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253.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太岳山 的原始碼
←
太岳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太岳山</big> ''' |- | [[File:C71fa5c0e4423965.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kL0TkKIMkLELjb8TkKILlrELjboImLkEk74TkKIMkrELjbkRmLkEk78TkKILkbHjMz%20PEl%20XJ6IPjeh5yuF9j%2FlHxOVNj%20lHzrGIOzzgjb0Ew%20dBxfsGwOVFmTbxFE6IOzXejb0Ew%20dByOsGw%20dBxfsGwOVF_-1714255028&query=%E5%A4%AA%E5%B2%B3%E5%B1%B1 原图链接][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c71fa5c0e4423965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太岳山'''= '''太岳山''',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部和临汾盆地东北部,[[太行山]]和[[吕梁山]]之间。 广义的太岳山又称太岳山脉,狭义的太岳山指其主峰(也称太岳山,亦名霍太山、霍山,海拔2348米)。 最高峰是灵石县境之石膏山,海拔2532米(有资料称其主峰牛角鞍2566.6米)。 介休至洪洞间的主峰地带,山势挺拔,森林茂密,为山西省内主要林区之一,设有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岳山主脉霍山,最早被称作“霍泰山”,演变为“太岳”,并扩展为整个太岳山脉的总称。 霍泰山是《禹贡》冀州的镇山,为当时中国五镇之山中镇,唐代还封“霍山神”,总领海内名山。 著名的山峰还有绵山,因晋国介之推“割股奉君”的故事而广为流传,为山西省著名的道教胜地和旅游目的地。 太岳山下的王家大院、山脉中部的石膏山的旅游开发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名称由来'''== 太岳山,名称由来于其主脉霍山。 [[《水经注》]]:“'''太岳山,即霍太山。'''”霍山在中国历史与五岳齐名的名山序列“五镇之山”中被封为“中镇之山”。霍山最早被称作“霍泰山”,《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禹分九州,冀州(古冀州含华北大部地区)是为首州。[[《周礼》]]记述,霍泰山是冀州的镇山。 [[《山海经·中山经》]]中曾记述过霍山,[[《史记》]]中也记载有霍太山(此处泰、太通用)的故事。 随着演变与人文转化,又为“太岳”。 古县一带在清以前被叫作岳阳县,就是因为该县地处霍山之阳或是太岳之阳的缘故。 后来,太岳之名所指扩大,成为整个太岳山各山脉的总称。 =='''位置境域'''== '''太岳山''',主脉呈近南北方向展布,北起介休,南至洪洞,延伸约80公里,与大地构造上的霍山背斜相吻合。 另外,其北接平遥、太谷东南部的山地,方向虽折转北东,然可连为一体,东北和与太行山脉相接; 向南以低缓山地断续延伸至沁水县北部,与中条山相接,皆应属太岳山余支,《禹贡》所谓雷首(中条山)至于太岳即指此也。 另外,向东并列于漳河西岸、分布于长治市西部的的大部山峰一般也归入太岳山系的范围。 山脉总长南北200余公里。 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南部、临汾市东部、长治市西部,跨平遥、介休、沁源、安泽、古县、霍县、洪洞、浮山等县。 =='''地质地貌'''== 在地形上,太岳山脉纵贯山西省中部吕梁山、太行山间,组成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东部屏障。 山体走向近于南北,北段主峰和主峰附近山势最为挺拔高峻,海拔2300-2500米,南段次之,中段较为低缓,海拔1500米左右。 太岳山主要是由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改造而成。 由沁潞向斜和霍山背斜的基础上发育而成。 喜马拉雅运动在山西主要表现为断块式的垂直升降运动。 随着整个山西高原的拱曲上升,使拱曲轴部派生张应力,形成一系列正断层,产生了大断裂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 太岳山主脉就是太原盆地、临汾盆地相对隆起的地块,盆地以东强烈抬升为高中山和中山。 太岳山,在地貌上,以断块中山中主,山顶海拔2000米左右,相对高差1000米上下。 其延伸方向受北东和北北东两断裂构造控制且多沿背斜一侧发生断裂隆起。 太岳山属单面断块山,山地的一侧沿大断层翘起,另一侧则与岩层倾向基本一致。 桌状断块山大都由古老的变质岩组成;单面断块山则仅在一侧出露古老岩系,另一侧由下古生界碳醉熬类岩石组成。沟谷多与断层线直交发育,短促深陡,山前常出现断崖绝壁及断层三角面。 山麓洪积扇形地发育,从老洪积扇被切开。 又发育新洪积扇或掩埋式洪积扇的大量发育看,山体在第四纪以来仍在不断抬升,与相邻盆地的沉降形成明显对照。 太岳山南部沁潞高原西北部一带,属侵蚀中山,形成于古向斜盆地中,主要由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及中生界砂岩、泥岩构成,岩层产状平缓。 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山体的走向及其脉络均受水系发育的控制,往往在向斜核部三迭系砂岩出露地段形成较高山峰。这类山地山势较缓,山坡多有薄层黄土覆盖,植被覆盖随高度增加而有所提高,主峰地区常有森林覆盖。 太岳山与中条山相接处属侵蚀低山,其成因与侵蚀中山相同,仅其海拔高度或相对高差较小而已。 以沁河流域的山地最为典型:流水侵蚀向斜核部近于平铺的砂页岩形成低山;水系呈树枝状,岭谷相间排列有序;山脊浑圆,山势和缓,山坡多有坡积物或黄土覆盖。 =='''主要山峰'''== '''太岳山'''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太谷县南部与太行山相接部分。东部为汾河谷地东缘山地。东部为漳河两源上游、沁河上游地区及上党盆地西缘山地。 '''北部支脉''' 太岳山北部主要在太谷、祁县、平遥与榆社、武乡四县交界一线,东北以八赋岭为界,与太行山脉相接。 起源于太谷、祁县、愉社、武乡四县边境的四县垴峰,距太谷县境南端1公里,海拔2023.5米,是全县群山之宗。 从四县垴北侧的昊家背山起,向西北延伸入祁县境,又从泊子岭村西南的跑马坪山入太谷到黄卦村南的千胡坪。 境内长20余公里,多1700米以上高峰,由西向东为跑马坪(1914米)、红鞋背(1857米)、大红垴(1690米)、黄砂梁(1652米)、石马岭(1661.9米)、轿顶山(1614米)、院尖山(1541米)、千胡坪、笔架山(1622米)、二佛山(1151.4米)。 从跑马坪到院尖山,包括红鞋背、大红脑、黄沙梁、石马岭、轿顶山在内,是县境南山地区植被最好的山脉。灌丛较密,雨量大,温度高,宜林、宜牧。 '''四县垴''' '''四县垴''',是祁县的最高峰,在县城东南方向来远镇,海拔2023米。顾名思义,四县垴位于山西中部的祁县、榆社、太谷三县交界处,因站在峰顶上能看到榆社、祁县、太谷、武乡四县的区域而得名。 2002年成立山西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 跑马坪山,位于县城正南18公里处,海拔1914米,是县境第一高山。山背泊子岭村,海拔1650米,是县境最高村落。在1700米以上,余草丛生,植植良好。 大坡营岭,在主脉南侧,从毛香背山支出,东至水磨城谷口。马陵关即在水磨坡以北半公里的马岭山梁上(旧志十景“马陵积雪“即此),讹传为孙膑、庞涓交战之地。有太(谷)邢(台)公路通过。植被良好,气候温润,宜林,宜牧。 '''太谷凤凰山''' 凤凰山,起于大红地,西北延伸至凤凰山主峰,长约12公里,是咸阳河与石河分水岭。 凤凰山主峰俗名凤山,位于县城南8公里处,海拔1227米(旧志十景“凤山春色”即此)、支脉两侧为南山果区一部,山顶宜林。山下有龙泉观。 大佛山,由轿顶山支出,西北延至大佛山主峰,长约10公里,为四卦河与石河分水岭。大佛山亦名凤景山,在县城东南9公里处,海拔1123.7米。山腰宜果,山顶宜林牧。山腰处建有天宁寺。 太岳山北部支脉,自祁县向西南,延伸至平遥县东南部,有:孟山(1962米,是平遥最高山峰)、宝塔山(别名棒棰山,海拔1895米。 汾河支流惠济河(古称婴侯水,又名中都河)源此)、黑神山(1820米)、界碑山(平遥、沁源交界,1610米,旧时山上立界碑,为平遥、沁源两县分界故名)、红沙涨山(1395.8米)、十里山(平遥、介休交界,1315米)、超山(古称戈岭山,海拔1200米。 1960年,建起超山林场,经营面积15万亩,天然次生林9万亩,人工林500亩。开发有超山风景区)。 ''' '''紫金山''',位于祁县来远镇南风沟,祁县、榆社县、武乡县三县交汇处,海拔1765.6米,是祁县自然保护区。 '''麓台山''',位于祁县来远镇、平遥县、武乡县三县交界,瀴涧河源此山北麓。海拔1770米,顶有山神庙,是祁县八景之一“麓台龙洞”所在地。一名蒙山。又名谒戾山。《山海经》:谒戾之山,婴涧水出于其阴,是也。 '''主脉山峰''' 太岳山自介休往南至洪洞,西至汾河东岸,东至沁源县西部,大多为霍山背斜形成的中高山,山势雄伟,绵延近百公里,是太岳山脉的主要部分。知名的山峰有主峰霍山、灵空山、石膏山、绵山等、 '''霍山''' 霍山,太岳山主峰,五镇之山中的“中镇之山”。位于霍州市、洪洞县和古县三市县交界位置,处于整个太岳山主脉的南端。海拔2346米,高出临汾盆地1800米,更显巍峨高耸。 历史上霍山被作为山神被祭祀,建造的人文景观很多,如中镇庙、兴唐寺等,自然风景景观如伏虎岩、桃花谷、洗心泉、葡萄坪、双门峰、红岩谷、灭马峰、马跑泉、仙人石等等也很有名。并列入国家地质公园。 '''绵山''' 绵山,位于介休市东南20公里的兴地村东侧,占称绵上,又名介山,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以其地势绵亘而得名绵山,面积310余平方公里。 在介休境内有中峰摩斯塔、北峰天峻山、西峰佛爷山、东峰艾篙坡,中峰铁瓦寺摩斯塔处海拔2120.6米,北峰天峻山海拔2009米,西峰佛爷山海拔2000余米,东峰极顶艾篙坡海拔2487米,南峰在灵石县境内牛角鞍,海拔2566.6米,为晋中市制高点。 主峰在介休与沁源县交界处茶房沿,海拔2523米。绵山,相传晋文公烧林逼介子推出山的故事就发生于此。 除了祭介子推,绵山也与空王佛即田活佛有关。 空王佛原名田志超,为民抗租犯法后,削发为僧来此住持,后人感其正义,于唐朝开元年间建庙塑像以作纪念。 '''天峻山''' 天峻山,是绵山的北峰,最高处海拔2009米。位于介休市东南20公里,海拔2009米,是绵山六大山峰之一。 天峻山植被丰富,山顶建有文峰塔,为介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角鞍''' 牛角鞍,是绵山的南峰,海拔2566.6米,位于红崖峡谷风景区内。顶部为高山草甸。 五龙壑,位于灵石、沁源、霍州三地交界处,海拔米。西连石膏山,汾河在霍州市区的支流南涧河支流北涧河发源于此。 '''石膏山''' 石膏山,位于灵石县城东南40公里处,南起天河岸,北至花石岩,西至偏脑坡、东至五龙壑,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533米,一般海拔均在1500米一1800米。 198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狐岐山,在介休市城东南13公里处,海拔900多米,为天峻山北侧山峦,又名洪山,山腰洪山镇为著名瓷乡。 有洪山泉(也名鹜资泉、胜水、源神池),自古涌流不息,为洪山灌区之源。 '''《山海经》'''载:“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注流于汾,其中多苍玉。” 即指此山。 韩信岭,位于灵石县城正南10公里处,海拔1100米,山腰倾斜40至50度。 在县南焉乡境内。 岭上有汉淮阴侯韩信墓及韩信庙遗址,岭顶部平缓,地表为黄土覆盖盖,古为南北交通要道,历代兵事甚多。汉刘邦北征陈豨,曾驻兵于此,抗战时期,中央军将领卫立煌与日军在此决战,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和灵石县大队亦在此多次重创日军。 秦王岭,位于灵石县城10公里处,海拔900米,在夏门镇境内,山高坡陡,古代是军事要地,唐朝李世民取霍邑曾驻兵于此,同宋老生决战。抗战初期,山西新军政卫队在此伏击日军取胜。 '''东延支脉''' 太岳山脉东部山地,主要是长治市所在的漳河、沁河上游谷地及上党盆地西缘山地。 最高山峰2454米,南部山峰有方山、老雄山、五龙山等,海拔均在1300米以上。 由北往南太岳山脉通过武乡县西部、沁县、沁源、屯留和长子县西部、南部,属构造剥蚀碎屑岩地貌,共分为6部分。 武乡北分水岭山脉,山脉走向为NWW向,由西往东较高的山头有寿礼圪塔(1755米)-大疙瘩(1647米)-子金山(1765米)-火龙寨(1379米)-西岭(1175米)-二朗山(1246米),西部地区海拔平均在1300米左右,最高峰子金山1765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之北为祁县和榆社县。 区内山区宽1-15千米,东窄西宽,长33千米,面积约27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400-600米,分水岭西段为汾河水系(黄河流域)和漳河水系(海河流域)的分水岭。 沁源北分水岭山脉,由西往东山头有东须决(2405米)-天中山(1986米)-卧牛坪(1761米)-西坡(1850米)等山脉,其北为介休、平遥,西为灵石。 境内群山环抱,起伏连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高差800-1400米,植被发育,油松密郁,树干粗大,蔽日连天。分水岭北为汾河水系,南为沁河水系,均属黄河流域。 沁源西南分水岭山脉,山脉走向NW,较高的山头有染台山(2302米)-三眼窑(2142米)-南山(1856米)-东山(1477米)-神父岭(1363米)-卧羊凹(1399米),其西为安泽县,西北为霍县,另外境内有凤凰山(1527米)、马头山(1416米)等山梁。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高差400-1000米。 分水岭西为汾河水系,东为沁河水系,均属黄河流域。 沁源、沁县分水岭山脉,山脉走向近南北向,较高的山梁有颉家山(1644米)-伏牛山(1601米)-圣佛岭(1363米)-蟠龙山(1349米)-明壑山(1464米)-宋家山(1481米)-大寺垴(1408米),山梁之西为沁源,坡度较陡,高差在500米以上,属中山区,山梁之东为沁县,坡度较缓,为低山丘陵区。该分水岭为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西为沁河水系,东为浊漳河水系。 屯留、长子西分水岭山脉,山脉走向近南北向,较高的山梁有卧羊凹(1399米)-三不管岭(1336米)-毛孩岭(1565米)-安太山(1592米),其西为安泽县,东为屯留县和长子县。 在屯留、长子县境内西部的山脉清凉山(1347米)-盘秀山(1574米)-毛孩岭(1565米)-顶顶山(1539米)-方山(1647米)——雨井山(1610米)之西为沁河水系(黄河流域),之东为漳河水系(海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高差400-700米,属中低山区。 长子、长治县南部分水岭山脉,山脉走向NWW向,较高的山脉有雨井山(1610米)-仙公山(1390米)-丹珠岭(1200米)-羊头山(1297米)-北山(1280米)-金泉山(1391米),山脉西部为沁河水系(黄河流域)和漳河水系(海河流域)的分水岭,南为沁水县,北为长子县,山势陡峻,峰峦叠嶂,地形高差600-800米,属中山区; 山脉东部为丹河水系(黄河流域)和漳河水系(海河流域)的分水岭,南为高平市,北为长子县和长治县,山势低缓,地形高差200-400米,属低山丘陵区。 老雄山,又称南雄山。海拔1419.5米,为长治地区第一高峰,堪称上党群山之王。 整个山势三峰对峙,雄伟叠嶂,像一条巨大的苍龙游弋在长治县荫城、西火、南宋三个乡镇之间。 老雄山素以松青柏翠闻名。早在明代初期,人们就把"雄山叠翠"列为长治八景之一。长治县设森林公园于此。 '''发鸠山''' 发鸠山,位于长子县,浊漳河南源,主峰方山峰海拔1647米。 上古时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发怒后头触“不周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 地不满东南。 这“不周山”就是发鸠山。 也是《山海经》《精卫填海》故事炎帝之少女精卫(女娃)的居所。 山上有“起云洞”,山下有灵湫庙,祭女娃为漳源水神。 老爷山,原名三嵕山。在屯留县城西北25千米处,为上莲乡属地。 主峰麟山,三嵕主庙(俗称“山东庙”)位于其上,海拔1266米,为丛岭叠嶂之首,所以老爷山又叫麟山。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和县大队、游击队、民兵,以老爷山为依托,和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日寇投降后,这里又是上党战役主战场。 沁源县境内主要山峰有:棋盘山(1745米)、紫金山(1435米)、养老山(山前有梨花寨。相传樊梨花之母曾居于此,现房舍遗址瓦砾尚存)、天池山、州西岭、朱鹤岭、石锅山、灵空山、静草巍山、千秋岭(俗名太山神岭,上有太山庙)、王和岭(与介休县交界)、琴泉山(1547米)、笔架山、天神山(曾名北马山、相传晋石勒曾于此祀天,并建天神庙,故名)雕巢岭、风景山、才子坪岭(原名柴岭关,山顶有关公庙)。 棋盘山,是沁源与沁县的交界处伏牛山上一座高峰,相传伏牛山就是炎帝降服耕牛的地方。 棋盘山海拔1745米,因山上一块巨大的石棋盘而得名。 棋盘之北建有古庙一座,祀火神,盖炎帝之祠。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设祭坛、象五行、初识天圆地方之规则。 '''灵空山''' 灵空山,原名九顶山,在长治市沁源县西北30公里处,西靠霍山主峰,北接绵山,南近黄梁山,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 山势陡峭,四周石壁如屏,西与霍山相连,海拔1440米。 唐先师菩萨寺,亦名圣寿寺,修筑于此,为县旅游胜地。 灵空山有铁瓦寺,为纪念唐玄宗第四子李偘而建。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建立的白衣庵就在天然溶洞内,自然景观别致。 因佛教活动而得名灵空山,是山西省著名风景名胜区。 '''羊头山''' 沁源羊头山,与祁县境内的麓台山相接,横亘于沁源县东北部、祁县、平遥县交界,隔山相邻沁县。沁河东源紫红河发源于此山南麓,河水四季不竭,水量充沛,海拔1700米。 '''南部支脉''' 太岳山南段安泽屯留境内的低山(摩诃山) 太岳山自霍山入南,海拔渐低,大多为平缓中低山,大致以沁河为隔,分为两支,西支在古县、安泽、浮山、沁水境内,支东在屯留、长子西缘及安泽县境内。 '''安泽县黄花岭''' 黄花岭,原名三管岭,主峰海拔1355米。位于安泽县良马乡,为山西省森林公园,总面积1665.3公顷。 309国道横跨景区长达20公里。 景区灌木主要以野生[[连翘]]为主,面积达21万亩,春季漫山遍野[[连翘黄花]]而得名。 圣王山,位于浮山县西南边陲的槐埝乡境内,东临翼城,南接襄汾,西滨临汾,居四县区交界处,与四县之城郭等距而望。 主峰海拔1194.41米,是浮山西南部最高的地标性山峰,其山麓南北“龙泉”是潏(yu)水与邓庄河的发源之地。 是陶寺古城纵轴线塔儿山一脉相承的组成部分,是[[古帝尧陶寺]]古都的京畿重地。 龙角山,位于浮山县城南17公里处。又俗称“二峰山”、羊角山。 海拔在1200米以上。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唐玄宗下诏书改老子祠为庆唐观,又改羊角山为龙角山。 二峰山(亦即羊角山)东峰之上仍有[[左伯桃]]庙,西峰上则有[[羊角衰]]之庙,为这一段历史的标志。 因传说战国时期羊角衰和左伯桃同生共死的故事而知名。 '''盘秀山''' 盘秀山,古称鹿渎山,因此山形似巨龙盘卧而得名。 主峰海拔1574米,在安泽、屯留交界的东部良马乡与屯留县交界处。 309国道山下经过。 为绛河发源地。 山体岩石盘曲,蜿蜒百余里。 相传是玉帝诞生之所。 山上有玉皇大帝庙、先师庙、九龙庙遗址,有“盘秀观日”、“八泉飞瀑”、“盘秀云海”、“一览众山”等自然景观。 其它比较知名的有:玉龙山(1189.5米,山顶有麻衣寺,山下为晋穆公千亩之战发生地)、安泰山(1593米,326省道通过)。 =='''地理环境'''== '''气候''' 太岳山按照所处位置分为三个气候区。 北部,属太原盆地气候区,为晋中重半干旱区。 该区年平均气温8-10.5℃,极端最高气温38.0-40.4℃,极端最低气温-25.8-22.0℃。 热指数85-95℃。大于等于10℃积温3100-36i00℃。 平均无霜冻期为145一165天。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30-143千卡/平方厘米。 年降水量400--490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份。 年平均风速1.6-2.4米/秒,大风日数10-85天。 主要气象灾害干旱严重,干热风,秋霜冻严重。 中段东部,是典型的太岳山气候区,属晋东南半湿润地区。 包括武乡、沁县、长治盆地、沁源、沁水等地区,植被覆盖最好,海拔高度700-2200米,气候垂直变化大。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0-12.0℃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4.0-40.0℃,极端最低气温-33.0--18.0℃。 热指数45-100℃。大于等于1-℃积温1700---3900℃。无霜冻期120-190天。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23-134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550-750毫米。 年平均风速1.4-2.55米/秒。 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洪灾、冰雹灾害。 太岳山南段属晋南重半干旱地区该地区,包括洪洞、曲沃等地区。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1.0-13.8℃,极端最高气温40.0-42.7℃,极端最低气温-26.0--12.0℃。 热指数90-12℃。 大于等于10℃积温3600-4600℃。无霜冻期180-210天。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7-128千卡/平方厘米。 年降水量480-600毫米。 年平均风速2.0一3.4米/秒。 主要气象灾害为干热风及干旱、春霜冻对小麦的危害。 '''水文''' '''径流''' 太岳山是汾河与沁河、浊漳河的分水岭。 也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发源于东麓北部为漳河流域的水系,东麓南部为黄河支流沁河水系,西麓为汾河流域的水系。 '''沁河上游太岳山间谷地''' 沁河,发源于沁源县西北的太岳山二郎神沟,自北向南流经沁源、安泽、沁水、阳城等县,然后切穿太行山于五龙口入河南境,汇入黄河。 境内沁河长326公里,流域面积9315平方公里。 沁河径流量较大,多年平均径流量润城站为10.1亿立方米。 沁河上游海拔较高,是林区,植被较好,河流含沙量多年平均仅每立方米6.95公斤,为省内八大河流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 浊漳河,有南、北、西3源,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鸿山,全长134公里,向北流至襄垣县的甘村附近与西源汇合。 西源源于沁县西北的漳源村,长81公里。西源与南源汇合后继续向北,至襄垣县合村口村附近与北源汇合。 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树沟,长130公里。 三源汇合后称浊漳河,经黎城,从平顺县下马塔营村出境入河南。 浊漳河下游有辛安泉出露。 '''发源于太岳山西麓的汾河支流有:''' '''昌源河流出太岳山区''' 昌源河,是汾河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平遥县仁义乡老峪底,流经武乡县南关村进入祁县,在苗家堡村东南与乌马河汇合后,注入汾河,全长88.55公里,流域面积1011.16公里。 上游祁县境内建有子洪水库。 乌马河,俗称回马河,黄河支流汾河在山西晋中市境的一级支流。 '''《水经注》'''称蒋溪,蒋谷水。亦称回马谷水,乌马河发源于太谷与祁县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沟一带,在祁县境内与昌源河汇流后于祁县苗家堡流入汾河。 乌马河全长93公里,流域总面积640.6平方公里。中上游庞庄村东建中型水库一座。 龙凤河,黄河支流汾河的支流。 属介休市最大的一条洪水河,由沁源县境红崖沟、才子沟、后沟、铁水沟至古寨汇合后,经大栅流入绵山峡谷,再由龙凤村南出山北流,经龙头、石河、下庄等村,然后在洪相村西汇入汾河。 全长52公里,流域面积55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3070万立方米。 樊王河:为介休市第二大洪水河,由本市樊王村东西两沟洪水汇合出山,流经连福、三佳、义安等乡镇,到洪相汇入龙凤河,后注入汾河。 全长23.1km,流域面积93.7km 静升河,古名小水河。 发源于沁源县花坡崖上棋盘白安场,从介休兴地村入灵石县境,经旌介、集广到静升镇,南汇红岩底沟(柏沟)和三齐沟水向西流到延安汇草桥沟,到南王中汇后悔沟和水峪沟至灵石县城流入汾河。 全长34.5公里。 流域总面积282平方公里。 河床平均纵坡27‰。 静升河常年清水流出,年平均洪峰流量为285立方米/秒,最大的洪峰流量为294立方米/秒,测算常年径流量约为1498万立方米。 上游植被较好,下游河水污染严重。 仁义河,发源于沁源县鱼儿泉附近之石板店、汇南来沟、北来沟两条支流,入灵石县境,汇银洞沟、寺沟、白杨河、穿孝文山、石膏山、尖阳山到峪口汇二沟水,到东许汇七盘沟水,在道阡汇青石沟,窑上汇野只沟,仁义汇柳沟水。逍遥汇左沟水,到南关镇注入汾河。 全长46.1公里。 流域面积258平方公里,常年清水平均流量为0.156立方米/秒。 全年径流量约为1377万立方米。 上游植被覆盖较好。 下游河水污染严重。 洪安涧河,属黄河流域汾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古县、沁源和安泽交界处的太岳山,因发源于安泽,流经洪洞,故名洪安涧河。 洪安涧河在洪洞县苏堡镇南铁沟入境,流经洪洞县苏堡、曲亭、大槐树3个镇8个村庄,在北营村流入汾河。 全长59.7公里,纵坡1.04%,流域面积1121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18.8公里。 浍河,古名浍水、翼水,汾河第三大支流 河长118公里,流域面积2060平方公里,该河以大河口村为交汇点,上游分南北两支,北支流域面积338平方公里,南支流域面积14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44%。 上游山区墓本为不规则的V形河谷,下游段为不对称的箱型河谷。 '''泉水''' 太岳山西麓,属郭庄泉泉域范围。 郭庄泉是山西省为数不多的岩溶大泉之一,泉域跨交口、汾阳、孝义、灵石和汾西、霍州、洪洞等地,是这些县市主要给水来源。 泉域面积多达5600平方公里,横跨临汾、晋中、吕梁。 '''生产名酒的杏花村汾酒厂都以郭庄泉为水源。''' '''郭庄泉''',出露于霍州郭庄村的汾河河谷,涌水量为山西第四、临汾老大,多年平均流量8.17立方米每秒。 郭庄泉有马刨泉、方四泉、东湾泉等大小泉眼60多个。 泉水出露长度南北1.2公里,面积0.5平方公里。 '''广胜寺泉''' '''广胜寺泉,即霍泉''',位于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脚下,离广胜寺下寺不过百米。 是山西省著名的岩溶大泉之一,泉域范围为霍山大背斜。 与洪山泉相邻。泉域面积1352平方公里。为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水,水质总硬度19.7德国度,水质良好。 霍泉已经成为广胜寺景区的景点之一,由海场、分水亭、碑亭、水神庙组成,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灌溉水源。 [26] 洪山泉,位于介休市城东南狐歧山下洪山镇附近,标高916m。 泉水大部分分布在几百米长度内,由小池泉、七里泉、源神池泉、黑虎泉、槐柳泉等组成,形成集中排泄的泉群。汇水系统面积500平方公里,露出高度海拔839米。 流量比较稳定。 泉域位于介休市东部山区及丘陵区。 洪山泉是著名的历史名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胜水出于狐岐山,东流入汾。” “胜水”是指洪山泉。 '''植被''' '''太岳山北部,属杄林(云衫、落叶松)、油松、辽东标林地区。''' 地势起伏变化很大,海拔由盆地的750米到山地的3058米,无霜期90-170天,降水量约400-500毫米。 土壤以淡褐土为主。 山区有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盆地内排水不良的地方有盐渍土呈斑状分布。 自然植被以杄林([[云杉]]、落叶松)、油松、辽东栋分布最广。 垂直分布比较明显。 1300米以下,为农耕地,在干旱的山坡主要有白羊草、黄背草、铁杆篙,并混生有稀疏的沙棘等灌丛草地;1300-1800米,土壤为山地褐土,生长有油松、辽东栋等,以及土庄绣线菊、虎棒子等灌丛;1800-2300米,土壤为山地淋溶褐土,主要为云杉林和以山杨、白桦等组成的混交林;2300-2600米的阴坡和半阴坡,为山地棕壤土,土壤湿润,有华北落叶松和含有臭冷杉和云杉林;2600-2800米,为箭叶锦鸡儿和山柳等组成的亚高山灌丛;2400米以上为亚高山草甸。 '''太岳山北部七里峪高山地带的草甸''' 太岳山南段的灌丛植被 中段和南段为油松林、辽东栎林地区。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7-12度,无霜期140-180天。 土壤主要为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等。山地以辽东桃、杨桦林及油松林较多。 丘陵和盆地多见灌丛和草地。植物垂直分布较明显。 1900-2347米,为亚高山草甸;1800-2000米为白桦林;1400-1800米,为油松和栋类、山杨等杂木林及其混交林; 1000-1400米,为白羊草、荆条、稀生侧柏及农垦区。太岳山地以油松、辽东栋林及次生灌丛为主,沁河流域山地以沙棘、荆条等次生灌丛区为主。 =='''自然资源'''== '''草场资源''' 太岳山区草场分布较多,集中连片的有两处。 牛角鞍高山草甸 '''霍山草地''',位于太岳山北段、沁源与介休之间岭上一带。 面积30万亩,海拔2000米,年降水量650毫米。 牧草有山马兰、粗糙紫云英、羊胡须、人头草、篙类等。 水源困难。沁源县国营农牧场设这里。 霍山草场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晋绥军马场。 霍山南部低山草地,包括沁源南部、安泽西北部(唐城等地)一带低山丘陵草地。 面积约20万亩,海拔1100米左右,牧草有白草、羊草、狗尾草、野苜蓿、人头草、篙类等,河水长流,饮畜方便,唐城羊场设在其间。 ''' 矿产资源''' 太岳山区在沁水煤田中的位置 太岳山区的矿产储量较大的是煤炭。 太岳山区位于山西的六大煤田之一——沁水煤田的西部。 沁水煤田以无烟煤为主,是重要的民用煤和化工用煤基地。 含煤面积30500.1平方公里,资源量3316.5亿吨,区内产量10530万吨。 沁水煤田以无烟煤和半无烟煤为主,瘦煤和焦煤次之。 该煤田内最有出口潜力的是该煤田西南部的太岳山区沁源、古县一带的低挥发分强粘结性焦煤。 太岳山区沁水煤田的主要矿区有:左权武乡矿区、潞安矿区、长治矿区、沁水矿区、翼城矿区、古县矿区、沁源矿区等的全部或部分,主要是古县、沁源两个矿区。 金属矿产方面,银矿主要是洪洞县石门峪矿区,石门峪石英脉型多金属矿床中,银含量达62.2克/吨。 山西省五大铁矿之一的临汾塔儿山-二峰山区位于太岳山中南部。 是山西省主要富铁矿区。共有中型铁矿7处,即张家湾、南畔、翟底、北山角、半山、张家坡和东海等矿区。矿石以原生矿为主,有少量氧化矿石。塔儿山——二峰山地区成矿条件最佳,储量丰富,矿区远景较好。 锰矿屯留、长治、洪洞、浮山等地均有发现,储量有限。 非金属矿产方面,霍州市有熔剂石灰岩储存。 利用困难。安泽的北平凹为熔剂白云岩矿。 建筑材料方面,临汾境内广泛分布有水泥石灰岩及石料灰岩。 灵石的尽林头玻璃石英砂岩(包括石英岩)储量较大。 介休等地的粘土矿床,均为上石炭世沉积矿床,矿体虽然较薄,但厚度、质量均较稳定,纵横延伸较远。 矿石的物理性能、化学成份等均能达到陶瓷工业一、二级品标准。 化工石灰岩(电石石灰岩),主要是临汾峪口电石灰岩矿区,探明工业储量3184.4万吨。 ''' 森林资源''' 太岳山林区位置及范围 太岳山在介休至洪洞间,山势挺拔,森林茂密,为省内主要林区之——太岳林区,位于沁河上游山区,包括沁源、沁县、安泽、古县、洪洞、霍县、灵石、介休等县的相邻山区。 1987年统计,太岳林区天然林区经营面积536.4万亩,森林面积260.9万亩,森林覆盖率48.6%,木材蓄积量635.2万立方米,林地亩均蓄积量2.43方,宜林地面积153.2万亩,1980年木材产量19380立方米。 森林面积、森材积量分别居山西省第二位和第三位。 林区以阔叶林为主,阔叶树有白桦、青岗、杨树、橡树、栎类等。 针叶树以油松为主,还有少数落叶松,多分布在海拔2040米以上。 油松为主要树种(占90.8%),素有“油松之乡”之称。 人工林区以安泽县为中心,包括古县、浮山一带的人工林,面积有四五十万亩(一说24.1万亩),以油松为主。民国31年(1942)建立太岳林区,是山西解放区最早建立的林区,森林经营局驻沁源县的郭道镇。 =='''社会经济'''== 畜牧业 沁源县花坡村的牧场 养羊业是山西较发达的畜牧业部门。 太岳山区以沁源、灵石、安泽、古县等县养羊较多。 太岳山区有广阔的高山草场,森林茂盛,树叶等饲草丰富,发展养羊有利条件多。 沁源等地的草场也因滥牧出现一草质下降退化问题。 除农民自主饲养外,有沁源县国营农牧场、唐城羊场等国营或集体单位设在太岳山区。 安泽县唐城羊场培育的毛肉兼用的唐城羊,具有体型大、毛细长、产毛多、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点,适宜在山区饲养。 '''种植业''' 太岳山区的农业主要分布两个地区:一是太岳山地与临汾、运城两盆地过渡地带的黄土丘陵低山区,为黄土堆积的丘陵地,海拔多在800米以下,地面受流水切割,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以小麦、杂粮为主,棉花比重大大下降。区内旱地多,一般水低地高,灌溉不便。 二是太岳山地与长治盆地、晋城盆地过渡的丘陵地区。 区内平川面积很小,耕作受到限制。是山西省多雨的地方,年降水量一般达600毫米以上,属半湿润气候,受干旱威胁小,但热量不高,大于等于10度积温在3200-3800度左右,无霜期长160-190天左右。 本区有沁河、漳河流经,水源丰富,但由于区内旱情不重,且一般水低地高,灌溉地不多,所以水资源利用率很低。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线麻、油菜、桑蚕等,丝、麻生产居全省首位。 '''林业生产''' 1998年禁采以前,本林区年采伐木材近2万方,为山西主要伐木区之一,所产木材多杂木,材质较差,主要通过公路运输。林产品综合利用率较高,建有纤维板厂、松香厂、加工厂,产品畅销全省。 '''著名药材[[五灵脂]]''',年产万斤,行销国内外,还有[[茯苓]]、[[生地]]等。 [[油松]]籽产量为华北之冠,支援北京、河北、陕西、甘肃、湖北等7个省、市。 '''矿产开采''' 据《明一统志》载,早在明代,山西霍州、临汾、洪洞、浮山、赵城、岳阳、翼城、灵石等地都产煤。 清末、民国时期产量不断增长,新中国建立后,煤炭开采在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得到迅猛发展。 据统计,太岳山区煤炭主产地,2017年,沁源县全社会原煤产量1177.28万吨,发电量7.61亿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产量118.79万吨,全年共向省外运输煤炭60万吨。 2017年,古县原煤完成481.53万吨,焦炭171.01万吨,洗精煤完成321.4万吨。 2016年,霍州市原煤产量810万吨,精洗煤597.6万吨。 介休市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764.1万吨,2012年,灵石县原煤产量1830.1万吨。 铁矿石开采主要集中的太岳山中南部的临汾市,2016年全市铁矿石原矿量317.45万吨,生铁946.94万吨,粗钢931.86万吨,钢材1199.74万吨,精炼铜6.83万吨。 '''建制沿革''' 太岳山北部晋中,商代为商朝的方国辔方(晋中西部和吕梁市)、箕(太谷县东)、雀(介休市附近)和燕京戎等部落,西周初年为华夏族和戎狄游牧部落杂居之地。 春秋时期,多属晋国领地,东部另有白狄族所建肥国。周灵王十六年(前556),晋平公将“昭馀祁”(山西中部)作为食邑封给大夫祁奚,称为祁邑,范围包括晋中大部分地区。 周敬王六年(前514),晋国将祁邑分置为7县,太岳境地有祁、邬等县。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赵、魏、韩三家分晋,境地分属三国。 赵国强盛后,大部分地区归赵国。 秦置阳邑、祁、中都、邬、界休、马首等县,属太原郡(治晋阳)辖。 三国时武乡县从涅县分置,界休县改介休。 北魏时期,文水平陶县移置平遥县,隋开皇十年平昌县析置灵石县。 开皇十八年阳邑县太谷县,开皇十六年从乡县分置榆社县。 太岳山主峰所在地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指临汾。西周,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翼城),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为晋”。 春秋晋文公北方称霸,晋国的中心临汾中南部。 战国属韩。秦始为河东郡、平阳郡。西晋为刘汉都。北魏置唐州。隋置临汾郡,临汾始得名。 唐为晋州。 北宋置平阳府,太岳山区临汾、洪洞、岳阳、赵城、霍邑、浮山、冀氏县始设。 元为中书省山西宣慰司晋宁路(治临汾)。 明清重置平阳府。 民国有临汾、洪洞、赵城、襄陵、汾城、安泽、浮山、翼城、霍县等县,属河东道管辖。 1983年,临汾县和临汾市合并为临汾市。2000年11月1日,撤地设市,成立地级临汾市。 太岳山北部长治区境,屯留县,商、周时代为黎侯领地。 春秋时赤狄邑谓留吁,鲁宣公十六年(前593)晋灭潞子国后称“纯留”,战国始称“屯留”。 西汉置屯留、余吾两县。 长子县,周始有此名,秦置长子县。武乡县,西周为皋狼之地,春秋时有甲氏国的传说。 战国时称涅,先属韩,后属赵。秦属上党郡,西汉置涅县。 东晋时后赵置武乡郡,及武乡县。 沁县春秋初,沁地为赤狄所居。 晋人灭狄余部,置铜邑,从此铜鞮为县名入史。 春秋周灵王十二年(前560)被封为晋大夫羊舌氏食邑之地。 元、明、清沿明称沁州。民国初废州改县,始称沁县。 沁源县,汉始置县,名谷远县、谷近县。 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因县境地处沁河发源地始名沁源县。隋置绵上县,后复称沁源县。 ''' 社会发展''' 太岳山区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晋中、临汾、长治三市辖区内。晋中市,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1284.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274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8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2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 长治市,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45.6亿元。第一产业占3.9%;第二产业占54.2%;第三产业占41.9%。第三产业中。 人均47540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7亿元,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2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8元。 临汾市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1205.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102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0亿元,税收收入50.2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8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5元。 太岳山区是革命老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位于太岳腹地的许多地区都是贫困县。 武乡县是国定贫困县,榆社县、沁县、沁源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沁水县都是山西省定贫困县。 2018年沁源、沁水县退出贫困县名单。 =='''历史文化'''== '''霍山脚下中镇庙遗址''' 太岳山南部,沁水河流域与中条山相接处,是中华文明始祖炎帝传说的核心区域,在沁源、长子等县关于炎帝的传说和遗址比比皆是:发鸠山是炎帝之少女精卫(女娃)的居所,棋盘山是炎帝神农氏设祭坛天的地方等等。临汾市区则是尧帝长期活动、春秋五霸晋国的都城所在地,考古发现也证明这里是陶寺文化的发祥地。 太岳北麓的晋中地区则是晋商的发源地。 太岳山主脉霍山,在中国历史与五岳齐名的名山序列“五镇之山”中被封为“中镇之山”。 《周礼》记述,霍泰山是冀州的镇山。 《山海经·中山经》中曾记述过霍山,《史记》中也记载了有关霍太山(此处泰、太通用)的故事,武王付纣时,蜚廉为商纣王镇守北方之地,在霍太山立坛为商纣王祭祀祈祷,死后葬霍太山。 远古的时候,霍山甚至包括整个太岳山脉,都是古代祭祀活动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 古人祭祀山川之神常有在山前埋玉的习俗,人们称为“瘗玉”,大多数情况下都以玉璧和玉圭深埋。 太谷与祁县境内仍然有以“白圭”或“白璧”命名的地名存在。 平遥、介休与霍州靠近太岳山的一些村落,用“璧”命名的尤为多见,学界认为都与古代霍山祭祀有关。 唐肃宗时的河东才子品湮还曾为霍山之神立传,“霍山神者,……总领海内名山”。 以后各代开始在霍山上建造祭祀庙祀。 比如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由隋文帝下诏敕建著名的中镇庙。 唐初,秦王李世民率军霍山下大败宋老生后,建兴唐寺、慈云寺。 直至1930年代初时,霍山保留下来的各种人文名胜和自然名胜风景景观仍有相当规模,其中历史人文景观如中镇庙、兴唐寺、慈云寺、喝石庵、红崖寺、广胜寺、“透亮碑”、子孙圣母庙、“兴隆丛林”牌坊、康熙御书“灵鹫华台”匾额、霍泉分水亭、玄武庙和宣侯庙等等,广胜寺飞虹塔与玄武庙的铜牌坊等极其有名。 但中镇庙与兴唐寺等霍山上主要的古代建筑物早已倾圯败坏,仅仅遗留下一些隐隐约约的痕迹与遗址。 霍山南麓的广胜寺为中镇仅有的幸存之物。 抗战初期,中共建立太岳抗日根据地,为战胜日本侵略军,支援解放战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树立了不朽的业绩。 太岳山北部的武乡县,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驻地。 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太岳新华日报印刷厂都曾驻扎安泽县。 =='''文物胜迹'''== '''文物遗存''' 介休洪山磁窑遗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城东洪山镇洪山、磨沟村一带,洪山窑创烧于北宋初年,历经金、元盛烧,明清走向衰败。 洪山窑址是一处沿续时间较长、保存较完整的遗址,为研究山西古代陶瓷业的起源、发展、兴盛等提供了重要资料。2006年5月25日,洪山窑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之推墓,在灵石县张篙村东,距县城16公里,墓前原有规模宏敞之介庙,已毁于日军侵华期间,墓封土已残,周围残栏尚存,占地面积为50平方米。 '''韩信墓''' 韩信墓,在灵石县高壁镇,距县城10公里,墓高约10米,周长约30米,墓前原有规模宏伟之韩侯庙,庙已毁于日军侵华期间,现存“淮阴侯墓”断碑。 静升文庙,在灵石县城东15公里,静升镇中部,据《灵石县志》(万历本)记载“元至顺三年(1332年)所建”占地面积为424平方米。 '''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太岳山西麓灵石县城东静升镇。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 1997年开放。 2002年初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15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融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军事宗教、民俗历史为一体,因"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而闻名。 古堡地下遍布地道,与堡内四通八达。 资寿寺,俗称苏溪寺,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0公里处苏溪村西侧,距离灵石县城约8公里,距离静升王家大院约5.7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创建于唐代咸通11年(870年),重修于宋。 [[古县牡丹园]]文化旅游区,位于古县石壁乡三合村,因有[[石壁三合千年牡丹花]]而闻名,在每年4月底-5月初开放,花大如盘,洁白如雪。 牡丹株高1.83米,冠幅4米,丛围15米,每年花开400余朵且花期长。经专家考证为中国单株最大的野生白牡丹,素有“牡丹王”之称,已被《中国牡丹全书》收录,被全国牡丹协会赞誉为“天下第一牡丹”。 延庆观,位于古县城东北屏风山上,创建于宋宣和二年(1120),竣工于辽延庆初年(1124),故名延庆观。 建三清殿,神龙祠。 ''' 蔺相如墓''' 蔺相如墓,在距古县县城北58公里的李子坪村,墓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墓冢高约10米,周长约300米,墓前存有民国七年(1918)立“赵上卿蔺相如墓”石碑1通(已残),1960年安泽县人民委员会立文物保护碑1通。199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浮山老君洞,位于浮山县城南5公里处,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历唐、宋、元、明、清五朝的风尘岁月,有毁有建,始成现存规模、1957年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殿门及殿内壁画文物价值极高。是研究道教文化老子哲学思想及古代美术雕刻艺术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安泽县玉龙山及麻衣寺塔 麻衣寺,位于安泽县和川镇玉龙山,主要遗存建筑麻衣寺砖塔,是佛教文物的精典之作,建于金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2年-1173年)。 1996年被评为第三批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存道士栖身修练的旧石窑三孔,原来破败不堪,县文物部门经过修缮、恢愎了原貌。并在倒塌的寺观遗址上,修起了一座庙宇。 娲皇庙,位于距山西省霍州市5公里的东郊大张镇贾村。 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同治四年重修。 娲皇庙内存有悬塑及壁画,尤以正殿内壁画而闻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庙,位于尧都区南郊约3公里处。 初建于晋,晋元康中迁于汾东。唐显庆三年(658)迁南郊。唐至明清因故多次修茸重建。1965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祭祀陶尧的庙宇。主体建筑包括:宫门、仪门、光天阁,尧井亭、广运殿、舜殿、禹殿、帝尧寝宫等。 '''广胜寺''' [[广胜寺]],第一批国保,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 历次因地震毁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 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 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 水神庙与下寺毗邻,墙垣相连,内奉明应王,其中元代戏剧壁画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兴唐寺,兴唐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30公里之苑川乡东北部的霍山中部,该寺西即中镇庙,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 1948年,兴唐寺僧人移住广胜寺。 1985年8月5日,洪洞县将兴唐寺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存有观音菩萨庙藏经楼、客堂等建筑。 中镇庙,位于霍山主峰下关口村东2.5公里处。 据《赵城县志》载:隋时以霍山为中镇,唐贞观四年立庙,开元八年封应圣公,宋政和四年封灵应王,元成宗大德三年加封中镇霍山为崇德应灵王,明洪武二年改称中镇霍山之神,故名中镇庙。 庙内大殿、山门等均为清代重修。 原有宋、元、明、清石碑数百通,1974年拆毁,现只有石碑数通。 灵湫庙。 处于长子县石哲镇房头村发鸠山下,是《山海经》记载“漳水出焉”的地方。 原名泉神庙、三圣公主庙,当地老百姓也俗称奶奶庙。 据《山海经》记载、灵湫庙内遗存的碑刻和民间传说可知,发鸠山不仅是精卫填海故事的发祥地,而且是始祖炎帝曾经居家的地方。 灵湫庙内主祀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另祀炎帝之妻和大女儿瑶姬。 景区建设 为开发太岳山区的旅游业,1992年,山西省在太岳山林场的基础上,成立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跨晋中、临汾、长治三市。 总面积60000公顷,是山西省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 规划建设介休绵山,灵石红崖峡谷、石膏山、霍州小涧峪(含陶唐峪、悬泉山)、沁源的灵空山、将台、好地方,洪洞的唐兴寺等九大景区。 2012年9月,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获得“全国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称号。 绵山景区,198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介休绵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是春秋时期晋国介之隐居、火焚的地方,也是寒食节的由来绵山东麓沁源县山上原有介子推祠,已废。 到2000年,绵山的年接待人数已冲上40万人次。 2012年,绵山一年的收入是两个多亿,接待人数是150万人次。 '''陶唐峪自然风景区''' 陶唐峪自然风景区,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霍山南部,游览面积约40平方公里,相传因[[尧帝]]避暑于此而得名。 史称陶唐谷。 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山“中镇”霍山的主要景区之一。 整个景区由尧帝行宫、五龙池、石门山水三个部分组成。 '''红崖峡谷景区''' 红崖峡谷,又名红崖沟,位于灵石县境内,属太岳山北段,与介休绵山相邻,沟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旌介遗址,山下有介之推墓、洁惠侯祠,沟内以断崖地形及牛角鞍草甸为特色,风景优美。 '''霍州七里峪景区''' 七里峪风景区,位于中镇霍山的北部腹地,东接沁源县的灵空山,北连灵石县的石膏山和介休市绵山,距市区16公里,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汾河支流南涧河流经沟内。 旅游总面积15万亩。 景区内有五龙壑、滴水崖瀑布、双乳峰、南天门、石人沟、石崖奇松、华北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八仙洞等景点。 石膏山森林公园,位于灵石县城东南40公里处,东至五龙壑,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南起天河岸,北至花石岩,西至偏脑坡,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1985年开始建设,是较早的名胜旅游区。2001年12月,灵石县文化局、太岳山森林经营局石膏山林场等四家单位签约,宣布共同开发石膏山景区。 沁源好地方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北部,沁源县境内,景区面积2104.4公顷,景区以亚高山草甸、大漫风光和人工林景观著称。 平遥县超山风景区,原为超山林场,有紫盖峰、万松岭、百福寺、文殊顶、观音坪、宝塔岩、应润泉、抓沟塞、九连环及茂密的木景观。 荀子文化园,从2004年开始修建,坐落于安泽县城沁河东岸的况山之上,累计投入八千多万元,总占地面积1.12平方公里,景区绿水环绕,林木葱茏,是安泽县生态旅游的主要人文景观之一。 超山风景区。中心点位于平遥县城东南25公里的百福寺。 以超山林场为依托,由超山、孟山、宝塔山等20多万亩大森林覆盖的崇山峻岭组成景区内奇松异树耸立,珍禽异兽出没,有紫盖峰、万松岭、文殊顶、清光峰、观音坪、宝塔岩、应l润泉、百福井及抓沟塞崖、九连环、迎客松、窑底沟观日出等自然景观。 有白福寺、超山度服村、宝塔、革命烈士梁前墓、五曲湾水库等诸多人文景观。 兴唐寺风景旅游区,位于洪洞县兴唐寺乡东北方向,属于霍山自然保护区,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分支。 1992年批准建立,2003年成为国家规定开发利用的实验区,2006年由省物价局核准门票开始经营,是山西省实验性森林景区公园。 '''红泥寺自然保护区''' 红泥寺自然保护区,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杜村、良马两乡交界处,曾是太岳军区兵工厂,现是淮海兵工厂的前身。 于2005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隶属安泽县林业局。 保护区位于太岳山南麓,安泽县东南部杜村、良马两乡交界处,总面积为20700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是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 =='''关隘垭口'''== 古代著名的“雀鼠谷”,也叫灵石口。 汾河谷地北端之冷泉,南端之南关,是灵石之南北大门。 同蒲铁路、太三公路两大交通干线沿雀鼠谷自北向南通过,地形险要,交通方便,是晋中通往晋南的咽喉,华北通往西北之要冲。 灵石南关,即古代阴凉南关,又名阴地关。 位于灵石县城西24.5公里处,是南关镇政府、南关火车站和汾西矿务局南关煤矿、南关电厂所在地。南关东沿仁义河经西许到沁源,西至王禹到汾西,南通霍县,北达县城,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并有同蒲铁路、太三公路(国道108山西段)线中穿向南,为晋中地区出入之门户。 冷泉关,即古代阳凉北关,位于灵石县城北16,5公里处冷泉村,在两渡镇境内。 关内左山右河,铁路中穿,地势险要,历代置关设卡,驻兵防守,视为要塞。在现代战争中,是控制铁路、公路交通之重要关隘。 汾水关,位于灵石县城南10公里处,在夏门镇境内,该地河谷狭窄,两侧群山重迭,峻岭耸立,同蒲铁路和太三公路(国道108山西段)由河谷两岸中贯向南延伸东西,灵回公路、解木公路都要通过这里,是灵石县内文通中枢,东有韩信岭,西有秦王岭为天然屏障,在战争中占重要位置。 '''马陵关''' 太谷马陵关,太谷马陵关是古代太谷县通往榆社县的交通要道,历朝历代在此设有关口。 公元前342年,齐国军师孙膑攻魏救赵,大败魏军于此,魏国庞涓兵败自杀。 这就是历史上的“马陵之战”。 马陵关处有一千年古槐树,相传当年孙膑曾刻写“庞涓死于此”于该树上。 马陵关村附近山上有庞涓墓。山西省319省道经此。 '''平遥县普洞村谷口''' 普同关,在平遥县南五十里普同谷口(普洞村)。 东南过水策洼、太山岭,南接绵上关,达沁源县; 西抵关子岭,南入岳阳县(古县、安泽县),为往来要地。 洪武五年,置巡司戍守。 '''界碑山下沁源县后沟村''' 界碑山,在平遥县东南与沁源县王和镇交界处,山西省省道222线经此。 关子岭,该村处于介休市与沁源县交界,位于介休市的东南角、沁源县西北。 旧时为防盗匪作乱,曾设关扼守,故名。 乾隆版《介休县志》载:“关子岭在县东南六十里,与沁源接界。 茂林峻岭,地僻人稀,盗贼出没。 明洪武五年曾设巡检防缉,天启五年裁。” 沁介公路经此。 高壁岭,在山西省灵石县南,为南北要隘。 相传汉高祖刘邦出击陈郗时吕后斩了韩信,刘邦于返回长安途中,在此收到了吕后送来的韩信首级(头),遂葬之岭上,故又名韩信岭,亦称韩侯岭。岭上有韩信墓。 '''昌源河上游团柏谷一带地形''' 团柏谷,位于祁县、武乡县之间,北起祁县的子洪村,南经武乡县西境至沁县西汤村,长约60余公里。 纵贯太岳山间,连接晋中盆地和上党盆地。 宋代以前祁县谷口建有隆州城,称北关; 武乡建有南关。 是五代至宋初的军事要塞,山西著名古战场。 昌源河流贯其间,自古以来就是山西东南部的交通要隘,具有极大的交通和军事价值。 据史籍记载,历代在此发生的战役数不胜数,仅从后周到北宋初的短短二十多年间,就有十余次大的战役在此爆发,足见其重要的军事交通地位。 金灭北宋此道也是重要关口。208国道经此,是山西省内的交通干线。 '''子洪口''' 子洪口,位于祁县团柏谷西昌源河中游出山地带,和团柏谷一起为于祁县、武乡县间连接晋中盆地和上党盆地通道的要地,208国道经此。 武乡南关,故址在武乡县西北45公里南关村,因位于祁县(隆州峪)北关之南而得名,又名南北关,宋置关。这里北连祁县,西达平遥,为冀南户牖、潞泽咽喉,是上党出入晋中盆地的孔道,古为西北雄关,历称南关锁钥。 金兵南侵北宋经此。 20世纪20年代阎锡山修筑由太原通往长治的公路,关隘遂被增扩。 1939年日军侵占南关,拆除关隘,筑成白晋铁路后,又在此凭险修筑车站,为日军在晋冀豫三省最大的物资转运站之一。八路军129师破路夺关,三战南关。 有208国道通过。 昂车关,故址在武乡县东4公里上关村关河水库附近,又名芒车关、仰车关、关壑口。 浊漳河从北向南经流,古为上党通太原要道,唐置关。唐会昌三年(843),刘稹以昭义叛,诏讨之。 河东节度使刘沔以兵守昂车关。唐天复二年(902),朱全忠将氏叔琮入太行山天井关,进军昂车关。 漳源绾谷口,在沁县城北18公里交口村北,古为交口镇。 东侧华山,西侧颉家山,中临峡谷,旁皆峭壁,浊漳西源流经,北经龙舟峪、团柏谷,通祁县隆州峪,为咽喉之地。渡漳源,经走马岭,为武乡县界。 绵上关:故址在沁源县西北35公里郭道镇北绵上村。明置关。洪武四年置巡检司于北。 后裁。民国初废。山西省省道222线经此。 松林店:地处沁源县北6.2公里处,为南北干路赴平遥、介休两县之咽喉.民国以来,每年冬防设卡于此,直至民国24年。山西省省道222线经此。 上党关,秦置,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黑家口村小口西与临汾市安泽县良马乡华寨村交界处摩诃岭,这里曾经是长治通往临汾市的必经之地,建在两市交界处的“上党关”由于年久失修基本倒塌。 关西建良马寨。 东西向贯通山西中部的国道309及青兰高速公路(G22)从关址附近穿越太岳山南延东支。 府城关,故址在安泽县城府城镇,西为草峪岭,东至上党关。 唐置关。 草峪岭,为G55青兰高速公路、国道309线、临汾市安泽县至古县旧县镇县级公路关卡。 平宁关,故址在浮山县东5公里处,东汉置关。 旧传东汉鲍永在此破青犊,还报光武帝曰:“贼已平,国已宁。” 因赐名为平宁。《读史方舆纪要》:“浮山县平宁关,在县东十里。东汉初,鲍永破青犊于此。” 横岭,在浮山县东20公里处,南通翼城,北达古县,东遥接沁水的要路。 横贯南北,蜿蜒起伏,长达40公里,是全县的分水岭。 乾壁,故址在浮山县西北西佐岭、魏埝梁一带,(一说在襄汾县北5公里古城庄),又名乾城,北魏置。 北魏天兴五年(402年),后秦王姚兴遣其弟姚平率兵四万伐魏,在此作战两月有余,秦兵败溃。 史称“[[乾壁之战]]”。现尚有古城墙遗存和烽火台残墩。 《[[魏书]]·地形志》:“禽昌县有乾城。” 《读史方舆纪要》:“乾壁城,在(襄陵)县东南,亦曰乾城。” 北魏天兴五年(402年)正月,魏太祖诏并州诸军积谷于平阳乾壁。 五月,姚兴遣其弟安北将军、义阳公姚平率众四万攻魏,占乾壁,后败。 <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37037756&ver=3439&signature=FFWVpP-UCql0ws2W0vm7zc*esCCNB2nUcP94FJY1cLD9F7L-Cm0KutKW4vuxLU8hdkOeyj4WdI5BWDnepTgVOdBaGMrPmUdaxaRQsE6Ozv1apFcTAu7nVVRSZZYtp8Rf&new=1 太岳山], 林业经济网-weixin.qq.com - 2019-01-0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09 地理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太岳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