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1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宇文衍 的原始碼
←
宇文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名稱 = 宇文衍 |身份 = 皇帝 |國家 = 北周 |時代 = 南北朝 |主君 = |屆數 = |最高職務 = |前任 = |繼任 = |圖片名稱 = |圖片大小 = |圖片說明 = |姓名 = 宇文衍 |字 = |號 = |名乘 = |官職 = |封爵 = |封號 = |位階 = |御稱號 = |宮號1 = |宮號2 = |封地 = |氏族 = |籍貫 = |本貫 = |祖籍 = |本籍 = |出身地 = |府邸 = |世系 = |初名 = |乳名 = |幼名 = |兒名 = |童名 = |別名 = |院號 = |其他名號 = |出生日期 = 公元573年 |出生地點 = |婚年 = |逝世日期 = 公元581年 |逝世地點 = |廟號 = |諡號 = 静皇帝 |墓葬 = |祠廟 = |父親 = |嫡母 = |母親 = |繼父 = |繼母 = |養父 = |養母 = |猶父 = |烏帽子親 = |元配 = |正室 = |妻 = |繼室 = |平妻 = |側室 = |元配之父 = |元配之嫡母 = |元配之母 = |正室之父 = |正室之嫡母 = |正室之母 = |妻之父 = |妻之嫡母 = |妻之母 = |繼室之父 = |繼室之嫡母 = |繼室之母 = |平妻之父 = |平妻之嫡母 = |平妻之母 = |兄弟 = |姊妹 = |嫡兄弟 = |嫡姊妹 = |庶兄弟 = |庶姊妹 = |同胞兄弟 = |同胞姊妹 = |異母兄弟 = |異母姊妹 = |異父兄弟 = |異父姊妹 = |繼兄弟 = |繼姊妹 = |子 = |女 = |嫡子 = |嫡女 = |庶子 = |庶女 = |養子 = |養女 = |猶子 = |婿養子 = |繼子 = |繼女 = |其他親屬 = |出身 = |功名 = |經歷 = |著作 = |注釋 = }} '''宇文闡'''(573年—581年),原名宇文衍,[[南北朝]]時期北周末代皇帝(第五代,579年—581年在位),鮮卑族人,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孫子、北周宣帝宇文贇的長子。579年,受宣帝內禪即位,時年7歲,由隋國公、外祖父丞相楊堅輔政。大象三年(581年)禪讓帝位于丞相楊堅,[[楊堅]]登基。至此北周滅亡,[[隋朝]]建立。開皇元年(581年),楊堅派人害死宇文闡,時年九歲,諡號靜皇帝,葬于恭陵。 == 生平 == 579年,受宣帝內禪即位,時年七歲。次年,宣帝崩。[[劉昉 (隋朝)|劉昉]]、[[鄭譯]]決定以[[楊堅]]為輔政大臣(後[[李德林]]提議下成為大丞相)。 [[大象 (年號)|大象]]三年(581年)北周靜帝禪讓帝位于[[楊堅]],楊堅登基。至此北周滅亡,[[隋朝]]建立。楊堅封宇文闡為介國公,食邑一萬戶,車服禮樂仍按北周天子的舊制,上書皇帝不稱為表,皇帝回復不稱詔。雖有這樣的規定,實際上未能實行。 五月壬申日(《[[隋書]]》作五月辛未日 ),楊堅暗中派人殺死介國公宇文闡,時年九歲,後表示大為震驚,發佈死訊,隆重祭悼,諡為靜皇帝,葬在恭陵;以周靜帝的堂叔祖[[宇文洛]]繼為介國公。 ==史書記載== 《周書•卷八•帝紀第八》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北周宣帝[[宇文贇]] *母親:天大皇后朱滿月 ===弟弟=== *萊王宇文衎,581年被 隋文帝誅殺 *郢王宇文術,581年被隋文帝誅殺 ===姐妹=== *宇文娥英 ===後妃=== *皇后司馬令姬,柱國、滎陽公司馬消難之女,後改嫁隋朝司隸 刺史李丹。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南北朝时期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宇文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