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56.7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孟浩然 的原始碼
←
孟浩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孟浩然'''(689年-740年<ref>http://db1.ihp.sinica.edu.tw/cbdbc/cbdbkm?@17^960248073^107^^^1^1@@2021438441</ref>),名浩,字[[浩然]],號鹿門處士,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盛唐時期著名诗人,屬於山水田園(田園山水)派。孟浩然年輕時曾遊歷四方,故後人稱他孟鹿門、鹿門處士。 [[File: 孟浩然.jpg|thumb|right| [https://p0.ssl.qhimgs4.com/bdr/640__/t0133d8a173e18c1f0f.jpg?size=640x401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AD%9F%E6%B5%A9%E7%84%B6&sxsrf=ALeKk01dO2ZD_49wpQfcmy11bzFzKFmmEg:1585467725528&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i7y9TEl7_oAhUky4sBHXYuCq04MhD8BSgBegQIDBAD&biw=1422&bih=643#imgrc=cgwNuxYCZGsM3M] ]] ==生平== 唐景龍二年(708年),作《題鹿門山》詩。唐景雲二年(711年),與[[張子容]]同隱鹿門山。 ===漫遊求仕=== 唐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張子容應考進士,作詩《送張子容進士舉》,25到35歲間,辭親遠行,漫遊長江流域,廣交朋友,乾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 唐開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 登岳陽樓,作《岳陽樓》詩以獻。唐開元六年(718年),浩然居家,作詩慨嘆清貧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薦。唐開元八年(720年),暮春,浩然抱病,有贈[[張子容]]詩《晚春臥病寄張八》。九月九日,浩然與[[賈舁]]登峴山,詩酒唱和。唐開元十二年(724年),浩然36歲, [[盧饌]]為襄陽令,浩然與之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陽求仕,滯洛三年,一無所獲。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與[[李白]]結交為好友,成莫逆之交。當年[[韓思]]復卒,天子親題其碑。浩然與盧饌立石峴山。唐開元十四年(726年),三月,浩然游揚州,途經武昌,遇李白。李白於黃鶴樓作詩送行。 ===入京不仕=== 唐開元十五年(727年),第一次赴長安進行科舉考試。唐開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長安作《長安平春》詩,抒發渴望及第的心情,當年浩然三十九歲,然而,科舉不中。同年浩然與[[王維]]結交,王維為浩然畫像,兩人成為忘年之交。應進士舉不第後,浩然仍留在長安獻賦以求賞識,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張說]]交誼甚篤。傳說張說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張說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 ===隱居山水=== 唐開元十七年(729年),離開長安,輾轉於襄陽、洛陽,夏季游吳越,與[[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擬薦浩然,浩然作詩婉言謝絕,次年遊玩於江南的名山古剎。 唐開元十九年(731年),浩然同年43歲,春,在越州有贈[[謝甫池]]詩,表示出對農事的關心。繼續在江浙一帶會友作詩。 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第二次前往長安求仕,不仕,當年浩然回襄陽。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韓朝宗]]為襄州刺史,邀請他參加飲宴,並向朝廷推薦他,浩然沒有按照約定赴京。同年李白赴襄陽一起遊玩。李白走後,浩然入蜀,往游廣漢。 ===幕府入職=== 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浩然在荊州一帶多所遊覽,夏,浩然患背疽,臥於襄陽,次年病加重。 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齡]]遭貶官途過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 ==著作==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wUuiNOx_0}} 孟浩然有《孟浩然集》三卷,是唐代王士源所編,該書共收藏了孟浩然二百十八首詩,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通過該書衍生了許多作品,代表的有;明代毛晉刻本名《孟襄陽集》,亦三卷,編次與宋本不同;明代顧道洪刻本有補遺一卷,並附《襄陽外編》一卷;《四部叢刊》影印明刻四卷本;明張遜業刊二卷本,楊一統刊一卷本等。1975年台北學生書局出版遊信利《孟浩然集箋注》。1988年巴蜀書社出版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199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徐鵬《孟浩然集校注》。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佟培基《孟浩然詩集箋注》。<ref>[http://www.86lsw.com/whls/1754.html 中國歷史網>孟浩然]</ref> 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比較單一。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但是更多的是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於寒儉枯瘠。他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等篇,自然渾成,而意境清迥,韻致流溢。他與王維、[[李白]]、[[張九齡]]交好,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山水詩]]之先声。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並稱「王孟」。 《秋登蘭山寄張五》 【原文】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譯文】 面對北山嶺上白云起伏霏霏,我這隱者自己能把歡欣品味。 我試著登上高山是為了遙望,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 憂愁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遠看天邊的樹林活象是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 什么時候你能載酒到這里來,重陽佳節咱們開懷暢飲共醉。 【注釋】 ⑴蘭山:一作“萬山”。萬山,一名漢皋山,又稱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陽西北十里。張五:一作“張子容”,兄弟排行不對,張子容排行第八。有人懷疑張五為張八之誤。 ⑵“北山”二句:晉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這兩句由此變化而來。北山:指張五隱居的山。北:一作“此”。隱者:指張五。 ⑶相望:互相遙望。試:一作“始”。 ⑷“心隨”句:又作“心飛逐鳥滅”、“心隨飛雁滅”、“心隨鳥飛滅”等。 ⑸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楚辭·天問》:“薄暮雷電,歸何憂?厥嚴不奉,帝何求?” ⑹清秋:明凈爽朗的秋天。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一作“清境”。 ⑺歸村人:一作“村人歸”。 ⑻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渡頭:猶渡口。過河的地方。 ⑼“天邊”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楊仆射山齋獨坐》中有:“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這兩句似是據此變化而成。薺:薺菜。洲:又作“舟”。 ⑽何當:商量之辭,相當于”何妨“或”何如“。 ⑾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之極。九月九日故稱“重九”或“重陽”。魏晉后,習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參考資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23 2、 鄧安生 孫佩君.孟浩然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67-69 【賞析】 這是一首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全詩情隨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美。”詩人懷故友而登高,望飛雁而孤寂,臨薄暮而惆悵,處清秋而發興,希望摯友到來一起共度佳節。“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細細品嘗,夠人玩味。 開頭二句從晉代陶弘景《答詔問山中何所有》詩脫化而來,點明”自怡悅“,為登高望遠的緣由之一。 三四兩句起,進入題意。“相望”表明了對張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遠望,望而不見友人,但見北雁南飛。這是寫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見了,而又近黃昏時分,心頭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卻使人逸興勃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是寫從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勞動一日,三三兩兩逐漸歸來。他們有的行走于沙灘,有的坐歇于渡頭。顯示出人們的行動從容不迫,帶有幾分悠閑。再放眼向遠處望去,一直看到“天邊”,那天邊的樹看去細如薺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黃昏的朦朧中卻清晰可見,似乎蒙上了一層月色。 這四句詩是全篇精華所在。在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著力刻畫人物的動作,也未著力描寫景物的色彩。用樸素的語言,如實地寫來,是那樣平淡,那樣自然。既能顯示出農村的靜謐氣氛,又能表現出自然界的優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謂:“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涵涵然有云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潛評孟詩為“語淡而味終不薄”,實為孟詩的重要特征之一。這四句詩創造出一個高遠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詩的意境,是頗為近似的。這也代表了孟詩風格的一個重要方面。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照應開端數句。既明點出“秋”字,更表明了對張五的思念,從而顯示出友情的真摯。 參考資料: 1、 李景白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76-77 . <ref>[http://www.chinesewords.org/poetry/7346-608.html 漢語網>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ref> 《過故人莊》 【原文:】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準備好了雞和黃米飯,邀請我到他的農舍做客。翠綠的樹木環繞着小村子,村子城牆外面青山連綿不斷。打開窗子面對着穀場和菜園,我們舉杯歡飲,談論着今年莊稼的長勢。等到九月初九重陽節的那一天,我還要再來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觀賞菊花的美麗。 【鑑賞】 這首詩是作者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上朋友家做客的表現。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談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爲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一、二句從應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佳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面對場院菜圃,把酒談論莊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結尾兩句以重陽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這一開頭就像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無渲染,開門見山,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這個開頭,不是很著力,平靜而自然,但對於將要展開的生活內容來說,卻是極好的導入,顯示了氣氛特徵,又有待下文進一步豐富、發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村里,作者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並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由此運用了由近及遠的順序描寫景物。這個村莊坐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傲孤僻。正是由於“故人莊”出現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所以賓主臨窗舉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更顯得暢快。這裡“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面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此處敘述人在屋裡飲酒交談,軒窗一開,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內,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對於這兩句,人們比較注意“話桑麻”,認為是“相見無雜言”(陶淵明《歸園田居》)。但有了軒窗前的一片打穀場和菜圃,在綠陰環抱之中,又給人以寬敞、舒展的感覺。話桑麻,就更讓讀者感到是田園。於是,讀者不僅能領略到更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穫,乃至地區和季節的特徵。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於桑麻的話語,都仿佛縈繞在讀者耳邊。它不同於純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采。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里,這位曾經慨嘆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鬱的情緒也丟開了。從他對青山綠樹的顧盼、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緒舒展了,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農莊的環境和氣氛,在這裡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幾分皈依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中說:“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杜甫詩中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浩然詩中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甫的鬱結與孟浩然的恬淡之別,讀者從這裡可以窺見一些訊息。 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鬆,連律詩的形式也變得自由和靈便了。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作者描寫的對象——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鍊的痕跡,另一方面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比如詩的頭兩句只寫友人邀請,卻能顯出樸實的農家氣氛;三四句只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寫把酒閒話,卻能表現心情與環境的愜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說重陽再來,卻自然地流露出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這些句子平衡均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把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這是所謂“篇法之妙,不見句法”(沈德潛《唐詩別裁》),“不鉤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記》)。他把藝術美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這種不炫奇獵異,不賣弄技巧,也不光靠一兩個精心製作的句子去支撐門面,是藝術水平高超的表現。正是因為有真彩內映,所以出語灑落,渾然省淨,使全詩從“淡抹”中顯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濃飾盛妝”了。 <ref>[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261/prose_appreciations/715 讀古詩詞網>過故人莊>孟浩然]</ref> ==後世紀念== ===墓地=== 孟浩然墓在襄陽市襄陽城(襄城區)東風林南麓。其墓在唐德宗年間(780年~805年)有所“癉壞”,節度史樊澤“乃更為刻碑”與“封寵其墓”。清末存土冢。現高1米餘,底徑約3米,保存尚好。 ===紀念館==== 孟浩然紀念館2003年新建,在襄陽市東南15公里處襄州區東津鎮境內的鹿門山。始建於東漢建武年間的鹿門寺,魏晉以來曾是佛教勝地和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漢末名士龐德公、唐代詩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棲隱於此。鹿門寺現保存有石鹿、龍頭噴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築和宋、明、清三代碑刻,並有龐德公採藥棲身洞、孟浩然亭、伏虎亭、望江亭等16個景點,群山環繞,清泉涓涓,周圍的森林面積2600餘畝,森林覆蓋率92.5%,已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 <ref>[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authorv_3811e4e1f460.html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孟浩然]</ref> ==注釋== {{reflist}}朋友 ==外部链接== * 《[http://web.it.nctu.edu.tw/~lccpan/newpage7.htm 孟浩然年谱]》 * 《[http://www.shigeku.org/xlib/lingshidao/gushi/menghaoran.htm 古诗库:孟浩然全集]》 {{Authority_control}} [[category:唐朝诗人|M]]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Authority contro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uthority control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o globa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孟浩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