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51.1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寺墩遗址 的原始碼
←
寺墩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寺墩遗址.jpeg|有框|右|<big>寺墩遗址</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616/29187f9328794a7bb505c4104749c444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49281412_36882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寺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距常州市区约15公里。是中国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ref>[https://www.sohu.com/a/258772805_100187962 【品读常州】寺墩遗址良渚文化 ],搜狐,2018-10-11 </ref>。面积约6 万平方米。1978、1979、1982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现了随葬玉制璧、琮较多的良渚文化墓葬。良渚文化层的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为公元前2790年左右。 寺墩高出地面约20米,呈椭圆形。1973年发现。经常州市考古人员调查,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中心祭坛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遗址外围有三圈河道,总[[面积]]约80-90万平方米。1978年、1979年,[[南京博物院]]对该遗址进行两次发掘,先后出土文物百余件,其中[[玉琮]]20件、玉璧15件、[[石锛]]25件。根据地层堆积及清理的两座墓葬,寺墩遗址分两个文化层:下层属崧泽文化,上层属良渚文化。距今约4500年。1990年后,又新发现精美微雕玉琮、玉璧及以数十件珠、管、锥形坠组合成的项链等重要文物。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物遗存== 遗址下层为崧泽文化遗存。[[陶器]]有圈足饰圆形和三角形镂孔的豆、折腹或球腹罐、花瓣足壶等。发现墓葬一墓,墓主为女性,仰身直肢葬,随葬有[[鼎]]、[[豆]]、[[壶]]、[[纺轮]]4件陶器。 上层为良渚文化遗存,有3座墓葬,自东向西排成一列,未见墓坑和葬具,系掩土埋葬。头向均朝南。东边的3号墓死者为20岁左右的男性,仰身直肢葬。人的肢骨和部分随葬的玉璧、玉琮、石斧上有明显的火烧痕迹,说明埋葬时举行过某种用火的敛葬仪式<ref>[https://www.sohu.com/a/326310451_543400 常州寺墩良渚文化遗址进行第6次发掘,将适时启动寺墩遗址公园建设 ],搜狐,2019-07-12 </ref>。随葬品达124件,除陶器和玉石制的穿孔斧、有段石锛、斜柄[[石刀]]等生产工具以及玉质的镯、锥形饰、坠、珠、管一类装饰品外,突出的是24件玉璧和33件玉琮。玉璧素面无纹,琢磨光滑,分置于头部、胸腹和脚部,最大且制作最精的一件放在腹部,[[直径]]26.2厘米、厚1厘米。玉琮中有一件兽面纹镯式的置于头部右上方;其他均为横槽分节、高矮不一的方柱体玉琮,大体围绕人骨架四周摆放,最高的一件有13节,高36.1厘米。另两座墓也都用玉璧、玉琮随葬。经鉴定,玉器质料绝大多数是透闪石,属于软玉。根据玉璧上遗留的一层砂粒,可知当时以[[石英]]砂粒为解玉砂;从璧、琮的规格及表面弧形琢痕分析,可能使用了石英砂石圆盘──轮锯的琢玉装置。由此可见良渚文化的琢玉技术相当先进,琢玉当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璧、琮这类贵重礼器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权力、地位和身分的象征。它们在草鞋山、张陵山、[[福泉山]]等地的良渚文化厚葬墓中也都有发现,反映出当时的原始氏族制已濒临崩溃。良渚文化玉璧、玉琮的精美形制和繁缛兽面纹饰,还为商文化所吸收并得到发展,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 ==视频== ===<center> 寺墩遗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寺墩遗址</center> <center>{{#iDisplay:k0155ioidaj|560|390|qq}}</center> <center>常州寺墩遗址:良渚晚期的核心聚落</center> <center>{{#iDisplay:m00313v86fv|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寺墩遗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