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54.1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天气现象 的原始碼
←
天气现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4/70f7c7cfd7a6481db80e6e5afd166597.jpe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387781130_355124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天气现象'''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ref>[https://www.sohu.com/a/130584341_507440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搜狐,2017-03-27</ref>,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ref>[https://www.sohu.com/a/73739477_211277 中国汉字文化,道出人生哲理],搜狐,2016-05-06</ref>,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名词解释== 在空中和地面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以及声、光、电等大气物理[[现象]],也包括一些与风有关的[[特征]] 。 术语及定义 雨(rain):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晰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地面上可留下湿斑。 阵雨(showery rain):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毛毛雨(drizzie):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上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无湿斑。 雪(snow):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缓慢。温度相对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阵雪(showery):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持续时间短促、开始和终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雨夹雪(sleet):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阵性雨夹雪(showery sleet):开始和停止都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霰(graupel):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约2~5 毫米的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锥形的颗粒组成,下降时常呈阵性,落到硬地面常反跳,松脆易碎。 米雪(snow grains):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小于1 毫米的白色不透明的扁长形冰粒组成,落到硬地面上不反跳。 冰粒(ice pellet):又称冰丸。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小于5 毫米的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粒子组成,较硬,落到硬地面上反跳。有时内部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只剩下破碎的冰壳。 冰雹(hail):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态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内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雷暴出现。 露(dew):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温度高于冰点时,水汽在地面及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易在夜间形成。 霜(frost):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温度低于冰点时,水汽在地面及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形成。 雾凇(rime):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雨淞(glaze):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过冷却雨滴碰到温度较低(0~-3℃)的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主要生成在迎风面上。 雾(fog):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分为三个等级:0.5 千米≤能见度<1.0 千米为雾;0.05 千米≤能见度<0.5千米为浓雾;能见度<0.5 千米为强浓雾。 轻雾(mist):旧称“霭”。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微小水滴或吸湿性粒子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在1~10 千米。 吹雪(driven snow):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强风将地面雪片(雪花、雪粒)吹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 雪暴(snowstorm):俗称“暴风雪”。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大量的雪被强风卷起并随风运动,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发生时,寒风凛冽,掩埋道路,常形成灾害。 烟幕(smoke screen):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烟,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的天气现象。城市、工矿区上空的呈黑色、灰色或褐色,浓时可闻到烟味。 霾(haze):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能见度低于3 km时,成为灾害性天气的一种。 沙尘暴(sand and dust storm,sand-dust storm,dust storm):又称“沙暴、尘暴”。沙尘天气的一种。强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 扬沙(blowing sand):沙尘天气的一种。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水平能见度在1~10 千米之。 浮尘(suspended dust):沙尘天气的一种。多发生在扬沙或沙尘暴之后,在无风或平均风速≤3 m/s的天气条件下,大量沙尘浮游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 雷暴(thunderstorm):①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和强阵性降水的局地风暴。②在地面观测中仅指伴有雷鸣和电闪的天气现象,有时会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 闪电(lightning):发生在大气中强烈的放电并伴有发光的现象。根据在空中发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云中、云际和云地间三类。根据闪电通道形状不同,可分别称为线状、带状、片状、球状、叉状、火箭状、串珠状闪电等。 极光(aurora):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通过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层大气时,发生碰撞并激发大气原子而在高空形成的绚烂的光辉。出现在南极称南极光,出现在北极称北极光。 大风(gale):灾害性天气的一种。由冷锋、热带风暴等强烈的天气过程引起,近地面层风力达8级(平均风速17.2~20.7 米/秒)或以上的风。 飑(squall):指强冷锋前或积雨云前沿所出现的狭窄的强风带。过境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急骤变化,并常伴有阵性降水。 龙卷(tornado):又称“龙卷风”。 灾害性天气的一种。在极不稳定的天气条件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小直径的剧烈旋转风暴(风速27米/秒以上)。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底盘旋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 尘卷风(dust devil):因地面局部强烈增热,而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小旋风,尘沙及其他细小物体随风卷起,形成尘柱。 冰针(ice needle):天气现象的一种,也是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之一。空中水汽在低于-5℃的条件下,经凝华增长所形成的薄片或针状冰晶体。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天空中可形成日柱或晕等其他天气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度或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积雪(snow cover):一种天气现象,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之一。由降雪形成的覆盖在地球表面的雪层。 结冰(freezing):又称冻结,天气现象的一种,也是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之一。指露天水面冻结成冰。气象上包括蒸发皿的水冻结成冰。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天气现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