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20.18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姚剧 的原始碼
←
姚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姚剧.jpg|350px|缩略图|右|<big>姚剧《严子陵》剧照</big>[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1/20170427/1493235035694_1.jpg 原图链接][http://zj.people.com.cn/n2/2017/0427/c186327-30099742.html 来自 人民网 的图片]]] '''姚剧'''是一种[[滩簧]]类戏曲剧种,流行于[[中国]][[浙江|浙江省]][[余姚市|余姚]],[[舞台]][[语言]]采用余姚方言。姚剧起源于余姚滩簧,形成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为其鼎盛时期。传统剧目有72出,多表现日常生活。目前唯一专业表演团体为浙江省余姚市艺术剧院姚剧团。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特点== 姚滩的[[唱腔]]淳朴优美,节奏明快,富有乡土气息,由基本调和[[小调]]两部分构成。基本调常用的是“平四”和“紧板”<ref>[http://www.yy.gov.cn/art/2015/11/26/art_25949_876270.html 乡野俚曲话姚剧],余姚市人民政府网站,2015-11-26</ref> 。曲体为“起、平、落”形式,平腔只用清板演唱,男女同调异腔,转换自然,女调的“平四”下韵,常衬有“嗳嗳唷”的衬音,清亮委婉,富有特色。“平四”一般用于叙述性唱词,较抒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紧板”多用于[[剧情]]紧张、气氛热烈的[[场面]]。另一类是小调,共有40余首,或为江南民歌,或为明清俚曲,常用的有 《夜夜游》 、《小扳艄》 、 《紫竹调》 、《对花十送》 、 《五更调》等,音色醇厚,节奏轻快,雅俗共赏,并富有乡土气息。 ==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部分[[艺人]]对姚滩的内容和演出形式进行了改革,如排演现代剧目,实行男女合演等等。并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于1954年成立了姚剧团。余姚和慈溪西北地区,上虞东部一带,广大农村中的业余姚剧团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五六十年代,业余姚剧团曾有150多个,足见这一地方剧种生命力之强和群众基础之深。当一些[[剧团]]艰难经营,有的剧种甚至成为“绝唱”时,余姚姚剧却长唱不衰。[[浙江省余姚艺术剧院|余姚艺术剧院]]院长寿建立告诉我们,去年姚剧演了200多场,今年估计还要增加场次;当许多剧团为上演剧目发愁时,余姚姚剧团却一到两年就会推出一台新戏,台台叫好又叫座;当有的剧团为生计四处奔波时,余姚姚剧团演职人员的人均年收入却达到6万元,最低的有4万多元,高的有8万多元。在该团从艺30多年、当过演员后来成了国家一级导演的徐玉虹说,姚剧正迎来明媚的春天……从乡村到城市,从机关到[[学校]],到处都有姚剧的热心观众。 ==获奖荣誉== 《龙铁头出山》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7/2007-07-26/33844.html “五个一工程”简介],中国作家网,2007-07-26</ref>提名奖; 《传孙楼》获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5项大奖; 《女儿大了,桃花开了》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铜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作品奖、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优秀新剧目奖; 《兰花女》剧本获得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铜奖; 《母亲》获得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和优秀音乐奖、剧本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银奖…… == 视频== ===<center> 姚剧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姚剧:莲花庵全集 </center> <center>{{#iDisplay:x07178t5w47|560|390|qq}}</center> <center> 姚剧:打窗楼(上)</center> <center>{{#iDisplay:y3001ouwi64|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姚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