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22.1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室韦都督府 的原始碼
←
室韦都督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室韦都督府</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c26c07639951faf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451533&sid=1534458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室韦都督府 所属年代: 唐朝 出土地点: 大兴安岭东西两侧 类型: 军政合一建制 |} '''室韦都督府''',唐朝在室韦族聚居区域设置的军政合一建制,位于[[黑水都督府]]之西。公元719年(唐开元七年),室韦开始接受唐平卢节度使统辖。791年(唐贞元七年)前后,唐廷决定在室韦之地设置室韦都督府,也受边州都督所节制。府治不详。室韦都督府辖区,包括今石勒喀河、鄂嫩河、黑龙江上游、嫩江流域,北至外兴安岭一带。辖区境内有20余个部落。唐朝末年至五代初,室韦族诸部逐渐被[[契丹人]]所吞并而与之融合,室韦都督府也随之解体,前后存约百余年。<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593635279734128&wfr=spider&for=pc 室韦-蒙古属于中国史,这与其先征服俄罗斯,还是先征服宋朝无关]百度</ref> == 背景 == 公元630年(唐贞观三年),唐朝置师州,统领室韦。719年(唐开元七年),室韦开始接受唐平卢节度使统辖。791年(唐贞元七年)前后,唐廷决定在室韦之地设置室韦都督府,也受边州都督所节制。府治不详。室韦都督府辖区,包括今石勒喀河、鄂嫩河、[[黑龙江]]上游、[[嫩江]]流域,北至[[外兴安岭]]一带。辖区境内有20余个部落。唐朝末年至五代初,[[回鹘]]解体,[[东北地区]]契丹兴起,室韦诸部逐渐被契丹人所吞并而与之融合,或西迁成为室韦-鞑靼人(九姓鞑靼与三十姓鞑靼,辽代称作阻卜) 。室韦都督府也随之解体,前后存约百余年。 == 著名都督 == 室韦大都督阿朱,唐代室韦都督府都督。室韦大体分布于今[[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洮儿河以北至外兴安岭地区。八世纪末,唐朝为经略室韦地区,设置室韦都督府,以阿朱为大都督。阿朱先后于太和七年(833年)十二月、太和九年十二月、开成元年(836年)、开成四年次来朝,有力地促进了室韦与唐朝的关系发展。 == 都督府 == 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都督源于东汉光武初年临时设置的督军御史。曹[[魏文帝]]初年都督设置制度化,晋代以后始兼任刺史,后周改都督为总管,隋代军区亦称总管。 唐初承隋制,其领军出征者为行军总管或大总管。至武德七年(624年),复以总管府为都督府,大总管府为都督府,而行军总管及大总管不变。大都督常以宗王遥领而以长史代理其职。其余都督则分为上、中、下三等。贞观元年(627年),内地都督府多被裁撤。景云二年(711年),睿宗曾拟分全国(除京畿、都畿外)为二十四都督府,令都督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人善恶,但并未实行。 唐代都督权轻,虽加使持节之号,并不真正赐节。景云二年以贺廷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实授旌节。从此节度使代替都督,成为地方最高的军事长官。其中负责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者二十二,在都督府内"别置经略使",以处理该府所辖羁縻府州的民族事务。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室韦都督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