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隨機
登入
設定
關於 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嵌入式系统实战指南·面向IoT应用 的原始碼
←
嵌入式系统实战指南·面向IoT应用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0.kfzimg.com/sw/kfz-cos/kfzimg/6200213/48eeddf3fa109882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464363/7349590401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嵌入式系统实战指南·面向IoT应用'''》,王蔚,姚思韡 著,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是建国后国家设立的第一家科技[[出版社]],前身为科学技术出版社,1952年更名为机械工业出版社<ref>[https://www.maigoo.com/maigoo/6296cbs_index.html 中国十大出版社-出版社品牌排行榜],买购网</ref>。机械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机工社)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作为主办单位,目前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ref>[http://www.cmpbook.com/about 企业简介],机械工业出版社</ref>。 ==内容简介== 本书的出发点是嵌入式系统的实际应用,因此涉及面比较广,为了控制篇幅,很多内容点到为止,但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书首先对嵌入式系统做了定义,然后围绕该定义展开。全书分为三篇,第壹篇侧重于基础应用知识;第二篇是基于第壹篇的高阶应用知识,主要针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第三篇相对独立,对目前非常流行的低功耗蓝牙原理和应用做了介绍。本书的每一篇都有多个对应的例程,并使用了多种常见的软硬件。本书不但适合嵌入式系统行业的职场新手,也适合有经验的嵌入式系统研发工程师学习和参考,还可以作为自动控制、通信、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学用书。 ==目录== 前言 篇核心篇 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什么是嵌入式系统2 1.1嵌入式系统架构3 1.2MCU架构4 1.3内核架构7 第2章大脑是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所在——单片机架构9 2.1[[计算机]]的发展9 2.2单片机只能理解二进制“语言”11 2.3输入/输出设备12 2.4什么是总线13 2.5数字电路大厦的砖块——锁存器15 第3章象形文字的出现——汇编语言18 3.1为何要了解汇编语言18 3.2寄存器介绍18 3.3什么是栈19 3.4与栈的使用相关的四大原则22 3.5其他内核寄存器23 3.6常用汇编指令25 第4章五脏六腑——单片机外围26 4.1时钟——单片机的心脏26 4.2标配外围1——Timer27 4.3标配外围2——I2C总线接口29 4.4标配外围3——UART/USART接口32 4.5标配外围4——SPI33 4.6标配外围5——DMA控制器36 4.7标配外围6——GPIO37 4.8扩展外围1——I2S控制器38 4.9扩展外围2——USB控制器40 4.10扩展外围3——以太网控制器42 4.11扩展外围4——CAN控制器43 第5章单片机开发环境44 5.1开发环境安装44 5.2认识学习板50 5.3下载和调试53 第6章大脑怎么思考——单片机如何运行57 6.1从分析编译错误开始57 6.2从汇编文件中探索59 第7章现代语言的产生——C语言70 7.1解决编译错误71 7.2复习一下C语言77 7.3指针、结构体和链表80 第8章Hello,World!95 8.1单片机怎么实现printf95 8.2串口的使用97 第9章中断99 9.1中断是事件驱动的核心99 9.2异常和中断99 9.3按键中断102 目录嵌入式系统实战指南:面向IoT应用0章I2C总线实验107 10.1看一下原理图107 10.2看一下数据手册108 10.3准备一个新的工程112 10.4开始工作115 1章其他总线实验131 11.1SPIM之分散加载实验131 11.2SPI总线实验137 11.3USB总线实验144 2章DAC原理和实践154 12.1DAC原理154 12.2DAC实验155 3章ADC原理和实践162 13.1逐次逼近型ADC原理163 13.2ADC实验164 4章什么是傅里叶变换170 14.1复变函数170 14.2傅里叶级数171 14.3傅里叶变换173 14.4快速傅里叶变换175 5章傅里叶变换的C语言实现180 15.1程序解析181 15.2测试和分析188 6章印制电路板设计(PCBLayout)193 16.1硬件设计从熟悉器件开始194 16.2开始画板子196 第二篇RTOS(实时操作系统) 7章人类吃了智慧果后做的件事是用树叶做了件衣服——RTOS原理241 17.1RTOS的发展241 17.2RTOS的基本原理242 8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RT-Thread环境搭建245 18.1工具软件准备245 18.2编译工程251 18.3调试工程253 9章障眼法——RTOS如何实现分身术256 19.1线程调度256 19.2创建用户线程261 第20章三头六臂——一起做几个多线程的例程264 20.1创建三个线程264 20.2如何观察线程调度情况267 第21章团结就是力量——线程之间的同步和通信270 21.1线程同步270 21.2线程通信274 第22章开始烧脑——RTOS实践案例278 22.1互斥量测试279 22.2消息队列和邮箱测试283 第23章节约是美德——内存管理288 23.1内存堆管理289 23.2内存池管理292 23.3内存堆与内存池的区别293 23.4动态内存分配实践293 第24章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中断管理296 24.1运行模式和栈296 24.2RTT中断处理过程297 24.3RTT按键中断处理实例299 第25章乾坤大挪移——内核移植304 25.1线程调度的原理304 25.2移植相关内容306 第26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Env辅助开发环境和FinSH控制台320 26.1获取和配置320 26.2使用和理解FinSH324 第27章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I/O设备管理330 27.1I/O设备管理框架330 27.2串口设备的管理332 27.3GPIO的管理341 27.4SPI设备管理344 27.5I2C设备管理350 27.6硬件Timer的使用353 第28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虚拟文件系统356 28.1RTT文件系统介绍356 28.2文件系统的挂载357 28.3格式化359 28.4实验361 第29章万物互联——网络框架367 29.1RTT网络框架367 29.2网络套接字371 29.3套接字编程实例375 第三篇BLE(低功耗蓝牙) 第30章蓝牙初探380 30.1蓝牙技术联盟381 30.2历史版本382 30.3历史版本更新383 30.4常用无线协议比较394 第31章BLE协议栈初探398 31.1定义398 31.2作用398 31.3传播媒介399 31.4传输单位399 31.5结构399 第32章物理层(PhysicalLayer,PHY)403 32.1PHY403 32.2频段(Band)403 32.3频道(Channel)404 32.4射频公差(RadioFrequencyTolerance)404 32.5发射功率(TransmissioPower)404 32.6接收灵敏度(ReceiveSensitivity)405 第33章直接测试模式(DirectTestMode,DTM)406 33.1重要性406 33.2使用方法411 33.3测试项目412 33.4实际问题413 第34章链路层(LinkLayer,LL)415 34.1BLE设备地址(DeviceAddress)415 34.2物理频道(PhysicalChannel)417 34.3状态(State)419 34.4空中接口包(AirInterfacePacket)格式420 34.5AdvertisingPhysicalChannelPDU423 34.6广播事件(AdvertisingEvent)429 34.7建立连接(ConnectioSetup)435 34.8DataPhysicalChannelPDU437 34.9连接事件(ConnectioEvent)440 34.10连接参数(ConnectioParameter)441 第35章主机控制器接口(HostControllerInterface,HCI)447 第36章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ogicalLinkControlandAdaptatioProtocol, L2CAP)449 第37章通用属性配置(GenericAttributeProfile,GATT)与属性协议 (AttributeProtocol,ATT)451 37.1Server与Client451 37.2配置文件(Profile)与属性(Attribute)452 第38章安全管理(SecurityManager,SM)463 38.1被动窃听与主动窃听463 38.2密钥(Key)与编码(Encryption)464 38.3配对(Pairing)465 第39章通用访问配置(GenericAccessProfile,GAP)475 39.1角色(Role)476 39.2设备地址(DeviceAddress)与设备名称(DeviceName)477 39.3广播数据包格式477 39.4发现模式与程序(DiscoveryModesandProcedures)477 39.5安全模式(SecurityMode)478 第40章BLE编程实例479 40.1设备系统架构479 40.2硬件480 40.3软件480 40.4准备工作480 40.5编程实例484 40.6习题500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嵌入式系统实战指南·面向IoT应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