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00.2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季風槽 的原始碼
←
季風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季風槽-1.png|230px|thumb|有框|右|澳洲北部的季風槽。[https://www.weatherzone.com.au/news/monsoon-trough-teasing-northern-australia/529397 原圖鏈接]]] '''季風槽'''([[英語]]:'''Monsoon trough'''),[[氣象學]]名詞,是熱帶幅合帶的一部份,由跨[[赤道]]季風與偏東信風的幅合產生。季風槽中一般有降雨天氣,亦不時有熱帶氣旋在其中生成。部分熱帶輻合帶在西[[太平洋]],由在一條線上所描繪氣象地圖表示的最小海平面壓力的位置<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617192300/http://amsglossary.allenpress.com/glossary/search?p=1&query=monsoon+trough&submit=Search 季風槽]氣象詞彙/美國氣象學會</ref> ,因此,是一種收斂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風型之間的區域。 ==概述== '''季風槽'''西風季風位於赤道部分,而東風風則位於波谷的極點。在沿其軸線的方向上,可以發現暴雨,這些暴雨將引發該地區各個雨季的高峰。當它經過某個地點的極地時,就會出現高溫和乾燥的情況。季風槽在創造世界上許多熱帶雨林中發揮著作用。 術語季風槽在西太平洋的季風地區如亞洲和澳大利亞最為常用。ITCZ /季風槽向陸地的遷移預示著夏季月份每年雨季的開始。季風谷附近經常形成低氣壓和熱帶氣旋,每季都能在幾天之內產生一年的降雨。 ==運動與力量== 在西太平洋的季風槽形到達天頂緯度夏末期間,當在相反半球冬季凸條是最強的。在八月份,它可以達到東亞地區的第40個平行線,在二月份,可以達到澳大利亞的第20個平行線。[[夏季]]風的來臨加速了其極地發展,夏季風的特徵是各大洲最溫暖地區的氣壓降低。在南半球,與[[澳洲|澳大利亞]]季風有關的季風槽在2月達到了最南端的緯度,沿西北-西北/東-東南軸線定位。 ===風浪的影響=== 季風槽的相對渦度或自旋的增加通常是季風槽會聚區內風會聚增加的產物。風浪可能導致收斂性增加。當風浪向季風槽所在的位置移動時,亞熱帶山脊中的加強或赤道運動會引起季風槽的加強。當鋒線在[[冬季]]穿過一個半球的亞熱帶和熱帶時,通常作為切變線當它們的溫度梯度變得最小時,風浪會越過海洋區域的赤道,並在另一個半球的夏季增加季風谷。探測風浪是否到達季風谷的關鍵方法是在季風谷內形成雷暴爆發。 ===季風窪地=== 如果在季風槽內形成一個環流,它就可以與該大陸上的鄰近低氣壓競爭,並且在其外圍將發生風浪。這種在季風槽內自然界很廣的環流被稱為季風低壓。在北半球,季風窪地通常是不對稱的,並且往往在其東部外圍具有最強的風。輕風和變風覆蓋了它們中心附近的大面積區域,而陣雨和雷暴雨帶則在其流通區域內發展。 在系統的向西和向西的高空急流的存在可以通過增加季風低壓上方高空的發散空氣來增強其發展,從而導致相應的地表壓力下降。即使這些系統可以在陸地上發展,季風窪地的外部也類似於[[熱帶氣旋]]。例如,在印度,每年有6至7個季風低壓槽在印度全國移動,在孟加拉國的厄爾尼諾事件的七月和八月期間,它們的數量在增加。<ref>[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23/A:1013736923929 南方濤動對[[孟加拉]]灣季風低氣壓發生的影響]</ref>季風窪地是有效的降雨產生者,當它們穿過較乾燥的地區(例如澳大利亞內陸)時,可以產生一年的降雨量。 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認可的某些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週期中都會具有季風低壓的特徵。該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加入季風低壓作為一個類別,2015年和旋風科曼是公認的由JTWC完全季風低壓的第一個系統。 ==角色== ===在雨季=== 由於季風槽是風型的收斂區域,並且是地面低壓的拉長區域,因此在查看衛星圖像時,該槽集中了低水平的水分,並且由一個或多個拉長的雷暴帶限定。在五月到六月之間,它突然向北運動,這與季風政權的開始以及南亞和東亞的雨季相吻合。這個匯聚區與[[長江]]及[[中國]]北方長時間的暴雨事件有關。它的存在也與澳大利亞境內雨季的高峰有關<ref>[https://www.metoc.navy.mil/jtwc/jtwc.html?north-indian-ocean 北印度洋最佳的軌道數據]聯合颱風預警中心]</ref><ref>[http://www.soest.hawaii.edu/MET/Enso/peu/update.dir/Update-4thQtr2001/Update-4thQtr2001.html 季風槽]夏威夷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技術學院。太平洋ENSO更新:2001年第4季度-第1卷。7號。4</ref>。隨著風向特定位置的極地行進,隨著風向西移,逐漸形成了清晰,炎熱和乾燥的環境。世界上許多雨林都與這些氣候低壓系統有關。 ===在熱帶氣旋中=== 季風槽是熱帶氣旋的重要成因區。由於旋渦固有的自轉,渦旋豐富的低空環境具有明顯的低空自旋,導致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好於平均水平。這是因為預先存在的具有充分自旋和收斂性的近地表擾動是熱帶氣旋發生的六項要求之一。<ref>[https://www.aoml.noaa.gov/hrd/Landsea/climvari/index.html 熱帶氣旋的氣候變化:過去,現在和未來]</ref>]與季風谷相關的雷暴活動似乎有15至25天的周期,大約是Madden-Julian振盪或MJO 波長的一半。這反映了這些特徵附近的熱帶氣旋成因,因為成因在活動的2至3週內聚集,然後在活動的2至3週內聚集。在特殊情況下,熱帶氣旋可圍繞這些特徵爆發,並趨於跟隨下一個氣旋向極地和向西移動。 每當夏季亞洲季風東側的季風槽處於其正常方位(從東東南向西西北)時,沿其外圍的熱帶氣旋就會向西運動。如果它改變方向,從西南向東北,熱帶氣旋將向極地移動。 S型熱帶氣旋徑跡往往與反向風季風槽有關。在南太平洋輻合帶和南美的聚集區,一般反向定向。在南半球夏季,季風槽或ITCZ未能移至東太平洋和[[大西洋]][[赤道]]以南,這被認為是導致這些地區通常不形成熱帶氣旋的因素之一。還注意到,當季風槽位於太平洋北緯20度附近時,熱帶氣旋的頻率是其接近北緯10度時的2-3倍。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brZ4UgL4M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Severe Weather Update: Monsoon trough and tropical low, 8 March 2020.<br>惡劣天氣更新:季風谷和熱帶低氣壓,2020年3月8日。}}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vw8gMPTVU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Skymet Weather Bulletin: Monsoon trough reaches Himalayas; rainfall to decrease in Punjab, HaryanaSkymet<br>天氣公告:季風槽到達喜馬拉雅山; 旁遮普邦的降雨減少,哈里亞納邦}}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hmW9GQBPc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Monsoon trough - Video Learning - WizScience.com<br>季風槽-視頻學習-WizScience.com}}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Category:323 天體;天象]]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季風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