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35.1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尖沙咀天星碼頭轉運站 的原始碼
←
尖沙咀天星碼頭轉運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尖沙咀天星碼頭轉運站'''<br><img src="https://i0.wp.com/boo2k.com/wp-content/uploads/2017/10/IMG_1053.jpg?resize=860%2C573&ssl=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oo2k.com/archives/53240 圖片來自boo2k]</small> |} '''尖沙咀天星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lang-en|Star Ferry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香港]]最歷史悠久的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當中附設巴士總站、小巴站、的士站及[[尖沙咀天星碼頭|天星碼頭]],以前還有[[尖沙咀火車站]]。在巴士公司中,被稱作為'''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lang-en|Star Ferry Bus Terminus}}),現有十條巴士路線以此作巴士總站及五條巴士線經過,鄰近[[尖沙咀天星碼頭]]、[[香港文化中心]]、[[星光大道]]、[[海港城]]及[[星光行]]。 ==介紹== 2012年前政府曾考慮遷拆尖沙咀天星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中的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並重建為新的廣場及的士站。當時停泊於公共運輸交匯處內的巴士路線曾被考慮遷移至其他巴士總站,其中[[九龍巴士5號線|5號線]]曾遷至[[尖沙咀東(麼地道)巴士總站]]作為終點站,但於2010年2月20日遷回尖沙咀碼頭為終點站。 ==歷史== ===天星碼頭=== *1888年,「九龍渡海小輪公司」開辦來往[[尖沙咀]]與[[中環]]的渡輪服務。 *1898年,[[九龍倉集團]]收購「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並改名為「天星小輪公司」,當時天星小輪開辦時,只擁有5艘以燃燒[[煤炭]]發動的單層船隻。當時的渡輪班次為40分鐘一班,穿梭中環與尖沙咀之間,船費為每位[[港幣]]5分(HK$0.05)。 *1904年,天星小輪在當時的[[九龍倉碼頭]]南端的[[九龍角]]興建新的天星碼頭,選址近今[[海運大廈]]一帶。 *1906年4月1日,新碼頭落成,以木材興建。 *1906年9月18日,[[九龍角天星碼頭]]卻被颱風所破壞,便南移至現址全面重建 *1911年,重新恢復服務。 *1950年代初,尖沙咀天星碼頭重建,成為現時的模樣。 *1979年8月2日,[[颱風荷貝]]來襲,一艘萬噸級的[[希臘]][[貨船]]撞向[[尖沙咀天星碼頭]],之後在[[九龍公眾碼頭]]擱淺,碼頭曾停用數星期。 *2003年,開辦名為「[[天星維港遊]]」的海上遊,遊客可乘坐仿照1920年代設計的天星小輪「輝星號」暢遊維多利亞港,尖沙咀碼頭則為四個站點的其中之一,並設有售票處。 ===火車站=== *1904年,[[九廣鐵路]]的定線落實,香港的終點站設於[[尖沙咀]]。 *1910年10月1日,[[九廣鐵路]]香港段(當時稱為英段)通車,但[[尖沙咀火車站]]於1914年3月1日才正式動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影響從[[英國]]運來所需物料,車站內部工程一度需要暫停。 *1914年末,列車開始使用[[尖沙咀火車站]]月台。 *1915年,[[尖沙咀鐘樓|鐘樓]]完工。 *1916年3月28日,而整個車站則於全面竣工。 ===巴士總站=== *1920年代,本站啟用,前稱[[尖沙咀]]總站。 *據1935年,以尖沙咀作為總站總站的九龍市區巴士如下 **1:尖沙咀←→[[深水埗]](現[[九龍巴士2號線|2號線]]) **2:尖沙咀←→[[荔枝角]](現[[九龍巴士6號線|6號線]]) **2A:尖沙咀←→[[欽州街]] **3:尖沙咀←→[[九龍城]](現[[九龍巴士5號線|5號線]]) **5:尖沙咀←→[[柯士甸道]](紀念碑) **6:尖沙咀←→[[九龍城]](現[[九龍巴士1號線|1號線]]) **7:尖沙咀←→[[九龍塘]](現[[九龍巴士7號線|7號線]]) **8:尖沙咀←→九龍塘 **10:尖沙咀←→[[牛池灣]] *據1941年,以尖沙咀作為總站總站的九龍市區巴士如下 **1:尖沙咀←→深水埗(現2號線) **2:尖沙咀←→荔枝角(現6號線) **2A:尖沙咀←→欽州街 **3:尖沙咀←→牛池灣(現5號線) **3A:尖沙咀←→九龍城 **5:尖沙咀←→柯士甸道(紀念碑) **6:尖沙咀←→九龍城(現1號線) **7:尖沙咀←→九龍塘(現7號線) **8:尖沙咀←→九龍塘 *[[日本侵華]]期間,路線停駛。 *1946年初:6號線重投服務,並改稱[[九龍巴士1號線|1號線]]。 *1946年初:1號線重投服務,並改稱[[九龍巴士2號線|2號線]]。 *1946年4月21日:[[九龍巴士5號線]]投入服務,與3號線中的一段路線相同(當時為尖沙咀←→[[紅磡]],1946年中延至[[九龍城]],1947年延至[[牛池灣]])。 *1946年10月:[[九龍巴士7號線|7號線]]重投服務。 *1946年10月:8號線重投服務。 *1946年10月:新線[[九龍巴士9號線|9號線]]投入服務,當時為尖沙咀←→[[九龍城]]([[亞皆老街]])。 *1946年9月13日:2號線重投服務,並改稱[[九龍巴士6號線|6號線]]。 *1949年5月:戰前的5號線重投服務,並改稱10線(尖沙咀←→紀念碑)。 *1949年6月:2A號線重投服務,並改稱6A線(尖沙咀←→[[欽州街]])。 *1951年:九龍巴士5A線投入服務(尖沙咀←→九龍城)。 *1958年10月22日:九龍巴士5B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紅磡]])。 *1961年9月18日:九龍巴士7A線投入服務(尖沙咀←→[[又一村]])。 *1962年4月:尖沙咀總站改稱'''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 *1964年6月4日:[[九龍巴士1A線]]投入服務,當時為[[尖沙咀碼頭]]←→[[觀塘]]([[裕民坊]])。 *1965年6月1日:九龍巴士5B線取消(取消前為尖沙咀碼頭←→九龍城)。 *1966年3月25日:九龍巴士6A線取消(取消前為尖沙咀碼頭←→[[蘇屋邨|蘇屋村]])。 *1967年6月25日:九龍巴士5A、7A、8線因1967年[[六七暴動]]暫停服務,並沒有重投服務。 *1967年9月30日:九龍巴士7A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橫頭磡]])。 *1968年1月20日:[[九龍巴士2C線]]投入服務(當時為尖沙咀碼頭←→[[又一村]])。 *1969年7月20日:[[九龍巴士5A線]]投入服務為5號線的輔助線。 *1972年5月1日:[[九龍巴士5C線]]投入服務(當時為尖沙咀碼頭←→[[慈雲山(南)巴士總站|南]][[慈雲山]])。 *1976年7月1日:[[九龍巴士8號線]]總站由[[紅磡碼頭]]延至尖沙咀碼頭往來[[愛民邨|愛民]](於1983年9月28日由愛民延長至[[佐敦道碼頭]],其後於1999年2月28日延至[[九龍站 (港鐵)|九龍機鐵站]])。 *1974年3月10日:[[九龍巴士6A線]]投入服務,當時為尖沙咀碼頭←→[[荔枝角]]([[荔園]])。 *1975年2月1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06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荔枝角(橋底))。 *1975年2月17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02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又一村]])。 *1975年2月17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07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筆架山道]])。 *1975年2月17日:[[九龍巴士208線|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08線]]投入服務(當時為尖沙咀碼頭←→[[廣播道]])。 *1975年3月16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50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元朗]]東)。 *1975年6月9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05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彩虹邨|彩虹]])。 *1975年9月23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05線取消。 *1975年9月23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11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觀塘]]([[裕民坊]]))。 *1976年1月19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16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美孚新邨]]([[百老匯街]]))。 *1976年3月15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09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彩虹邨|彩虹]])。 *1976年3月15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10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郝德傑道]])。 *1976年9月1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03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慈雲山(北)巴士總站|北]]慈雲山)。 *1975年至1977年間:九龍巴士機場豪華巴士200線投入服務([[啟德機場]]←→尖沙咀碼頭)。 *1977年8月2日:九龍巴士豪華巴士246線投入服務(尖沙咀碼頭←→[[麗瑤邨|麗瑤]])。 *1978年10月2日:所有以尖沙咀碼頭為總站的豪華巴士路線,均遷往[[九龍公園徑]]與[[北京道]]交界的新總站,總站稱為尖沙咀。 *1983年5月1日:九龍巴士7A線改稱7K並改為[[紅磡站|紅磡火車站]]←→[[樂富]]。 *1996年7月28日:九龍巴士2C線改為[[香港巴士循環線|循環線]],並不途經尖沙咀碼頭。 *2008年6月22日:九龍巴士5線的終點站由[[尖沙咀碼頭]]改為[[尖沙咀東(麼地道)巴士總站|尖沙咀東(麼地道)]]。 *2010年2月20日:九龍巴士5線的終點站由尖沙咀東(麼地道)改為尖沙咀碼頭。 *2011年7月17日:[[九龍巴士6A線]]停止服務,同日起[[九龍巴士6號線]]總站由[[美孚巴士總站]]延長至[[荔枝角巴士總站]]<ref>[http://www.kmb.hk/tc/news/press/archives/news201107141360.html 九巴6線與6A線合併為6線] {{Wayback|url=http://www.kmb.hk/tc/news/press/archives/news201107141360.html |date=20110720063334 }},2007年12月28日,[[九巴]]</ref>。 *2015年9月21日:全球首輛三軸雙層低地台巴士(ATR1)退役日,當天行走1A線P91字軌的ATR1(下午5時45分於中秀茂坪總站開出)於晚上6時51分到達尖沙咀碼頭,大批巴士迷到場送別。ATR1於7時27分駛離尖沙咀碼頭,為18年服務史寫下句號。 ===顧客資訊站=== 九巴在2002年11月設立全港首個九巴智能顧客資訊站。資訊站分為三部分,包括戶外全天候顧客自助亭及顧客服務中心。 戶外全天候顧客自助亭則為遊人提供多種自助式顧客服務,自助亭設有一系列多媒體設施,包括一組電子顯示屏幕,每日24小時不停提供由尖沙咀碼頭前往九龍一些特色景點的巴士路線資料,方便遊客乘搭九巴遊覽觀光。此外,自助亭特設42吋[[液晶體電視]]屏幕,播放視像資訊節目,早年啟用時介紹尖沙咀區特色景點的旅遊節目。遊人亦可透過設於自助亭的多媒體資訊系統,瀏覽九巴網頁。自助亭亦設置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平面圖,詳列各條總站路線及途經路線的候車位置、陳列全套共51部精美的巴士模型及擺放九巴最新印製的路線資料單張。 位於顧客自助亭旁的顧客服務中心,早年設有服務大使,除為顧客提供巴士路線查詢、售賣九巴紀念品及八達通卡增值等服務外,亦會收集乘客對九巴服務的意見。 資訊站曾設有一幅長14米,高4米的巨型壁畫,展示珍貴的九巴歷史圖片,自早期的單層巴士至當年最新引入的環保綠悠悠巴士,勾劃出九巴自1933年成立以來的發展進程及車隊的演變。但巨型壁畫在2006年8月受到颱風破壞而報廢,現時已改建為廣告燈箱。 ===尖沙嘴天星碼頭露天廣場計畫=== 尖沙嘴天星碼頭露天廣場計畫萌芽於2000年,主要以凝聚旅客及提升[[香港旅遊業]]吸引力為目標,將天星碼頭對開巴士總站遷移至[[尖沙咀東(麼地道)巴士總站|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原來地址更改為興建面積約8,500平方米的[[露天廣場]]。 2005年6月8日,[[香港立法會]]通過[[旅遊事務署]]的建議,撥款2.7億港元將尖沙咀天星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遷往[[尖東]][[永安廣場]]旁邊的新[[公共運輸交匯處]],從而與[[尖東站]]形成配套,另外讓出天星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原本地址的空間以擴大碼頭旁邊的露天廣場以改善旅遊設施,使之成為尖沙咀的新地標。<ref>星光行海景呎租 高見28元 受惠政府擬建露天廣場,《[[香港經濟日報]]》,2005-09-29</ref> 天星小輪曾經聘用兩家獨立顧問公司對搬遷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後對天星小輪的影響進行研究,當中指出若果巴士站遷移,乘客量可能會下降8%-11%,故此會有大幅度提高票價以維持成本的需要。旅遊事務署的回應強調露天廣場有助帶動尖沙咀旅遊業發展,從而促進天星小輪客量,改道工程亦會改善附近一帶交通,不會形成擠塞。 2008年7月,[[九龍巴士]]率先將其中一條巴士線遷離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使到[[香港市民]]開始關注巴士總站的未來。有市民成立了名為。2009年4月7日,於[[越南]][[河內]]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論壇席間,討論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歷史價值及遷拆問題,引起了國際間的關注。 2009年,有關計劃獲得刊憲,其後政府收到逾一萬份反對意見,表示擔心計畫將會令到附近地區的交通暢通程度再惡化,並且認為巴士站屬於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是故要求保留。 在區議會、保育團體及地區人士的強烈反對下,政府於2011年讓步,推出改善方案,就是確保尖沙嘴天星碼頭巴士總站的15條巴士路線服務完全不會受到影響,巴士總站會與全新的交通交匯處一同發展,佔地約3,700平方米,至於露天廣場的面積則由原先的設計大減4成至5,100平方米,政府同時計畫在天星碼頭上蓋加以興建一層建築,用作發展食肆及觀景台,讓市民及遊客可以欣賞維多利亞港的景色。[[2011年8月]],當局公佈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的結果,惟因為規劃改變,故此未能夠使用得獎作品的設計。 2012年8月8日,政府宣佈在考慮[[油尖旺區議會]]及地區人士意見和訴求後,以及在推出改善方案後,相關部門進行過相關的技術評估,發現碼頭的地基不能夠承受大規模的翻新及擴建工程,故此難以大幅度地擴充,以提供額外的休憩地方,同時一旦廣場面積減少4成,根本就難以作為具規模的發展,故此決定擱置尖沙嘴天星碼頭露天廣場計畫。[[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由於區議會和公眾對維持現有巴士服務安排的強烈訴求,以及考慮到位於[[前水警總部]]的文物酒店落成啟用,[[廣東道]]一帶已經發展成為深受旅客歡迎的購物區,露天廣場計劃可以帶來的額外旅遊和經濟效益相對有限。在權衡各項考慮後,決定擱置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 計劃被擱置後,外界反應普遍正面,但是亦影響到尖沙嘴東的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的未來發展。於2011年11月發表的[[審計報告]]中,[[審計署]]就曾經批評[[運輸署]]錯估需求兼且浪費資源,指出露天廣場計畫若然無法落實,或者根本毋須耗資1億4,300百萬港元興建該交匯處,建議運輸署改善交匯處的規劃。[[油尖旺區]][[區議員]][[陳偉強]]則指出,即使計畫擱置,尖沙嘴一帶的交通仍然是非常擠塞,既然麼地道交匯處的使用情況欠理想,建議運輸署與巴士公司進行協調,通過分流巴士路線以紓緩目前的交通情況。油尖旺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則表示,對於擱置計劃感可惜,但是區議會會以計劃對市民造成的交通影響為主要考慮,雖然計劃擱置,區議會仍然會在小型工程上改善該處的環境。此外,有消息指,政府亦不認為擱置計畫等同是浪費金錢,因為該交匯站現時至少有6條巴士路線和[[香港小巴|綠色小巴]]使用,不認為是浪費,計劃被擱置後,交匯處的資源更可以充分利用<ref>[http://hk.news.yahoo.com/1-4億建交匯處運輸署再規劃-223000507.htm 1.4億建交匯處運輸署再規劃] 《星島日報》 2012年8月9日</ref>;運輸署亦會與巴士公司商討改善交匯處的規劃,以改善未來的交通情況。而天星小輪總經理[[梁德興]]表示,天星小輪提升現有設施及擴建碼頭範圍的計劃不會改變,例如會將地舖向前推,但是工程範圍會縮小,具體情況仍然有待與運輸署及相關政府部門商議討論。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447 交通工具工程]] [[Category:926 公共建築]]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Wayback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尖沙咀天星碼頭轉運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