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45.1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崔国辅 的原始碼
←
崔国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崔国辅 | 外文名 = guofucui | 图像 = [[File:Cuiguofu.jpg|缩略图 |center|[http://img.gushiwen.org/authorImg/cuiguofu.jpg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B4%94%E5%9B%BD%E8%BE%85%E5%9B%BE%E7%89%87&step_word=&hs=2&pn=0&spn=0&di=11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077436529%2C3714149766&os=472745749%2C2190017843&simid=0%2C0&adpicid=0&lpn=0&ln=377&fr=&fmq=1551057256417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gushiwen.org%2FauthorImg%2Fcuiguofu.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27fitojg_z%26e3B562AzdH3FG7SitWjg_cnuncjjwmv_z%26e3Bwfrx&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网]]] | 图像说明 = 崔国辅 |center | 出生日期 = 不详 | 出生地点 = 中国吴郡(今苏州)或山阴 | 逝世日期 = 不详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诗人 | 知名作品 = 《怨词二首》<br>小长干曲(月暗送湖风) <br> 襄阳曲二首(蕙草娇红萼) <br>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崔国辅</big>''',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资料来源见链接)<ref>[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8dee42da384c.aspx ]古诗文网</ref> == 人物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崔国辅,[[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榜。任山阴尉。应县令举,授许昌令。天宝初,入朝为左补阙,迁礼部员外郎,为集贤直学士。天宝十一载(752),京兆尹王鉷因罪被杀,他是王的近亲,受到株连,贬晋陵司马。在晋陵3年,与[[陆羽]]酬唱往还,品评茶水,一时传为佳话。崔国辅和孟浩然、李白交谊甚深,而杜甫对他则有知遇之感。天宝十载(751),杜甫献《三大礼赋》以求进身,玄宗诏试文章,崔与于休烈以集贤学士为试官,对杜深加赞赏。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中说:"欲整还乡斾,长怀禁掖垣,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 <p style="text-indent:2em;">在盛唐诗人中,崔国辅以五言绝句著名。他的五绝,多写宫闱儿女之情,含思婉转,深得[[南朝]]乐府民歌《子夜》、《读曲》遗意。殷璠说:"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河岳英灵集》)意亦指此。高棅《唐诗品汇》于五绝一体,以崔国辅与李白、王维、孟浩然并列为"正宗"。宋荦也认为盛唐五言绝句"李白、崔国辅号为擅场"(《漫堂说诗》)。而乔亿则指出:五言绝句,"惟崔国辅自齐、梁乐府中来"(《剑溪说诗》)。他的五言绝句今存23首,几乎全是乐府诗题。晚唐韩偓有五绝四首,题作《效崔国辅体》。可见他在唐人五言绝句中独标一格,并对后人产生了影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崔国辅集》,在宋代已散佚。今存其诗45首,《全唐诗》编为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资料来源见链接)<ref>[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8dee42da384c.aspx ]古诗文网</ref> == 代表作品 == 怨词二首(妾有罗衣裳) 小长干曲(月暗送湖风) 襄阳曲二首(蕙草娇红萼) 相和歌辞·子夜冬歌(寂寥抱冬心) 相和歌辞·怨诗二首(楼前桃李疏) 相和歌辞·采莲曲(玉溆花红发) 魏宫词(朝日照红妆) 渭水西别李仑(陇右长亭堠) 卫艳词(淇上桑叶青) 王昭君(一回望月一回悲) 王昭君(汉使南还尽) 王孙游(自与王孙别) 题预章馆(杨柳映春江) 宿范浦(月暗潮又落) 宿法华寺(松雨时复滴) 送韩十四被鲁王推递往济南府(西候情何极) 石头滩作(怅矣秋风时) 少年行(遗却珊瑚鞭) 妾薄命(虽入秦帝宫) 七夕(太守仙潢族) 漂母岸(泗水入淮处) 丽人曲(红颜称绝代) 九月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 九日侍宴应制(运偶千年圣) 今别离(送别未能旋) 湖南曲(湖南送君去) 杭州北郭戴氏荷池送侯愉(秋近万物肃) == 诗歌鉴赏 == <p style="text-indent:2em;">采莲曲 <p style="text-indent:2em;">玉溆花争发, <p style="text-indent:2em;">金塘水乱流。 <p style="text-indent:2em;">相逢畏相失, <p style="text-indent:2em;">并著木兰舟。 <p style="text-indent:2em;">崔国辅诗鉴赏 <p style="text-indent:2em;">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清人宋荦《漫堂说诗》中说:“五言绝句,起自古乐府,至唐而盛。李白、崔国辅号为擅长。”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借用南朝乐府旧题,描写江南水乡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和他们对爱情的追求。 <p style="text-indent:2em;">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诗的头两句紧扣着江南水乡特点。形容水塘边碧草莹莹如雨一般,百花争奇斗艳,水塘上洒满了金灿灿的阳光水波涟滟,令人眼花缭乱,色彩鲜明而和谐地描绘出阳光明媚的风光,给采莲女们的生活环境作了诗意的描述。这环境不是寂静的,而是活动的,富有生气的。岸上,春花争发;塘中,碧水乱流。“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讲究。用“玉”形容塘边,就比用“绿”显得明秀、准确、传神,它能使人想见草茂、气清、露珠欲滴、风光明媚的景象;玉溆配以鲜花,为主人公的活动设计了明丽动人的环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 <p style="text-indent:2em;">相映增色,读者可以因此想见阳光灿灿,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兰舟,相映生辉的情景。绘画“争”和“乱”二字非常生动,说的这是一个热烈的劳动环境。“水乱流”是指荷塘水一般来说是波平如镜的。 <p style="text-indent:2em;">现在多的采莲舟在水塘上来往穿梭,以致水波乱流,青年男女们紧张、欢乐地劳动,显露出清新活泼的情趣。 <p style="text-indent:2em;">后两句由写环境进而写人。诗人以“相逢畏相失”五个字,表现出青年男女们相互爱慕,不忍分别的微妙心理;紧接着,又以“并著木兰舟”五个字,表现了他们对爱情大胆炽热的追求。作者既善于细致入微地展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善于敏锐准确地捕捉人物的行为动态。这既需要比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又得益于作者对于他的描绘对象的深刻体验和认识。作者是吴郡人,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对于采莲青年男女们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的感情和性格,有过细心的观察,写来得心应手。 <p style="text-indent:2em;">清人[[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五言绝..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这首五言小诗风格清丽,富于情趣,生活气息浓郁,确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内容上赞美劳动,赞美大胆的爱情,亦显得清新活泼。 <p style="text-indent:2em;">怨词二首(其一) <p style="text-indent:2em;">妾有罗衣裳, <p style="text-indent:2em;">秦王在时作。 <p style="text-indent:2em;">为舞春风多, <p style="text-indent:2em;">秋来不堪著。 <p style="text-indent:2em;">崔国辅诗鉴赏 <p style="text-indent:2em;">这首宫怨诗以一个宫女睹旧物而生哀怨的口吻,展现了宫女的内心世界。女主人公拿起一件敝旧的罗衣,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不禁黯然神伤,开始了诗中所写的感叹。封建宫廷的宫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欢心,常获赐衣物。第一句中的“罗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宫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岁月的一段经历。 <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二句说衣裳是“秦王在时”所作,这意味着“秦王”已故,又可见衣物已有多年。唐诗中多以“汉宫”泛指宫廷,这里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后两句紧承前两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说罗衣曾伴随过宫女青春时光,翩翩起舞;第四句语意陡然一转,说眼前秋凉,罗衣已不能穿,久被冷落。两句对比鲜明,构成唱叹语调。“不堪”二字,语意沉痛。《怨词》中对罗衣的悼惜,句句是宫女的自伤。“春”、“秋”表面指季候,实则暗示年华的变换。“为舞春风多”包含着宫女对青春岁月的回忆;“秋来不堪著”,则表明其后来的凄凉。“为”字下得十分巧妙,大约有正因为有昨日宠召的频繁,久而生厌,才有今朝的冷遇之意。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之意,“为”字便写出宫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p style="text-indent:2em;">此诗表面感叹罗衣,实则叹己,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衣和人之间是“隐喻”关系。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怨词》的作者却抓住罗衣“秋来不堪著”,与宫女被弃这种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的类似之处,构成确切的比喻。 <p style="text-indent:2em;">唐人作宫怨诗,固然以直接反映宫女的不幸这一社会现实为多。但有时诗人也借写宫怨以寄托讽刺,或感叹个人身世。自屈原以来,就时常有文人自比美人,感叹自己的才识不被君王赏识。清刘大木说此诗是“刺先朝旧臣见弃”。或许有一定道理。 <p style="text-indent:2em;">小长干曲 <p style="text-indent:2em;">月暗送湖风, <p style="text-indent:2em;">相寻路不通。 <p style="text-indent:2em;">菱歌唱不彻, <p style="text-indent:2em;">知在此塘中。 <p style="text-indent:2em;">诗歌鉴赏 <p style="text-indent:2em;">小长干,属长干里,遗址在今南京市南,在长江附近。长干曲,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长干里一带江边女子的生活和情趣。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是一首表现爱情的情歌,但作者没有从相见、欢聚、别离等处落笔,而是紧扣江南水乡的特点,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环境,自然而风趣地表现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名采菱女子的爱慕和追求。 <p style="text-indent:2em;">“月暗送湖风”,诗一开头,即点明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湖滨。月暗,不是没有月光,而是月色朦胧;湖风用“送”,显得轻柔,善解人意。切合小伙子此时的心境。因为他很兴奋、很欢快,湖风吹到他的身上就显得特别轻柔,仿佛大自然特意为他送来的一般。 <p style="text-indent:2em;"> 这五个字,勾勒出了一幅月色朦胧、湖风轻拂的动人画面,造成了一种优美而颇具神秘色彩的环境氛围。 <p style="text-indent:2em;">在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水乡湖滨,一位年轻人,踏着月色,沐着凉风,急忙忙、兴冲冲地去与恋人相会。 <p style="text-indent:2em;">然而夜色暗淡,道路难辨,走着走着,突然路被隔断了。“相寻路不通”,侧面点出了菱湖之滨的特点:荷塘遍布,沟渠纵横,到处有水网相隔。显然,这个小伙子事先并未约会,只因受思念驱使,突然想会见自己的恋人。一个“寻”字,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p style="text-indent:2em;">正在犹豫不决之际,优美动听的菱歌吸引了小伙子的注意,他侧耳谛听,仔细辨别是谁的歌声。彻,这里用来形容菱歌的时断时续,同时也描摹出歌声的清脆、响亮。听着听着,小伙子又眉开眼笑了,知道自己的意中人就在不远的荷塘中。“知”字十分传神,不仅表现了小伙子心情由焦急到喜悦,而且说明小伙子对姑娘十分了解,甚至连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非常熟悉。可见爱恋已久。 <p style="text-indent:2em;">短短的一首抒情诗,写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和思想活动,且有起伏、有波澜,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 <p style="text-indent:2em;">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 ==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崔国辅和孟浩然、李白交谊甚深,而杜甫对他则有知遇之感。天宝十载(751),[[杜甫献]]《三大礼赋》以求进身,玄宗诏试文章,崔与于休烈以集贤学士为试官,对杜深加赞赏。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中说:“欲整还乡斾,长怀禁掖垣,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 <p style="text-indent:2em;">在盛唐诗人中,崔国辅以五言绝句著名。他的五绝,多写宫闱儿女之情,含思婉转,深得[[南朝]][[乐府民歌]]《子夜》、《读曲》遗意。殷璠说:“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河岳英灵集》]])意亦指此。高棅《唐诗品汇》于五绝一体,以崔国辅与[[李白]]、[[王维]]、[[孟浩然]]并列为“正宗”。宋荦也认为盛唐五言绝句“李白、崔国辅号为擅场”(《漫堂说诗》)。而乔亿则指出:五言绝句,“惟崔国辅自齐、梁乐府中来”(《剑溪说诗》)。他的五言绝句今存23首,几乎全是乐府诗题。晚唐韩偓有五绝四首,题作《效崔国辅体》。可见他在唐人五言绝句中独标一格,并对后人产生了影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崔国辅集》,在宋代已散佚。今存其诗45首,《全唐诗》编为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p style="text-indent:2em;">国辅,山阴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时举县令。累迁集贤直学士、礼部郎中。天宝间,坐是王(钅共)近亲,贬竟陵司马。有文及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短章,古人有不能过也。初至竟陵,与处士陆鸿渐游三岁,交情至厚,谑笑永日。又相与较定茶水之品。临别谓羽曰:"予有襄阳太守李(忄登)所遗白驴、乌(上封下牛)牛各一头,及卢囗所遗文槐书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囗蓄,故特以相赠。"雅意高情,一时所尚。有酬酢之歌诗并集传焉。 <p style="text-indent:2em;">唐五言绝,太白、右丞为最,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王昌龄、裴迪、崔颢次之。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 (以上鉴赏见链接)<ref>[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32acef0102y1qp.html ]新浪博客</ref> == 参考资料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崔国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