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173.19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岘口村 的原始碼
←
岘口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岘口村'''位于浙江省[[富阳县]]南部的鼍江下游。全村343户,1116人,其中务工及经商者194人。有24个姓氏,以周、邵、徐、金、孙5姓为主,有824人。岘口多山,有独山、大山、打石山、五尖山、长山、水面山等44座大小山岭,总计面积2980余亩。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矿石资源,有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页岩和红砂等。随着经济发展,1984年由村里投资40余万元,在祠堂山脚建造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影剧院,门厅为三层大楼,全院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100平方米,拥有903个座位。岘口村日益成为富春江畔的富裕地区。<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岘口村] </ref> ==基本信息== 岘口村位于浙江省富阳县南部的鼍江下游。全村343户,1116人,其中务工及经商者194人。有24个姓氏,以周、邵、徐、金、孙5姓为主,有824人。岘口多山,有独山、大山、打石山、五尖山、长山、水面山等44座大小山岭,总计面积2980余亩。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矿石资源,有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页岩和红砂等。随着经济发展,1984年由村里投资40余万元,在祠堂山脚建造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影剧院,拥有903个座位。岘口村日益成为富春江畔的富裕地区。 '''行政规划''' 岘口村位于富阳县南部的鼍江下游,东临渌渚江(旧称鼍江),西依洪家岭,南与俞家、戚家为邻,北至谢莲村。据民国《新登县志》记载,曾为新南区岘口镇。自民国以来,岘口行政区划屡变,1931年为太平镇,属新登县。1936年为渌川乡第八保。1949年5月属渌渚乡。1950年划归双龙乡。1955年10月与董湾、谢莲建立三联社(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随新登县建制撤销并入富阳县,属新登人民公社渌渚管理区。1961年7月为渌渚人民公社岘口大队。1984年为渌渚乡岘口村。1985年4月渌渚乡人民政府迁入村东白坟头。1987年10月渌渚为建置镇,岘口成为渌渚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有金家、徐家、邵家、周家和柞州等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周家。总面积3.4平方公里。1992年,全村343户,1116人,其中务工及经商者194人。有24个姓氏,以周、邵、徐、金、孙5姓为主,有824人。岘口村的枫家坞口,已成为比较热闹的农村商业市场。<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基本信息] </ref> ==经济发展== '''农业概况''' 全村有耕地807亩,水田736.5亩。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种植柑桔为副。1949年前粮食产量极低,平均每亩不超过300斤。1949年后,水稻实行小株密植,产量提高到亩产800斤。嗣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行科技兴农,贯彻土地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迅速增长,每亩年产水稻超过1200斤。 '''工业发展''' 1953年,县地方国营水泥厂创建于岘口对山。初建时仅有30余工人,手工操作。1970年迁建于枫家坞,称为富阳水泥厂,隶属县工业局。是年始建4幢厂房,职工增至194人。后逐年发展,至1992年,全厂占地面积4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940万元,已有原料、生料、机窑、成品、设备、电器等车间,有烘干机、球磨机等生产设备,设施配套完善。全厂职工达387人,其中中级职称技术人员20人。生产4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达到省优、部优水平。年产值1451.9万元,创利税272.9万元,产品销往省内外,是富阳县建材行业的骨干企业。自1977年至1988年多次获得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建材工业局授予的先进企业称号。 至1992年底,村内已有工厂(包括个体与联户企业)25家,有水泥、丝绸、服装、建材、鞋业、皮革、印刷、锯板等8个行业。其中,镇办渌渚水泥厂始建于1982年,厂址岘口打石山。1992年全厂拥有固定资产903万元,有两条年产4.4万吨的生产线。厂房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职工295人。全年生产水泥6万吨,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90万元。主要产品鼍江牌4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畅销全国各地。1988年被评为省优产品。企业也被命名为杭州市明星企业。杭丝联富阳岘口联营丝织厂,是村的重点企业。始建于1992年10月,厂址大坞里。厂房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有准备、力织两个车间。具有织机、打线车、牵经车、倒筒车等生产机械设备,有固定资产160万元,职工112人。主要产品有真丝、化纤织品,产品销往杭州及东北三省。 '''商业贸易''' 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南货店1家,豆腐店2家,火药店1家,肉铺1家,茶室2家,饮食店1家,杂货店3家,糕点作坊3家,小吃摊3个等17个网点。1950年渌渚供销社创办在枫家坞口。1964年渌渚粮站迁入对山。1985年以来,有小百货、副食品、豆制品、饮食服务、旅社等,商业网点48个,摊商8个。1990年新建渌渚镇综合市场,至1992年全场已有农副产品摊位70个。渌渚信用社、工商所、财税所等管理服务机构相继建立。岘口村的枫家坞口,已成为比较热闹的农村商业市场。 '''矿业发展''' 岘口多山,有独山、大山、打石山、五尖山、长山、水面山等44座大小山岭,总计面积2980余亩。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矿石资源,有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页岩和红砂等。 据地质资料探明,石灰石蕴藏量约有3亿吨左右,以每年开采20余万吨计,可开采1500年。自明洪武元年(1368)至今,开山采矿,从不停息。石英石开采始于1981年,平均每年开采30000余吨。经开采轧碎加工后,由外来运输工人用手扶拖拉机运至打石山码头,再由打石山运输公司以轮拖船运往杭州、上海等地,其中每年有5000余吨,由岘口村自办石英砂轧石厂制成石英砂,运往杭州、上海等地。<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经济发展] </ref> ==交通运输== 岘口村水陆交通便利。320国道穿村而过。平均日车流量约5000辆次。全村有货车2辆,小轿车1辆,手扶拖拉机81辆,三卡和四卡各1辆,摩托车25辆。自行车遍及各家各户。还有得天独厚的水路运输条件,渌渚江绕村东南沿岸,长达375米,江面宽达65米,河床较深,可航行160吨的船只达富春江。据富阳县交通局统计,1948~1949年,渌渚江经过岘口村的各种运输船只80余艘,年货运量达1万余吨。富阳县打石山运输公司创建于1956年,将当地矿石、黄沙建筑材料运往上海、杭州、绍兴等地。至1988年底,公司拥有轮船6艘,170多匹马力,驳船60艘、4800多吨位,还有木轮船1艘。全公司有职工500余人,年产值达400余万元。 ==公共事业== 岘口村的村貌焕然一新。1986年至1992年底,新建造型新颖的住房179幢,建筑面积43250平方米。有30%的村民迁入新居。全村道路拓宽。3条主要道路及通向各自然村的路,由村投资40余万元,浇成水泥路面,长2000余米,达8000余平方米。从杭新公路通向影剧院一段主路,长100米,宽15米,中间还有绿化带。1991年9月村委会投资12万元,对村办企业和村民生活用电线路进行整理改建,成为全县第一个标准化线路村。岘口村原来仅有1所初级小学,校址邵家祠堂,教员1名,学生30余人,就读高小的学生要走4里路到阆坞完全小学。1975年建造二层960平方米的新校舍。现在已有一至六年级5个教学班,教员6名,学生128名,小学普及率达到100%。渌渚镇卫生院于1986年7月迁入岘口长山脚。新建的卫生院有650平方米,4张病床,10名医务人员。 随着经济发展,1984年由村里投资40余万元,在祠堂山脚建造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影剧院,门厅为三层大楼,全院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100平方米,拥有903个座位。1991年10月,又由村集体投资12.5万元,安装了有线闭路电视。随着村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不断进入家家户户。至1992年,全村有电视机260台(其中彩电131台),录像机6台,收录机176台,电冰箱、洗衣机日见增多。1992年,人均收入1744元,是1979年的5.8倍,岘口村日益成为富春江畔的富裕地区。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岘口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