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86.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铠 的原始碼
←
大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大铠.jpeg|有框|右|<big>大铠</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15/0fce16ef54954c298d90029f1415ab43.pn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5513310_10026216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大铠'''是[[日本]]所特有的盔甲形制,也是日本人引以为傲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它大约诞生于平安中期,到镰仓末和室町初达到大成。室町幕府后期<ref>[https://www.sohu.com/a/190615620_99903292 东西方古代铠甲一览 ],搜狐,2017-09-08</ref>,因为战争的频繁化和平民化,[[火药]]武器的引进等种种原因,大铠的地位逐渐被胴丸、腹卷和具足等所代替。 ==外形== 右边这幅图并不是真正的大铠,而是当代作为[[艺术品]]制作的十比一的大铠模型。这件“绯色威之铠”,究其形制,是属于江户以后的装饰性甲胄,和真正大铠繁盛时代、实用化时代的形制有很大的不同。不过也好,正好用它来对比,更方便说明真正大铠的样子。 ===胄=== 首先是胄,日本人在大铠诞生以后,习惯称之为兜或钵。日本的兜独具特色,是用长条状的[[竹]]、皮、铁等扎成,再环向固定,并上漆,通过这样的步骤做成的。到了平安时代,出现了最日本化的“冲角付胄”。而大铠,乃至于后来具胴、具足时代,各种形形色色的[[头盔]]样式,都是从这种“冲角付胄”变化而来的。 请对照左下图这具筋兜,这是当世具足的兜,但是除了天辺封死,和吹返缩小外,和大铠的兜没有太大区别。大铠诞生之初,在“冲角付胄”的基础上,其所镶之铁钉变大,产生了“严星之胄”,也就是后来星兜的雏形。而鋂(应写作左革右每,[[中文]]和现代[[日语|日文]]都无此字,故暂时用鋂字来代替)的覆颊部分翻转,变为吹返,眉庇变大——这就是日本兜的基本形制了。 兜非完全的半圆形,脑后微凸,顶上有口,称为“天辺”——古人在戴盔前是要先戴上乌帽子的,乌帽子上部扭折后,从天辺伸出,如一个上尖下[[圆]]的[[桃子]]状。盔的前端,有一到三条下端呈[[花瓣]]状的条形加固带,称为“篠垂”。“眉庇”上饰以华彩,并装有可拆卸式的前立。 ===前立=== 也许因为盔顶要开口塞乌[[帽子]],所以日式兜不能象其它各国的头盔一样,把[[装饰品]]放置在头顶,就只好独辟蹊径,插置于头盔的各个位置:最多的是在前部,称为“前立”,在左右的称为“胁立”,在后的称为“后立”。就算后来天辺没有了,也只有一小部分头盔在顶上加装饰,称为“顶立”。 大铠时代,最常见的[[装饰]]是前立,最常见的前立是“锹形”。锹形种类样式很多,初期则多作狭长形,装在雕镂精美的“锹形座”上面。后来锹形座干脆做成兽头状,称为“狮啮”。兜上的吹返非常大,并饰有[[花朵]]形的[[金色]]扣状物,这种装饰在整套大铠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出现,称为“居文金物”。鋂分多层(一般为五层,称为五枚缀),最上连接兜的,叫“钵付之板”,下面分别叫“二之板”、“三之板”、“四之板”……最底下为“菱缝之板”。武士们割据相争的时代,是没有统一[[铠甲]]制服的,所以为了区别阵营,笠印和笠标就先后出现。大铠的基本形制,是要在脑后结以笠印,因此即使没有笠印,笠印付环和其上的“绪”(绳带)结成总角,还是都要保留的。 ===胁楯=== 大铠的主要质地是革甲片铁甲片互相叠加混编,很少有全铁甲的。胴甲分连缀的胸板、主体的冲胴,以及后背的逆板等数部分,连缀成一个整体。除去用绪通过胸板在肩上打结外,还围拢[[身体]],在一侧(一般是左侧)用“胁楯”来固定。胁楯包括两部分,上面的壶板,和下面的草摺——这草摺,和联系胴甲的草摺是一样的,结束以后,可以很完美地成为一个整体,另外它还单独有一个名字,叫作“马手”。 ===栴檀板与鸠尾板=== 和此后的具足等铠式不同,胸前所垂挂的两条甲片——“栴檀板”与“鸠尾板”是大铠最明显的[[标志]]<ref>[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678634/ 关于日本铠甲发展史],bilibili </ref>。而如此明显地左右不对称,在各国的古代[[盔甲]]样式中都比较罕见,也正体现了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吧。“栴檀板”防护右胸,较宽且长,一般明显地体现出连缀的甲片;“鸠尾板”防护左胸,较短且狭,一般蒙以布帛,除镶边外呈色调素洁的一个整体。两片甲板都只有顶端与胴甲主体相连,随着人的活动,会左右变换位置。据说现代人做过实验,当武士伸长左臂,侧身拉弓放箭的时候,鸠尾板正好遮盖住心口;而当在[[马]]上用右手挥舞太刀的时候,栴檀板也可以防护最大的破绽——右胸或右肋。因此,这两片甲板的出现,不仅仅因为装饰和美观的需要,也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 ===障子之板=== 肩部连系前后胴甲的除了“绪”以外,还有一片“障子之板”,和肩甲(又叫“马手袖”)顶部的“袖之冠板”,以绪相连。胴甲下面连缀草摺,分为前面的草摺、左右的弓手,和后部的引敷三个部分。 首先,大铠除去存在的最后阶段,一般没有很华丽的前立,既然已经有了锹形,再加金色[[龙]]形前立,多少有点不伦不类。其次,喉伦(护颈)和胫当(护大腿),这都是具足的部件,在大铠上是没有的。大铠以外的防护,只有笼手(防护小臂)、手甲(防护手背)、臑当(防护小腿)而已。穿大铠的[[武士]],一般着马上沓,是以麻或草编织的鞋子,鞋面覆以毛皮。 ==视频== ===<center> 大铠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日本武士盔甲</center> <center>{{#iDisplay:n0930en51ue|560|390|qq}}</center> <center>历史 日本大名武将盔甲</center> <center>{{#iDisplay:m0641z73f9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94 軍需;後勤;軍人生活]]
返回「
大铠
」頁面