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00.18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孔道辅 的原始碼
←
孔道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p style="text-indent:2em;">'''孔道辅'''(987~1040),初名延鲁,字原鲁,[[孔勖]](孔勗)之子,[[孔子]]的第45世孙,终年55岁。 <p style="text-indent:2em;">自幼聪明好学,25岁进士及第,为宁州军事推官。 == 人物专题 == *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ZYJ199401010.htm 孔道辅与祭祀孟子之始] * [https://www.sohu.com/a/430692389_120381027 陈霞 | 孔道辅与“五贤堂” ] * [https://sou-yun.cn/KnowledgeGraph.aspx?id=25020&type=People&resourceType=Poem 文学知识图谱 人物 孔道辅] * [http://www.ruiwen.com/guji/1912312.html 《宋史·孔道辅》原文及译文] ==基本信息 == {| [[File:199663411.jpg|缩略图|右|[http://pic.gerenjianli.com/mingren/1999/199663411.jpg 原图链接]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31/6m2t155bok.html 来自名人简历网]]] |- | 姓名 孔道辅 --------------------------------------------------------------------------------- |- | 字号 字原鲁 --------------------------------------------------------------------------------- |- | 原名 孔延鲁 --------------------------------------------------------------------------------- |- | 民族 汉族 --------------------------------------------------------------------------------- |- | 出生时间 987年 --------------------------------------------------------------------------------- |- | 去世时间 1040年 --------------------------------------------------------------------------------- |- | 所处时代 宋朝 --------------------------------------------------------------------------------- |- | 主要成就 曾任宁州军事推官 --------------------------------------------------------------------------------- |} ==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1016年(大中祥符九年),任大理寺丞兼知仙源县。他上奏真宗,请加扩建 孔庙。真宗允准,并合命道 辅主其事。乃大扩圣庙旧制,增广殿庭廊庑360间。1022年(乾兴元年)任太常 博士,召为左正言。 正逢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受命之日,即疏请太后归政于皇帝。<p style="text-indent:2em;">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召道辅为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当时,仁宗爱美人尚氏、杨氏,欲废郭后,道辅率谏官[[孙祖德]]、[[范仲淹]]等人极力劝阻,并与支持废后的宰相[[吕夷简]]相抗争。帝怒,贬道辅知徐州,后知兖州。宝元元年(1038)复召为御史中丞。知兖州时,曾访得[[孟子]]墓于邹城东北三十里四基山之阳,建孟子庙于墓之西南。 <p style="text-indent:2em;">1039年(宝元二年)开封府小官[[冯士元]]犯罪牵连到参知政事程琳。仁宗把此案交给权知开封府郑戬审理。宰相[[张士逊]]既厌恶程琳。又想排挤辅。他明知皇帝要治罪于程琳,却又假惺惺地让道辅为其求情。道辅不了解其用心,是照着办了。仁宗认为朋党大臣,道辅出知郓州。在赴郓州时,正处天气严寒,行至韦城,旧病复发而卒。 == 人物相关 == === 孔道辅与[[孟子]] === * 北宋以来,孟子的学术思想在知识界逐渐得到重视,得到朝廷的关注。北宋皇帝认为:孟子的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涉及到人民利益的内容,也是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的重要工具。封建帝王的重视,孟子的思想也普遍得到学术界和民众的认可。孟子思想得到重视后,孟子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名气也逐渐扩大。孟子的名气上升后,谁是孟子的后裔也有人关心了。 * 据说第一个关心孟子后裔的人,是宋仁宗时山东地方官员孔道辅。孔道辅到兖州任知府后,在山东邹城找到了孟子后裔孟宁。 * 孟子的家乡在山东邹县,隶属于兖州府。孔道辅出于对孟子的敬仰,派出官吏四处察访,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终于在至任的第二年,在邹县东北三十里处,找到了有一个称为四基山的地方。又在四基山的阳面,找到了孟子的坟墓。 * 孔道辅惊喜之余,立即组织能工巧匠,破土动工,修筑孟子庙。 * 景佑四年(公元1034年),孟子庙修筑完成。孔道辅还请泰山著名学者孙复,撰写了一篇《新建孟子庙记》的文章,并把这篇文章记录在石碑上,置放在庙前。 * 孟子庙落成不久,孔道辅又为寻找孟子的后裔而忙碌。不久,在邹县西北二十里的凫村,找到了孟子四十五代后裔孟宁。孔道辅向朝廷推荐。朝廷收到了这个消息后,授予孟宁担任迪功郎,邹县主簿,并让他专门主管孟子庙的祭祀工作。从此,孟子的后裔孟宁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 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孔道辅又在孔庙的西侧,建立了五贤祠。把春秋战国的孟子、荀子、汉朝的杨雄、隋朝的王通、唐朝的韩愈,这五个知识渊博的人才,称为“五贤”,设像祭祀。孔道辅亲自撰写了《五贤堂记》的文章。文中孔道辅对孟子的功绩作了充分的肯定。 * 担任三年兖州知府后,孔道辅又回到京城,在朝廷中担任御史中丞。在朝中,孔道辅等有名文人多次向朝廷进行举荐孟子,引起宋神宗赵顼十分赞赏孟子。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宋神宗赵顼追封孟子为“邹国公”,诏书中称:“自孔子殁,先王之道不明,发挥微言,以诏三圣,功归孟氏,万世所宗。” === 民间传说——孔道辅击蛇 === * 宋真宗祥符中(约公元1013—1017年),孔道辅佐幕宁州,为军事推官。道辅为孔子后裔,才华出众,胆识过人,遇事往往有卓见。 当时,宁州天庆观真武庙出现一条大花蛇;出则不避来人,或伸颈吐舌,或品食供物;人皆以为“神蛇”。此事惊动宁州地面,天天人拥车往,焚香拜祭。州刺史而下所有官吏,都是早晚前去拜祭。一日,孔道辅路经殿前,见状愤怒,说:“蛇惑吾民乱吾俗,杀无赦!”于前健步登阶,“以笏击蛇,碎其首”。欢者“惊慌失措,目瞪口呆”,此事传开去,人人惊服,宁州社会秩序也变得谨然有序了。当时,东鲁有位名作家石介,特撰一篇《击蛇笏铭》以赞正气。文中说:“……?独毙一蛇而已!轩阶之间,有罔上欺民先意顺旨者,公以此笏击之;朝廷之内有谀容;妄色附邪背正者,公以此笏击之。夫如是,则轩阶之下不仁去;庙堂之上无奸臣;朝廷这内无妄人……”孔道辅也因此成为名人。<br> == 史料记载 == * 《宋史·孔道辅》 [[Category:宋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返回「
孔道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