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72.1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天公爐 的原始碼
←
天公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天公爐'''<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5/11/04/1497792_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497792 圖片來自ltn]</small> |} '''天公爐'''(thiⁿ-kong-lô͘)指用於插置[[香火]]、象徵祭拜[[玉皇上帝]]的專用[[香爐]]。「天公」即民間對玉皇大帝之稱呼,由於其為[[神明]]界地位最高者,故臺灣民間天公信仰多不塑神像,而改以天公爐代表。以造型而言,多見三足圓鼎,但亦有方形者。爐身則以[[雙龍搶珠]]為大宗,左右輔以呼應之升龍或降龍爐耳紋。材質方面,早期多為石爐或鐵爐。如今,[[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前大型的金屬爐可說是相當罕見,多已被融鑄再利用。1970年後,才以銅爐最為常見,如[[彰化南瑤宮]]與[[鹿港龍山寺]]的銅質天公爐。 ===家用=== *[[閩南]]人將天公爐懸掛於[[公廳]][[樑]]的中間位置,並以四條鏈條懸掛著,喻其掌管天地四方、[[四御]]、[[四季]]氣侯等。此外,由於[[漳州]]人認為,古時僅有[[君王]]授權或有[[敕額]]的[[寺廟]]才允許[[祭天]],故部分閩南人便改以三條鏈條懸掛,象徵請掌管天、地、水三界的[[三官大帝]]為代表,遙拜玉皇大帝,又稱之為「三界爐」或「三界公爐」等。 *[[客家]]的天公爐又稱牆面佛、拜天空、天公塔等。採[[露天]]陳設,多將香爐設置於大門左邊內側或牆柱凹槽內等,並以紅紙寫上「玉皇大帝神位」或「[[天官賜福]]香位」的字樣。另說客家人亦稱天公爐為「太陽公」或「太陽神」,並以此暗喻「[[反清復明]]」。「[[太陽星君|太陽公]]」是民間[[黑話]],指[[崇禎皇帝]],由於客家先民以[[中原]]士族自居,認為[[清朝]][[滿人]]為異族,故將天公爐置於室外,藉供奉太陽神之名,表態奉[[明朝]]為[[漢族]]正統。 *[[馬祖]]人如果家中供奉神明、祖先,會在門前供上祭祀天公的香爐<ref>[http://folklore.dbodm.com/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252&article_id=13 馬祖民俗文物館-宗教信仰]</ref>,位置係在走出門口的左手邊,即是住宅大門的龍邊(龍邊為大)。傳統民宅的天公爐材質有石製或水泥製成吉祥的圖案,有的造型也能反映出屋主的職業,如魚型香爐代表漁民、書卷型代表公教人員等;一般常用的是將乾淨鐵罐包上紅紙釘在大門龍邊,或是用剪紙花裝飾。祭拜神明(或祖先)之前,點香要先拜天公,再依序向神明(或祖先)上香。 此外,一般家庭以家神祭拜為主,故不在家中設置四個爐足的[[落地式]]天公爐。民間傳說,若在家中設置落地式天公爐,便是成立宮壇,恐招[[有應公|孤魂野鬼]]入內伸冤。 ===廟宇=== [[廟宇]]內設置之天公爐可依建築的不同而改變位置及規格大小,如設於[[天井]]、廟外的[[拜亭]]前等處,但其設置仍有幾個共通點: *設置的天公爐必須見天。 *爐有三足,象徵[[寅]]、[[午]]、[[戌]]的三合,即天、地、人之三合。 *三足的擺設方法大多為雙腳朝內,另單腳向外。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00 社會科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天公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