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34.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寄禅法师 的原始碼
←
寄禅法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寄禅法师</big> ''' |- | [[File:寄禅法师.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寄禅法师 别称;寄禅和尚 字号;字福馀 出生地;湖南省湘潭县 出生;1852年 去逝;1913年 |} 又名'''寄禅和尚''',俗姓黄,名读山,字福馀,湖南省湘潭县人,清末民初著名僧侣诗人。 ==个人履历== 出家人能诗者为数至多,但在清末民初以来,诗境最高,名气最大的,则首推八指头陀[[寄禅和尚]]。<ref>[https://foxue.163.com/16/0607/10/BOUU0AE003240LQT.html 寄禅法师与近代中国佛教的振兴] , 网易新闻 2016-06-07 </ref> 寄禅和尚俗家姓黄,名读山,字福馀,[[湖南]]省[[湘潭]]县人,清[[咸丰]]元年庚戌岁腊月初三日晚(西元一八五二年元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的一个贫困农家。他父名[[宜杏]],佃田耕作,母亲[[胡氏]],烧香礼佛。敬安自幼即摒弃腥膻,随母拜月,喜母亲为他讲述仙佛的故事。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这时他在私垫就学,读[[《论语》]],以家贫废学,为邻家牧牛。他还有一个弟弟,无所依靠,寄养於族父家。 ==人物生平== 寄禅法师辍学后,虽然为牧童,但他以「挂角」的精神,仍携书自课。一日,在村中学垫前避雨,听到垫中学生诵唐诗「少孤为客早」句,不觉泪下,为塾师周云帆先生所见,问其落泪原由,寄禅告以父死家贫,不能读书,故闻诗悲伤。[[周先生]]同情他的遭遇,便收留他在学塾中打杂,暇时可听讲书。可惜这种生活没有经过多久,周先生病故,寄禅二度辍学。此后他曾为一富家作书僮,因不堪主人虐待而辞工。他又去随工匠学手艺,备尝艰苦,甚而被师父鞭打。一日风雨交加,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落,不觉失声大哭。自思父母早亡,孤苦无依,人间有如火宅,不可久住,乃投入湘阴[[法华寺]],礼[[东林和尚]]为师剃度出家,法名敬安,字寄禅。这一年是[[同治]]七年,寄禅十六岁。他少年时代这些不幸的遭遇,后来他有诗追述曰∶ 人间火宅不可住,我生不辰泪如雨。母死我方年七岁,我弟当时犹哺乳。 那堪一宇父亦逝,惟弟与我共洪宇。悠悠悲恨久难申,搔首问天天不语。 穷思有弟继宗支,我学浮屠弟其许。岂为无家乃出家,叹息人生如寄旅。 此情告弟弟勿悲,我行我法弟绳式。(同治十二年,祝发寄弟补作) ==个人其它信息== 寄禅本来法名敬安,字寄禅。但到后来,却以「八指头陀」一名行世。八指头陀一名由何而来呢?那是他后来在[[宁波]][[天童寺]]燃指供佛,燃去左手无名指及小指之后,自号为八指头陀。原来寄禅落发后,是年冬到南岳[[祝圣寺]],依贤楷律师受具足戒。他听说岐山[[仁瑞寺]][[恒志禅师]]道行高湛,乃与一位长他十馀岁的[[尊美和尚]],结伴冒雪前往参谒,依[[恒志老人]]苦心参究,恒志老人宗规严厉,座下弟子不唯冷汗常殷浃背。即蒲团亦几坐破。到他二十七岁之年,行脚参访,到[[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礼佛舍利。他於舍利塔前,剜臂肉如钱大者数块,注油於中燃之供佛,复燃去左手两指供佛,他有「自笑诗」诗记述此事曰∶「割肉燃灯供佛劳,了知身是水中泡,只今十指唯馀八,似学天龙吃两刀。」因此自号八指头陀。其实他不仅只是燃指剜肉,据说他还燃顶至腹,共一百零八处;两臂燃的瘕痕连接,殆无完肤。这种舍身为法的苦行,使人赞叹不已。 ==外参访七载== 寄禅外参访七载,於[[光绪]]十一年(一八八八年)回到[[湖南]],时年三十四岁。以后十八年间,他先后六主名山,包括著衡阳罗汉寺、南岳上封寺、大善寺,宁乡为沩山密印寺,湘阳神鼎山,长沙上林寺。五十二岁时,受请出任[[宁波]]太白山[[天童寺]]住持,於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一月八日)示寂於[[北京]][[法源寺]],世寿六十二岁。 八指头陀寄禅和尚,以诗名世,是禅僧,也是诗僧。寄禅本来不会作诗,他在岐山恒志禅师座下参学时,有一位维那师精一和尚,於禅课之馀,好作诗自炫。寄禅责备精一不究本分,好鹜杂学。精一知道寄禅读书不多,笑答他曰∶「你现在还很年轻,能够精进不懈,前途不可限量。不过,至於文字般若,恐怕与你无缘了。」 ==个人作品== 在岐山参学的两年之后,寄禅自岐山到巴陵探视娘舅,舅父带他游岳阳楼,有人分韵赋诗,寄禅澄神趺坐,下视湖光,一碧万顷,忽得「洞庭波送一僧来」句。遂豁然神悟。回去后述於宿儒郭菊荪先生,郭以为他语有神助,授以[[《唐诗三百首》]],寄禅潜研默咏,遂以诗名於世。他的诗,清新 永,意境空灵,脱尽人间烟火气。<ref>[https://www.360kuai.com/pc/9205a8ebebae61711?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佛教:法门龙象的近代高僧——寄禅法师] , 快资讯 2021-01-27 </ref> ==作品欣赏== 如五言律诗写白梅云∶ 人间春似海,寂寞爱山家, 孤屿淡相倚,高枝寒更花。 本来无色相,何处著横斜, 不识东风意,寻春路转差。 再有「雪后寻梅」诗∶ 积雪浩初晴,探寻策杖行; 寒依古岸发,静觉暗香生。 瘦彰扶烟立,清光背月明, 无人契孤洁,一笑自含情。 有客向师问禅。师以诗答曰∶ 妄心始真,怀奇理念盛, 不从驴脚灾,翻成马腹病。 莫谓藕丝柔,曾伏修罗硬, 莫贵天上肴,且惜盘中 。 莫逞客慧狂,当践实际胜, 莫谓见谛难,弹指即相应。 菩提勿外求,好证自心圣。 寄禅和尚为诗,间於诗前有「引语」,尤为秀绝。如[[《金陵杂诗十二首》]],前有引语日∶「壬子夏五月,访白道人於乌龙潭上,坐读良久,觉六朝无限兴亡事迹,都在石城杨柳烟幕中,江山如故,白头老衲,重见故人,回忆曩昔,都如梦痕,欲哭欲笑,云何云何!」诗人陈伯 ,尝有诗赠寄禅云∶ 汝本为僧者,故然入我门? 新诗能链锻,奇骨自腾骞。 此去寻方广,由来悟道根。 潇湘秋水阔,山龛佛火温。 人间不可住,此别欲无言。 或有人问寄禅和尚∶「唐诗与宋诗的分别?」他说∶「唐人诗纯,宋人诗驳;唐人诗活,宋人诗滞;唐诗自在,宋诗费力;唐诗缜密,宋诗疏漏;唐诗铿锵,宋诗散漫;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迎宾,辞容鄙俗。」实不无见地。 寄禅和尚不是吟风弄月的诗人,他自幼出身贫家,以后寻师访道,行脚朝山,历经艰苦,所以他对於民间疾苦体会特深。这些,都可以由他的诗中看出来。他有诗曰∶ 「我不愿成佛,亦不乐升天,欲为婆竭龙,力能障白川。晦气坐自息,罗刹何敢前,髻中牟尼珠,普雨粟与棉,大众尽温饱,俱登仁寿筵。」 寄禅和尚主持太白山天童寺时,曾自筑冷香塔,铭云∶ 佛法本无量,吾生讵有涯。 诗心一明月,埋骨万树花。 丹嶂栖灵窟,青山遇客家。 未来留此塔,长与伴烟霞。 和尚遗留的著作,有[[《语录》]]四卷,[[《文集》]]二卷、[[《嚼梅诗》]]一卷,及[[《诗集》]]十卷。他的诗集,后来由[[日本]]僧侣为之编入[[《续藏》]],八指头陀的诗名,遂远播海外。 == 参考资料 == [[Category:220 佛教總論]]
返回「
寄禅法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