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174.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学灯 的原始碼
←
学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学灯</big>''' |- |<center><img src=http://t13.baidu.com/it/u=1908274518,1765924981&fm=224&app=112&f=JPEG?w=328&h=5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D%A6%E7%81%AF&step_word=&hs=0&pn=23&spn=0&di=58720257&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908274518%2C1765924981&os=27312777%2C111346515&simid=1908274518%2C1765924981&adpicid=0&lpn=0&ln=163&fr=&fmq=1668581974133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4&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m.kongfz.com%2Fitem%2F32074984%2F%3Ffor%3Dbaidu&fromurl=ipprf_z2C%24qAzdH3FAzdH3F4_z%26e3Bh5g2uz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nda09lb9AzdH3F%3Fu56%3Dkwt17&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yLDMsMSw2LDQ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学灯 性质;副刊 主刊;时事新报 地点;上海 创刊时间;1918年 3月4日 |} 《[['''学灯''']]》,上海《[[时事新报]]》的综合性学术副刊。 “五四”时期有重大影响的报纸副刊。1918年 3月4日创刊,每周一期;5月起每周二次,12月起每周三次;1919年 1月起改为日刊,星期日休刊;12月起逐日发行。自创刊至1928年4月4日改为《[[学灯教育界消息]]》止,先后任《[[学灯]]》编辑的有[[张东荪]]、匡僧、俞颂华、郭虞裳、[[宗白华]]、李石岑、郑振铎、[[柯一岑]]、朱隐青、潘光旦、[[钱沧硕]]等人。<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4467.html 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中国大百科编者 ],360搜索 , 2016-10-28</ref> ==创刊历史== 《[[学灯]]》创刊初期是以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为主的刊物,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灌输文化”,“屏门户之见”,“为社会学子立说之地”(东荪《[[学灯宣言]]》)。1918年12月第一次译载外国文学作品,1919年 4月始发表新文学作品,同年 6月起辟“社会问题”、“妇女问题”、“劳动问题”等专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学灯]]》站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立场上,一面对北洋军阀政府破坏“思想自由”与“学说自由”表示不满(匡僧《[[为驱逐大学教员事鸣不平]]》),一面又指责《[[新青年]]》作者言论过激,鼓吹“不与他人争闲气”(左学训《[[闻北京大学教员被逐消息警告各方面]]》)。学灯以“尽量充分的”输入新道德新思想新文艺“自然而然会消灭”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相标榜(东荪《[[新……旧]]》),大量登载了介绍无政府主义、杜威实验主义新村主义、工团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以及杜里舒、罗素、柏格森唯心主义哲学的译著,也译载了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在文学方面,则先后介绍了托尔斯泰、安徒生、莫泊桑、哈代、屠格涅夫、歌德、厨川白村、契诃夫、陀斯妥耶夫斯基、王尔德、泰戈尔、施特林堡、巴比塞、魏尔兰、波特莱尔、爱罗先珂、惠特曼、左拉等不同倾向、流派的作家,出版过“歌德纪念号”、“但丁六百年纪念”专号,并介绍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美国意象派、[[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的理论。 ==文艺创作== 《[[学灯]]》是“五四”时期新文艺创作的重要阵地之一。郭沫若即是首先在《[[学灯]]》上发表诗作《[[抱和儿浴博多湾中]]》、《[[鹭鹚]]》、《[[死的诱惑]]》,从而“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郭沫若《[[创造十年]]》)。沈雁冰也是在《[[学灯]]》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翻译小说契诃夫的《[[在家里]]》的。随着编辑的变动,在《[[学灯]]》上发表著译的不同倾向的作者先后有:周作人、康白情、张闻天、沈雁冰、宗白华、叶圣陶、郭沫若、沈泽民、成仿吾、田汉、胡怀琛胡适鲁迅、郑振铎、王独清、刘延陵、落华生(许地山)、洪为法、王统照、郁达夫、郑伯奇、滕固、徐玉诺、冰心、谢六逸、王平陵、倪贻德、潘训、俞平伯、胡梦华、徐志摩、顾仲起、施蛰存、李金发等。《[[学灯]]》上刊登、转载过周作人《[[美文]]》及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等文章,并多次组织了探讨新诗理论的专辑(如“诗学讨论号”、“诗歌讨论”、1920年 9月12日“新诗讨论”、1920年11月14日“新诗讨论”)。《[[学灯]]》还十分重视对新文学作品的评介,其中由胡梦华《[[读了〈蕙的风〉以后]]》(1922年10月24日)引起的关于“什么是不道德的文学”的讨论有较大影响。 ==终刊== 1925年11月,《[[时事新报]]》“教育界”栏并入《[[学灯]]》,遂恢复以刊载有关教育的评论与新闻为主,不再刊登文艺著译。从1928年4月4日起,改为《[[学灯教育界消息]]》,由程晓湘主持。1929年 5月16日进一步改为《[[教育界]]》,《[[学灯]]》因此终刊。 1932年10月23日《[[学灯]]》复刊,改名《[[星期学灯]]》,主要内容为书报评介、世界文艺思潮介绍、读书随笔、国内文化消息等。主要撰稿人先后有傅雷、曹聚仁、孙工、张资平、顾凤城、邵冠华、曾今可、胡怀琛、赵景深、余慕陶、刘大杰、林希隽、侍桁等。《[[星期学灯]]》于1934年6月3日易名为《[[时事新报学灯]]》,至1935年9月22日停刊。 ==复刊== 1937年 2月14日《[[星期学灯]]》复刊,由薛农山主编,主要刊载有关政治、历史、哲学的论述,主要撰稿人有[[叶青]]、李季、郑学稼等。1937年8月8日停刊。 1938年 6月5日《[[星期学灯]]》在重庆复刊。1946年4月12日上海出版的《[[时事新报]]》又复刊《[[学灯]]》,出至1947年2月24日终刊。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v07522odd5f|480|270|qq}} <center>学灯网系统介绍视频【新版】</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返回「
学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