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35.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婺剧 的原始碼
←
婺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婺剧.jpg|350px|缩略图|右|<big>婺剧</big>[http://www.wuju.cn/ytdt/201805/W020180502619803558186.jpg 原图链接][http://www.wuju.cn/ytdt/201805/t20180502_2290505_1.html 来自 浙江婺剧研究院 的图片]]] '''婺剧''',为[[浙江|浙江省]]的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金华及周边地区。其名字来源说法存疑,最流行的一种是其得名于金华的古称婺州。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融合了[[高腔]]、[[昆腔]]、[[乱弹]]、[[徽调]]、[[滩簧]]和[[天津时调]]等六个不同的声腔<ref>[https://www.doc88.com/p-1178559805063.html 金华婺剧高腔、昆腔、乱弹、徽调的声腔特点],道客巴巴 ,2015-3-31</ref> 。代表性剧目有《孙膑与庞涓》、《黄金印》、《三请梨花》、《西施泪》等。著名[[演员]]有徐汝英、[[周越先]]、郑兰香、徐凤仙等。目前的主要演出团体有浙江婺剧团等。 ==命名== 婺剧在1950年代开始作为独立、完整的剧种出现,最早的相关研究也始于此时,即1950年11月[[蒋风]]、沈瑞兰在上海《戏曲报》三卷第六期发表的《婺剧介绍》<ref>[http://jhwcw.zjol.com.cn/wcnews/system/2016/06/02/020479369.shtml 蒋风:走上光荣的荆棘路(上)],婺城新闻网, 2016-6-2</ref>。但其名称来源仍然存疑,虽然最流行的说法是其来自于金华的古称婺州,但当时出现的许多新剧种都是以行政区域划分来命名的,而最早的[[职业]]“婺剧团”是1950年11月19日创立的、由龙游戏班“周春聚”改编成的 “衢州实验婺剧团”,此时的龙游隶属衢州专署而不是金华专署。在此之后才有金华“新新舞台”改编的“金华专区实验婺剧团”。 此外,在婺剧出现之前,金华和[[衢州|衢州市]]一带存在着所谓的“金华戏”,有时候这被部分学者当成婺剧的源头。但这一说法也不准确,因为当时所谓的“金华戏”指的是今婺剧中的[[徽戏]],其仅为婺剧中并不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浙江婺剧团演员徐汝英曾说,当地其实很少有人知道“金华戏”之名,也很少有人会把它当作婺剧。 ==表演特色== 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 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名演员有[[江和义]]、徐东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锡贵、王金龙、叶阿苟、郑兰香、[[葛素云]]、吴光煜等。 ==视频== ===<center> 婺剧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婺剧《西施泪》选段 挂帅人:陶慧敏 </center> <center>{{#iDisplay:n0524kpuzgk|560|390|qq}}</center> <center> 婺剧 芦林会 片段 (徐汝英) </center> <center>{{#iDisplay:d0644q5ybib|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婺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