事的意义所在。 初尝写作甜头巴毅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巴楼村,姊妹 4人,他排行老大,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几乎同巴楼村的所有乡亲一样,巴家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尽管很穷,父亲巴云殿不忍心让儿子辍学,让儿子从小学一直读到了高中。 1980年冬天的一天,巴毅回家路过村子里的打米作坊时,作坊内电线失火了,村民们用水扑火,无济于事。一回家探亲的军人正好路过此地投入了灭火战斗。他首先切断电源,很快就将大火扑灭了。这件事让年轻的巴毅热血沸腾,他将此次见闻写成了一篇作文,寄到《阜阳报》。不久,巴毅的第一篇"豆腐块"发表,巴因之得到2元钱稿费。 写稿子可以赚钱,这让吃不饱饭的巴毅感到振奋。他开始拼命写作,读书,向广播站投稿。但巴毅的数学成绩很差,他复读了3年,才如愿以偿考上了湖北大学, 1989年毕业之后分配到太和县司法局,成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 '''当掉眼镜换面包''' 1989年3月,最疼爱巴毅的祖母病逝。巴毅痛哭着责怪父亲为什么不早些告诉他,父亲沉默良久说:"告诉你有什么用,你有钱给她看病吗?"巴毅无言以对。 三天后,巴毅不辞而别,发誓要挣到了钱才回家,凭着读《红岩》时对重庆的粗浅了解,他踏上了郑州开往重庆的火车。到重庆后钱用光了,工作还没着落。没有办法,出门只有逃票,每到买票时他就称"坐错了车"。为避开房东老板,巴毅3天闭门不出,到第4天实在饿得不行了,跑到楼下一家小商店,半天才向老板表达清楚用眼镜换东西吃的意思,涨得满面通红。老板是个善良人,他换给了巴毅两个面包,3袋方便面。 巴毅在骨子里仍然是个文人,即使在最潦倒的时候,他依然坚持写作,用文章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写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如《遥远的祖母》等乡愁类的作品。但挣钱糊口是现实而且急迫的事,他在这种十分矛盾的心理中寻找支点。 一个月后,巴毅终于在广州白云山制药重庆办事处找到了当推销员的工作,白天跑业务,晚上写文章,结识了重庆的一批文人。 空着口袋请作家吃饭一次,著名作家黄济人在解放碑冠生园售书,巴见到仰慕已久的作家,顺口邀请黄吃饭,没想到黄真的同意了。巴毅口袋里没钱,硬着头皮去买单,向服务员提出以自己的眼镜和身份证做抵押,服务员不同意,找到经理,这位经理听说黄济人的大名,自己掏钱替巴解了围。巴无地自容。 当晚,难以入眠的巴毅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就叫《我请黄济人吃饭》,在重庆所有媒体发表,黄才知道这件事。巴因之与黄成为好朋友,后来进入作家协会,成为重庆第一个非重庆籍户口的作协会员。 '''以文章促销做生意''' 作为知识分子的巴毅终于在商海沉浮中找到一条发挥自己优势的"捷径",他与他的客户接触不是以业务员的身份,而是以文学青年的身份,这样就少了一些功利色彩,更容易与人真诚地沟通。 在客户面前,他不是先谈生意,而是了解这个人的创业经历,寻找这个人的"闪光点",看有没有可能将他(她)的经历写成文章。几年前,巴毅到四川乐山谈业务,了解到水电部门要进一大批药品,但对方根本就没有从白云山进药的打算。巴毅找到这个负责人后和他"吹了一天",谈文学,谈人生,只字未提业务的事。离开后不久,巴毅把这个负责人的坎坷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当代党员》杂志上,反响强烈。后来该部门向巴毅订购了 18万元的药品,那是他们一年的采购计划。 就是这种"文章"促销的方式,使巴毅不仅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还赢得了很多朋友,生意越做越顺。 1999年,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巴毅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开始独立创业。 '''七年时间打动一名客户''' 作为文人的巴毅有时也掺杂着世俗商人的复杂个性。巴毅对手下业务员与客户的交往的要求是,在不丧失自己人格的前提下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定要与客户建立起真正的私人感情,这样的生意才能长久。 1994年,巴毅就与重庆某医院的一位药剂科主任打过交道。但这位主任多次谢绝用他推销的药品,到后来甚至不让他进她的办公室,但巴毅不死心。后来,这位主任得了子宫癌,巴毅仍然经常去病房看望她。这位主任被巴毅7年来的执著深深感动,在病床上与他签了订购合同。 ==谈创作历程== "当一名作家是我自中学时代起就萌生的理想,我19岁读高中时写的四句歌颂春天的诗得以在《阜阳日报》发表,那是我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谈到当年,巴一丝毫不觉得有何可笑,他开始就是想当诗人,并且这"诗魔"这么多年来一直深居心田无法淡忘。2001年,作为全国青年代表巴一赴港参加工商研讨班学习,在毕业典礼上他一首《让感受重来》当场让四座皆惊,不久获星星诗刊奖;2002年,他的一首长达1000行的诗《让我的诗伴你远行》发表在《诗歌月刊》上引起反响;2003年为抗击非典而作的《壮哉,华夏医魂》更是饱含激情,这首长达2000行的诗在《文艺报》整版刊发,著名朗诵家殷之光、演员胡晶晶在央视文艺频道进行了配乐诗朗诵;2004年,他又为青联创作了《感激青联》,《全国青联通讯》《诗刊》《星星诗刊》等都刊发了这首激情洋溢的诗作。 "我不是诗人,写诗只是我的爱好之一,就像一个厨师,他什么菜都得会做一样,我爱写诗,就像爱写小说、报告文学和散文一样,不同的事物触发我的不同感触,这些感触又适合用不同的文学形式表达出来,如此而已。"巴一说他往往是用诗歌表达激情,用散文抒发命运,用小说记录生活。2003年《十月》第一期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淮北往事》,这篇后来成为鲁迅文学奖候选作品的小说写了一个毕业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欲大展宏图却始终不得志并遭遇一连串打击的故事,评论界称之为《人生》的续篇,《小说月报》《作家文摘》《中华文学选刊》等报刊都做了转载,重庆电台与安徽电台同步播出,重庆交通广播还制作了广播剧播出,反响强烈;2003年《红岩》在头条位置刊发了巴一的中篇小说《复仇》,"从打字员到编辑部责编,读到这个故事无不落泪,这让我很感动,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写了一个农村青年家人被村霸迫害致死后,去广州打拼为房地产老板,20年后回到故乡寻仇,结果仇人已死。我感动,是因为我们的读者那么渴望读到真实的反映人性的文字,而这个年代,干净的文字越来越少了,许多作者如果不写金钱与性的交易似乎就不能动笔。" ==与影视结缘== 作家与影视结缘这似乎成了一个潮流,在许多作家都巴望有影视导演当伯乐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影视包装时,巴一却总是无心插柳多次触电,最早是2002年,他的小说《漂在重庆》在《当代》发表,被影视公司看中拍成了上中下三集电视剧,该小说获2004年团中央"鲲鹏文学奖","重庆小说奖",电视剧也获重庆市政府最高奖和央视星光奖;今年《小说界》第三期上,巴一的中篇小说《执迷不悟》作为头条被刊发,重庆电视台正在改编中,马雍任导演,王丛学任编剧,黄济人题写片名;而巴一今年5月刚刚完成的长篇小说《夜重庆》则历时2年完成,李芳任制片人,《海马歌舞厅》编剧黑子任编剧,正在筹拍为20集同名电视剧,"这是我最得意的一部作品,写了4个外地青年在重庆医药业打拼的坎坷经历,其中有我的原型,以往写奋斗的作品已经非常多了,但描写医药这个行业的还没什么力作,而我个人身在其中,太了解这一切了,我有优势与信心把这个领域在这个时代发生的故事原汁原味地再现出来。" ==愿望== 就像他的外表一样,巴一是个不事声张的人,他的声音也是低沉的,那些创痛与荣耀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像被发酵了的酒,只察其香,不觉其烈。一下午很快溜走了,山城的夜色格外美丽,面对巴一,有一点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在渝客居16年,从住着小旅馆为找工作饿得头晕眼花到今天经营着两家医药企业的他,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文字的膜拜,如果说赚取金钱让他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那100万字作品,才是让他真正甘之如饴的挚爱。"我就是喜欢写作,我知道自己成不了巴金鲁迅,但写作己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绝对不可分割。过去穷得为一日三餐奔走时是这样,在商圈打拼出了一方小小的天下时仍然不变,我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遵照全国青联赵勇主席的嘱托为西部志愿者写一部长篇。我的好友、重庆市作协主席黄济人当年为了写25万字的纪实小说《命运的迁徙》,花三个月跑遍了三峡二十几个移民城市,他对我是个非常好的楷模,我今年10月要抽出一个月时间,放下所有业务,到西部进行深入采访,这样能得到第一手的资料。" ==人物评价== 作为一位户口不在重庆的安徽人,巴一,2002年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而第二年,这位"献身西部中国第一打工仔"和抗非英雄钟南山一起被评为"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2004年,他作为唯一代表被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青联选送参评,获第十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巴一以一位作家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当他和央视"面对面"主持人王志并肩站在频频闪亮的镁光灯前微笑着答记者问时,别说旁人,就连他自己也都恍然若梦:那个出身在安徽小村庄的饥饿小伙,从身无分文,愣是靠双腿走成了资产近亿的企业家;那个家里没几个文化人的文学青年,愣是从《阜阳日报》的小豆腐块诗歌,用双手写出了《小说界》头条作家。 作为全国青联委员,应《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之邀,一部五万字的中篇《咱青联的事儿》正在创作中,该文将在《收获》作为头条发表。本月。根据巴一创作的20万字长篇《夜重庆》正在改编剧本当中,央视将投拍这部20集的电视剧,同时其单行本图书也正出版中,著名评论家王干、脚印担当其责编。 ==参考来源== [[Category:企业管理人物]] [[Category:作家]]
返回「
巴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