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48.2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孙树椿 的原始碼
←
孙树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孙树椿 | 圖像 = [[File:Sunsc.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4957512132&di=e3c66acc34b8ddadd3c79e281d31136f&imgtype=0&src=http%3A%2F%2Fwww.zysj.com.cn%2Fimage%2Fmingyi%2Fsunshuchun%2Fsunshuchun.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39年7月1日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孙树椿''',男,1939年7月1日出生,汉族,[[河北省]]蠡县,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颈椎病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毕业院校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 教育经历 == 1958年-1964年 在[[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系学习。 == 工作经历 == 1964年-1985年 在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 1985年-1990年 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1990年至今 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 出诊时间 == 周三上午。 == 研究方向 == 擅长治疗各种骨伤科疑难疾病,尤其脊柱疾病为主。 == 学术兼职 ==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骨伤科分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会长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科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骨伤》、《中国中医骨伤科》、《中医正骨》杂志副主任委员兼副主编 == 学术思想 == 一、辨病辨证,相互结合 孙树椿认为,有病就有证,辨证才能识病,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临床诊治时,既要辨病,又要辨证,只有病证合参,才能选用适当方药、恰当的手法。辨病与辨证结合也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二是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辨病辨证相互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具体病位、病理和转归等,使治疗针对性更强。例如脊髓型颈椎病,一般都认为应手术治疗,但本病从中医角度认识有“痹证”“痿证”之分,痹证型完全可以非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 二、筋伤手法,轻巧柔和 孙树椿在继承刘寿山老先生的经验同时,运用现代的解剖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对手法进行了规范整理,逐渐形成具有孙氏特点的筋伤手法。孙树椿认为,手法的疗效靠的是手法本身,孙树椿指出“筋喜柔不喜刚”,在手法运用上尤其强调轻巧柔和、外柔内刚,力量由轻渐重,治疗中使患者在并不感到痛苦的情况下即获得症状的缓解或痊愈。 三、内治外治,相辅相成 孙树椿强调治疗要兼顾局部与整体,审证求因。由于筋伤疾病多以局部损伤为主,因此治疗时,既要注意局部,又要兼顾全身,然后选取相应的穴位和恰当的手法,借以舒筋活络,解痉止痛,这样才能兼顾局部与整体。 筋伤疾病以局部损伤为主,手法治疗是孙树椿的精华所在。但是,孙树椿在手法治疗的同时,也很重视内治的调理,做到内治与外治相辅。在内治的同时,强调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原则。 四、功能锻炼 动静结合 孙树椿认为,在筋伤的治疗中,动静结合也同样有着实际的临床意义。孙树椿指出,伤后经络受阻,气血瘀滞,血肿形成,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因此筋伤的愈合需要固定一段时间,以利于筋伤的修复,这即是“静”。同时,由于血肿形成,若瘀血不去,日久气血凝滞,血不荣筋,容易导致筋肉挛缩,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因此,除一定时间的“静”外,也需要注重局部及全身的功能锻炼,使气血畅通,筋肉得养,这即是“动”。 == 科研成果 == 主持“意念导引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颈椎退变对神经血管影响及手法治疗机制”和“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规范化研究”的研究。 治疗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药物的课题“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1997年国家科委国家医药技术创新重大项目课题。 “颈眩宁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获国家科委国家新药与产业开发项目课题, 同时也得到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基金资助。 主持“实用筋伤手法整理研究”课题。 中药三类新药“颈痛颗粒”和“腰痹通胶囊”已获得新药生产证书。 == 获奖情况 == 主持“实用筋伤手法整理研究”课题获1992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6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五 ”期间“对中医药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奖; 2006年12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2007年6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名师”称号; 2007年10月获得了第四届中国药学发展(HOMA)学科成就奖。 《中医骨伤科学》获1989年西南五省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中医筋伤学》获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教材三等奖; 《实用推拿手法彩色图谱》获1996年国家医药管理局优秀图书一等奖; 《中医药治疗颈痛》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图书三等奖。 == 主要论文 == * 孙树椿,[[郭学勤]],[[刘小宁]]. 手法治疗颈椎病144例的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1986(09). * 孙树椿,[[易金根]],[[张军]]. 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 中国针灸,1995(S2). * 张军,孙树椿. 颈椎Ⅰ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中医正骨,2000(09).<ref>[http://js.xhby.net/system/2019/04/02/030942064.shtml 为市民带来福音 苏州中医院邀请骨伤科专家孙树椿教授前来会诊交流],新华报业网,2019-04-02</ref> * 张军,孙树椿,丁建中,蒋宏伟,[[张西静]],方建国,[[李俊杰]]. 通络止痛膏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 中医正骨,2001(03). * 张清,孙树椿,[[佟大伟]]. 椎动脉Ⅱ段周围神经的显微解剖观察[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03). * 张清,张淳,孙树椿,付宝驰. 旋转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去甲肾上腺素及内皮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骨伤,2004(12). * 张军,孙树椿,[[于栋]],张淳,武震. 交感神经及其递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调控机制[J]. 中国骨伤,2005(07). * 孙树椿.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2006(19). * 鲍铁周,孙树椿. 颈椎病的分型牵引治疗[J]. 中医正骨,2005(05). * 马珑,孙树椿,[[崔宏勋]].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2例疗效观察[J]. 中医正骨,2010(11). * 孙树椿,张军,王立恒,赵宜军,刘秀芹,张淳,于栋,[[王德龙]],武震,陈朝晖,[[赵忠民]],[[韩磊]]. 旋转手法对颈椎髓核内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骨伤,2010(01). * 姚啸生,孙树椿,张军,[[刘元禄]],李洪久,[[孙广江.]] 腰痹通胶囊对退变腰椎间盘Ⅱ型胶原含量和TNF-α、IL-1β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07). == 出版著作 == 主编著作有:《临床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药治疗颈痛》、《中医筋伤学》、《[[中医筋伤学]]》、《中国医药保健推拿图谱》(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实用推拿手法彩色图谱》、《筋、骨缝损伤》、《刘寿山正骨经验》等十。 ==参考资料== [[Category:医生]][[Category:教师]] [[Category:中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孙树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