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27.1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宇宙尘埃 的原始碼
←
宇宙尘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宇宙尘埃</big>''' |- |<center><img src=https://f12.baidu.com/it/u=751367255,2017052121&fm=173&app=25&f=JPEG?w=640&h=478&s=1D61E94AA6B3B27C44D3F51B0300D0C9&access=215967316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i?q=%E5%AE%87%E5%AE%99%E5%B0%98%E5%9F%83&listsrc=sobox&listsign=6bd405beda34bcd5b206f72aee86dcd5&src=360pic_normal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指的是飘浮于宇宙间的岩石颗粒与金属颗粒。在广袤而空旷的[[宇宙]]之间,除去各种各样的恒星、大行星、彗星、小行星等等天体之外,并不是一片完全的真空。事实上,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宇宙尘埃,这些尘埃看似不起眼,却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宇宙尘埃 外文名称; cosmic dust =='''形态特征'''== 从物质上进行分析,宇宙尘埃其实和组成地球的成分没有什么区别。但出于种种[[原因]],这些尘埃并未能够聚合成一颗星体,而是呈微粒状悬浮于宇宙空间之中。在适当的引力作用下,这些尘埃很有可能较为密集的聚集在一起,呈云雾状,在天文望远镜的镜头中,往往显得绚烂多彩,因此人们将之[[形象]]地称之为"星云"。 这些宇宙尘埃在落到地球上之前,是星际尘埃的一部分。由于它们反射太阳光线,形成了黄道光的模糊光带。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尘埃颗粒不断向太阳旋转前进,并不断从小行星带得到补充。 据有关专家测定,粒径大于60微米的宇宙尘埃,年[[降落]]量约为23430t。宇宙尘埃的结构和地球一样具有核--幔--壳三重结构,而且每个球粒的核心半径大于幔厚与壳厚,它们之间的平均厚度百分比为53.3∶46和4∶0.8。其比值与地球的核--幔--壳厚度之间百分比相近。 =='''基本类型'''== 宇宙尘埃,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外表颜色呈黑色或褐黑色,外表光亮耀眼,极像一颗颗发亮的小钢球;第二种是暗褐色或稍带灰白色的球状、椭球状、圆角状、的小颗粒,主要成分为氧、硅、镁、钙、铝等;第三种是一些无色或淡绿色的玻璃球,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还含有少量的二价氧化物。 =='''物质来源'''== 宇宙尘埃的来源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一种说法认为,宇宙尘埃来源于温度相对比较低、燃烧过程比较缓慢的普通恒星。这些尘埃通过太阳风被释放出来,然后散布到宇宙空间当中去。然而,根据对太阳风所含物质密度的 研究,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太阳风并不能够提供足够密度的宇宙尘埃。因此,另一种猜测认为,这些微小的尘粒很有可能来自于超新星的爆发。根据英国科学家对银河系内最年轻的超新星"仙后座-α"所进行的观测,发现爆发后的残留物所在的区域内存在着大量的冷尘埃,其重量可能为太阳的四倍。这些科学家认为,如果所有的超新星爆发都按照这种规模向外喷发宇宙尘埃的话,则基本可以达到目前宇宙中所拥有的宇宙尘埃的数量。因此,比之普通的恒星裕太阳风,超新星爆发可能才是宇宙尘埃的来源。 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是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宇宙空间彼此碰撞时抛出的火花,大部分降落到深海底。这些小颗粒的化学成分和深海沉积物有很大不同,而且外形独特。1872年,英国海洋考察船"挑战者"号在考察时,从深海底首次采到这种令人奇怪的小颗粒;美国在1950年、日本在1967年、中国在1978年都相继在大洋底部采集到这种小颗粒。 至于绿色的玻璃质尘埃,有些科学家认为,它们来自于月球,是月球火山作用的喷发物,它们的性质与月球土壤中的玻璃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产生影响'''== 这些看上去很美丽的尘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相当直接的影响。比如说,据统计,宇宙尘埃是地球上的第四大尘埃来源,这些尘埃对地球的环境与气候都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每一小时都会有约一吨重的宇宙尘埃进入地球,而仅一片以每小时10万公里的速度绕太阳旋转的尘埃云每年就会给地球带来3000万公斤的尘埃。这个数字不可不谓巨大。此外,美国研究人员还编制了可以模拟120万年来宇宙尘埃影响地球的计算机程序,用来研究长期内宇宙尘埃对地球的影响。模拟运算的结果表明,宇宙尘埃对地球的影响每十万年可达到一次高峰。而且这些尘埃并没有渐渐消失,而是聚集在地球上,这很可能就是过去自然灾害的源头。古生物学家找到的新证据表明,植物和动物个别种类并非一下子灭绝的,而是逐渐地、慢慢地消亡的,这很有可能就与宇宙尘埃的缓慢作用有关。 =='''主要功能'''== 宇宙尘埃对于恒星和行星的诞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对于[[恒星]]和岩石行星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提供形成生命的基本成分。但是早期的宇宙中为何有那么多的尘埃,这仍然是个谜。许多天体[[物理]]学家们认为,尘埃是短命的大型恒星作为超新星爆炸死亡期间形成的。然而,对银河系附近的超新星所进行的一些观测表明,这样所产生的尘埃不多,无法解释早期宇宙中出现的大量尘埃。不久前,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记录了一颗超新星在爆炸后几周至爆炸后2.5年期间尘埃的形成过程,揭开了尘埃形成的神秘面纱。研究揭示了超大尘埃颗粒的形成过程,说明这些颗粒能够承受恒星爆炸带来的冲击;研究还表明,尘埃的产生开始时缓慢,但后来就加速了。 光和热 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克里斯塔·高尔和他的同事们监视了超新星SN 2010jl,这是最初于2010年在附近星系中发现的一颗超新星。研究小组利用智利帕拉那山极大望远镜上的光谱仪,测量了尘埃颗粒所吸收的可见光量以及那些颗粒本身释放的红外辐射量。 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在爆炸之后40天至240天之间出现的尘埃一定是由恒星变为超新星之前被驱逐出去的材料构成的,因为唯一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超新星本身抛射到星际空间的残骸。高尔指出,在爆炸之后那么短的时间内,残骸温度太高,无法凝结成尘埃颗粒。爆炸后这一阶段中,随着来自超新星不断扩张的冲击波一扫而过,先前喷射出去的物质被压缩成低温浓密的外壳,这是尘埃结合积聚的极佳环境。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天文学家鲁比娜·科塔克说,研究小组的[[数据]]是特别具有说服力的,因为他们提供的系列波长数据同步覆盖了爆炸之后几周至几年的情况,所提供的信息同时包含了尘埃颗粒的大小和成分情况。科塔克说:"除了最近最明亮的超新星事件之外,在所有其他事件中都很难获得这么全面的覆盖信息。" 承受冲击 让天文学家们感到吃惊的是,他们发现:相对于银河系的标准来说,这些尘埃颗粒是巨大的,直径在1至4.2微米,至少4倍于在银河系恒星系统之间所发现的典型的尘埃颗粒宽度。高尔指出,大型尘埃颗粒更加难以形成,但是当超新星释放的冲击波向星际物质冲击的时候,大型颗粒不至于被其摧毁,这一点很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大型颗粒存在的时间更长。而在此之前,在太阳系发现过大型的星际尘埃颗粒。 在早期观察中,超新星SN 2010jl周围的尘埃量相对较少,相当于不到太阳质量的万分之一。但是,在爆炸后500天至868天期间,尘埃形成加速,尘埃质量增加了10倍多。高尔称,这一增速标志着超新星的尘埃产出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一旦超新星爆发期间产生的富碳物质和其他残骸得到充分的冷却,就开始结合在一起形成尘埃,加速了尘埃的产出。在第868天,当高尔的研究小组最后一次观察这颗超新星的时候,尘埃量已经增加到太阳质量的0.04倍,或者说相当于地球质量的830倍了。 如果尘埃产出不断增加的态势继续下去的话,20年之后超新星SN 2010jl所产出的尘埃量就会相当于半个太阳的质量,类似于在得到广泛观察的超新星SN 1987A周围所观测到的尘埃量。高尔说,如果早期宇宙中的大型超新星以同样的速度产出尘埃,那么的确可以解释在早期宇宙中所观测到的尘埃量。 =='''研究进展'''== 当宇宙存在仅有7亿年的时候,许多星系便充满了大量宇宙尘埃,究竟这些尘埃是怎么产生的呢?近期,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宣称,宇宙尘埃可能来自II型超新星,当这些宇宙大型星体发生剧烈爆炸时会释放出许多宇宙尘埃,是它们孕育了宇宙尘埃。 宇宙尘埃是星系、恒星、行星和宇宙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宇宙尘埃形成一直是天文学界的难解之谜,直至近年科学家才发现宇宙尘埃形成的两种方式:具有数十亿年生命史的类太阳星体释放出的流溢物;太空中微粒缓慢浓缩过程释放的物质。然而,这两种观点却无法解释宇宙存在仅数亿年时宇宙尘埃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早期尘埃可能来自超新星爆炸,但却很难获得相关确凿的证据。 目前,天文学家们使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和位于夏威夷岛的地面双子北座望远镜进行了新一轮的观测分析,美国空间望远镜科学协会本·苏根曼博士和同事们发现:在SN 2003gd超新星(一种大型II型超新星)的残骸中存在大量的热尘埃,该超新星残骸位于距地球3000万光年的M74旋涡星云。 据悉,像SN 2003gd这样的星体生命很短暂,只生存数千万年。苏根曼博士的这项研究显示超新星可释放大量的宇宙尘埃,他认为早期宇宙中的尘埃很可能就来自II型超新星爆炸。这份研究报告现发表在6月8日出版的《科学快讯》上。 苏根曼说,"这项研究颇具吸引力,当科学界对宇宙尘埃来源的解释模棱两可时,它最终解释了超新星爆炸孕育了宇宙尘埃。" 由于超新星很快会变灰暗,科学家需要精确灵敏度高的望远镜观测当超新星最初爆炸数个月之内的状况,科学家猜测许多超新星都会制造大量宇宙尘埃,但是过去由于技术的局限使科学家们无法提示宇宙尘埃的来源之谜。苏根曼说,"人们早在40年前就猜测超新星可能制造宇宙尘埃,但相关的证实技术只是近年内才得以实现。我们使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能够精确地看到热尘埃是如何形成的。" 英国 英国伦敦大学迈克尔·巴洛博士称,宇宙尘埃是构建彗星、行星和生命的基本要素,这项最新研究显示超新星可能是宇宙尘埃的主要来源,但目前天文学家对宇宙尘埃形成的研究认识仍不完善。据悉,此项研究得到巴洛领导的超新星尘埃释放进化勘测(SEEDS)机构的大力协作。 日本 2012年5月15日,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在九州大分县东部网代岛约2.4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与浮游动物化石混杂在一起的宇宙尘埃,这一发现有助于研究太阳系微粒子的分布与起源。 新华网东京5月16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在九州大分县东部网代岛约2.4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与浮游动物化石混杂在一起的宇宙尘埃,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太阳系微粒子的分布与起源。 宇宙尘埃被认为源自彗星或小行星,多数都与太阳系一样古老。虽然每年约有3万吨宇宙尘埃降落到地球上,但是90%都在通过大气层的时候燃烧殆尽。即使能够到达地表,也很难保留下来。 网代岛是海洋浮游生物大量堆积的燧石由海底地壳隆起而形成的一个岩石岛屿,由于该岛燧石在[[海底]]形成,堆积速度缓慢,研究人员推测其含有宇宙尘埃的密度较高。日本鹿儿岛大学和[[东北]]大学联合研究小组适度粉碎化石,利用磁力甄别等方法,从这些有约2.4亿年历史的浮游生物化石中回收到260个直径0.2毫米以下的宇宙尘埃。经过精确的化学分析确认它们是由与陨石相近的物质形成,属于地球外来物质。 研究小组负责人、鹿儿岛大学助教尾上哲治说,如果能够用同样方法从世界各地搜集到更多太古时代降落到地球上的宇宙尘埃,将有助于弄清太阳系里微粒子的演变过程。<ref>[https://www.sohu.com/a/239143675_616747 宇宙尘埃哪里来? ], 搜狐 ,2018-07-03 07:02</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返回「
宇宙尘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