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95.1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尾状核 的原始碼
←
尾状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iMFbR68z&id=0F43F1AAC8EED5D95FD413F769281D20BD6AC390&thid=OIP.iMFbR68zOHPZWtNv8AnHxgHaFn&mediaurl=https%3A%2F%2Fts1.cn.mm.bing.net%2Fth%2Fid%2FR-C.88c15b47af333873d95ad36ff009c7c6%3Frik%3DkMNqvSAdKGn3Ew%26riu%3Dhttp%253a%252f%252fwww.100md.com%252fImages%252f2003%252f4%252f3%252fb3%252f85%252f27%252f59_8.jpg%26ehk%3D6GUKVfqpxmFiGZmOUgHndRM%252b7FGxkcng9yFz7PRdvmc%253d%26risl%3D%26pid%3DImgRaw%26r%3D0&exph=555&expw=731&q=%E5%B0%BE%E7%8A%B6%E6%A0%B8&simid=607990361619969107&FORM=IRPRST&ck=3840C8FE37A0BAC57FF45530990E6564&selectedIndex=124&itb=0&cw=1298&ch=668&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尾状核'''<br><img src=" https://ts1.cn.mm.bing.net/th/id/R-C.88c15b47af333873d95ad36ff009c7c6?rik=kMNqvSAdKGn3Ew&riu=http%3a%2f%2fwww.100md.com%2fImages%2f2003%2f4%2f3%2fb3%2f85%2f27%2f59_8.jpg&ehk=6GUKVfqpxmFiGZmOUgHndRM%2b7FGxkcng9yFz7PRdvmc%3d&risl=&pid=ImgRaw&r=0"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尾状核系纹状体的一部分 ==简介== 尾状核系纹状体的一部分。呈马蹄铁形,伴随侧脑室全长。尾状核前部膨大,叫尾状核头,背面突向侧脑室前角,腹面邻接前穿质。尾状核中部稍细,叫尾状核体,沿丘脑的背外侧缘伸延,二者间以终纹为界。到[[丘脑]]后端,尾状核更细,叫尾状核尾。它向腹侧折曲,在侧脑室下角的顶上前行,连接杏仁核。此核是锥体外系组成部分。尾状核如受损害,可出现肌肉紧张力减低,运动过多过快(舞蹈症)。 ==一、概述== 1、豆状核: 豆状核系纹状体的一部分。豆状核完全包藏在半球髓质中。此核的前下方与尾状核头相连,其余部分,借内囊与尾状核和丘脑相分隔。豆状核在额状切面上呈三角形,核内有两个白质垂直板将它分成3部分:外侧部最大叫壳,其余两部叫苍白球。豆状核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苍白球如受损害,可出现肌肉紧张力升高,震颤、运动迟缓困难,面部表情呆板变化少;壳受到损害症状同尾状核。 ==二、解剖结构== 1、尾状核: 尾状核属于基底核,是一弓形棒状的灰质团块,全部依附于侧脑室近旁。其前端肥大,称尾状核头,突入侧脑室的前角内,构成前角的外侧壁;头的前部与前穿质相连。其腹外侧部与豆状核相连。从尾状核头向后逐渐变细,形成尾状核尾。其尾沿丘脑背外侧缘向后,继而弯向下,再沿侧脑室下角顶壁向前,到达下角前端止于[[杏仁核]]。 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核结构相同,主要由梭形或圆形小神经细胞组成,其中散有一些多极大神经细胞。它们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晚,称为新纹状体。苍白球内含有髓纤维较多,其神经细胞也较大。在种系发生上出现,故称为旧纹状体。 2、豆状核: 豆状核属于基底核,位于脑岛的深部、丘脑的外侧。其形状似双凸透镜,外侧面较平,同屏状核之间只隔以外囊。其前端腹侧与前穿质相连。其内侧面与内囊相连。在水平断面上,可见到豆状核呈尖向内侧的楔形,并被内侧、外侧髓板分隔为三层:最外侧的一层呈赤褐色,称为壳核,壳核与尾状核头之间有灰质索相连;内侧两层颜色较浅,称其为苍白球。苍白球又被内侧髓板分为内侧和外侧两部分。在苍白球和豆状核袢的腹侧有细胞团块,称无名质(又叫[[基底核]]),位于视束的背侧,在前连合下方伸向嘴侧。无名质是由大多极细胞组成的,细胞内含有黄色脂色素,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无名质的散在细胞也分散到内、外髓板里。 ==三、与尾状核相关的疾病== 尾状核头出血:概述:尾状核头部出血的病因,以高血压为常见,其次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尾状核位于侧脑室旁,头部突入侧脑室形成其外壁,体部临近脑室体,与侧脑室连接面积较大,故出血易破入脑室内。尾状核头出血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对侧中枢性面舌瘫,轻度颈强,一般肢体瘫痪不重或肢体正常。有无肢体瘫痪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血肿扩展的方向。如果出血量小,血肿局限于尾状核头部,可能只出现出血灶对侧肢体无力;如果血肿向内侧扩展,血液破入脑室系统压迫脑干可出现四肢瘫;如果血肿向外扩展,则压迫内囊,可出现出血灶对侧肢体瘫痪及偏身感觉障碍。 尾状核头出血分为4型: (1)单纯型:出血量少,血液只局限于尾状核头部,症状轻,体征不明显,预后好; (2)向内扩展型:最多见,尾状核头内侧为充满脑脊液的侧脑室,室内压力较低,室壁较薄弱,易破裂,使血液进入脑室,如积血量不多,一般预后良好;(3)向外扩展型:少见,血肿向外扩展压迫内囊,常表现为“三偏征”;(4)混合型:少见,出血量大,血肿向外侧扩展,血液破入脑室并压迫内囊,预后不良。尾状核头出血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出血量不大,症状轻微。若出血破入侧脑室前角,则可出现脑膜刺激征,这时需要与原发性脑室出血相鉴别。 '''视频''' '''(中英)4、大脑内部结构 基底神经节 - 壳核 苍白球 尾状核 杏仁核 内囊 - 神经科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91125591/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尾状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