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71.1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太子太师 的原始碼
←
太子太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Mp34985733 1444465023356 6.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8F%A4%E4%BB%A3%E5%AE%98%E6%9C%8D&src=srp&correct=%E5%8F%A4%E4%BB%A3%E5%AE%98%E6%9C%8D&ancestor=list&cmsid=9306ead01e8c571d8cfecf98ed8c87f5&cmras=6&cn=0&gn=0&kn=29&crn=0&bxn=20&fsn=109&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9bd706364f410bc9012462bc72bc15fd&currsn=0&ps=81&pc=81 原图链接]]] '''太子太师'''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 在历代史书官职志中,早见于旧唐书"东宫置三师、三少。明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已上职事官。"[[宋代]]未设东宫三师,[[元代]]复置但不常有。"清代承袭明制"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8056354457201059.html?fr=iks&word=%CC%AB%D7%D3%CC%AB%CA%A6&ie=gbk 太师和太子太师的区别]</ref>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名称 ||太子太师 ||性质 || 中国封建时期官职 |- | 用途 || 追赠死去的重臣 || 实则 || 虚衔无实职 |} == 简介 ==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西晋]]始置。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主要是追赠死去的重臣。著名的太子太师有姜太公,董卓,颜真卿,庞籍,李时,严嵩。 在历代史书官职志中,早见于旧唐书"东宫置三师、三少、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已上职事官"。 汉、魏东宫师保,只置太子太傅、少傅。晋武帝咸宁中,备六傅之职,加置太师、少师、太保、少保。因避司马师讳,太师缺笔作太帅。南朝不置,北魏复置,以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为东宫三太,正二品。北齐沿置,称三师,掌师范训导,辅翊皇太子。隋、唐沿置,隋为正二品,唐为从一品,宋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作为加官,只授给宰相相官未至仆射者与致仕的枢密使,实非东宫官。辽南面朝官,金海陵王天德四年(1152)起,都有太子三师、太少。元不常置。明初以朝臣兼东宫师傅。成祖后,太子三师、三少只用为兼官、加官、赠官。清同明制。 [[宋代]]未设东宫三师,元代复置但不常有。[[明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清代]]承袭明制"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 == 由来 == 在古时[[皇族]]中,因太子常居东宫,"东宫"便成了太子的别称,此为"宫"。而"太子少保"是负责教导太子的官员,便得"宫保"的简称。此官制在汉代始置,对于它的由来,要追溯到周代,在周代官制中,设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又设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为"三公"之副。当中的"少"即副也,他们仅次于"公"高于"卿"的特殊官职。以上的"三公"和"三孤"又统称为"师保"。"师""傅""保"三者均含有辅佐和教导的双重意义。如太公姜尚(子牙)就品列为"师",周武王尊他为"师尚父"。其后,汉代沿袭了周代的官制,于"三公"系列外又增设了"太子六傅"之职,专事对太子的教导,他们分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称"东宫三少"。到了隋、唐之后,"太子六傅"已是名存职异,只作为赠官加衔的名号,约为现代的"军衔",并非实职。如宋代的[[岳飞]]、明代的[[于谦]]等因军功彪炳,亦曾加封过"[[太子少保]]"的荣衔。 == 官职终结 == 到了清代[[雍正]]朝目睹了康熙废立太子和诸皇子争储斗争的雍正,深知建储一事如不妥善解决,清朝政权将永无宁日。[1]因此,他在登基不久的雍正元年(1723年)便创建了"秘密建储"制度。方法是:由皇帝宣布太子人选已定,但不公开其名,只将其名写于密诏;密诏一式两份,一份带在身边,一份封存在建储匣内,置于乾清宫正间宝座上方的"正大光明"匾后;皇帝死后,顾命大臣会同廷臣核看两份密诏,并拥戴密诏内所定皇子为皇帝。 "秘密建储"是皇位继承制度上的一个有特色的突破,它否定了两千多年来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扩大了选任范围,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争权过程中的骨肉相残,有利于皇族内部的稳定,以更好地管理家天下。这种立储方式被清朝统治者奉为"建储家法"。[[乾隆]]、[[嘉庆]]、[[道光]]三帝皆因循其则。但是[[咸丰皇帝]]死的时候,其子尚幼,故仍然采取了"临终托孤"的办法;载淳(同治)、载湉(光绪)二帝均无子嗣,无储可立;溥仪(宣统)也是慈禧临终指定的。未及亲政,清朝就覆亡了,因此,从[[咸丰]]起,"秘密建储"制度就名存实亡了。 == 相关区别 == [[太子少傅]] 官名。古代帝王的辅佐官,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明史 清史稿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 "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辅导太子的宫官。春秋时齐国设置。齐灵公以高厚为太子牙的"傅",夙沙卫为"少傅"。见《左传·襄公十九年》。西汉时宫官设太子大傅、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官名。指太子少保。辅导太子的宫官。西晋后,历代多有沿置。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师、少傅合称三孤。 [[少师]] 周代置,为三公的辅官,后逐渐成为虚衔,用于加封重臣。从一品官。 [[太子太傅]] [[中国]]古代职官。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朝鲜高丽时代亦设有太傅,朝鲜王朝改称大傅。 [[太子太保]] [[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武王去世,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长老身份监护。周公东征胜利,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成王到成周开始亲理政务,召公为此作长篇教导,即《尚书·召诰》。后以陕(今河南三门陕)为分界,"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史记·燕世家》。后召公子孙以太保为氏。春秋后废,汉复置,位次太傅。历代沿置,多为大官之加衔,并无实职。史载殷王太甲以伊尹为太保,西周成王以召公为太保。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 参考资料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太子太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